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3 13:47: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设计(15篇)

课堂教学设计1

  一、欣赏影音,创设情境。

  母爱,是天地间一种至真至纯至深至厚的感情。古今中外抒写母爱、赞颂母爱的作家不胜枚举,作品也层出不穷,但都很难有史铁生对母爱的感受那么深沉独特。这一节极尽笔墨写了母亲对“我”的爱。通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全部是缘于失去母爱的一种凄苦和对母亲的追思。对于“活下去是为了生存”的“我”来说,失去母爱,就等于失去了全部的天空,因为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就是“我”的全部。读这部分文字,让人感到有一种压抑不住的伤感袅袅升起,弥漫成盈目的莹莹泪光。

  我们今天就来赏析史铁生的这段抒写母爱的文字。

  二、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老师先读文章的前两段,奠定阅读的感情基调,让四位同学来读剩下的段落,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部分文字篇幅比较长,抒写也是别具一格的,读起来要求能够把感情充分显露出来。

  朗读文章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才能了理解史铁生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换位思考,体悟母爱。

  这部分文字是以追思的形式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中有很多地方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写出了在儿子截瘫以后母亲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起找出这些内容,用心去体会母亲的心情,并和同学交流感受。每个小组都要形成一份学习报告,归纳小组最后的一致感受。

  示例: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体会:

  面对处于青春年华却失去了双腿的儿子,母亲也真够痛苦的了。可是,仅仅痛苦是无补于事的,还必须找出一种方式去让儿子纾解痛苦,于是儿子摇着车子出去“走走”,母亲没有阻止,但又担心儿子心里想不开:这是一种多么矛盾的心情啊!母亲就这么默默地承受着种种矛盾心情的折磨。

  四、精致品读,揣摩细节。

  文中共有三个情节,或直接或间接地写母亲对“我”的关爱,请同学们自己找出来,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并和同学交流感受,形成思想的碰撞。

  1、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2、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中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有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3、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五、探究学习

  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方式。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必须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抒写方式。

  提示:

  史铁生对母爱的感受是深沉、独特的,抒写也是别具一格的。他的文本就像是经冬的小溪,虽水面冰封,但在冰层下面,却涌动着冒着温热的水气的溪水,这多像他们的母子感情啊!他的叙写是十分成功的。

  “我”只是以一个曾经被疾病折磨得几近疯狂的儿子的身分追思母爱,想念那些让“我”感到彻心彻肺地疼痛的点点滴滴。这时候,不需要什么故作高明的手法,避开矫揉造作,毋庸故弄玄虚,压制流动的笔触,冰封纵恣的情意。“我”所能做的就是记下这么多的点点滴滴,否则,只能是对母爱的亵渎。

  作者写母亲,用了冷处理的笔法,只是很平静地叙述母亲的艰难处境,对母亲的心理活动做一些猜测,娓娓述说母亲找我的情景。平静的叙述下面,母爱的博大深切慢慢地凸现出来。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伤痛狂热的,他偏偏用了克制的笔调,叙写了一次次缅怀母亲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扑面巨浪,这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情感的火山,虽不喷勃而出,也正在于它的内敛,才叫读者经久不息地体验着情感的波涛。

  六、阅读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命运可能不像史铁生那样残酷,但是我们的母亲也通过种种方式来关爱子女。我们可以想一想母亲关爱自己的细节。请两三位学生口述。

  七、模仿写作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基本上对“母爱”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史铁生的写作风格也有了基本了解。课后,请每位同学模仿史铁生的文章,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八、结束课堂

  再一次欣赏满文军的歌曲《懂你》,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结束这堂课。

课堂教学设计2

  一.备课

  (一)集体备课

  1.备课主要内容:备教材、备三维目标、备重点和难点、备方法;

  2.备课形式:每周最少备课一次,有主题,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发言;

  3.要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记载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

  (二)个人备课

  结合集体备课的精神,分析本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本上写出个人备课教案;上课结束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包括成功之处、要完善的地方、具体完善的措施等;必要时可写出教学故事。每学期最少交一篇教学故事。

  (三)教案书写的要求

  1.个人教案要书写在备课本上,同一备课组不同老师,教案要有所不同;

  2.教案要求的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二.上课

  1.教师必须依时到位,认真履行职责。上课期间无故不在课室的作“旷工”处理。

  2.上课时必须做好考勤工作,若有缺勤情况及时通知班主任。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并与家长联系。

  3.讲课要做到“五为五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抓住四个方面:一是生动讲解,二是恰当提问,三是直观演示,四是形象板书。主导作用的功夫在于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留有学生思考训练的余地。避免学生在上课时无所事事或做与上课无关的时事。

