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在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啊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个乐句均为六小节,其中结尾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至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积累,对于他们而言,音乐学习是在好奇、好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属于小学音乐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对音乐学习已由初步的了解、认识升华到更进一步的探知音乐领域的调式和曲式、尝试合唱、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具的演奏等。对此,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为他们打开学习音乐知识的大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从而喜欢音乐。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江苏 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并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难点
1.准确运用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表现歌曲。
2.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乐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同学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一起来听!
教师范唱歌曲《杨柳青》,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师: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一样吗?
师:我们中国有很多的民歌,因为地域的不同,运用的又是各地的方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师:《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 “杨呀杨柳青”而得名。(出示课题江苏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教师“送礼物”,引起学生的好奇,紧接着教师的范唱更让学生对江苏民歌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聆听作品,整体感知,突破难点
1.初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节拍、节奏。
师:《杨柳青》表现扬州人民下田耕地劳作的场景,那歌曲应该是几拍子呢?歌曲的节奏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吧!
① 解决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x.. x x x ”。
② 对加衬词末尾的节奏“x x x 0 ”做处理,在此处加拍手动作。
3.对照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师生、生生合作解决。(一字多音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有哪些乐理知识是你不懂的,哪个乐句是你认为比较难唱的,找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助你。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小声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基于这样的'理解,此环节在学生反复的聆听中,把歌曲的难点―附点八分节奏、拍号以及八分休止符等乐理知识突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还有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始终以听为主,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再到理解,实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1.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同学们在读歌词中发现了什么?(歌曲的衬词很多)
师:你觉得衬词有意义吗?能去掉吗?衬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歌曲是民歌,有地域特点,衬词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要轻唱。
2.有声音位置地、有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歌词。
4.学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轻声演唱歌曲,音高位置不变,力度弱一些,音量小一些,能做到吗?
5.师生、生生接龙接唱,学生齐唱歌曲。
6. 讨论并思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使歌曲演唱得更好。
7.师生一起设计(出示课件)。
情绪:欢快活泼
速度:中学速稍快
声音:明亮轻快
8.学生根据调整后的要求:轻快跳跃,衬词要轻,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通过念歌词、师生接龙、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歌词衬词多的特点及一字多音的演唱。不失时机的评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和同学合作的,更可以是师生合作的。音乐学习充满快乐、活力和无穷的魅力,学生有学下去的愿望!
四、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
师:你们真是乖乖龙地咚!“乖乖龙地咚”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来学一学。
师:扬州话说起来比较轻柔,细声细语,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吴侬软语”, 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要读成平舌音。
1.指导学生读歌曲的衬词。
虐 七 麦 石 水 嗬 产 步 哥
2.学生与教师接龙读歌词,感受扬州方言的特点。
3.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4.学生自己评价。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杨柳青》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歌曲教学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让学生在唱会歌曲后能用方言演唱歌曲,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本课设计,我从教材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真正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形成品性的殿堂。
在整个歌曲教学环节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送学生礼物为开端,让学生的视线始终围绕在教师身上,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听得投入、认真,思考、回答问题踊跃;以多次聆听加问题解决,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歌曲中,在问题答案中。由于多次聆听的铺垫和问题生成、解决,学生已经能达到哼唱歌曲;再以有节奏地,有声音位置和有情绪地读歌词,一遍一遍地反复实践,在学生对歌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扬州方言的范唱,再次激起学生学唱民歌的浓厚兴趣。通过这节课我得到几点启发。
首先,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既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杨柳青》的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演唱《杨柳青》,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音乐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探究江苏扬州民歌的风格特点。
其次,以听觉为先,突破教学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以情动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掌握歌曲的一字多音的演唱。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根据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先听辨教师的范唱,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再让学生试唱、模唱,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畏难情绪减少了,更多的是自信、轻松地学习音乐。
最后,教学应注重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和能掌握的内容。
赵云丽 陕西省宝鸡实验小学
【专家点评】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中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在研读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紧紧抓住民歌的特点,用开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整堂课,教师充分发挥声乐特长,围绕“新课标”中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这一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为学生介绍了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赏结合、实践探索、合作表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从教学准备―导入―展开―拓展―总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体验音乐情感与内容、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出发点,紧紧抓住江苏民歌的地域与方言的特点,让学生在高效的音乐实践中,比较、理解、掌握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旋律特点、节奏特征等,把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落实在揭示音乐要素上,使得学生不仅仅学会一首歌曲,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了民歌的地域特色,喜欢民歌,爱唱民歌。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参与为手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二、落实“四基”,提升能力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聆听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只有让学生熟悉旋律才能顺畅达到唱会旋律、唱会歌曲。本节课,执教者在歌曲学习环节中,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在反复的聆听中,学生熟悉了歌曲的内容、节拍、情绪、风格特点、难点乐句等,而这些又是教师精心设计,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帮中完成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三、潜移默化、教会方法
四、教师主导,促进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因素。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堂要教授的民歌《杨柳青》,她能很好地用普通话和扬州方言准确地范唱,是学生“听得见、看得到”的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是真实而鲜活的。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演绎民歌《杨柳青》时,充分激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最直观的体验音乐的美、发现民歌的美,拉近了学生与歌曲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拍打正确的节奏。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3、能正确使用乐器,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二、活动准备
铃鼓、小铃、圆舞板、图谱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熟悉乐曲)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杨柳青》。我们一起说一说。
2、熟悉音乐的'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伸出小手跟着拍一拍。
3、出示图谱
师:刚才我们拍了这首乐曲,现在老师带来了一副关于这个音乐的图谱。我们一起看看,看看能怎么拍?X X|X X|;X-| X-|; X X X|X X X|(小朋友可以伸出小手自己来拍一拍)谁来试一试?幼儿拍节奏
师: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拍一拍。
4、看图谱学习打击乐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跟着图谱拍了一遍,现在老师要换另一种方式来代替我们的小手。
师:我们用我们身体的部位(小腿、肩膀)演奏图谱
师:现在小朋友看指挥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拍打节奏。
5、看指挥随音乐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我们分组来演奏。
6、利用乐器演奏
7、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教唱时,要让学生听几首扬州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与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过程: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一、情境导入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 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 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4、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5、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6、难点解决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创造表现
1、 我想问一下大家,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衬词。
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2、 都说扬州山美水美人美,而歌声更是水灵灵的美,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出那种水灵灵的声音呢?(老师讲解高位置演唱的技巧与方法,结合歌词练习)
3、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巩固:独唱,领唱,加乐器(口风琴)伴奏唱。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下面,让我们再次合作《杨柳青》。
【小学音乐《杨柳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2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17
(优秀)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3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09-27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03-07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09-07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篇11-3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10-3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03
音乐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