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0 16:49: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及演唱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歌曲《雪花》,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表现雪花带来的欢乐。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体现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重点难点

  1、用欢快的音乐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唱准歌曲节奏能按照顿音、重音、保持音等音乐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各种打击乐器、电脑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问好

  2、激情导入:老师以雪花仙子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将学生带人冬雪的氛围。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我是谁?

  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和谐的音乐氛围。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1、生说一说雪花的形成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雪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教师先说: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学生接着答: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师:原来呀,江、河、湖、海里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上去了,在天空中它们冷得受不了,就变成了小雪花,又飞回大地母亲的怀抱。

  2、生说一说雪花有几颗瓣

  师:(模仿小雪花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有几颗小花瓣吗?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那么,它到底有几颗小花瓣,还是让小雪花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3、初听歌曲(播放课件)

  4、出示小雪花的图片

  师:歌曲中唱的是有六颗花瓣的小雪花。其实,由于雪花形成的环境不同,还有(出示图片1)三颗、四颗、六颗、十二颗……其中,六颗瓣的小雪花最为常见,它们的形状也各式各样。你们瞧!(出示图片2)

  师:小朋友们,这些小雪花漂亮吗?

  师:那你们想不想用歌声来赞美一下这些小雪花啊?

  5、揭示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学唱这首歌曲《雪花》(揭题)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用动作表现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7、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谁来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揭示歌曲情绪(欢快地),你真聪明!让我们给他一点儿鼓励!棒!棒!你真棒!

  设计意图:

  1、了解雪花的`形成,展示各式各样的小雪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2、初听歌曲,为学生提供完整聆听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3、以歌曲感受为主,体验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喜爱。

  三、学唱歌曲、进步体验

  1、划旋律线,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

  师:小雪花这样的美,你们想不想跟着雪花仙子一起用它的魔法棒画一画小雪花飘舞的样子呢?

  (教师随谱画旋律线,并唱谱,学生跟老师一块画)

  2、仔细观察,哪两个乐句很相似。

  师:第一、三乐句很相似,第二、四乐句很相似。(师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区别不同)

  3、随琴用“la”哼唱旋律

  师:下面,让我们用欢快的声音随琴声一起轻声地用“la”哼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

  4、、随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下面,跟老师的琴声有节奏地读一下歌词,好吗?

  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

  5、引导学生听琴,跟唱。(如果哪句唱的不好,再弹纠正)

  6、讲解顿音记号、生试唱

  师:同学们在第一句“雪花,雪花”上方有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形,它在音乐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顿音记号”,让我们听一听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吧!“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师唱,“雪花,雪花”——)

  6、学习歌曲的第二部分

  师:请跟着老师学习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听老师范唱,看看神奇的小雪花为啥不见了?

  7、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8、逐句跟唱,。

  设计意图:

  1、通过画旋律线进一步感受音的旋律走向,让生更好的把握音的高低。

  2、按节奏朗读歌词,突破本课中的教学难点,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3、再唱歌曲,通过轻声地随唱,体验音乐欢快的情绪。

  四、歌曲处理,激发情感

  师:那么,在唱得时候,你们发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的音乐记号?

  师:这些音乐记号都有自己的名字!

  1、讲解重音记号、生试唱

  师:那这句话呢?“一,二,三,四,五,六”

  师:听听,这样有什么不同?

  (轻声唱“一,二,三,四,五,六”)

  (重音唱 “一,二,三,四,五,六”)

  师:对,是重音唱,但是上面的那个大于号在我们的音乐里叫“重音记号”, 让我们听一听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吧!“唱时声音要有力,昂首阔步雄赳赳”,记住了吗?(师带学生唱“一,二,三,四,五,六”)

  2、讲解保持音记号、生试唱

  师:这句是怎么唱的呢?(师唱“小水点)

  师:歌曲里面唱的是第一种,长一点的,为什么要这样唱呢?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叫“保持音” ,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是“保持音记号大写一,唱得饱满又有力”试试看?(师带学生唱“小水点)