  4.要利用好课室的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

  5.不拖堂。

  6.晚修期间要确保课室安静。

  三.训练与作业

  1.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抓住重点,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编制练习。内容重在能力培养。课堂训练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发展学生思维,磨练学生意志,增强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培养严谨态度等)很有作用;又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

  2.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要份量适当(20分钟内完成),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达到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全批改,给分数不给等级,最好有评语,及时发回,及时讲评,讲评要注意针对性。要求学生做好错题分析笔记,并做到每周检查一次以上。

  四.考试

  1.模块测试:学习完每个模块后学科要组织考试,评卷后向学生公布成绩和相应的学分并交一份到教学处备案。要组织不合格者补考。

  2.阶段测试:年级组织期中考和期末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检测阶段性教学效果。备课组组织集体评卷,流水式评卷。备课组长要到教学处领取成绩统计表,填好后交到教学处备案。

  3.监考要求:依时到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不能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备课、批改作业和试卷、读报等,防止学生舞弊。

  五.听课

  1.学校行政、科组长、备课组长、名师、骨干教师:

  (1)听课量:每周最少听课评课1节。

  (2)听课对象:以教龄为3年内及在我校没有任教毕业班(高考科目)的教师为主,其中备课组长以听本备课组老师为主。

  (3)听课形式:随机听课。

  (4)目的:提高相应教师的业务水平。

  2.教龄为3年内及在我校没有任教毕业班(高考科目)的教师:

  (1)听课量:每周最少听课1节。

  (2)听课对象:学校行政、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等。

  (3)目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4.听课记录要求:到教研处领取《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听课后要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并于每月的1日交到教研处,教研处统计、公布。

  六.体艺活动课

  1.体艺活动课要有计划、有教案;

  2.每次活动后要填写好《体艺活动记录本》,学期末交到体艺处备案。

  七.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要有学期活动计划并交到团委备案;

  2.每次活动后要填写好社团活动记录本,学期末交到团委备案。

课堂教学设计3

  杨晓冰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步骤所做的精心、巧妙安排,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导入注重“巧”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能激起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同的喜爱程度设计不同的导语。人们通过实践总结了许多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然而,不论哪种方法,关键要注重一个“巧”字。如:在上“视图与投影”第一节课时,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此感觉?因用到语文知识,学生跃跃欲试,采用跨学科,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导入得法贵在“巧”。

  二、讲授注重“引”

  讲授的精髓还是一个“引”字,具体体现在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上。如:一物理教师在讲授“声现象”时,笑容满面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突然走进教室,坐得很整齐呢?“是因为铃声。”老师接着说:声音无处不在,朗朗的读书声,美妙的歌声??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搜寻各种声音。正当学生兴奋时,老师又提问: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达到共识:振动产生声音。又问:为何我们能听到声音呢?演示土电话、水上芭蕾优美的舞姿等,说明空气、水能传播声音。显然,这种经过精心设计、善诱的讲授,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三、方法注重“活”

  一堂好课是许多教学方法相互作用的结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设计需考虑到活用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由于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学生很难把握,于是通过教师演示圆心角到圆周角的变化,由观察圆周角的边与圆心的位置,让学生取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得到三种不同情况。可见,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气氛注重“融”

  主要指课堂心理气氛,是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通常,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反映了课堂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双方感情的畅通交流。良好的课堂气氛恬静而活跃,宽松而严谨。

  五、过程注重“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备课,精于启发,精于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活跃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不断思索、不断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紧凑、有序、高效的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的方法,新课导入应建立在组织、引导、开发、激励的目的上,需精心设计,捕捉各种有利契机,真正做到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设计4

  新课改中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英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常规的英语教育以语言知识为本,教师主要担当着一名英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传导式的、以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语言能力和态度情景培养为特征的、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变被动为主动。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应以传授知识教学中的客体转化为主体,他的任务不再是接受知识,而是以主角参与学习、创造,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关系,彻底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等旧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精神,达到既“授生以鱼”又“授生以渔”的最高境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的惟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可以这样说,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就是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就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英语教师通过言语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从而形成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能力的这种内在性决定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换言之,学生主体观是能力目的论的必然推论,其内涵是,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

  三、巧妙设计课堂活动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这些主体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

  (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于外语教学,它可以再现图、文、声并茂的语言环境,为外语教学提供更为理想的条件,创造出一个更富表现力和真实感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倍增。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增加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伴随着2l世纪的到来,英语教学必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求与未来社会的需要接轨。对于教与学这相辅相成的二者来说,光教师“满堂灌”,而不寻求学生的配合,只能是“一厢情愿”,唱独角戏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尤其对于现今活泼好动、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因此,新课改中的初中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从而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习自然会进入佳境。

课堂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三、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逐段指名朗读。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回答。)

  1、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2、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山上”加重语气读)

  3、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生读,加上动作。)

  4、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5、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6、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

  (5)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7、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1)指名读。

  (2)谁摸过你的头?

