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6 08:2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压强教学设计2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压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强教学设计23篇

压强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这种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重点 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教具 压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组一组器材,课前发放)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压力

  多媒体播放图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完压力的示意图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紧接着,请学生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教师小结: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却与重力无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先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支铅笔(或圆珠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多媒体播放滑雪图片: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想想议议活动 蚊子与骆驼的故事

  学生观察讨论后后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实验 探究 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设: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通过比较海绵在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步骤:

  在海绵上,

  第一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 小课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比较第一二步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第二三部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概念

  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 P=F/S。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介绍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1Pa压强的大小。

  巩固练习(投影例题)师:请同学们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学生先在座位上练习,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教师评讲。

  3、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想想议议活动:下面三幅图中哪些要增大压强、哪些要减小压强?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归纳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谈课堂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题: 2、 3、4 ; 2.《练习册》P14 :7,8

  七、板书设计

  9.1压强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 压强

  物理意义: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为: 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3.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教学设计2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实验器材】

  多媒体、铅笔、气球、压强桌、海绵、金属块、饮料瓶2个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躺钉床的视频,提出问题引出第一节压强的课题。

  (教学说明:通过社会生活中新奇的现实例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推进新课】

  一、压力

  请同学们找出图中的压力,并画出示意图:

  问题:1观察所画压力有什么共同点?

  2、压力与重力相同吗? 3什么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

  压力是垂直作用于受压表面的力。

  (教学教学说明:教材没有给出压力的定义,此处对压力的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让学生区分压力和重力,二是为接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作铺垫。)

  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支铅笔感受力具有改变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请学生观察教材滑雪的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根据同学提出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为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压力____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受力面积_________

  有关;

  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想。分组探究探究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探究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实验回顾与数据分析:结论

  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教学说明:如果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强,探究活动的过程一定要完全放给学生。如果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帮助学生设计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方案,但不能代替学生,完全包办。)

  三、压强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面积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方便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采用比值法,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什么是压强?请同学们类比曾经学习的速度定义。结论: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P=F/S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

  简称:帕

  符号:Pa小数据:

  一张报纸对折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教学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主得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例题: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 m -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学生思考并解答

  师:强调受力面积的问题。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物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产生的压强,记忆公式,理解公式,应用公式。理解公式中各个符合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压力不同于重力,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

  四、改变压强的方法

  师:通过公式P=F/S大家知道压强的计算,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学生讨论并分析

  结论:增大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教学说明: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进一步感受压强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物理知识揭示社会中的伪科学,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课堂小结】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二、压强:(物理学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公式:

  3、压强单位: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1 Pa = 1 N / m2

  三、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小到大的顺序是

  。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4.思考:现在如果让你表演躺钉板的杂技,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安然无恙?

压强教学设计3

  水的压强(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领域,共两个课时。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是以学生熟悉的。自然存在的客体“水”为整合点,形成“生活中的水这一主题。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会应用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到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为水的压强,以水的压强为载体从而推广到一般的固体、液体的压力、压强的知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学习为第二课时的“水的压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第二课时的“水的压强”,可依据其他液体的压强与水的压强有共同的特点,将水的压强的特点推广到一般的液体上。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摩擦力等知识时已接触过压力的概念,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描述。故本节课的学习是对摩擦力知识的延伸。此外,本节内容下接第二课时,在整章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善问、对实验及媒体中所展示的各种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此外,在七年级学习摩擦力等知识时,他们已接触过压力,对其并不陌生,但也并非非常深入。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以前学习中涉及到的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此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能使其猜测出压力作用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思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压强的概念,描述出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含义及能举出压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写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掌握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含义。

  2、说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压强的相互关系。

  3、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在获得压强概念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2、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学习改变压强的方法的过程中,通过举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深刻理解压强概念,感受科学的简洁与和谐美。

  2、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压强的实例,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压强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探究精神的培养,更体现了将科学知识、社会活动和生活经验的密切结合。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讲述约翰·莫雷的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媒体展示图片(多媒体辅助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探究法)——叙述讲解压强的概念(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板书。

  2、实验器材:压强小桌、钩码、沙子、水槽。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通过讲述约翰·莫雷的实验,提出玻璃管为什么会粉碎这一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压强。