  3、“师生接龙”学唱歌曲(钢琴伴奏)

  师:你们想不想再跟老师来做个“接龙游戏”?老师唱每一乐句的前半句,同学们唱后半句。

  4、互换角色演唱。

  设计意图:

  1、讲解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通过试唱,体验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

  2、采用分句学唱歌曲、分组接唱游戏等方式,以便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五、表现歌曲、拓展延伸

  1、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

  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在二分音符处加入打击乐器。

  师:谁想试试

  师:老师还想让我们的乐队变得更丰富些,我还想加入碰铃和响板,你们能帮帮我吗?(课件出示器乐谱)

  2、师生齐表演

  师:最后让我们把今天最精彩的表演,献给喜欢雪的小朋友们和天下

  所有爱雪的人,好吗?

  设计意图:在分组创编中,体验创编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六、小结所学、律动下课

  1、师小结本课

  师:雪固然美,但是雪下得太大了,就会出现——

  师生:危险!

  师:所以,我们外出时,一定要注意——

  师生:安全!

  师: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向着银色的雪世界出发吧!

  2、生随歌曲《雪花》律动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概括的小结语,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推向高潮。最后,在律动表演中结束,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建宁县实验小学廖永艳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聆听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想家的时候》,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想家”的气氛)

  师:同学们应该熟悉这首歌曲吧!知不道是谁演唱的?什么歌名?

  学生:阎维文 《想家的时候》

  师:非常正确!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触,但是老师也有哦!你们想不想分享下老师的一些感想?

  学生:当然想。

  师:老师的故乡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那里风景特美,那里有我天真浪漫的童年,有我最疼爱的父母亲,还有我最好的小伙伴。所以刚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那条深深地印着我成长的足迹的故乡小路,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路的两旁有果树,有很多野花,虽然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还很泥烂,但是,那是一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你们能不能也说说你的想法?说说你们的家,你们的故乡小路?让大家分享一下!(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

  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家、故乡的小路(导出主题“故乡的小路”)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故乡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设置疑问:

  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8小节。

  4、分声部学唱歌曲B部分旋律。

  5、歌曲合成

  6、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萨克斯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家”)

  (1)教师演奏:

  第一种:慢速

  第二种:中速

  第三种:快速

  提问:

  A、你觉得这三种风格的《小路》各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家?

  B、配上歌词来比较(教师演奏学生演唱)

  你觉得那种表现风格比较合适属于你自己的故乡的小路?并说说理由,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第一种风格慢速节奏,表现的是悲伤,走在路上的人很伤感,可能这个人不开心或者这个家不大幸福;第二中是中速,表现的是甜美、幸福的路,是幸福之家;第三种是快速,表现高兴,快乐,是个快乐的家庭!

  7、带着情绪演唱全曲(甜美的)

  三、创作与活动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编自己的《故乡的小路》,标名速度、风格,并唱一唱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做动作表演或伴奏

  四、欣赏

  《回家》——韩红

  五、小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回家的这条小路也各不相同,路虽然有好走的,也有难走坎坷的,但是,家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停靠的彼岸,家才是最温暖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活,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教学反思: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

  情感就是艺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很显然,它需要情感的投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很明白,要唱好一首歌,要表演一个人物角色,必须要以感情的投入为基础,上音乐课也是一样,我们作为学生的策划指导者,要想他们投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先要付出更多呢,以前上音乐课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结果学生就表现得很散,不集中,通过这一节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加强与学生合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学生条件好,唱歌自然好听,也有些学生舞蹈动作做得很好,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轮流安排一些学生表演,这就很容易去发现他的优点,既锻炼了他本人,也乐趣于他人,形成对比,帮助他人乐于去找自己的闪光点,这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不断注入音乐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也要不断加入新元素,如果一味以歌碟,又或者是钢琴这种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厌倦,那么对于音乐的学习,那可能是件很可怕是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永保新鲜感,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到了萨克斯管作伴奏乐器,尽管吹得不大好,但是,学生还是投入了浓烈的兴趣,在这种气氛下教学,是我要的效果,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老师的意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搞搞新意思,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笛子独奏曲《牧羊姑娘》系根据同名歌曲的曲调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飕飕。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从音乐本位出发,深度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充分、竖笛演奏音效不够理想等,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小蜜蜂》,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以欢快的情绪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并启发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读谱视唱与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优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进度:第三教时。