  (3)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5)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6)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师给予具体评价,如: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8、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3)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4)小松树还会想什么?是谁把它托起来的?(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5)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四)总结

  多媒体出示课件中的“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

课堂教学设计6

  摘要:以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控加工与编程》为研究对象,以行动导向的AITUD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对课堂进行客观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的优点及缺憾,并且进行问题反思和课堂重建,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AITUD教学法;课堂设计;教学反思

  “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课程为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强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数控加工技能。传统教学将教学与实操分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技能。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教研室对此课程进行大胆创新,课程教学使用了行动导向的AITUD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外轮廓的加工与编程”一个教学单元4节课为例,阐述AITUD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做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1AITUD教学法的课堂实施

  AITUD教学法,具体为Act(引导性行动)→Induce(知识导入)→Teach(新知讲授)→Utilize(应用实践)→Discuss(主题讨论)五步教学法[1](见图1)。本次课讲授章节为第四单元外轮廓的加工与编程,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G71和G70指令的格式和使用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选择合理的刀具,设置正确的切削三要素,完成零件外轮廓的加工。预计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后,自发地达到情感目标:通过独立完成零件外轮廓的加工,了解数控零件的工艺、编程和加工的过程。授课地点为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教室。教室四周摆放10台数控车床,中间摆放课桌。全班36位同学,分为10组,1个小组负责1台机床。具体教学环节实施如表1。在Teach新知讲授环节中,设置课堂互动,布置3个题目请学生解答:①比较G71与G90指令格式的区别;②如何设置G71的循环起点;③粗精加工用两把刀分别进行,工艺性会更好吗?在Utilize举一反三教学环节中,学生分组填写加工工艺表格,完成相似的零件加工任务。在Discuss主题讨论教学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主持人,讨论问题,本次课程设置三个问题:①分析G70和G71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②针对学习中和加工中出现的难点分析讨论,填写主题讨论表格;③小组进行总结。上交主题讨论表格。本次课程成绩总分为100分,分数配比如表2。

  2教学评价

  2.1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组织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2)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实践放任自流”的教学模式。课堂上,70%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并组织,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操作”和“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加工操作能力,“知识导入”和“新知讲授”中学生参与的“课堂互动”环节锻炼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主题讨论”锻炼学生的组织、归纳和协调能力[2]。(3)国家数控车工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将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引导操作”和“举一反三”都引入了真实的企业零件加工案例,灵活组织课堂,突出重难点。(4)考核方式为过程评价,并用分数量化学生的参与度。

  2.2缺憾

  (1)课堂互动布置任务后,只是小组检查成绩,没有检查每位同学的成绩。(2)每小组3~4人使用1台机床,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3)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少,技能讲解和知识讲授时间难以把握平衡,难以让学生得到专业性的拓展。(4)主题讨论和课堂互动环节,少数学生不积极主动。

  3问题反思

  (1)课堂时间4h,包含理论讲解和技能操作。1个课时用于知识讲授,时间比较紧张,故布置课堂互动题目后,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逐个检查学生的答题。(2)1个班级单位学生30~40人,教室里只有10台数控加工车床,因此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1台机床,3~4人共用1台机床。若是一个人使用机床,小组其他成员不能使用,只能排队等候。若是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有机床出现故障,则资源将更加紧张,难以有效保证学生的零件加工操作。(3)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主,将理论讲授时间压缩,目前时间分配为教师讲授新知20min,学生实践操作25min,如何在有限的20min内拓展理论知识,是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4)零件加工类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另外,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态度都有差异性,所以在班级授课中,个别同学不积极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是由小组长主持和监督,所以监管缺乏力度。