  约翰·莫雷实验的内容为:有一位名叫约翰·莫雷的海洋学家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3支不同的玻璃管两端烧熔封闭,用帆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铜管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再把这根铜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不禁惊呆了,帆布里的玻璃全部变成学雪花状的玻璃粉。

  2、媒体展示,新课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本中的三幅图片——手对瓶子的压力,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力,钳子对核桃的压力,启发学生对他们三者共同点的描述,引出压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问题1: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哪个位置上?方向如何?在学生考虑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想法后得出压力的概念与特点。 小结:压力是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其特点是作用在物体表面,方向是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说明:根据直观的实例图形,分析归纳压力的定义与特点,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然后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压力的实例,在学生汇报他们的例子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实例(如沙滩上的脚印、桌子上的一杯水等),引导同学们思考压力产生的效果是否都是可见的,影响压力产生效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问题1:你能举出一些压力的实例吗?并分析他们的作用点和方向?问题2:压力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说明: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可将许多不可见的现象被同学们观察到,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3、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结合压力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并设计探究压力产生效果因素的实验方案,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收集证据验证实验猜想并得出结论。(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可适当参与学生活动中,做适当的辅导)

  (1)明确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本问题是在承接问题2的基础上提出的,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猜想假设:由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并交流压力作用效果的可能因素。此步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讨论交流的能力。(3)设计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回顾控制变量法。经讨论,汇报实验方案,并进行生生评价,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最终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4)实验操作: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按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5)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教材中的表格。此步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6)交流评估: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各组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取长补短。此步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7)教师小结:得出实验结论。评价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此步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说明:让学生在探究教学过程中领会探究的内涵,并学会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简单的探究过程与步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途径达到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叙述讲解,引出概念

  对上述探究结论进一步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时,又该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之后利用多媒体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小结: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注意:①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F=G

  ②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③单位统一

  N/m2单位:1帕=1牛/米2

  说明:本环节运用了类比的教学策略,可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了解了压强的相关知识后,简单介绍帕斯卡生平。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史。

  5、随堂练习,深化理解

  用课件出示课本中例题,及时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例题:质量为60千克的人,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96厘米2.当他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解:压力F=G=mg=60千克×9.8牛/千克=588牛,受力面积S=196厘米2×2=392厘米2=0.0392米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得P=F/S=588牛/0.0392米2=15000帕=15千帕

  答:人对地面的压强是15千帕

  说明: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动态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检验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

  6、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增大压强,什么时候需要减小压强,举出一些实例。在学生回答后用PPT展示一些实例。然后由教师提问学生2个问题。

  问题1: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有老师做补充完善,得到增大或减小压强变化的方法。问题2:PPT中展示的实例是如何改变压强大小的?

  PPT中展示菜刀、靶子、骆驼、撬式起落架直升机,分别介绍各自的原理小结:

  问题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问题2:菜刀——减小受力面积,以增大压强、靶子——增大压力,以增大压强、骆驼——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撬式起落架直升机——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说明: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所学运用起来,发现身边的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

  7、课堂小结,反思提高小结:

  1、压力的定义与特点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和注意点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布置作业:完成书本第18页练习1-3题;

  八、板书设计

  压力和压强

  1、压力的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特点: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2、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或用字母表示P=F∕S单位:帕(pa)

  1Pa=1N/m2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教学设计4

  《8.1认识压强》教学设计(第1课时)

  备课人:黄明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压强概念的建立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1)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2)压强的概念理解和压强公式的运用。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之后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理念。

  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们思考其中的原因,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紧接着图片展示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共同点总结出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然后通过重物压钢尺和玻璃瓶微小形变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再次让学生受压气球和手压笔尖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并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压强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教学方法】

  讨论与观察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图钉、气球、铅笔,海绵,钩码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比一比谁先扎开奶茶,展示所用的吸管(一个平口,一个尖端)。

  饮料的吸管一端为什么要做成尖的呢?这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学习

  (一)什么是压力?[教师引导]:观察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1)三幅图中的力有什么共同点?(方向和作用点方面引导)

  (2)压力的大小和重力相等吗?(演示实验)

  [师生总结]: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符号:F,单位:N

  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挤压。

  4、方向:垂直于受力物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

  5、作用点:受力物的表面处。 6.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铅笔的两端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压手心,谈感觉。

  2、用手心和手指压气球,观察接触处的形变程度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具体谈谈怎样控制变量?