  教具准备:头饰、磁带、口琴、图画、打击乐器等。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

  情境激发情境体验情境创造

  情境导入激发思维初步感知想象理解-->体验歌曲吸收表现激发创编能力

  准a、入场-->创设情境欣赏、哼唱、律动、熟悉歌曲a、自学歌曲创编情境性歌表演备:b:模仿练习b、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拍手歌》进教室并做简

  单律动。

  2、问好:一半学生吹奏口琴,一半学生唱。

  3、模仿练习与重点乐句解决:

  a、模仿练习:

  听、唱几组模仿进行的音。

  b、重点乐句:

  (2)板书出示

  提问:这条旋律除了模仿外还有什么手法吗?(重复)

  (3)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师用g大调的音高唱一遍。

  提问: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吗?

  学生回答:略

  引出教师唱的是g大调。

  方式:抽一个学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学小组进行。

  (5)纠正答案,并让学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导入:

  (1)学生吹奏刚才的旋律,教师配唱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2)设问:是谁要飞到大树林中来?

  5、情境布置:

  师生在《小蜜蜂》音乐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

  流程说明

  情境导入可以景激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

  学习欲望,情境布置时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乐可使学生熟悉音乐,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

  二、情境体验:

  1、导入:同学们布置时,教师已躲到花丛后,布置完后,突然从花丛后伸出手(手中拿着小蜜蜂的图画)说:“咦!是谁飞来了!”

  学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

  a、教师边用lu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乐飞舞。

  b、师生共同用lu哼唱。

  教师评价学生想象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d、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3、学唱歌曲

  a、导入: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就让我们在口琴的帮助下自学。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学唱《叫我唱歌我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南京六合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感受歌曲的地方色彩,以及对“劳动号子”的初步了解。

  2、学做音乐游戏:跳格子,将“re、fa、la”三个音符任意放入格内,在按不同顺序方向边唱边跳。

  3、用“sol、la、si”三个音,做“竖笛接龙”游戏。

  教学重点

  用“田间劳动”的过程,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教学难点

  创意采用“一领众唱,体验“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学生拍手律动走进教室,用钢琴进行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动物,请你们看?(出示图画:小动物、鸡、鸟、蝴蝶等。)

  师: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啊?能不能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并且老师准备一些乐器你们可以用这些乐器把动物的叫声模仿出来。(木鱼、三角铁、沙槌等)

  生:鸡:叽叽叽×××用木鱼敲击节奏。

  鸟:吱吱××三角铁敲击节奏。

  蜜蜂:嗡嗡嗡嗡××××沙槌敲击节奏。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大家都知道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吗?

  生:

  师:对了,要靠劳动来创造的。

  二、导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观赏“隔上段”(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及劳动情景。)

  师: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

  生:活泼、有力。他们在干什么?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我们南京六合民歌,这也是表现田间劳动过程的歌曲。

  师:下面我们再跟着音乐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啦哼来唱歌曲的旋律。

  生: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的钢琴轻轻声模唱歌词。看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部分的变化。

  生:

  师:请同学们跟琴演唱,边唱边感受歌曲描写劳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师: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体验一下一领众唱及“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三、创编活动

  师:同学们可以集体创编插秧、抛秧、收割等动作。一边唱歌,一边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的能力,还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四、音乐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跳格子的游戏,首先我将“re、fa、la”三个音符任意放入格内,再按不同的顺序和方向边唱边跳。

  生:

  五、竖笛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竖笛接龙”游戏,同学们先用竖笛把“sol、la、si”这三个音吹奏出来,然后老师某位同学吹“sol”下面一位吹“la”再下一位吹“si”。以此内推,争取大多数人都能参加。

