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他言简易骇,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成语,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激起阅读、积累成语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认识字形。朗读课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掌握知识,启迪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读,然后抢答。
二、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组内读生字。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边评议边写。
4、巩固生字: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价。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学后记】
本课很多成语非常绕口,字音较难读,学生在掌握时难度较大,出错的很多,而且个别成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虽然有的同学知道一些成语的意思,但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概述
《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本诗语言流畅、优美,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过描绘画面、品味语言、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我校是一所城镇中学,学生对 学习语文较感兴趣,但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语感较差,语文素质参差不齐。
2、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级两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具有初步朗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生具体的学习写景的抒情诗歌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朗读全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 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描绘图画、品味语言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3、根据教学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比较阅读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课前教师下载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2、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媒体播放美丽的秋景图画。
2、导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 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3、媒体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范读音频。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4、学生齐读全诗。。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 示自己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出示思考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图画描绘:出示诗歌所描绘的三幅图景的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展示课件图片,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 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4、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5、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及课堂的表现来进行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
2.评价方式: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教师评价: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文文质兼美,不仅让读者对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也让读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学习本文时,一是要着眼于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语言描绘导入(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示有关蝈蝈图片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后示文章中描写蝈蝈的语句并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绿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色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反思】
本文应重在对学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学时,应把握文本,以朗读、感悟、体验为主,并进行一定的语言训练,达到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体会行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我虽然是第一次踏上长清这块土地,但是,长清人的热情大方、质朴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黄和黑色相间的上衣的男孩,他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微笑,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在这个春暖乍寒的
了日子里,感到阳光的温暖,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答)杨光!
哪一位是杨光?站起来我瞧瞧, 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谈理由)
怎样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呢?这一节课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拜访一位世界文学巨匠,看看他是怎么作的。
二、新授: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或者向同学着重强调的字词。
2、用一句话表示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 。如:这是一个…………的聚会。
3、文学常识简介: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
(二)研读赏析
(导语 ):这几位文学大师倾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都值得永远敬仰。
1、你最喜欢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
(提示: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方法:找一名擅长漫画的同学上讲台划出四位文学家的肖像,学生根据漫画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以福楼拜为例:
肖像描写:
蓝色的大眼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
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动作描写: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 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衣裤鼓起 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和讲一小 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性格特点: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爽。
以此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
都德:开朗活泼 幽默健谈
左拉:沉默寡言 坚毅聪慧
2、你认为作者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
(同桌之间讨论,教师巡视、倾听、点播。)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下列内容:
准确的肖像描写
(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2)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补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5)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和性格。
(6)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7)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墨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 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精彩的语言描写
(1)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2)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4)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的脸上录打谈话的气氛
生动的行动描写
(1)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2)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3)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4)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物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纯客观描写:
“头颅不漂亮,肥胖的脸,近视眼。”
(小结):
(1)抓住了四位作家不同的特 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和以往的纯客观描写不同,作者在记叙、描写的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恰切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这位作家。
3、品味语言
(导语 ):文章写了四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靠得是作者在抓住人物最大特征和兼顾人物各自性格的同时运用了准确的语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品读,可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来回答。
(学生思索发言,教师适当点播)
如:(1)我发现“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的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用得好,好在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福楼拜热情万分,激情洋溢的神态。
(2)我发现“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中“迸发”一词用得好,好在用的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化。
三、拓展延伸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写咱班的一位同学,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生读作品。
3问被写者满意与否?
4其它学生谈优缺点。
四、本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羊脂球》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的,他们都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从课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四、感悟文本
(一)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2)出示第一自然段
(3)自由读边读边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很高超?
(4)交流:
a: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1、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吗?
2、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3、奇不奇?哪里奇?板书:规矩奇
刷子李简直是跟黑较上了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黑衣无瑕)
(5)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看刷子李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生汇报,师出示
匀匀实实一道白
啪啪声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4)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句
1、指名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抓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3、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句
1、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2、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动作奇
3、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悠然地刷一次墙壁生动作模仿
4、这时,你觉得刷子李成了一个什么家了?