  (2)根据问题引导,明确了设计思路,下面制定实验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完成活动二。看哪一小组设计的精彩,有创意,一会儿给大家展示。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师总结]:

  1、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有关。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动脑筋:压力,受力面积均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引导类比速度的定义)引入压强的概念

  (三)压强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 = 1N/m=1Nm

  4、物理意义:每m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三、课堂练习:

  1、关于压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D)A.压力都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的B.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C.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D.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力

  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的是(C)A.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22-2B.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C.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D.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上的留下的痕迹深

  3、下列有关力学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举重运动员在将杠铃举高的过程中,他对地面的压强越来越大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学过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自我评价与作业

  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压强

  一、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与受力物的表面垂直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公式: p=F/S单位: Pa 1Pa=1N/m2

压强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钉子、铅笔、小刀、橡皮泥、勾码、海绵、细绳、小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实验:如课本P142图8-2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师:实验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

  (2).请同学们再看图8-1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生:在雪地上行走,对雪地压力比较大,所以脚容易陷入积雪,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对雪地的压力比较小,所以运动员不会陷入雪里。

  生:在雪地行走,脚与雪地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会陷下去,而用宽宽的滑雪板滑雪时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所以不会陷下去。

  师:很好,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什么叫压强等。 2.新课教学(1).压力的概念

  放映幻灯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请几位同学将压力示意图拿上来投影,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放映幻灯片)

  通过画出以上三种压力的示意图,同学们能交流概括出什么是压力吗?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生:8-4图中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它的重力产生,压力与重力方向相同。8-5图中木块对支持它的斜面的压力也是由重力产生的,但压力与重力方向不同。8-8图中图钉对墙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压力方向也与重力方向不同。

  所以,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我们可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放映幻灯片)(2).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我们来观看一幅有趣的插图。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样,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⑷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师: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可以象课本P143图8-3,图(a)(b)(c)那样,将砖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块砖平放,第二次两块砖平放,第三次一块砖竖放,比较(a)(b)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a)、(c)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师:实验设计很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生:控制变量法。师:很好,同学们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巡视。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论。

  生: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我们的实验结论与他们组相同,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现在我们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3).压强的概念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是比较相同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请同学们比较如图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放映幻灯片)生:(幻灯片)左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N,(幻灯片)右图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80N。

  师: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由压强的定义可以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P=F/S。师: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师: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下面有一些小数据可以让同学们对1Pa形成具体的概念。(放映幻灯片)(4)压强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完成下面的例题(投影例题)。

  师:(投放例题答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计算情况与答案对比一下,看看有啥问题。并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结合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3.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生:(2)我知道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计算公式:P=F/S,压强的单位是Pa.师:同学们表现很棒,归纳得很好。 4.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教后反思讲完《压强》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评课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轻视了对压力概念的认识。

  二、本节课我利用“破气球”实验引入新课,出人意料的结果创设出讨论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关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我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做实验,这是部分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拉进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压强的知识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时,没有及时把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联系结合探究实验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压强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缺陷,迫使教师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用时过多。

  五、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并让学生举出在生活中减小或增大压强的例子,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对学生不放心,说的有点多,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压强教学设计6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里了”

  这是去年冬天发生在泰安市东郊某冰冻河面上人们勇救落水儿童的场面:只见见义勇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长木板,然后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儿童并把他拉了上来。作为知情者,我们即佩服救人者见义勇为的豪迈,同时也惊叹救人者出奇制胜的智慧。试问一下:为什么大人站在长木板上就不会踩破冰面呢?

  潜能开发,自主探索压力

  A

  B

  CA图:压路机对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压向地面将地面压平B图: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垂直于跳板使跳板向下弯曲C图:图钉对墙壁的作用力垂直压向墙壁将墙壁压出小孔

  观察上面三幅图可知,压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吗?__

  压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两个手指用力夹住削尖一端的铅笔一回儿后,观察两个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讨论后回答: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1 如图所示:把两块或一块砖分别按图A、B、C三种放法放在装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种情况压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显)?