  生:

  六、课堂小结

  通过《叫我唱歌我唱歌》这首歌曲的学习,发扬了爱劳动的好品质,体验了民歌的特点。通过创编活动、音乐游戏等内容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还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6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演唱《冬夜静悄悄》高声部。

  2.体会旋律、强弱、速度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学生能更加理解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尊敬热爱老师。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情感启发――音乐与心灵共鸣

  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教师用竹笛吹奏《秋湖月夜》片断,学生随音乐想象。

  设计意图: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心情难免浮躁,引导学生的心回到课堂,让学生沉醉于优美的音乐之中,有利于上课。

  二、设问导入

  1.师生节奏问答:今天先不告诉同学们学习什么内容,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周老师想了解你们现在心情如何,但要求你回答的节奏与我问的节奏一样,,教师用节奏语言问学生

  2.设问:想知道老师的心情如何吗?《冬夜静悄悄》)。

  3.学生从音乐中猜测教师的心情。

  师:周老师的心情究竟如何,学了今天的新课同学们自然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师生问答心情,抓住学生的心,同时最重要的是解决教学中的节奏难点。从音响出发,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幽默与风趣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曲教学

  1.教师范唱

  设问:标题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歌曲的意境,歌曲的情绪怎样?表达怎样的情感?可分为几部分?(板书)

  2.随琴唱词

  教师用正误两种演唱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有意唱错让学生改错两种方式来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我送你过木桥”这一句的节奏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刚才我们用什么速度演唱的?为什么?师生互议

  3.视唱歌谱

  音乐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的强弱变化怎样的?为什么?师生互议

  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歌谱,体验力度的变化,

  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速度、情绪、力度变化、声音、咬字等

  特指出学生演唱歌曲情感不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加强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等双基训练,体验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的.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课堂中始终抓住“听”进行教学,以听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来思考歌曲的情绪;以听旋律的变化体会速度、力度的作用;以听歌词的不同演唱方式来克服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上的错误;以听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情感,为下一步情感的引导作准备。

  四、情感深入

  1.你最想念哪位老师?师生讨论

  2.给学生讲述了一位老师献身教育,积劳成疾的感人故事,在舒缓的音乐衬托下,还当场深情地念了一封25年前一位曾被家访过的学生写给这位老师感人肺腑的信。学生此刻已是倍受感动,当我含泪告诉学生故事中这位老教师就是我的父亲时,无疑一声惊雷,在场的师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当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学生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座中泣下谁最多,全班学生泪沾襟”。

  3.教师弹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有感情地随音乐哼唱。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师:老师是书,让学生一生来读;老师是参天的树,永远牵学生的路……

  学生深情演唱歌曲,献给所有热爱学生的老师。

  设计意图:揭示本课爱老师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

  课后反思:我把这一课定位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堂音乐教学反思课。

  “新课标”带来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革新,给音乐教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的思想理解不深刻,忽视“音乐本位”,过度追求课堂气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忽视双基学习,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教学的功利化浮躁之风大行其道,这给广大音乐教师增添了困惑:21世纪的音乐课,到底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对此我进行了深深的思索:

  一、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趣味的引领者,人格的塑造者,精神家园的建设者,求真、求实、求美是音乐教学永远不会变的主题。因此,我在教学中追求返朴归真。不偏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从音乐本质属性出发来上课,情感为主线,倾听为基础,评价为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风上追求朴实自然,没有提前给学生搞训练,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表演。教学手段追求低成本,高产出,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此次我上课仅使用一台录音机(实际只用了一次),一支粉笔,一台钢琴。

  二、新课程中尽管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定,但经典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境界与艺术韵味很难与学生的心灵共舞,作品中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感动他们,成为他们的精神信仰。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共舞?在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之后,我认为在知识技能方面,能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能完整地演唱好歌曲;体会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作用。但只有这两点还是不够的,音乐是情感艺术,不解决情感的问题,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便无从谈起,教学最终要让歌曲的思想情举内涵深入学生的心灵。歌曲的情感启发引导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走近灵魂,以情育人成了教学的最高目标。