5、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第三句
1、指名读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天衣无缝技术高超像美术家)随机板书:效果奇
(5)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
用好一个刷子李开头,齐读上面的四句话(做修改)
(6)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7)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肯定的语气)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那么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半信半疑)他是怎么做的?
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也没发现。
(1)自由读
(2)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课文的哪个地方也写到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3、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是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板书:;失落
(3)那事实真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4)指板书,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把小三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具体,那曹小三的形象就更具体,更丰满了。
4、出示练习题,用几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心里活动(任选一题)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5、交流
6、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7、在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推荐阅读: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质。
能力训练点:
1﹑培养独立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渗透点:
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情感的种子,鼓励学生去追求美,成为一个具有美好情操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认识并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谁来说一说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美丽的小露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小露珠的足迹吧!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画(夜幕降临,小露珠形成)(黎明,小露珠有黄豆粒那么大)指导学生看图。
夜幕降临了,可爱的小露珠出现了。瞧!它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文第1自然段写的就是小露珠形成的过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这一段,看谁能把图上的情景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读,齐读,要求把小露珠形成的有关词句读得慢一些。
4、练习用“……越来越……”说话。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最重要的目的,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有梯度地安排了用词构句的语言训练,从模仿渐入创造佳境,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
1、早起的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都和它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至5自然段:有哪几位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
2、指名回答。
3、出示动画1
(1)看,小青蛙一蹦一跳地来了!
小青蛙对小露珠说些什么?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齐读,要求读出友好、赞美的语气。
4、出示动画2
(1)小蟋蟀爬来了,它又会怎么说?
(2)学生同座位互读互听。
(3)指名读、分组读。
5、出示动画3
(1)小蝴蝶飞来了,它会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呢?
(2)各人默读,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学生评价。
【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品词悟情,揣摩小露珠的美感所在,想像画面,对被感知的对象形成立体形象,进而能感情朗读,练习对话,将无声的词语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意在使文中内在的情趣和读者自身的情趣相得益彰,达到审美愉悦的较高境界。】
6、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师板书: 闪亮 透明 圆润
7、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这部分内容。 你们想不想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动作为大家表演一下。现在请大家戴上头饰,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这部分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表演、抽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声情并茂,对课文的角色进行了很深刻的体验。】
8、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合作表演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再来想一想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喜欢小露珠吗?
不是,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三)、指导阅读第六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除此之外,还有谁也喜欢她呢?(植物)下面就请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思考一个问题:植物们为什么也喜欢小露珠?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出来。
【言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初始的感悟与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内涵。】
2、植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生回答找出的句子)
(1)有一个词语说明小露珠在霞光中很美(光彩熠熠);(理解光彩熠熠)“熠熠”是形容闪光发亮。指颜色和光泽闪光发亮。这霞光中的小露珠更美了。
(2)装点得格外精神。
“格外精神”是什么意思呢?(特别有活力,十分神气。)这一段中还有一个词和“格外精神”的意思差不多,是什么?(生机勃勃) 谁能来具体说说小露珠把植物装点得怎样精神?
指名回答“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你真是爱思考的孩子。(课件出示句子)你们看看这句话,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比作“俊俏的小姑娘”“小露珠”比作“珠宝”)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作者正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鲜花嫩草写得更美了,就让咱们美美的读读这句话吧!(生读)
下面请大家来欣赏几张图片,真实地感受小露珠把植物装点得有多精神。
3、那你觉得小露珠美吗?美在哪里?(对,她把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她把美丽带给了大家)(板书:把美丽带给大家)她的这种美是什么美呢?这叫“心灵美”,(板书:心灵美。这个“美”写得比第一个“美”大 )因为她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她“无私奉献”,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4、想一想,你一定行。
看,小草在感谢小露珠。(课件出示画面)师范读。那么大家也把自己当成植物来感谢小露珠吧!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可爱的小露珠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她爬着,滚着,笑着。(课件出示画面)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她自己却又怎样了呢?轻声读读最后一段,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1、小露珠遇到了太阳公公散发出来的热量,变成了水蒸气,到天空中去了。(课件出示画面)所以,课文说“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2、小露珠就要走了,那些被她滋润、美化了的植物们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用“_____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给学生一片自由想像的空间,倡导和鼓励学生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源于课文又不同于课文的意念形象,而后用语言表达,抒发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一读,看谁能将大家带入依依不舍的场面中。老师先来吧,你们和老师比一比。
3、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摸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
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的来讲。
你们体会得多深刻呀!