  试回答:(1)图A和图C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图A和图B说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压强:

  为了表示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可以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把它称为压强,用P表示。单位帕斯卡,符号Pa。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__,一块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__,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__。

  试回答:大人们站在木板上为什么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压强的是__,需要减小压强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书包3、打孔器打孔4、用针缝衣服

  5、盖房时先筑起比墙厚的地基6、缝衣服时用顶针7、用扁担挑东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动动脑: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你还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呢?素质提升,分层训练

  如图所示,斧头的刃越锋利,越容易劈开木头,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__从而增大了__的缘故。

  如图所示,将实验用的“小桌”放入沙盘中,观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较图a与图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有关。

  如图所示,采用减少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锋利B、书包用宽的背带

  C、拖拉机用履带与地面接触D、铁轨铺在路枕上

  4、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0.02平方米,问:

  (1)骆驼对砂地的压力为多大?(2)骆驼对砂地的压强为多大?拓展视野,主动阅读魔术师睡钉床不受伤的道理

  我们听到或看到过魔术师躺在布满铁钉的床上而毫发无损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呢?让我们来揭开睡钉床的谜底吧。当魔术师睡在钉床上时,他的背与所有钉子的接触面积的总和,可能与你睡在一般床上时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差不多。这就是他不会受到伤害的原因。

  魔术师躺在一颗钉子上,肯定要受伤,钉子多了,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就减小了。不过,他在向钉床躺下及从钉床上起身时,应当非常小心!你可千万不要模仿。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魔术是有科学道理支撑的,并非特异功能。

  3

压强教学设计7

  《压强》教学设计

  酒泉市瓜州县第三中学潘启兵

  课题:《压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知识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及其建立过程教学难点:(1)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器材准备:海棉、压力小桌、铅笔、气球、砝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啄木鸟和鸭子的嘴和脚各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啄木鸟的嘴和脚换成鸭子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二)复习提问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通过回答,引出压力。

  (三)压力的教学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进一步引导,图片中的力的施

  力是哪个物体,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概念。并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间有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并总结出共性1.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2.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出示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压力的理解。 (四)压强的教学1.压强的概念

  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同样的压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压铅笔,压气球。动手实验并思考:(1)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②给出实验器材,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次实验过程中,什么条件是相同的? 2.作用效果哪一种情况更明显? 3.是什么影响了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④得出结论:通过老师的实验展示,学生们探究结论,共同总结: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出示练习,压力作用效果压力相同是比较受力面积,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大小,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是怎么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认识。出示例题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板书学生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第4题。配套练习第八章“练习一”

压强教学设计8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五、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

  六、教学设计

  1 / 2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2、活动10.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公式:P=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10.3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猜一猜设计实验实验并收集数据思考与讨论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布置作业

  2 / 2

压强教学设计9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

  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

  、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方案三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交流探究结果和经验

  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完成交流合作过程。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总结,同时完成“学习评价表”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的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展示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题1、3题

  Tags:2节,液体,压强,教学,活动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10

  压强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主备:李煜平(第一课时)

  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压强概念进行的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另外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压力的概念,虽然知道存在压力,但对压力的理解不够,作为压力的学习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本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为压强的概念,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值式的概念(之前的密度是个性质概念),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解读课本图,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4)解读课本图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5)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难点:(1)压力的作图(实际上是对压力的三要素的考核)。

  (2)压强的概念理解(不明白比值法定义压强)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用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前置作业:

  用你手上的笔去掉笔帽用两只手指压住笔的两端,然后将你感受的东西写下来,再试试大力压住和小的力压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主要学习压力,以及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出压强的概念。)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2min)

  教师演示:坐(站)钉凳。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没事?引起学生兴趣。

  学习活动二:感受压强的不同。

  学生活动:

  用手指夹住笔的两头,小力挤压,说说两只手指的疼痛感受是否相同,另外如果加大力量会怎么样。(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1.两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两只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3.用力大些,会有什么感觉。

  学习活动三: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演示实验:

  1.准备装钉的木板(一面只有三根钉,另一面布满钉),用布满钉的那面压水球,观察水球。

  2.用三根钉的那一面压水球,观察水球。

  思考问题:

  1.两次实验中,木板质量相同,对水球的压力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

  2.假设木板和钉子1.5N,木板压在水球上的时候,木板对水球的压力是___N。

  3.第一次放置方式,假设有30根钉与水球接触,平均每根钉子对水球的压力为____N。

  4.第二次放置方式,有3根钉与水球接触,平均每根钉子对水球的压力为____N。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知道为什么用多钉那面压水球,水球没有破?