  实践证明,凡是上过这一课的四年级学生不仅对这一课难以忘怀,而且都普遍在语言上、行动上更加理解尊重老师了。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学技术的体现,更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思想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卖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从叫卖歌曲的欣赏入手,引出叫卖调,然后模仿叫卖调,学习叫卖调,学习演唱叫卖歌曲,最后到设计情景,进行叫卖歌曲的处理演唱。整个过程用叫卖调串联,同时还对印尼风情、恰恰舞蹈进行介绍。这样,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学习的难点。教学重难点:

  1、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聆听,初步感受叫卖情境。

  二、导入:环球采风——走进印度尼西亚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环球采风了解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些印尼概况。

  简介印尼概况: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介绍水果,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并用节奏读出水果。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是本课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农叫卖水果的生活场景中来教学,生动、形象、易学。

  三、聆听感受

  (1)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学生用连续的切分节奏模仿叫卖,练习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聆听,介绍恰恰舞步的起源及基本动作,初步感受歌曲的结构情绪。学生边学舞步边加唱恰恰恰。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多遍的切分节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初听音乐,开发学生想象思维,从听觉入手,感受歌曲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

  四、学唱歌曲

  (1)跟随音乐朗读歌词。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一组学生读歌词,一组学生读恰恰恰。

  (2)教师讲解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设计打击伴奏: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自然运用打击乐器沙锤等表现恰恰恰节奏。节奏练习:注意开头的弱起小节,练习接前奏。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表现。

  (5)分组演唱。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一组演唱,一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伴奏;一组唱歌词,一组加恰恰恰;一组演唱,一组跳恰恰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化的活动交替安排,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来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及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绍叫卖调

  民间风格歌曲的一种,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提问学生: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等等)教师播放《卖汤圆》等音乐。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叫卖,运用歌曲,学生进行木瓜恰恰恰的律动表现。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收获真不小,了解了印度尼西亚,还了叫卖调,老师希望你们能根据咱们乐亭的特产创作出简单的叫卖歌,用熟悉的旋律唱一唱。

  《木瓜恰恰恰》效果分析

  1、学生可以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学生了解印尼人文风情,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3、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在导入时,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2、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8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情》中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要求学生会唱的歌曲。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儿童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三)指导思想:

  1.在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有目的地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能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的欣赏、演唱与表演当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甜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

  在感受音乐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儿崇高的形象。

  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钢琴等。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课开始,我首先提出问题:从入学至今,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什么事让你难忘或感动呢?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能很快让学生回想起和老师日常相处的点滴,既能最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1.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是什么速度?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更专注的倾听。)

  2.讲述“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讲述附点四分音符之后,出示四条简短的视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后面歌曲的学唱。)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再次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设计意图:节奏和音准是学生们学唱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能解决学生们的.节奏问题。)

  2.学唱歌曲。采用又慢到快的速度教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歌曲的旋律等。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通过聆听和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总结本课所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我学会了……”和“我体会到……”这两个问题,既让学生回顾了本课所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我精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总之,本课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但是,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们不能很准确的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在引导之后学生们还是唱不好,我只好带着学生一起唱。下次可以我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解决难点,再引入本课,有可能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赏和演唱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知道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

  (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 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运用打击乐伴奏并表演唱《童心是小鸟》,让学生体验四季的欢乐情绪,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重点:

  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学生自由展示:《小白船》

  二、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快乐的故事。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太丰富了!老师真羡慕你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该学习哪一首歌曲了?

  生:《童心是小鸟》

  三、看书并聆听歌曲《童心是小鸟》,放教学课件。

  师:请同学们听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受。

  生:听了这首歌曲感觉很高兴,也很快乐.

  四、 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 师:这首歌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

  生:三拍子

  师: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子,声音的特点是强弱弱的规律。

  2、 播放《童心是小鸟》音乐

  学生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一起再欣赏音乐。

  3、 朗诵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 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对比跟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同?