  4课堂重建

  如果重新构建课堂,教师则应进一步加大学生主导的力度,多花时间请学生上台分析工艺、解答程序、绘制走刀轨迹,充分暴露出学生的学习问题。(1)课堂互动中,请部分同学上台讲解答案,并悉心解答出现的问题,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其他同学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认真批改作业。(2)机床设备紧张,可以将每组学生分批交替操作。每批学生1~2位,第一批学生使用机床加工工件,第二批学生在座位上编写程序,回答课堂互动的问题。待第一批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后,回到座位做题目和讨论,第二批学生使用机床加工。(3)今后的课堂中,教师应考虑将理论知识的重难点设置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且每次课完成后,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任务,这样会提高课堂效率。(4)教师应该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机械零件加工视频,在上课前与学生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小组长主持讨论同时,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于极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单独布置任务。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无止境,教师要改正课堂授课中的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胆创新AITUD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加工理论和实操知识,使AITUD教学法在机械类其它课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连.AITUD教学模式———一种便于普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2]高淼,陈希,等.基于AITUD教学模式的《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课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的实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的准备:

  教师准备:

  粉笔1支 红水钢笔1支 高锰酸钾1份 盐1份 糖1份 沙子1份 玻璃棒2根 抹布1块 托盘1个 放大镜1个 纯净的水1杯 红水1杯

  学生准备:

  纯净的水24杯 红水6杯 高锰酸钾6份 盐6份 糖6份 沙子6份 玻璃棒12根 面纸6张 布条6块 抹布6块 托盘6个 放大镜6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又见到大家,你们喜欢水吗?我们都是响水人,对水有了哪些认识?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对水了解的很多。

  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水有许多神奇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水。(板书:神奇的水)

  二、研究水的溶解

  实验一 学生实验感受水的溶解

  为什么说水神奇呢?让我们从实验中来寻找答案吧!想把实验做成功吗?那可要好好看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轻声读读吧!看明白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实验吧!

  学生实验,师巡视。

  生汇报。(实物投影)

  实验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颗粒不见了,水却变紫了,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板书:溶解)

  同学们,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糖、盐、沙子,把这些物质分别放入三杯水中,会溶解吗?大家猜猜看!

  生猜测。

  把盐、糖、沙子放入水中,究竟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赶紧动手实验吧。别忘了做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师巡视。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代表你们组来说一下?(实物投影)

  生汇报。

  看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生活中,还有什么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

  生回答。

  三、研究水的毛细现象

  刚刚我们研究了水的溶解现象,它让我们看到了水的神奇,其实,水的神奇之处还不止这些,下面我们继续来感受水的神奇。

  实验三 感受会“爬”的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水到底往哪里流。

  老师准备了一杯纯净的水,为了让便于观察,课前放入了一些红墨水,现在我把****笔的底端垂直放入水中,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做实验,生观察。

  学生汇报。

  这也是水的神奇之处。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再做实验,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实验四 揭秘会“爬”的水

  同学们的桌上有面纸、玻璃棒、布条,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将它们放入红色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猜测。

  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吗?做完实验你就知道了,别着急,先看一下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把面纸、玻璃棒、布条的底部垂直放入水中一分钟,观察水的情况。

  2、实验中对器材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器材。注意安全与卫生。

  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刚才各小组成员配合得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谁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实物投影)

  生展示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布条、粉笔、面纸都能帮助水往上爬。为什么玻璃棒却不能呢?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

  生分组观察,讨论。

  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答。

  看来 正是有了小孔,才存住了水,产生了水往上爬的现象。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一根玻璃棒放入水中不能让水爬上去。现在,请你把两根玻璃棒紧紧的靠在一起放入水中,看看会有现象发生?

  生分组实验观察,汇报。

  看来,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往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往上爬。小孔和缝隙合起来就叫做“孔隙”。

  实验五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如果把墨水滴在餐巾纸上,会怎么样呢?(实物投影)我们一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毛细现象)

  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生回答。

  四、联系实际

  生活中你注意过这些现象?(课件出示)

  水的毛细现象神奇吗?(生:神奇)

  五、总结

  今天,我们在实验中研究了水的神奇,它会爬,还能溶解一些物质。关于水,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同学们,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哪一组做得最好?(播放乐曲)

课堂教学设计8

  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是设计前提。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首先应熟知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这些都是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些内容要在熟知的基础上烂熟于心,这样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的选择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都把课标的要求当做“第一号文件”。

  二、认真研读教材搜集资料是设计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把教材放在首位,因为教材毕竟是全国各地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悉心编撰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兼备,进行删减和变动时要深思熟虑,稍有不慎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往往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尽量用使自己眼前一亮的素材。

  三、选择恰当的知识呈现方式是设计利器。

  所谓的难点,其实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比如,在教学《地图》一节时,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间的曲线距离,教材上有一大段文字,我感觉不够形象,如何把文字变成动态的操作过程而使之一目了然呢?后来我采取了用flash做成动画进行演示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形象无比。学生在动画的启发下,出乎意料地想出用软尺直接量出地图上两点间的曲线距离再计算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够精确,但毕竟是一个相对简便的方法,粗略地计算时是可以用的。