  操作与要求:

  1.学生先观察实验,再独立完成问题,

  2.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其他同学记录不同并质疑与补充。 3.教师总结,得出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的大小。

  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学习活动四:猜想压强大小与什么有关。

  活动要求:

  1.学生进行猜想,并提出猜想的依据。 2.学生展示。 3.教师补充。

  学习活动五:利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播放《南极大冒险》片段,学生边看边思考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

  学习活动六:课堂练习并解释坐钉凳问题。(略)

  学习活动七: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同学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第一节完后布置关于画压力示意图和实验相关的作业)

压强教学设计11

  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理解1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1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引入课题:出示课件2思考:图中的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是否有作用力?方向如何?认识压力。出示课件3-4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一)压力:

  杯子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接触面。

  3、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

  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事不等于重力,但与重力有关;有时与重力无关。

  (二)压强

  1、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用两手指挤压使用过的铅笔或圆珠笔。出示课件:5—6手指受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用力后这种感觉有何变化?

  2、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出示课件(7—8)(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3、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4、压强:出示课件9(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4)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简介帕斯卡。)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1Pa = 1N/㎡

  (5)1Pa的物理意义:

  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5、讲解例题课本31页,出示课件10,

  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6、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出示课件11-12-13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7、出示课件14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三.小结: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P32----2/3/4

  六.附板书设计:

  一、压力

  二、压强

  三、增大或减少压强

  1、定义

  1、物理意义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方向

  2、定义

  2、减小压强的方法

  3、作用点

  3、公式

  4、单位

压强教学设计12

  《压强》教学设计

  河北省沧县杜生镇第一中学刘学兵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沙子、小桌、砝码

  学生准备:压力小桌、沙子、砝码共16组

  【教学过程】

  一、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出示图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4)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1.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说明:教师边启发边演示完成任务,设计实验要解决三个问题:显示什么,如何显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如何改变?通过这样的程式化的锻炼,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追问:如何控制压力不变和受力面积不变的?

  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师:把三块砖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块砖重10N,一块立放,立放底面积为50cm;两块叠起平放,平放时,底面积为200cm。请同学们判断哪组砖对桌面的压强大?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示:我们使如何比较物体速度的?)

  师:总结比较压强大小时即不能够只比较压力,也不能够只比较受力面积,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强。

  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

  22

  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1Pa=1N/m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公式来计算两组砖对桌面的压强。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进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减小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

  师:阅读课本“想想议议”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说明:学生阅读并回答,此环节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五、当堂练习

  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2.请说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1)锯、剪刀、斧头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宽而扁的带,而不用细绳?

  (3)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假如尖喙变钝了,它还能够成为森林医生吗?

  六、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在研究问题时,采取了几种思维程序?

  2

压强教学设计13

  压强

  马畈中学李志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具准备】

  铅笔,海绵,压力小桌,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图片并欣赏音乐《脚印》

  1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2.动手体验

  如图,两手指受压时的形变和感觉有什么不同?用力后又有何变化?

  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设计实验:

  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展示

  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压强及压强的计算

  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同时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示: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速度的?)

  师:总结比较压强大小时即不能够只比较压力,也不能够只比较受力面积,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强。

  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说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下定义的研究方法。)

  例题: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四、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通过问题和实例让学生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

  五、当堂练习

  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立方体的重力为8×103N,底面积为0.4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3.质量为100kg,底面积为2m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 m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4.某工厂要建造一个烟囱,设计总重是2×108N,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则烟囱的基础面积至少是___________m2。

  六、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在研究问题时,采取了几种思维程序?

压强教学设计14

  第九章

  第1节压强

  教

  学

  设

  计

  学校: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师:刘彦文

  日期:20xx年4月11日

  【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二、新课讲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PPT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得到实验结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p。 FS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提出问题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特别是压强知识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PPt展示例题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纠正计算过程中错误(过程略)提出问题

  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类似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坐软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展示各种增大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四、反馈练习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是

  ,压强自大到小的顺序是

  。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丽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多远,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pF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六、课后反思:

压强教学设计15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压强教学设计1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可见,探究性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取向之一;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物理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两方面来展开、本文仅就现行的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中的“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设计,浅析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有关问题。

