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咱们国家的哪个体育项目非常强么?(跳水、乒乓球、羽毛球)
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跳水的视频,请大家认真地看,看看这里面蕴含着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师:自从20xx年设立双人十米跳台这个项目,冠军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谁找到了这段视频里有关数学的知识?(小数)
设计意图: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课
1、师:接下来,王老师为大家请了一位老师,要给同学们讲讲有关小数的一些其他知识,你们要认真的听,看完之后还有问题考验大家呢?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王老师想问问大家小数的减法跟整数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数点)
师:刚才的那位老师讲的'大家都听懂了么?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懂了?(习题练习)
2、师:咱们知道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马来西亚队多少分了,那你们能不能算算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比赛中,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呢?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步骤,并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习题巩固
过三关的形式设计了三道习题
1、算一算
2、改一改
3、买一买
设计设计意图:习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巩固知识。
四、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它的计算步骤。在课堂的最后,有个小朋友要对大家说几句话。(播放视频)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6.45?+4.29
师: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6.45?-4.29
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
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
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
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师:怎么样,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老师收了几位同学做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两位同学都提了水彩笔比跳绳贵多少元?
8.3-6.45,谁做对了,你们同意第几种?
8.30 8.3
-6.45 6.45
1.85 1.95
生:第一种。
师: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你有想法吗?
生:8.3中有隐形的“0”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师:对,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谁来说一说第二种哪错了?
生:0-5忘了退位减.
师:好了,虽然这位同学出错,但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提示.
师:刚才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来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师:仔细看看这道题的得数是10.70,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得数上,小数的末尾出现了“0”
师:那你知道结果可以怎样写?
生:10.7
师:为什么?
生:小数的性质.
师:以后,当计算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的末尾是0,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去掉0,在把化简结果写在横式里,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体现.
师:老师这再列出两个式子。.
9.6+60.4=70.0(元)
师:你们对它有什么建议吗?
生:得数可以写成70.
师:对,最后的得数能化简的就要化简.
师:大家再瞧:9.6-7.53=2.07(元)这个得数上也有0,能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数加减法都从哪一位算起?
生:从低位算起.
师:其实这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相同?
生: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得数要点上小数点.
师:嗯,说得太好了,这确实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
生:...
三、练习巩固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下书本72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小数的得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业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96-63=39+18=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数位对齐)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情景,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能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小数?(学生自由举例)
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经常要用到小数,那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学生举例)
师:非常好,大家有过购物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师:(课件出示第72页例1情境图)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生2:所求问题是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要花多少元?师:你能画图表示出上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如果求一共要花的钱数,用什么方法解答?生:已知两本书的单价,求它们的总价,就是把两个单价合在一起,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师:谁能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生:数量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后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师:谁想把自己写的算式拿来展示一下?生:6.45+4.29=10.74(元)
6.45+4.2910.74
答一共要花10.74元。
师: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生: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
2、小数减法。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生1:《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2:还可以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钱?(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你能画图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师:谁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生: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用减法计算。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6.45-4.29=2.16(元)
6.45-4.292.16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十分位不够减,依照整数减法的方法向前一位借1当十。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关于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你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点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生: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生2: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
生3: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购买物品的经历。并引出教材中的购物问题。
2.让学生读,鼓励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交流学生的购物经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了解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为解决问题作铺垫。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常买东西的经历。除了学习用品、零食和饮料外,谁还给自己买过其他物品?说一说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指名几个人说购物情况。
师:我们书中的几个同伴也一起到商场给自己买物品,我们看一看他们想买什么?看课本第95页。
学生读书。
师:图中有什么物品?价钱是多少?几个同学想买什么?
生1:图中有两种帽子,一种毛线的一顶12.55元,一种皮的一顶45.8元。
生2:图中有两种手套,线手套一双5.65元,皮手套一双10.35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二、小数加法
1.教师谈话,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和手套,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计算的时间。
2.交流学生选择的物品和计算的过程及结果。
12.55+5.65的竖式计算采取学生说,教师板书做法,重点解决进位问题。45.8+10.35的竖式采取让学生板书出竖式,教师提问的方式,重点解决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问题。
让学生解决自己“购物”需要的钱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自主尝试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理解计算方法的过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有利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时的`讨论。
生3:他们想买一个帽子和一副手套。
生4:丫丫想买毛绒的帽子和手套。
生5:亮亮想买皮的帽子和手套。
生6:聪聪说有好几种选择呢。也许他想买毛绒帽子和皮手套;也许想买皮帽子和毛绒手套……
师:同学们知道了红红和亮亮喜欢什么样的手套和帽子。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呢?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双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计算结果是多少?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选择,结合学生说的算法,教师板书竖式。如:
生1:我喜欢毛线的。帽子是12.55元,手套是5.65元,一共要花18.2元。
师: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用竖式计算的,12.55+5.65将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教师板书:
12.55+5.65=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12.55
+5.65
师:百分位上5加5等于几?
