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选自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走进音乐世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我国现代题材的一首优秀创作歌曲。演唱者以第一人称手法,用歌声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是许多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歌词纯朴无华,旋律与歌词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为6/8与9/8拍子结合,为主歌、副歌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在B段从1-1八度变换至高音的段落,令人心潮澎湃,把与祖国的永不分离的情感比作大海永不干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首歌曲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虽然风格不同,但对祖国眷恋之情依然表现得令人神往。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演绎,激发起学生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聆听、模仿、探究、练习。
3、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感知复拍子的音乐律动感,学会歌曲并能独唱与合唱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歌曲的不同版本的演绎来认识人声并辨别唱法。
2、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
1、乐理知识学习:对歌曲中复合拍子的把握和学习,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并且学习附点音符。
2、演唱:要让学生克服对自己声音的自卑感和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并能在合唱中学习团队精神。
四、说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五、说学情:
借助听、看、说、唱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想象力;共同完成对复拍子的律动感掌握、适用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和总结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男女生均可能独立完成作品的演唱并能合唱作品;能认识独立演唱和合唱的区别;认识人声演唱的类别;总之,始终把音乐的参与感受活动放到重要位置。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的要求,我确定的教法是:在依据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①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②设置唱、朗读、伴奏、划拍子等不同的参与方式,引导复拍子的不同歌曲的比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③参照课本创造加工,整合体联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二)设计思路:初中的学生,是一个变声时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踏进初中,不单只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心理和身理的变化。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因自己的声线而对歌唱产生恐惧或厌恶之感,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讨厌歌唱,只是对自己的声音产生怀疑和困惑。所以,我想利用这个节课,让学生首先认识人声,并能认识男声、女声和合唱各种不同唱法的演绎的效果。然后我们再针对歌曲中出现的复拍子进行认识,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我将利用划拍子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单拍子和复拍子的律动性。当学生能把握到歌曲的`律动性和旋律线条后,就开始学习歌曲,因为歌曲比较通俗易懂,我将会在用钢琴的伴奏形式带领学生先学会唱谱,再加入歌词来学习。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我会随机挑选任意男生或女声担任歌曲主歌的领唱,然后进入副歌将全班齐唱,第二段时更换领唱的学生。
在这个歌唱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在歌唱中体验到各种唱法的区别,又能感受到复拍子的律动,并能学习到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更能激发其爱国之情。
(三)教学流程: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1、导入阶段: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新课导入。
2、展开阶段:用约15分钟进行歌曲欣赏,学生通过听、想、说、理解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人声认识、演唱方法认识、乐理知识和对歌曲旋律初步感知的学习。
3、形成性阶段:约15分钟进行歌曲学习和演唱,通过讲练结合来完成对歌曲中乐感的把握、情感的处理、演唱领悟、相互合作体会的学习。
4、结束阶段:约5分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学生为主作总结,老师为辅作反思。
(四)板书设计: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关于我们的祖国。
二、童声人声的认识女声男声。
三、独唱声乐演唱形式,齐唱同声合唱合唱混声合唱重唱无伴奏合唱对唱。
四、拍子单拍子复拍子。
五、附点音符我的说课完毕。感谢老师耐心考察。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第一课时,歌曲学唱。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歌曲演唱在课程标准中占重要地位,它是音乐教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演唱及音乐表现来激发歌曲演唱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演唱及音乐表现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潜能。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及教学目标: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表现及演唱技巧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歌曲内容和结构,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及音乐表现力。
3、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教学重点: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歌唱。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5、 教学难点:能在歌唱过程中准确体现出各种音乐符号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声音准确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讨论分析,直观地对比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四: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避免枯燥的导入和学唱。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给学生体验及表现歌曲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渴望。
