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从福勒的崇高体育道德风范中受到感染教育。
4.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重点难点: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和谈出对福勒做法的个人见解。
教学准备: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或看电视转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虽千方百计要把球蹋人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板书:放弃射门
二、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检查生字读音:庸,捅,刁。
三、检查字词。
易错字:庸、捅、刁、释、抑。
理解词语:禁区、足球、国际足联。
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权这件事的。
1.利物浦队对阿森纳队的这场比赛关系到争夺冠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比赛。
2.在即将进球的关键时刻,利物浦队的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果断地放弃了射门。
3.福勒的高尚的体育风范受到人们的称赞。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六、朗读课文,在不懂之处作上记号。
一、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二、找出描写福勒和西曼在赛场上表现的句子
1.反复读这些句子。
2.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①福勒踢球技术高超,动作蛔熟,讲战术。“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
②福勒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对方。“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土裁判判罚后,“福勒却向裁判解释,西曼并没有碰着他,他是自己倒下的。”“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给了个“温柔”的点球。
③西曼舍身扑球。“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3.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体会当时他在那刷那间的心理;后来他为什么又漫不经心地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
三、联系课文内容,发表白己的见解。
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他第一次放弃了射门,后来又为什么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对错误的见解,不指责,做适当指导。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一项体育比赛的场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比赛激烈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想一想,再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比寒场面。
3.指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师生评议,指出哪些地方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5.学生自己动笔写比赛场面。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没有记住的生字词再抄写几遍。
资料提供者:罗运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天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幻灯“我会读”读生字词。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师: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3、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4、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三、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2)小组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3、交流
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幻灯随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四、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练习
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讲讲这个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讲故事。
六、课外作业:
读读童话故事,准备开个童话故事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设计力求环环相扣,以便教师讲课时一举成功。然而,实际教学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既定备课方案与教学思路常会受干扰,乃至中断、受挫。那么,如何看待、处理这种意外?
笔者前不久曾听过一堂化学课:教师在讲完基本概念后,准备做实验了:“当我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你们将会看到钠在剧烈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白烟。”在接下去的演示中,学生们凝神屏气地注视着集气瓶。然而,实验结果出现意外:瓶中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面对这样的结果,全班不解,教师起初也感意外。但思索片刻后,她面带微笑地询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不语,他们或许认为老师在为实验失败作掩饰。随后,教师又征求课代表的意见,问她到底看到了什么。课代表这才说了实话。接下去,教师让后两排学生走到操作台前来,看个仔细,请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们纷纷围拢来,七嘴八舌地帮着找原因,但都不得要领。教师到这时才带有歉意地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实验才不成功。现在,我也不打算立即处理煤油了,而是继续让钠烧下去,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烟的颜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即就有学生肯定地说:“黑烟烧尽冒白烟!”第二次的实验终于证实了这个判断。此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的教师也不禁为之鼓掌。
听课师生为这一创意喝彩,这位化学教师灵活机智的应变艺术,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民主教学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其思维。由此想到,我们在教学上,总是在追求完美,总是希望学生能尽快掌握到学习的“捷径”。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教学是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能由此自主、深入地钻研,力求有所创造。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遵守教育规律,细细研究人们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曲折”、“受挫”现象,辩证看待教学中的失误,学会把失误作为一种资源与财富来开掘。如果做教师的不是把知识点打包似的直接托给学生,把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相机诱导、适当点化的办法,让他们适度了解前辈大师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艰难足迹,从而由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要比单向灌输有效得多。当我们学会了换一种思路看缺憾,换一种办法处理疏失的话,课堂的应变艺术将能得以优化,“败笔”即可转升为亮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课文围绕一天,通过对具体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们珍惜时间,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2、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知道诚守信用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在班级、校园、社区倡导诚信之风。
教学重点:
1、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知道诚实、守信是社会所称许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诚信有关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一篇学生的诚信家风作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演一演 角色扮演:“买票”
1、由学生扮演“买票”中的.各个角色,再现买票的情景。
2、小组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
3、小结:
活动二 讲一讲 诚信故事大家讲
1、看林海燕事迹的诚信资料和海尔集团的诚信资料,并说说主要讲什么?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林海燕,你会怎样?你赞成海尔总裁的做法吗?
3、同学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诚信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活动三 议一议 我该怎么办?
1、教材第19页中的漫画呈现四个两难情境,请学生思考、讨论:遇到这些事情,我该怎么办?
2、小结:
活动四? 评一评班级诚信小天使
1、小组讨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诚信之星?
2、评选班级诚信之星,并说感言。
3、一起设计班级的诚信宣言。
活动五 说一说 我该怎么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布置作业:办一份诚信手抄报
板书设计 :
三.我和诚信交朋友
诚实守信
不说谎话
知错就改
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比赛目的: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充分调动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二、参赛对象:
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师。
三、比赛方式和比赛地点:
分组分科命题,赛后集中评比。语文、数学、英语在崇德楼3楼计算机房1,其它学科在机房2,具体座位到时见座位表。
五、比赛时间:
1月7日(周三)下午3:00开始。
六、比赛要求: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6.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二)课件制作
1.参赛教师自己准备U盘拷入相关教学课件资源,比赛时计算机房网络关闭;
2.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3.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5.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七、考核评分:
1、由教务处组织评委评分(评委名单另行通知)。
2、评分时课件去掉老师真实信息,采用编号;
3、根据比赛成绩评比出一、二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