生:等于10,向十分位进1,和的百分位上写0。
教师板书:
12.55
+5.65
生1:再算十分位上的数,5+6=11再进上1等于12,向整数部分进1,在和的十分位上写2。
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某一位上相加满10,可以向前一位进1。
接着完成竖式,写出横式上的数。
12.55+5.65=18.20(元)
12.55
+5.65
18.20
师:写出结果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这种选择,如果有学生用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师:谁和××同学选择的不一样?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小数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通过讨论,把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整合,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生2:我和××一样,也喜欢皮的。皮帽子48.5元,皮手套10.35元,一共需要56.15元。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下竖式好吗?
学生写出竖式:
45.8
+10.35
56.15
师:这个8为什么要和10.35的3对齐,而不和5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45.8的8在十分位上,就应该和10.35十分位上的3对齐。
如果还有其他选择,继续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
如果只出现上面中的一种选择,可以教师选择其他的搭配,让学生计算。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选购帽子和手套的问题中,学习了小数的进位加法。请大家讨论一下,小数的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其实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加法时是一样的。
●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三、小数减法
1.教师谈话,由前面计算结果差的多,引出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计算。
2.请两个板演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将整数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中来,使学生理解: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可以从前一位借“1”。使学生了解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由前面计算的结果引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积极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
满10向前一位进1。
师:观察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选择的都是一顶帽子、一幅手套,为什么计算的结果相差那么多呢?
生: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
师:那么,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请你选择一种,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请两个学生板演。
师:我们请两个在黑板上计算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1:我计算的是“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45.8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看作0。
45.8-12.55=33.25(元)
45.8
-12.55
33.25
百分位上0-5,不够减,就从十分位上借“1”,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减法时是一样的。……
生2:我计算的是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
10.35-5.65=4.7(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一练第2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在掌握计算计能的基础,讨论计算方法的联系,是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5
-5.65
4.70
百分位上5减5等于0,十分位上3减6不够减,从整数部分个位上借“1”,个位上是0,再向十位上借,十位上借1是10,个位上剩9。十分位上13减6等于7,整数部分个位上9减5等于4。写竖式时,4.70可以写成4.7。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进行一组练习,请在本上做练一练第1题。
教师巡视,辅导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看练一练第2题,谁来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们知道了红红去年体检时身高1.39米,今年体检时身高是1.52米,算一算红红长高了多少。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订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练一练第3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4、练一练第4题,学生自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具体量的计算,考察计算的是否正确。
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正。
师:第3题是一些具体量的计算,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计算结果不要忘记写单位。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4题的情境图,自己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订正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习: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3.8-4.7=
5.2-1.9=
10.8-5.9=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理解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能够准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克隆技术吗?教师简介克隆技术。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双双和康康”的自体繁殖后代,“键键”和“壮壮”在我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了。这是键键与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针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3、解决问题: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生:整数加法。
师:在笔算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你能结合着整数加法的`方法说一说小数加法的方法吗?
(板演的同学说怎样计算的这道小数加法。)
师:给他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小数加法怎样进行计算?
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4、解决问题: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并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评价。
师小结。
5、独立完成:1。3—1。25
师巡视,指名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方法。
师:3应该和2对齐还是和5对齐,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生:(答)
6、小数加减法的演算。
师:我想要检验一下自己做的这道题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
赶快试一下吧!
学生演算,集体订正。
7、你能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超市吗?你们在文具超市买东西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老师在文具里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文具盒:元彩色笔:元钢笔:10元订书机:元转笔刀:元一个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笔贵多少钱?师: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生:-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计算的.知识——小数加减法。(1)试一试:请你试着算一算。(列出竖式)(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3)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如何列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师:咦,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你没有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呢?是怎样对齐的呢?