  四、体现学科特色和魅力是设计增味剂。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共性,所以想让学生喜欢地理,就要想方设法展现地理学科的特色美。地理是文理交叉的学科,所研究的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可谓包罗万象。学习地理是培养学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除此之外,蕴藏地理知识的美图不胜枚举,就连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民币上也有桂林山水、迎客松、壶口瀑布等。

  教学设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因师因生而异,也会因时因地而异,不会是千篇一律,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我们只有不断琢磨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地理教学设计。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于“质实”,也在于“饰貌”。

课堂教学设计9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与帮助,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惑与阻碍,一下烟消云散。这本书共有九章,内容精彩,有很多课堂教育设计案例,涉及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数学、科学、化学……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名好老师,她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还有高水平的服务……"读着书中“洞悉学生的需求和特征”的理念是,我不由地想到:一首古诗只有二十几个字,有些学生怎么也读不出来,心里暗叹“此生不可教也”的时候,为何不反思学生不会读的原因?为什么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要给予学生最简单、形象、易懂、的教学方法。做到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书中讲到“以人为本,发展情景创设”。创设教学情景,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学生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巨大的感染力。它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

  记得那是一次区公开课,一位语文老师这样教“奶”字:(情境再现)她半蹲的身子,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杖”。接着她还学老人的样子走了几步。坐在我身边的两个孩子写完,把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换欣赏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给“奶”加上了一“ヽ”这也是我的学生常犯的错误,该如何处理?正当我思考的时候,这位老师也发现了其他学生类似的错误,她用平台展示该错字,让学生同桌交流写错的原因。其中一个学生大声说“奶奶本来行动很不灵便,你还忍心砍她的腿?”我旁边写错的那个学生用笔猛敲一下自己的头,认认真真地改写一次。我想,永远不会再写错的远远不止他一个。

  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孩子的脑海。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之大幸也。

  然而,也有一些老师为了追求更多的感官感染,过度使用图片、音乐、视频。过度轰炸学生的感官。给教学效果带来“事半功倍”。我们应该做到“课堂情景要讲究随机应变”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课堂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p57~58《淘气的猴子》

  教材分析: 《淘气的猴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创设了“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0”这一规律,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就要用到这一规律。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情景,组织学生讨论,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再扩展到如果有更多的猴子来到这里,能分到桃子吗?从而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在把结论应用到计算当中。

  学生分析:大庆市直机关四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有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80%都来自城市,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好。在计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对于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一些体验和积累。三年级的学生处在抽象的逻辑思维开始形成的阶段,因而运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活跃思维,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此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中,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几道除法算式,你们估一估,用手势表示商是几位数。(出示408÷4= )你是怎样估的,说说你的方法。再出示下面的题

  603÷3= 802÷2= 840÷6=

  师:你们都说对了,那么这些算式到底得多少呢?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知道了。

  [先估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前,已预算出商的位数,为后面的计算提供参考。]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子,师:认识这是谁吗?(小猴子)

  师:那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小猴子吗?(调皮、淘气……)

  引出课题。

  2、除数不能为0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 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师:为什么不是0?小朋友如果树上有5个桃子,来了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5÷5=1(个));那要是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呢?(5÷1=5(个));那要是没有小猴子来分呢?(那就不能分了)也就是说除法算式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说0能做除数吗?(0不能做除数!)非常好!因此,0除以任何什么样的数都得0。(不是0的)

  学生在下面读读这个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课堂教学设计11

  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地把握,按照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形成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制定教学过程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达成原定的目标。

  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是教案,其包含3要素: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可靠保证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努力寻找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师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态环境过程中,最突出的特征是问题的开发性与灵活性。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

  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强有力补充

  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图像的变化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声像具佳的演示,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静态变为动态的转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其它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及时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材重难点重点是指数学教学中一节课着重讲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困难的内容,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但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时,切忌让学生离开课本。

  练习形式更具多样化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反馈信息,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新课教学更加直观化现代化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

  变式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方法

  变式教学是教学实践所证实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变式教学的过程是生成数学联系的自然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理解。要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只利用单一的素材难以达到全面的理解,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变式的手段,让抽象达到概念产生于众多的事实联系之中。这样得到的概念才会有全面的理解。这有如看一个建筑物,只有全方位地观察,才能得到完整的认识。

  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悟知识的应用中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创新意识,又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了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