  生:老师是按节奏读的.

  师:老师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停顿。

  5、 划三拍子指挥图示,注意休止符停顿

  6学生边划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可用吸气代替(看书)

  师: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得吗?模仿一下

  师:为什么知了的歌声会这么动听呢?因为在它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它

  让知了的歌声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6、 学唱附点四分音符

  7、 教师范唱前四句,学生学唱前四句,强调休止符和附点节奏。

  8、 师: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或相似之处并试唱。

  9、 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教师范唱,学生模唱,解决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10、 学生随琴用“LA”哼唱旋律,在有错的地方教师引导提示。

  11、 让学生自己说出反复记号意义和作用,老师分乐句教唱反复记号以内的曲调。

  12、 加上歌词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3、 播放录音示范演唱,学生可轻声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四、 伴奏与表演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手铃、三角铁)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打击乐的名字吗?

  生:略 (学生尝试为歌曲伴奏)

  师:请这些同学来为大家的演唱伴奏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

  师生讨论后创编简单表演动作,展示表演唱。

  五、 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美了!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欣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吧!(播放歌曲)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

  课题: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理解爱、体验爱。

  2、视唱旋律,巩固la、da、re、mi、sol、la各音。

  3、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4、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积极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视唱旋律,巩固la、da、re、mi、sol、la各音。

  2、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3、结尾乐句的音准和整首歌曲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天亮了》。边听边想,歌词主要说了什么内容?带给你怎样一种感受?(点击播放flash歌曲《天亮了》,师生共同欣赏。)

  2、指名交流:这首歌讲了有个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过世了,她在这个世界上觉得非常孤独和寂寞,她非常想念爸爸妈妈。

  3、提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伤心的、悲伤的)

  是啊,这首歌曲从歌词上、画面上以及感人的旋律上都让我们感到很悲伤。其实,这首歌的来历有一个非常真实、感人的故事。

  4、师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天,一家三口出去玩,在坐缆车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缆车从半空中跌落山谷。为了孩子的生存,他爸爸把孩子高高地举起。等营救人员发现时,车上其他人都遇难了,唯有这位两岁的孩子却活了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呀!煤体报导这则新闻后,许多人都被这对父母的举动深深感动了!韩红看了更是激动不已。她连夜写下这首歌《天亮了》用来纪念这对勇敢的父母,并且还领养了这个孩子!每次听这首歌,我都会感动!被这对父母的爱感动!被韩红的善良感动!更被这首歌曲所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韩红,在来听听她唱的这首歌,再来感受一下这对年轻父母伟大、无私的爱!(点击播放韩红现场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师生再次欣赏。)

  5、复听歌曲。

  二、学唱新歌

  1、谈话: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她们一定付出了很多很多!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能说说爸爸妈妈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吗?

  2、指名谈自己的事例

  师: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妈妈对你的期望!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心里特别感动!虽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不一定惊天动地,但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她们对我们的爱却不经意地渗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可能是一个爱怜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顿热呼呼的早饭……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该怎样来回报?怎样来感恩?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看看歌曲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初听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指名回答) 生: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小女孩把灯熄灭了,并给妈妈盖上了小花袄。

  生:她把桌子当成给妈妈的摇篮,看着妈妈在梦里微笑。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如果你妈妈也像这位妈妈一样靠着桌子睡着了,你也能像这个孩子一样做吗?

  生:能!

  师:好!现在你就是这个懂事的孩子,让我们带着对妈妈深深的`爱再次来欣赏这首歌,边听边跟着音乐的感觉用眼神、手势、动作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4、复听歌曲并简单律动。

  师:从同学们深情的眼神里可以感受到大家很爱妈妈!请你仔细的找一找,这首歌里哪一句最像小女孩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5、找出难点句,联系巩固难点。 师:歌声真美!下面请老师唱唱歌曲。

  6、教师范唱

  7、指导学生用la模唱歌谱。

  8、分小组检查

  9、让我们一起读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美丽。(师生有感情的分段读歌词。)

  10、学生跟琴轻唱全曲。

  师:唱得不错!这是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我们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妈妈才能睡得更香更甜呢?