4、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
【校本教材的阅读指导,不同于平时的语文课,教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指导阅读方法,如何让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审美视点的延伸有机结合。我围绕两条线来展示:一条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这节课上,我教会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另一条是带领学生去感悟文字。随着对文章理解程度的加深,学生逐步走近小露珠,喜爱小露珠,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礼。】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露珠说吧。来,尽情地说吧。
2、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小露珠的世界,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
【真正完美的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崭新的知识领域驰骋思维,感受到理性之美,智慧之美,还要能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
四、目标检测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露珠 ( )的白杨树 ( )的珠宝
( )的向日葵 ( )的喇叭花 ( )的鲜花
2、课文内容我了解。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 )故事,文中第二至五自然段,通过写小露珠的( )、( )、( )三个特点来体现小露珠的( )美。第六自然段,主要写小露珠把(
),来体现小露珠的( )美。
五、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这儿有几个作业,你们下课后可以有选择地做一做。
1、写一首赞美小露珠的小诗。
2、观察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和消失过程。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另一种小动物向小露珠问好的对话,并且配上插图。
4、给小露珠写一封信,代表植物们感谢小露珠。
5、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把快乐带给别人。
六、板书设计:
小露珠
闪亮、透明、圆润—————外表美
把美丽带给大家—————心灵美
教材简析: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本班学生活泼可爱,爱唱爱跳,有很强的表现欲。不少学生爱看课外书,尤其喜爱看童话故事,知识面广。他们热爱大自然,平时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坚持写日记。班级大部分学生喜爱朗读,有个别学生朗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班级已经形成了读一读、赛一赛的朗读氛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书训练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说、演、评、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认识狮子吗?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人们常常把它叫做什么呢?(兽中之王、百兽之王)
今天申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一篇课文,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它们长大以后能不能成为万兽之王呢?请你读课题。
(课前板书:27.两只小狮子)
2、读课题。
这个“狮”是翘舌音,“子”读轻声,再齐读。
谁有办法记住这个“狮”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让我们打开语文书120页,自由朗读一遍这篇课文,记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自己开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
狮子 整天练习
打滚 扑打咬一口
刻苦 将来慢吞吞
依靠 应该懒洋洋
师:生字宝宝悄悄和你们打招呼了,问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自己的,读好之后用(师举手)这个手势告诉我。开始。
指名读。正音词语“懒洋洋”。
师:它单独读的时候读yánɡ,可是在“懒洋洋”当中,它是ABB式,我们读一声,听老师读“懒洋(yānɡ)洋(yānɡ)”,(生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开火车。(小火车开起来!——咔嚓咔嚓开起来)
4、段检查
师:生字宝宝藏起来了,在哪儿呢?
段2: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指名读,齐读。
课件显示: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指名读,齐读。
师: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经跟生字宝宝做了好朋友。
三、取名字,习文感悟
1、取名
师:回归到课文,《两只小狮子》,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指名学生说。
师:申老师给它们取了个特别有趣的名字?特别懒的那一只呢,我给它取名
叫懒懒(板书:懒懒),特别勤奋的那一只呢,我给它取名叫勤勤(板书:勤勤)。
2、画一画
师:打开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用“﹏”画出懒懒和勤勤小时候不同的表现。
生自由读。
交流,指名说。
3、勤劳的狮子
师:我们先来看勤勤。
生齐读。
师:勤勤练习得怎么样啊?(板书:刻苦)
课件显示:早上,天刚刚亮,小狮子就(开始练习滚、扑、撕、咬 )。
中午,刚刚吃过午饭,小狮子就( 又开始练习滚、扑、撕、咬 )。
晚上,天都快黑了,小狮子( 还在练习滚、扑、撕、咬 )。
指名说。
师:小狮子勤勤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刻苦)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一整天都不停地练习,请你读出你的感受。出示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再指名朗读。
课件显示:勤勤在练习当中会吃哪些苦头?比如说“滚”,再比如说“扑”?指名说。(再读句子)想象着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
师:关键的词语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再齐读。
4、懒狮子
师:当勤勤刻苦地在练习的时候,懒懒在干吗?
