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紧急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表现了阮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方法上,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针对以上内容,我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
2、熟读课文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3、体会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二、说教学步骤
为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具体过程这样安排。
1、激兴导入。
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过“朋友是一种财富。”有的歌中也唱过“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你们有朋友吗?(生:有!)你们之间互相帮助吗?给老师讲一下怎样?(生:讲自己的故事)在同学们答完后,教师总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看看文中小阮恒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伙伴的?好不好?
2、升华兴趣
在同学们很愿意去读课文的基础上,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都有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接着问“这一课怎样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自己学习,然后提出要求:第一步,读课文,利用字、词典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第二步,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做记录。(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等待向教师提问。)第三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为完成以上三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A、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见;
B、要和学生交流看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C、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3、延续兴趣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我计划这样做:
A、要求把你遗留下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针对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B、如学生没有提出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找出有关小阮恒动作描写的句子。提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教师总结全文。(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有自主性;合作学习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养成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过程,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尊重学生的意见上)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时间安排
课时------------------一课时
导入------------------05分钟
自学------------------20分钟
师生探讨------------------15分钟
总结------------------05分钟
共计45分钟
最后,我就用本节课的结束语来结束这次说课吧!“朋友是一种财富,愿你我成为朋友,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们能帮忙猜一猜吗?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 分析
《落日》思路清晰,且有小标题 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只要稍加指点,学生即可把握,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受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艰苦卓绝的的斗争。一番方面要深入领会课文,体会作者感情。作者在场面描写、细节再现、花絮穿插等处,无不浸透了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日本投降仪式时间、地点、方式、意义。
2.能力目标:
品读中把握作者的内在感情。
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树 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难点: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对于通讯这一体裁又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教师应给予指导。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熟悉文本内容。
2、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了解通讯这一体裁。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强调重难点。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 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一句话概括新闻
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 用一句话概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探究二:题目的含义
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 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题目意味深长,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题目的双关含义。
探究三:了解文章内容
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内容及组织材料的顺序。
探究四:通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等特征 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加以体现的。
活动体验: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个部分,找出该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
实施过程:①小组成员共同品读文章,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及指导。
②各小组形成书面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③教师即时评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设计安排了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感知,以朗读为主;感受,以口说为主;感悟,以学习语言为主;感染,以诵读为主。
【设计特色】
在反复朗读中感知感染,在学习语言中感受感悟。
【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感悟长城的伟大,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抓住特点,帮助学生以主要句概括主要内容,以及由物联想到人的典型写法,从而深刻领会题旨。
3、以各种形式多读,领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重、难点】
第2、3两段典型段,通过多读,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伟大,通过多读,口语中进行升华,让学生领会长城是我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设计过程】
一、在初读中感知、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畅。
2、学生各自谈自己阅读的感受,不受限制,畅所欲言。
3、从初读中你感受到万里长城是怎样建成的?请再读有关段落:
⑴ 从第三段可看出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⑵ 从第四段可以知道万里长城的建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教材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可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
二、在学习语言中感悟、感染
1、读了全文后你感觉到哪几段最打动你的?
(第2、3段)
2、学习第2段:
⑴ 领悟第3句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是什么?
⑵ 找出描写人民劳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3、练习感情朗读第2段。
4、学习第3段:
⑴ 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令“我”想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⑵ 师深情朗读这段话:
生凝神倾听后告诉老师想到、看到、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讲:
① 我看到民工沉重的脚步。
② 我听到民工那痛苦的`呻吟。
③ 我看到民工倒毙路上。
④ 我想到长城是用民工的血汗、生命筑成……
⑶ 仿照老师感情朗读这段话,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生:读多少次?我不能再读下去。
师:读到懂!读到能理解!
(充分感知教材是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多次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读了课文后就有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反复读书之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感受,这时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例如:学生通过多读上述这段话,学生感情真是流露出来,当时我扫视教室,学生真的流出了眼泪,怪不得有些学生说无法读下去。)
⑷ 尝试背诵第3段。
三、在口语中升华
你读了这篇课文,肯定印象很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体现出来。
1、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劳动人民你真伟大。
3、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长城!我生长在幸福的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评点】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个性,本文设计以“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个层次逐层推进,既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也完全符合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过程,有“知”才能有“爱”,有“爱”才能有“悟”,而 入于“化”(感染)。在导读过程中,本人以多种手段煽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实用)08-26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9-01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热】教学设计方案11-0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