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2-09 13:07: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的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能力上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体裁、教学目标复习、思考、圈画

  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课文层次结构等)阅读、交流、思考

  3创设问题: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朗读、个别发言

  第二块:理解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各表现哪些方面朗读、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质疑: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能否换位置来介绍?质疑、思考、发言

  3学习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或者哪些方面?并请说明理由畅所欲言

  4思维拓展:放准备好的一小节松鼠的影片,提出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的特点外,你还认为它具有哪些特点?”欣赏、思考、自由发言

  5组织讨论: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会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供其他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介绍他们印象最深的方面讨论、发言

  第四块:布置作业

 1.把刚才语文活动的发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2.课后收集有关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姓名,单位,职称(可选)

  学生:某某学校某年级某班

  教材: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课时:所需课时,如果是多课时或多课时中的其中一个课时,需注明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包括:所在单元的整体分析、某一节课的具体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先简要描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分条目详细编写教学(学习目标),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个别学科也可以按照其他维度编写教学(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四、学习者分析

  说明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习风格等,注重将学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如:学生有怎样的特点,使得案例所设计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可行,学生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条件,使得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如需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使用文字编辑工具处理信息等)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学具及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以信息化资源和工具为主,包括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学习环境(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课件情况、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或教具、学具等。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七、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八、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九、教学评价设计

  无特殊要求的也可以不设此项。如需要评价量表、工具,可说明是如何设计并使用的。

  十、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

  案例设计的基本理念或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也就是:课前设计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展开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未预期事件)?现场是怎样做出决策的?效果如何?

  自己评价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改进的想法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知识目标:1、懂得教育对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2、明白自己享有受教育的权3、知道义务教育的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的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本框包括两部分: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是难点,同时它也是第二框内容的铺垫。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

  教学流程:

  一、先学

  1、导入:观察两幅图片,题目是《我要上学》。图中的大眼睛女孩名叫苏明绢。

  下面是她在的自述:“照片上的我,正上小学一年级。那时,我家全年的收入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鱼,用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1990年9月,我上学了。当父亲把100多元学费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这是父亲砍了多少柴、卖了多少鱼才挣来的钱,我更不知道以后父亲是否都能给我拿出钱来交学费。

  1992年,“大眼睛”的照片在国内外各种报刊上刊发,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我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名人”。此后,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并于20xx年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我要上大学”的梦想终于实了

  旁白:

  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的她,已顺利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如今,昔日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被已成银行白领。 那么,她靠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呢?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探究这位“大眼睛”姐姐的成长历程。

  板书课题: 知识助我成长

  1、知道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2、理解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3、知道义务教育的含义,理解其特征。 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本节的学习目标。

  4、诵读课文,感知课文:(时间5分钟) 老师温馨提示:学们要注意教材中的插图,并出示自学指导。

  5、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内容,自主完成下列各题,找到答案,可以画在书上,答案分散的,可以集中在一起。

  比一比,看谁找的快,看谁找的准。

  1、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和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2、读完59面下插图,把你的答案填在书上。

  3、什么是受教育权?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

  (学生自主答题,不懂的可小声与小组同学计论,解决为了的也可举手询问老师。时间6分钟后老师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二、后教

  老师巡视学生自主答题情况,抽查学生答题答成度和质量,梳理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研究、答疑。

  三、探索 发现

  材料一:记者采访放牛娃时的一段对话

  记 者:你为什么放牛? 放牛娃:挣钱记 者:为什么挣钱?放牛娃:找媳妇

  记 者:为什么找媳妇放牛娃:生儿子记 者:儿子将来干什么?放牛娃:放牛

  听了这样的回答,记者陷入了沉思。

  材料二:当他还是个放牛娃的时候,他就在牛背上梦想能飞上蓝天。 1980年,他父亲不幸病逝,刚上初二的他不得不辍学.学校的老师冒雨找到了他的母亲:“这孩子成绩好,退学太可惜,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 正在地里干活的放牛娃重返了校园.1984年,他终于实现了那个牛背上的梦想,进入了空军飞行学院。

  这个放牛娃就是英雄航天员聂海胜。

  材料三:在《大国崛起--德国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早在拿破仑的军队入侵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作业 。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2、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难点 :

  1、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 :在数千年文明中,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它是秦始皇兵马俑。

  2.读课题,想读出什么感觉?

  3.用自豪的,充满惊叹的,历数沦桑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想看看兵马俑吗?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兵马俑的画卷。

  2.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考虑一下,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为什么?(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是的,秦军依靠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内,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四、揣摩神态,训练句式:

  1.导游指引下,读第四自然段。

  2.这些兵俑共有的特点是?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将他们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把他们读活吗?

  4.介绍了哪几种,最喜欢哪个兵俑,划一划,读好它。

  1)老战士:

  A.老战士给你什么印象?哪儿看出来的?(说,读,比结合)

  B.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种敬佩,大家一起读一读

  2)小战士

  A.喜欢小战士哪点?解释稚气,读出稚气

  B.谁愿意做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小战士,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3)战马:

  A.战马在做什么?战马有什么特点?(抓住竖耳瞪眼,膘肥体壮的特点)

  B.没读过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5.这三句描写的句子中,都有一个作用相当,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6.出示似乎可能也许,表示什么?

  7.用上猜测的方法,能使静化为动,死变成活,欣赏一个片断描写。

  8.观察,并写句型

  9.交流,汇报。

  10.由兵马俑的面相能联想到性格,谈吐,职业,这也是联想的高境界了,要这知道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烧制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眼前能这样生动地展示出来,得归功于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妙笔生花的作家了。

  五、总结内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绍一个秦陵的略图。

  2.我们能相信,当秦陵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令世界震惊!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把握菱形的性质.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 ,求矩形的周长.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实.

  师:观察右图,菱形 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假如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

  生: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 于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 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总结、扩展

  1.小结:(打出投影)(图4)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菱形性质:图5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

  九、板书设计

  菱形定义……

  菱形性质例2……小结:

  性质定理1:…… 例3…………

  性质定理2:……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1中1、2、3

  补充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2.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七篇

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

4.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