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3 16:09: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塞下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教学设计

塞下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塞下曲教学设计2

  1、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2、谁来背给大家听?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9、《塞下曲》原文及翻译

  一、《塞下曲》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二、《塞下曲》原文翻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三、《塞下曲》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塞下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

  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情感目标

  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三、作业:

  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塞下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an教学设计11-23

教学设计07-1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06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全08-27

《春天》教学设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