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1
【课题】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法】
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学内容】
课文及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合欢树的由来: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三、课外拓展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小结
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方法:
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3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第三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5分钟)
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2、引导学生对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节。
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要求: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联想母亲对自己的深爱。
3、思考:思想情感的间接表达方式
(1)、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明确本课学习目的及重难点。
二、合作探究(20-25分钟)思考如下问题:
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
3、领会课文借“合欢树”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通过朴实的语言所传达的母子深情。
三、交流反馈。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
2、分组讨论,确定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
3、选择一个母子间对话情景,分角色表演。
四、拓展深化。(5-10分钟)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自由发言。
要求:1、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2、领会母爱,基于回报。
五、实训提升(5分钟)
布置作业:
小作文训练(200-300字)
叙述一件事来表达母爱,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打算送母亲一件礼物来回报母亲。
学生写作
1、从细微处去发现母爱。
2、运用象征手法。
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母爱子爱树:给“我”看病 为“我”借书 推“我”看电影 鼓励“我”写作
子思母思树:悲伤也成享受 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看 儿子=合欢树=母亲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学反思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交流”。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重点内容,教师重锤敲打。
感悟品读环节,倡导主体性的阅读氛围,以读带讲,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复的读和体验,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本课教学通过歌曲及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再度体验母爱,很多学生泪眼婆娑,纷纷表示好好学学习,感恩父母。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学习是愉悦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优秀(优秀)10-22
优秀教学设计11-07
优秀的教学设计08-24
教学设计优秀09-29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优秀教学设计04-24
【优秀】《桥》优秀教学设计11-25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23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12
优秀教学设计——《船长》优秀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