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名称
翠鸟
科 目
小学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1. 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学生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2. 学生能根据工具书、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翠鸟学生对此了解甚少,利用网络媒体查找有关翠鸟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体会翠鸟的特点。
2.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三、知识与技能
1. 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积累好词好句;
2. 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
3. 教师自画翠鸟图片。
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翠鸟》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激趣导入,认识翠鸟
1. 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说说喜欢什么鸟?
2.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板书课题,一起亲切地叫它的名字。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 多媒体课件播放“翠鸟”图片,分组交流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到的有关翠鸟的一些资料。
教学活动2
(二)自主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2.你们提的问题在课文找到答案吗?谁来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教学活动3
(三)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图,想象翠鸟的样子,读后反馈。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用双横线画出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3)、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
(4)、哪几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集体评议。
(5)、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出示图片,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6)、个别学生上台介绍翠鸟样子。集体评议。
2.学习课文第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学生边看图编自由读课文第2、3段。用△找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用横线划出表现它动作敏捷的句子,体会翠鸟活动特点,看看该怎么读,能它读好。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3)、同桌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4)、学生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3.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画出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2)、激趣过渡:翠鸟那么美丽可爱,那么机灵,你想捉一只来饲养吗?课文中的小朋友也想吗?后来他们为什么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3)、教师小结: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不但喜爱鸟,更要保护鸟,因为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教学活动4
(四)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1)、谈谈学了本课有何收获?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边说边课件出示)
(3)、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因为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教学活动5
(五)布置作业:
搜集各种各样鸟类的资料,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课件1)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张纸上画风,你会怎样画?(生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画画贵在创新,做事情也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的。(板书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预习课文。
请看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来学习课文。先看预习要求,下面我们结合课文导读部分和预习要求,开始预习课文。(课件2.3)
抽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课件4)
(三)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每个人读一句话,要求边读变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里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是什么关系?(生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你的答案和同桌交流一下。(课件5)
2、细读感悟: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用横线画出画师称赞小徒弟的话。读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以下问题:画师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骆驼的?(课件6、板书)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课件8)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课件9、板书)
(四)拓展延伸。
1.阅读拓展材料,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小故事呢?说一说。(课件10)
2.平时,你是不是也做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举例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课件11)
(六)作业设计。(课件12)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徒弟 画师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画许许多多的头 不满意
小徒弟——画山、一只骆驼、半只骆驼 称赞
(动脑、创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 课文
要求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 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 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 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 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 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 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版本] 小学义务教育第一册33《要下雨了》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的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教材目标]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节,学会部分生字、词,知道“鱼游水面”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第2课时: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第3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延伸。
[教学准备]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头饰:小白兔、小鱼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1、听录音,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出示新词:
you qi guai jin men hen tou tou qi yan
游到 奇 怪 今天 闷得 很 透 透 气 燕子
o wei chao shi chi bang zhan
哦 为什么 潮 湿 翅 膀 沾了
zhu cai di
小水珠 才能 很低很低
lai a 出来啊 kong 空中
啊 di a 那么低啊 空 kong 有空
3、学习生字:奇、怪、今、闷、很,重点指导:奇、怪、闷
三、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找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齐读。
2、反馈。
三、精读第一节。
(一)出示小白兔的话:
有一天,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奇怪地问;“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① 读句子。
② 比较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
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板画:鱼游水面)
看图: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
(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
③有表情地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同桌,对镜子读。
集体读叙述部分的话,一人读小兔的问话。
(二)出示写小鱼的话: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1、自由读,说说小鱼说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2、多种形式读。
(三)连起来读第1节
1、教师问:谁来读小白兔的问话?谁来读小鱼的回答?戴头饰,叙述部分一齐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一人读叙述,一人读小鱼,一人当小兔,一人评述,看哪一组效果最好。
3、抽一组,戴上头饰读,评。
四、复习巩固:
1、教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又长了哪些本领?
(1) 口头练习: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巩固生字:奇、怪、今、闷、很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下雨前,小鱼在水里(),游到()来了。
3、课后查询还有哪些现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六、板书:
要下雨了
鱼游水面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