  生:静静的,好像在哄妈妈睡觉一样唱。

  生:轻轻的、甜甜的、温柔的

  生:深情、轻柔、宁静的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能不能做到呢?用你的歌声来回答我吧!

  11、学生跟琴有感情地再唱歌曲。

  师:唱得非常好!老师听了也很感动!谁愿意站起来表现一下?

  12、全班起立,大家跃跃欲试。

  13、分段演唱。

  第一段全班同学一起唱,第二段男生演唱,第三段女生演唱。

  (看着大屏幕,同学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并相互交流,气氛活跃。)

  三、拓展、欣赏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从大家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大家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当妈妈长期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想我们一定会非常思念她。有一个叫鲁冰花的小女孩,她妈妈离开了她。她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边听边想,歌曲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师生初次欣赏歌曲《鲁冰花》。

  生:这首歌曲主要讲了鲁冰花非常思念自己的妈妈。

  师:鲁冰花爱妈妈!小女孩爱妈妈!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祝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安康、幸福!

  2、复听歌曲《鲁冰花》。

  3、练习:这首歌曲用什么情绪、什么速度演唱。

  4、再听歌曲。

  四、小结

  师:爱是无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让我们用我们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那份爱!(课件播放歌曲,师生同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演唱版《二泉映月》与二胡曲《二泉映月》进行聆听、对比,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2、聆听、欣赏二胡曲《空山鸟语》,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的意境,找出相应演奏段落。

  3、增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乐曲表现的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欣赏一种乐器。那么有谁知道乐器的分类?(西洋与民族)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的图片,简单介绍。 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来听听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来演奏的,欣赏完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的图片,它是属于什么种类的乐器?当然,乐曲名知道的同学就更厉害了。(二胡、民族乐器、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二泉映月》)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欣赏一下二胡名曲,感受二胡韵味。

  二、聆听与鉴赏

  聆听、欣赏二胡曲《空山鸟语》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的意境,找出相应演奏段落。

  师:同学们还记得名叫《鹿柴》的古诗吗?是由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那么,接下来我们聆听一首有关空山景色的二胡曲,同学们从音乐中感受一下“空山”和“鸟语”的意境。

  师: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找出“空山、鸟语”的相应演奏段落。找到后举手回答,我们稍后在大屏幕上出示答案。 师:出示大屏幕总结

  二胡曲《空山鸟语》乐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五段,属多段体结构。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接着,作为“人”的形象出现,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疏密相间,显得生气勃勃。这个形象贯串于全曲,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逗引着鸟儿,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2、简介二胡的构造

  师:同学们见过二胡吗?有谁会拉二胡?对二胡了解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下二胡相关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出示的这张二胡构造图片,我们一起来研究下二胡是怎么构成的。

  三、巩固练习。

  欣赏二胡曲《战马奔腾》,感受情绪风格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与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不同之处,要求: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给出评论。

  四、总结评价

  演唱版的《二泉映月》,加入了歌词成分,歌曲如歌词一样故事化,一曲经瞎子阿炳之手留传近百年的凄惨精典的.乐曲,由李玉生的清喉传出 ,有如阿炳现身之疑;而此词与之相配,真是达到音与境的和谐之极,听与悟的绝妙融合。

  二胡版《二泉映月》,只有音乐没有词的二胡名曲,让人听后总让人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无尽联想,联想空间丰富,韵味十足。在一遍遍的倾听后,总感到这曲子只可意会,无法具体描绘。整首曲子通过二胡低沉的声响,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板书设计:

  空山鸟语

  1、掌握两个词汇“空山”、“鸟语”。

  2、古诗《鹿柴》

  3、二胡构造

  4、二胡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简介刘天华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9-27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04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07-24

小学音乐《杜鹃》的教学设计09-14

小学音乐《国歌》教学设计09-1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11-1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28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篇)11-15

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7-29

音乐教学设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