  1.设置发现问题的学习环境

  观察1 将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一段时间,用一插有长细玻璃管的橡胶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紧,并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这时玻璃管中的“水往高处走”,如图1所示。

  观察2 在一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盖玻片将其盖住,手压住盖玻片,将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开手后盖玻片并不掉下,如图2所示。

  观察3 把一个内径比手指肚稍小一点的玻璃管或饮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没。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并将其从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当手指松开被堵塞的管口,水才会流出来,如图3所示。

  现象的观察主要是为学生正确理解“大气具有压强”提供感性认识,引起学生注意,也就是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同时,这一环境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良好欲望。

  2.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现有概念向科学发展

  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科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构建已有事实的逻辑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出玻璃管中水、盖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图,进一步明确大气压的存在,这是把原始问题抽象成物理(或数学逻辑结构)模型,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3.从现象的分析与印证,促进学生现有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为学生建立了“大气压”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确与否却需要有实验的验证。有步骤地进行实验,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帮助。这时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在认真分析前面三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列举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并演示给学生看,或者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

  教师也可利用物理学史中关于人类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具有抽象意义上的“大气的压强”。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格里克利用自己发明的抽气机把两个直径只有26.4厘米的铁球抽成真空。然后用8匹马来对拉,却怎么也拉不开两个铁球,可见大气压强有多大。

压强教学设计17

  《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知道液体压强;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知识理解的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l、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实验:“顽强的气球”。引入课题。

  (一)、复习“压力”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3)压力的方向如何?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思考1: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

  (二),复习固体压强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P143实验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注意事项: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休、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4)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l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思考2:受力面积和物体底面积一样吗?

  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________,所受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考3:压力大对应的压强一定大吗?(计算说明)

  例坦克40t着地面积5m2

  女孩体重:50Kg高跟鞋着地面积:25cm2

  教师演示实验:将保鲜袋装里放入苹果,逐渐进入深水中,袋子里的空气被排出,成为真空。引出液体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液体压强p:Pa;g:N/kg;深度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这一点。

  3、生活实例:

  (1)、人能否在水中无限下潜?

  (2)、深海的鱼被捕上来后,放在盛海水的容器中会很快死去,这是为什么?4.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思考1:液体内深度和高度一样吗?

  如图所示的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在两侧倒入不同质量的水,A、B两点距容器底部高度相等,则(填“A”或“B”)点水的压强较大,橡皮膜会向(填“左”或“右”)边凸起。

  思考2:当液体中出现物体时......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思考3:液体的压力如何求解?

  如图,一个重4 N,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 cm,则:

  (1)此时该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2)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

  【课堂小结】

  1.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作业布置】

  导学案后的《课后演练》板书设计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二,固体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p=F/S (4)压强单位Pa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

  3、生活实例4.连通器

压强教学设计18

  新人教版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具准备:

  木条、图钉、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意思是把刀磨得锋利了,砍起柴来就会轻松快捷省时,它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的

  板书压强

  二、压力

  1.请学生在黑板上画下列情况下的压力示意图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压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理解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幻灯片展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被压物体(即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2)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并指向被压物体

  (3)大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只有在特殊时,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1.播放视频:针压与手压皮肤

  2.引导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1)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2)可能与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含视频实验

  实验方法(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木条、图钉、铅笔、气球实验步骤:

  (1)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让学生选择课桌上的器材探究)。

  4.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四、压强

  根据探究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通过比较压力的大小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相同时,通过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且被压物体形变程度极其微小)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该2

  如何比较呢?例如:一块底面积为2 m、重500 N的木板和一块底面积为5 m重1000 N的钢板都放在水平地面上,哪一块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大呢

  22F木=G木=500N,S木=2m F钢=G钢=1000N,S钢=5m

  [生]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求出1平方米面积所受的圧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生]每平方米面积所受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师]看来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能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在物理学上我们就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

  幻灯片展示:

  1.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即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物理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引导学生理解:受力面积S指的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4.单位: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2”,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即1 N/m2。

  5.灯片展示:例题某同学质量为45kg,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 cm2。(1)当他站在水平地面时,脚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2)当他正常步行时,脚对地面的压强变大还是变小?