2、 情感体验及对比分析讨论总结法: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曲有完整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学唱的同时反复给学生聆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的处理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了解歌曲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演唱和原唱在情感表现上做对比。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歌手,在技巧上能灵活运用就可以了。但在歌曲的.理解和表现上要达到准确和完美。通过比较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演唱时要需注意什么。怎样能用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表现歌曲。通过教师的指导及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运用歌唱的技巧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3、 引导并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学生互评,师点评。以上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更好地提高本课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虽然是歌唱教学,但歌曲的欣赏及音乐实践活动也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欲望及表现的能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才能,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3
一、活动目标
1、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木兰诗》、《最后一课》、《石榴》等作品,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一主题班会。
2、通过回顾祖国历史(片段)之一,让学生体验在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中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3、通过模仿和视听,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二、活动准备
编制脚本、选好演员、排练。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始
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第一版块——沧桑岁月。
班会主题版面出现(屏幕):
回顾历史,祖国因我们而欣慰;
脚踏实地,我们因祖国而自豪;
展望未来,我们与祖国共腾飞;
(以及展示祖国各方面成就的图片。)
1、演讲者演讲(渲染气氛)(大屏幕打出四个大字:“苍桑岁月”,后出现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的`图片。)
2、小合唱《在松花江上》引入音乐剧。
学生: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家族的故事。故事开始在六十年前,听奶奶说,我爷爷的家庭是一个很兴旺的家庭,可是爷爷为了自己的理想,在那个非常的时期,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3、音乐剧: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一幕。在国、家之间作出义无返顾的抉择:父子争吵。(以旧上海图片做背景,表明爷爷家庭背景)小合唱《红星照我去战斗》。
学生:我的爷爷参军了,那时的爷爷是个好勇敢的战士,不久便荣升连长,可是,在一次战斗中爷爷受伤了,于是……
(配合小合唱,部队前进的图像,表明爷爷从军),爷爷受伤(配以激烈战争的图片,衬托爷爷受伤),半月后与奶奶相识(战争时期医院做背景,表明爷爷入院)
学生:这就是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在爷爷和奶奶的渐渐远去的背影中插入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4、小合唱《东方红》结束第一块(开国大典图片,表明建国)。
学生: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走入了一个建设自己家园的新时期,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领路人,改革开放的文明礼貌,中学生必备的品德。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保持气息的通畅,喉部的放松统一、能够完整并且有感情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
节奏的准确把握,歌曲气息的控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发音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mi ma mi
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声音的共鸣位置不变,由低音到高音要统一流畅,时值均匀。要始终保持支持点的稳固状态,不能因音高变化而变化,各音之间的的衔接过渡一定要做到圆滑连贯,位置不变。
1 3 5 6 5 3 ︱1 3 5 6 5 3 ︳1- -‖
mi yo mi
将各母音结合字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母音之间的连接要圆滑润,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贯、流畅。
歌曲演唱
同学演唱: 《我和我的祖国 》(1=D)——张藜词 秦咏诚曲。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演唱曲目。6/8拍,圆舞曲的典型节奏,所以在唱歌曲的时候要有圆舞曲的那种律动性在里买面。歌曲为二段体曲式结构。旋律流畅,音域较宽。深情地表达出对祖国的情和爱。演唱第一乐段时,开始两句要唱得舒展流畅,唱到“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时,可唱得轻巧、亲切些。第二乐段出现高潮,应唱得高亢、奔放,声音力度増加,气息要托住。在起伏回荡中要富有激情。由于歌曲的音域跨度较大,所以在唱高音“我和我的祖国”可以改唱为“啊……”,喉咙腔体打开,富有音律而有感情.
同学演唱:《一抹夕阳》(1=F)——王泉、韩伟词,施光南曲。这首乐曲是歌曲《伤逝》中子君的唱段之一。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中低音的时候,演唱要注意声音要沉下去,歌曲的节奏也是本曲的一个特色,前面一段较为平静,节奏缓慢,从“破网的鱼儿”情绪开始激扬,直到“啊…….”歌曲进入高潮,并伴有三连音的出现,此时在时值唱准确的情况下,情绪也更要兴奋起来.唱完“姑娘的心声”.渐渐归于平静.回到开始,也是歌曲“首尾照应”。气息平稳流畅,在平静中结束。
总结
针对上课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不断提高声乐演唱的能力。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教学设计01-02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02-19
《祖国在我心间》教学设计10-1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06-08
《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学设计12-11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01-14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01-08
《儿童歌曲伴奏绪论》教学设计12-09
《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12-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