课堂教学设计12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 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 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看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识14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和愿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人与动物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啄木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第5单元以“动物”为主题,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有关啄木鸟的知识,另一方面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用拼音识字的方法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全体学生比较喜爱语文课,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特别喜欢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并能在练习中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五、教学方法设计: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积累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2、综合运用看拼音识字和听读的方法学习课文。把读书与识字联系起来,看似读书,实为识字。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感知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读课文时把看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结合插图,图文对照进行阅读,在生动活泼的动画演示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披文以入情”地读课文,富有个性地读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明。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共同提高。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的学习机会和相互合作的机会。组织小组同学运用合作的方法互教互学,在识字课文中合作学习达到以优带差的目的;在讨论交流中合作学习达到思维火花碰撞,对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悟;在理解课文后合作表演课本剧,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综合实践,从而提高了自身素质。合作学习对语文犹如春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4、课堂上适时运用“两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多层次的习题设计。结合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习题:⊙我会连。⊙⊙我会认。⊙⊙⊙我会说。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三种层次的习题,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二)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在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开展自评、生评、师评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评”中学会了自省,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同伴,同时,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拓展延伸,树立环保意识。在课堂结束时设计疑问,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师:“假如地球上的鸟被人类捕捉完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深化主题,使学生明白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和睦相处。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六、教学媒体设计:

  课件一:设计“飞入一只啄木鸟”画外音:鸟叫。

  以直观、形象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从视觉上认识“啄木鸟”,从而爱上这只色彩斑斓的小鸟。

  课件二:生字的练习。

  由于本节课需要认识的生字为14个,识字量比较大,因此,我设计了“飞入苹果”这个练习,把一个个彩色的生字放在红红的大苹果里,一个个飞到了大屏幕上。这样,让学生既感到新鲜、有趣,也让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认字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认识汉字的习惯。

  课件三:游戏,找朋友。

  这个环节是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找到与图对应的文章,体会文章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看似游戏,其实是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中,既有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课件四:插图改变成动画,画外音:鸟叫。

  学生一边欣赏形象直观、新颖的动画,一边听读课文,这样,既学会知识,理解了课文,又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课件五:课堂练习题为三种:(自主选择)⊙:我会连,⊙⊙:我会认,⊙⊙⊙:我会说。

  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三种习题供学生选择,看似形象直观的摘苹果游戏,其实是融游戏于不同层次的习题之中。选择类型:⊙易;⊙⊙有一定难度;⊙⊙⊙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练习的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课件六:本课会写八个生字和“讠”在八个“⊙”上。

  把摘果子游戏贯穿到学习生字当中、学生乐学、愿学、都想摘到大苹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课件七:最后的课件作业:为了……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学生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得以延伸到课后,并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能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

  视频仪:展示学生写的生字,便于集体欣赏、评价。

  录音机:放课间律动《小鸟,小鸟》,这是学生身心疲劳的一种调节。

  七、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的体现

  第一课时

  (一) 展评搜集到的资料、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伊始,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资料。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本单元教学渗透着“了解有关啄木鸟的知识及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一主题,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文内容显得比较深奥,所以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课前实践活动,首先为学生营造一种浸润性的课堂教学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课文的主题,不知不觉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情境中,以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同时使“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落到实处。

  (二)自读识字。

  这一教学版块的程序是:

  1、让学生用指读的方式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相机提问: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这时学生可以答出好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拼拼音、查查字表、问老师、问同学等等。常言道:“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学生们自主读文时,我及时点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自己指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这样不仅对学生以前所学识字方法是一个积累的检查,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同桌互相指读课文、互教生字。语文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的学习机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组织同学运用合作和方式、互教互学,以达到以优带差的目的。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手指读识字。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范读课文,学生指读课文的方式去帮学生纠正他们读错的字音,这样既纠正了字音,也使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字音与字形相联系的过程。另外,将看拼音识字与读课文识字有机的结合起来,也体现了教材编排的意图。

  5、脱离语境识字,即教师出示生字卡,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篇新学的课文背诵得非常熟练、流利,而需要认识的这些生字藏在课文中,学生有时根本就没有注意,那么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再去检查生字,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6、生字巩固练习。即把生字请回到课文中,学生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这些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读音。

  (三)初读感知,游戏感知课文内容。

  本环节通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插图,运用“找朋友”的游戏,通过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是课文的哪一段?请能正确流利朗读这一段的同学站起来读出这一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课文内容,即完成了阅读与图画之间的统一和联系,也让学生学会了从图中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他们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学生谈各自的收获。

  教师:通过上节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个环节是承接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各自谈谈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学会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思、说结合的能力。]

  二、精读细品,感悟体会。

  1、教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小动物,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能帮助苹果树治病。

  3、教师:请你把书中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话读出来好吗?