  (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五、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如:砖能承受的压强6×106pa,松木是5×106pa,花岗岩(120-260)×106pa。

  生活中有些事例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如刀切菜、斧劈柴等;而有些事例中又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如滑雪、背书包、铺铁轨等。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2

  2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

  进而得出:1.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例:细线可以切割皮蛋、刀口磨得很锋利。 (2)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例:打桩机的锤很重。 (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载重汽车轮多而宽、石雕像有宽大的底座、坦克有履带、螺丝放垫圈、宽带的书包、人坐沙发与坐硬凳

  (2)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例如:书包中的书太多时,对肩的压强很大,这时可取出几本书,减小书包对肩的压力从而改变压强。

  (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六、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本节设计有一种圆融的美。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

  【板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19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教学难点:影响压强的因素。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教具学具:多媒体、海绵块、铅笔、啤酒瓶、水、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动画播放:冬天的北方,漫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了银装。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厚厚的积雪中行走,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甲:脚会陷到雪里,举步维艰。

  课件动画播放:小聪陷到雪地里。

  师: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聪在雪地里自由行走?

  生乙:穿上滑雪板

  课件动画播放:小聪的朋友穿上滑雪板在雪地里自由行走、滑行。

  小实验: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端削尖的铅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甲:食指感觉有点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得浅。

  师:你实验做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

  以上现象都是由压力产生的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压力,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叫压强等。

  二、新课教学:1.压力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生甲: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乙: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丙: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乙: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对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甲: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力。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入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课件播放: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总结: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生甲: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生乙: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有关。

  生丙: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可能都有关系。生甲: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的凹陷程度的大小。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实验?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生甲:我们组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将啤酒瓶放在海绵上,受力面积一定,通过在瓶子中加水来改变瓶子对海绵的压力,从海绵的凹陷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生乙:我们将瓶盖盖紧,保持瓶子对海绵的压力不变,通过倒放和正放来改变瓶子对海绵的受力面积,从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小可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 2.压强

  师:设疑:怎样方便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要取相同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利用“类比法”(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及“比值定义法”等得出压强的概念。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生:可以说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教师归纳:(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40的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要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课件展示图片。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例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教师归纳:可从压强公式P=F/S分析: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

  三、作业课本P41

  板书设计

  9.1压强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帕(Pa) 1牛顿/平方米=1帕斯卡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始至终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亲自观察和实验,经过分析归纳出物理概念,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无疑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紧,对压强计算花时较少,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类比还比较初步,这些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加强。

压强教学设计20

  《9.1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压力的概念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3.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4.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

  难点: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正确解释。

  教学准备:压强小桌、钩码、细沙、海绵、铅笔、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生活中用的针、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我们的书包带都比较宽,载重汽车的轮子比小轿车的轮子多。大家都注意到这些现象了吗?你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2、指导学生看课本29页的插图。

  师:这些现象都与压强的知识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压强这一节。(板书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过渡:要学习压强,需要先认识压力。

  (一)压力:

  举例分析:(媒体播放图例)

  1、粉笔盒放在桌子上,粉笔盒对桌子有压力。

  2、向墙上摁图钉,图钉对墙有压力。

  3、将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对斜面有压力。

  师问:这几个力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展示观点。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板书:概念----压力是垂直作用在于压物体表面的力。

  师再问: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关系呢?可根据上面三个事例,画出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各物体的重力,区分压力和重力。

  学生小组交流:

  1、重力方向怎样?压力方向怎样?

  2、物体受的压力一定是重力产生的吗?

  3、如果压力是由重力产生,压力和重力是什么关系?

  4、什么情况下压力等于重力,这时能否说压力就是重力?

  归纳总结:压力是物体间的挤压作用,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指向受压物体。只有在物体处于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才会等于重力大小。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压力的大小,压力的方向,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析一个力,需要从力的三要素来分析,那么压力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压力的作用效果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1:分析节首图,人走过,雪地上留下什么?为什么?(人走后,雪地上留有脚印,脚印是人对雪地的压力作用形成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际体验——笔戳手、课本29页“想想议议”引导学生猜想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对于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1.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 3.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压强小桌、钩码、细沙、海绵、橡皮泥等。引导学生可不同的小组选用不同的器材,如小桌、砝码与细沙;木块、砝码与海绵;木板、砝码与气球等(旨是观察效果,归纳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后,各小组代表台前展示实验方案,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教师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引入: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板书:压强)

  (二)压强:

  问题3:现在你会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吗?当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不相同时,我们如何比较压强的大小呢?比如,怎样比较一块橡皮和一本字典对书桌的压强呢?