生:小数点对齐。师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个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师巡视后,提取不同情况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例如:钢笔比彩色笔贵多少钱?10-师: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整数减小数怎么办?学生自主计算后,和同桌交流。学生说想法。
师追问:10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的?计算这道题我们还要注意什么?生:退位。
(3)师提取出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简化。(4)学生互查。(5)师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 = += +3=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什么?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今天这节课周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小明买了一个书包54.7元,一个铅笔盒33.46元。从图上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共花了多少元?
2.书包比铅笔盒贵多少元?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师板书。)
33.46+54.7
54.7-33.46
观察这两道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你能算出他们的得数吗?请你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用竖式算一算第一题。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计算方法一样吗?
(2)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需要注意什么?
(收集作业,进行反馈)
54.5+33.46
已完成的同学,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比一比,你和同桌的算法相同吗?
2.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位不对齐:
你们算好了吗?请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算法,观察上面的算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你觉得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避免这种错误的产生?(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添0?
就是说,我们在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首先应该数位对齐。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问题:
这两位同学已经把小数点对齐了,对于这两题你是怎么看的?
(6为什么不和7对齐?)
【算理的说明。】
你们同意吗?那么在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现在你能说说这题是怎么计算的吗?(学生讲述方法,教师板演过程)
(板书:从低位算起)
你们听明白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练一练
出示:
12.7+5.3
6.3+4.891
10+5.41 16+356
(学生独立练习,校对答案。)
3.探究减法54.7-33.46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完成这道减法的计算了吗?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看了这几位同学的作业,你有什么想法?
(这个4是怎么来的?)(比较两个同学的竖式,你比较欣赏谁的?)
【找到切入点,问题提得较宽泛。】
你要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谁能说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比较这两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16.55+274.8
274.8-216.5
4.对于上面的作业,你有什么意见?
(指出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省去。)
要知道这些答案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好办法?(验算)
请你挑选一题进行验算。
你是如何验算的?
(加法用和减一个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减法用差加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进行验算)
5.总结计算方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你觉得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要注意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指名学生说。)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得数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相加减的两个小数位数不同,可以在位数少的那个小数末尾添“0”。
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他们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作十)
三、巩固提高
王老师带150元去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可以怎么买?还剩多少元?
足球1:75.80元
足球2:94.55元
排球1:45.60元
排球2:71.00元
一个两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一个新的小数,这两个数的和是76.67,求原来的这个小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了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
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四、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板书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购物单,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课件出示:91-29 62+28 123-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交流的学生说说的计算过程,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都买过什么东西?
引导:谁一次买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怎么花的钱?(生自由谈)
过渡:同学们不但会花钱,而且还会算帐,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画面,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吗?(生自由谈)
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8+0.6=1.4(元) 1.2-0.6=0.6(元)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 0 . 6
1 . 4 0 . 6
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
师再出示问题:一个书包和一格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同时老师在黑板的一角板演:
根据学生的.练习让其他学生交流想法。
3、归纳总结
师引导:像这种加减法,我们就叫做它小数加减法。(板书)
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为什么?既然小数计算对齐数位这么重要,那么你有什么对齐小数数位的好窍门吗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练习,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师:同学们,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永 辉 超 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解答的结果,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3、生活实践
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把小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0 . 6
1 . 4 0 .6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5
我接手五年级这个班已有半个学期,则对于这个班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喜欢算数,喜欢板演,但是计算过程很容易出现错误,基于这点,再加上本人也喜欢计算。因此,我对小数的加减法较感兴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笔算
220+286=125-25=0.28+1.21=4.6-3.2=
问:前两道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实施
1、例题讲解
(1)引入
开学初,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去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了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枝彩笔用2.65元。
(2)提问并列式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板书:4.75+3.4=(元)
复习整数加法的`意义,迁移到小数加法的意义
(3)讨论并板演
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4)师生订正且完善解题步骤
2、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然后总结计算方法)
8.35+24.6=10.84+2.6=29.79+37.21=56.74+75.238=
3、知识迁移
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列竖式计算结果
(2)师生订正并概括小结(小数加减法都要把小数点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
4、巩固提高(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三)、课堂作业
1、口算
0.6+0.40.1+0.87.5+0.53.4+3.6
0.5-0.41.2-0.73.0-3.00.92-0.52
2、用列竖式计算一下各题
18.35+4.6558.3+10.17216.74+85.238
3.43-0.5636.42-4.2211.37-108.37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练习八第2、3、4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2-12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5篇)05-0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锦集5篇]09-15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11-14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8-16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5-29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2-20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优秀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