  [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说,尊重学生的喜好,当学生提到哪种小动物,教师都可以相机指导写此小动物的一段朗读。]

  4、教师重点指导啄木鸟这一段。

  (1)找学生表演啄木鸟,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要带着想象读课文,带着对啄木鸟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3)学生练读后,竞赛。

  [学生通过结合表演、想象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开展赛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自评和互评中提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1)师:我觉得猫头鹰、喜鹊的本领不如啄木鸟!

  (2)生反驳。

  [这一环节设计欲擒欲纵,使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做出回答,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和批判性。]

  (3)指导学生读第二、三段,带着内疚的心情读课文。

  (4)学生分角色以小组练读。

  6、指导学生读写苹果树的话。

  7、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全文。

  [这个环节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于反复朗读之中,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披文以入情地读文。]

  8、(多媒体动画:生病的苹果树请猫头鹰、喜鹊、啄木鸟治病。)师:请大家选一名小播音员,给动画片配音。[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理解。]

  9、分小组按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再由小组来表演。

  [这一环节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重在培养协作精神、自编自导自演的才能。]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间律动《小鸟,小鸟》。

  [针对儿童身心的特点,易疲劳,进行调节休息。]

  四、(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自主选择]⊙我会连,⊙⊙我会认,⊙⊙⊙我会说。)学生选择做习题。

  [三种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选择,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度,既兼顾了差异,又寓教于乐,此题结合本课编成摘苹果游戏一举两得。]

  五、学习写字(多媒体出示本课八个生字和言字旁。)

  (1)学生认读生字。

  (2)师:请你找出八个字中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咱们共同学习。

  (3)学生找出“说、气、起”。

  (4)师重点指导“说、气、起”。

  (5)其余字学生自学。

  [这一环节是学生已有半学期学写字的基础,能用“看、析、记”的方法自学简单的生字,所以只选比较难写的在课堂上学习,其余的自主学习,重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

  (6)①师筛选两本作业展示(视频仪展示)。

  ②学生评价。

  [培养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拓展延伸。

  1、师:学习了课文后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假如地球上的鸟被人类捕捉完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将课本知识有效地拓展到学生生活中,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结课(课件出示:为了我们人类和动物在地球上快乐生长,请你写出爱护动物的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课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词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词的学习,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各位朋友,敢和我对对暗号,搞搞默契吗?自信的孩子最有魅力!何为暗号呢?咱们来对诗,我说前句,你们对后句。只要你们能说得上来,就是对上了暗号。

  童孙未解供耕织—— 绿遍山原白满川—— 草长莺飞二月天——开轩面场圃——

  2.真有默契啊!正如诗人李商隐所说,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请同学想想,这些诗都是描写什么的?

  3.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田园生活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诗文里,田园诗词是一颗闪亮的明星。今天,熊老师要和大家一块来学习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看老师板书,字乃人的衣冠,要一笔一画写工整。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谁愿意把课题读一遍?这“乐”字在这里读作音乐的“乐”,老师想请教大家对“清平乐”的理解?你怎么知道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习要学会方法,方法用得恰当了,你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请你把注释1大声地读一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读课题的时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

  2.村居的意思就是乡村人家,读到村居,你想象到了什么?这是同学们想象中的村居。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把这首词自由朗读四遍,前两遍争取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读通顺,最好能读出节奏。读完后,还要请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读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一下呢?

  2.经过大家的提醒,咱们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现在,谁愿意把这首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3.他读正确了吗?你真勇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称赞的。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大屏幕出示这首词)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四、范读课文,把握诗境。

  1.同学们,读古诗词,初读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和诗人有了初步的沟通和交流。老师读这首词也有自己的感觉,不过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走进辛弃疾的田园生活。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3.(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缺少了什么?(放流水声)小溪怎么流的呢?(缓缓地流着、叮咚地流着、潺潺地流着)

  4.同学们想象得合情合理,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想象也是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构成了一幅美好温馨的村居图。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这首词。(放音乐,师生齐读。)

  五、分步解读,品语诗情。

  1.村居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这首词当中有一个字表达了辛弃疾看到这温馨美好村居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

  2.“醉”就是这首词的词眼。辛弃疾喝酒了吗?可是他醉了呀!?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他醉在哪儿呢?他一醉田园风景美如画。同学们,一起读。(磊屏幕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这句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4.草是怎样的草,水是怎样的水?同学们,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此时,你就是辛弃疾。饭后,你慢步田园,面对着醉人的美景,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气。田园的空气怎么样?小溪里的水——很清很清;溪边的小草——很绿很绿;溪里的荷花——很美很美,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好一个世外桃园,真是人间仙境啊!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辛弃疾,你醉了吗?醉了,那就读啊,轻轻的,慢慢的,读出你的醉。

  5.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自己试一试。

  6.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真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全班同学,咱们一起晃起来,摇起来。

  7.酒不醉人人自醉,辛弃疾醉了,他一醉乡村风景美如画,那还有二醉,三醉,四醉呢?