  (提示:在前面学习速度时,当我们遇到时间、路程各不相同的两个个体,在比较他们的速度大小时,我们比较的是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那么现在比较压力、受力面积各不相同的两个物体对桌面压强大小时,我们是否同样可以比较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呢?)

  由此引出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学生阅读课本30页下面的内容,自学压强的公式、符号、单位,(抽学生板书),并仿照1米/秒的物理意义说出1帕的物理意义:某物体在1m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教师补充:帕是很小的单位:两张作业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一个人双脚站着对地面压强为1万多帕。点拨:S指受力面积,不是接触面积,也不是物体的表面积。(课件图示不同:受力面积是物体间发生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

  例题:水平桌面放一本书,书所受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m,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解:已知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即F=G=3 N,桌面的受力面积S= 5×10﹣m

  所以书对桌面的压强P=F/S=3 N/5×10﹣m =60Pa书对桌面的压强为60Pa. (这部分计算,小组间通过课本自学,而后讨论,自己完成,然后小组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深化答题规范意识,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过渡:知道了什么是压强,生活中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呢?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列举课本31页实例,结合“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根据公式p=F/S进行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学生先自己讨论,再共同归纳总结: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2.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教师补充说明: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路面、桥梁上会有限重标志。

  三、课堂小结

  1、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大小:只有在物体处于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才会等于重力大小。其他情况与重力大小无关。

  (3)方向: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4)作用点:作用于被压物体表面。(5)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与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p=F/S(3)、单位:帕斯卡(Pa)(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B.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压力和重力不可能是同一个力。 D.压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2、一个木箱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能够正确表示斜面受到木箱的压力F的是()

  3、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但关系”,应再做图

  (选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如图所示,将一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

  )

  A.平放时最大。 B.立放时最大。 C.侧放时最大。

  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

  5、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下列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

  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 D.大象长有两个大耳朵,即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可用于散热。

  6、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

  五、作业:课后练习

  1、

  2、

  3、4

  驻马店实验优质课评选

  《9.1压强》教学设计

  遂平县槐树乡中

  郭

  二0一四年五月

  敏

压强教学设计21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

  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压强教学设计22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23

  《压强》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李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针、铅笔、小刀、橡皮泥、勾码、弹簧测力计、细绳、长方体木条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一只充满气的气球,分别用手掌手指按压,并没有破,用一根小针轻轻一碰,破了,思考: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播放幻灯片,看图片:蝉能将口器插入树皮中,骆驼能行走在沙漠中,水杯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向墙面按图钉,用物理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都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提出压力的概念,教师才此期间强调压力不是重力,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带领学生用铅笔的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的不同效果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和施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学生自主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用时十分钟左右)

  鼓励几个小组上前演示(学生展现个人风采,增强自信),总结结论。

  (二)压强

  通过数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的表达式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牛每平方米表示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

  因为压强单位很小,压强常用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举例: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就有0.5帕,一粒西瓜子放置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就有20帕等

  例题练习PPt(学生通过练习将公式与实际联系起来,巩固知识点)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利用橡皮泥和小刀,在橡皮泥上切一刀,怎么才能使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减小一半?(学生设计实验,并到前面演示,通过这个实验,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学生讨论怎样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用时四分钟左右)。教师总结: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2)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3)既增大压力同时又减少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2)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3)既减小压力同时又增大受力面积

  这节课,从压力的作用效果认识了压强这个物理量,并且利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比值定义法得出了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学生亲身验证了一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扣题)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课前的现象(学生解释),教师说明,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增大压强,而有的时候需要减小压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辨别并说明都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单位:帕斯卡(Pa)

  3、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当堂练习

  设计关于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方面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点,用PPt展示。

  五、

  作业

  探究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实例,举出五个以上实例并说明运用了本节课的哪部分知识。

  六、

  板书设计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单位:帕斯卡(Pa)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教学设计23篇】相关文章:

欢庆教学设计04-05

《乘法》教学设计04-01

早晨 教学设计03-31

池上教学设计03-07

精品教学设计02-28

跳水教学设计02-21

《阳光》教学设计02-18

实用教学设计02-18

风教学设计02-16

动物教学设计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