课件显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板书:晒太阳)齐读。
课件显示:一只小鹿从它旁边跑过,他(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一只小老鼠大摇大摆地在他面前,他(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
么也不干)
他一边躺着,还一边( )。
师:这就是懒洋洋的意思,想着这样的画面,我们来读这句话。
课件显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学生齐读。
师生对比读:师少词语“整天”和“懒洋洋”。用红色字体标出。生全读,还要重点读出红色的字。
5、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课件显示对话。
“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
“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
“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师:旁边的小树看不过去了,他也跑出来劝懒懒了,请你和同桌小朋友一人读小树的话,一人读懒懒的话,但老师有一个要求,注意每一句话后面红色的标点符号,它会提示你朗读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读。师巡视。
指名一对同桌读。
师:这一次让女同学读小树的话,男同学读懒懒的话,叙述的部分由老师来读。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提示我们在读懒懒的话的速度应该是(慢吞吞),准备好,腰挺直,开始了。
课件显示整段。
师引读:一棵小树问懒狮子(生接读),小树在为你着急呢,可是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生接读)懒懒,要知道你的想法是错的,小树又说了(生接读)是呀,真是为你担心呀,可是懒狮子是这样说的(生接读)。
师:真的能凭着爸爸妈妈的地位生活得很好吗?懒懒此时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6、妈妈的话
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师引读:狮子妈妈走过去,拍了拍肩,语重心长地说(生接读)狮子妈妈看着懒懒,很认真地对他说(生接读)狮子妈妈摸了摸懒懒的头,激动地说(生接读)
师:真正的狮子?难道懒懒他不是一只狮子吗?那你认为真正的狮子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师引读:听了妈妈的话,懒懒他改了(课件显示填空)。
听了妈妈的话,懒懒跟勤勤一起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他们学会了(生活的本领),成了两只(真正的狮子)。
四、写字指导。
练:书空,要注意右边不是东,是横折钩。
习:独体字。
五、扩展练习
师:听了你们的话和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懒懒已经改变了,可是不能依靠父母,那么,我们该靠谁呢?自由读一遍老师的扩展材料,读好之后,举手示意。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师生对读。引出:哦,小蜗牛我终于明白了,其实你是想告诉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不靠爸爸和妈妈,要让我们靠自己。”(板书:靠自己)
师:糟了,糟了,我的鞋带散了,我要靠自己(指名回答)。
一不小心,我摔倒在地上,(指名回答)
早上起床,我一定要让妈妈帮我穿衣服。(指名回答)
今天的作业又碰到难题了,我一定要等着妈妈回来才做(指名回答)。 今天考试,我有个题目做不出,我要到同学那儿看一看。(指名回答)
像这样靠自己的孩子,相信我们班里还有很多。
在这节课的结束,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这首歌是《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每个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用这双万能的手靠自己,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
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
洗衣裳呀,洗手绢呀,
补袜子呀,缝钮扣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
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
爸爸他也常常夸奖我,夸奖我。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勤勤刻苦 靠自己
懒懒晒太阳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信客的职业及其品质。
3.学会抓住具体事例分析概括人物的方法。
4.从单元整体感知人间真性情。
教学重点:
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
2.诵读品味。
3.感悟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信”字入手,信,书信,诚信。会意字,人言为信。
二、作者简介、字词
三、整体感知
1、信客是一种什么职业?
用简洁语言概括
2、信客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突出重点
3、与现代交通相比,过去的信客存在哪些困难?
四、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人物
我认为信客是一个的人,从文章————可以看出来,我想对大家说(或我想起了)。
从上面的句子练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1、怎样分析人物。
记住一定要联系具体事例。
2、学到了一些写人物的方法吧。
3、积累了作文素材。
五、回顾、感悟
同学们,人是世间万物的主体,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着书写着我们的人生,也用心感受着生活。从第二单元一路走来,阿长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背影》和《台阶》中的两位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拳拳的`父辈之爱和父辈的辛酸,老王让我们体会到了做人要有道德良心,而信客告诉我们的是沉甸甸的诚信二字。
六、做个好人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