  8.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句。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

  第一个问题:“吴音”是什么意思?当时辛弃疾被朝廷贬到江西上饶的带湖,这个地方战国时期称为吴国,所以叫吴音。

  9.第二个问题:“相媚好”是什么意思?老爷爷和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夏日的午后,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老奶奶)望了望老伴,笑着说——”)

  10.(大屏幕出示老两口幸福生活的画面)多么幸福的老两口啊!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啊。你醉了吗?请你读!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的肯定。同学们一起读!

  11.酒不醉人人自醉,辛弃疾醉于景美,醉于人和,咱们再来和他一起醉,这三醉是醉于——谁愿意读读第三句。谁能讲讲这句诗的意思?谁愿意夸夸大儿子?12.引读《锄禾》。夸过了大儿,咱们再来夸夸中儿,要求用上一个四字成语。

  13.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和中儿,辛弃疾又醉了.可是,还有醉中之最呢!那就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是什么意思? 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说小孩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无赖”。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再读这一句,读出小儿子的天真活泼。

  14.这句词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小孩子的淘气?“卧”什么意思?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个字?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15.“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儿子的顽皮淘气,写出了小儿子的悠然自得!用字传神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要不以推敲著名的诗奴贾岛怎么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呢!谁愿意再把这句读一读?

  六、诵读品味,怡然沉醉。

  1.词读到这儿,相信这一家子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一家子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对了,正如大家所说,这是温馨的一家,美好的一家,令人陶醉的一家,概括大家的感觉,那就是和谐(板书:和谐)其实,和谐的生活不仅是古代人的向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同样也在追求着和谐,构建着和谐。

  2.此时,辛弃疾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这份和谐中。那么仅仅是辛弃疾醉了吗?还有谁醉了?

  3.这一家子生活富裕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么矮这么小的茅屋,到了冬天怎么遮风避雨呢?我得问一问词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了:你家生活并不富裕啊!你怎么会沉醉其中呢?唉,先别忙着回答,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来回答。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就是我们说的聪明人。(大屏幕出示:虽然……但是…… ?)

  4.老师问了词中的翁媪,你想问词中的谁?

  5.是啊,物质上的财富怎么能比得上精神上的财富呢?要知道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征战沙场二十多年,曾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四处奔走。由于受到奸臣的陷害,他报国无门,被皇帝贬到江西上饶的带湖隐居。闲居在南方的辛弃疾出来散步,看到了这和谐的一家子,心生向往。同学们,目睹了北方战乱之苦的辛弃疾,此时此刻最渴望的是什么?虽然居住在和平的南方,心却在想着战乱的北方,这叫什么?

  6.引读:辛弃疾向往着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啊!所以,看到这和谐的村居生活,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醉——(学生读第一句)二醉——(学生读第二句)三醉——(学生读第三句)四醉——(学生读第四句)。

  7.国泰民安的理想,报国无门的苦闷,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清平乐·村居,此时此刻,你们能读出爱国词人对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向往吗?(学生齐读全诗)

  8.从你们的诵读中老师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感受到了和谐村居那醉人的魅力。此时此刻,咱们这课堂上又多了一醉,那就是在场的所有人都醉了。这首词的韵律很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读法。下面我们师生互动来个辛词二重读,好吗?怎么读呢,仔细听好了,熊老师读一句,你们接着把这一句的后面三个字重复读一遍,听明白了吗?那好,咱们来试试。

  9.此时此刻,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缓缓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永远……这份和谐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那是因为词人的词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词的生命。(大屏幕出示:

  感情,诗词的生命

  愁极: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怒极: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忧极: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喜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辛弃疾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在辛弃疾怒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在辛弃疾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在辛弃疾喜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10.同学们,辛弃疾的每首词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都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都是一段绵延不断的情。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课堂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课堂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11-15

课堂教学设计15篇11-28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通用08-20

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09-23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11-16

自相矛盾课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08-09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11-24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07-10

初中课堂教学心得08-16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14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