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
2.体会王承书热爱祖国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她热爱祖国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根据板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 隐姓埋名三十年》这篇课文,知道王承书为了国家承诺隐姓埋名,放弃一切!放弃一切,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不容易,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
师:那么王承书能实现自己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的诺言吗?她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2——18自然段)
二、 王承书能实现自己隐姓埋名的诺言吗?哪些句子描写到?
1. 指名学生读。
2. 全班齐读。(朗读感悟)
3. 从这你体会到什么?(感悟: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不食言)
师:王承书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但是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要隐姓埋名,而且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更是困难重重。
三、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巨,王承书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3.出示文段:“为了获取精确数据……三个抽屉。”
师:从“一下一下、不分昼夜、一年多、三个抽屉”。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呢?
4..出示文段:“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师(引导学生想象):难道她不想回家看看儿子吗?难道她不想给儿子做做饭,洗洗衣服,送儿子上学吗?她在干什么?
师: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唯独没有自己,没有小家。
(体会:王承书为了工作、为了研究原子弹、为了国家王承书没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家庭、照料心爱的儿子甚至连回家看看的时间也没有。)
四、观看视频
师:王承书的牺牲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让我们记住这个全国欢庆的日子吧!同学们请看视频感受一下。
师: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
五、出示文段:“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默默奉献。”
1.齐读文段。
2.理解“心甘情愿”“默默”
3.练习用“心甘情愿”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个人读、全班读。(读出:敬佩和赞美之情。)
5.从这你体会到什么?
(“心甘情愿”“默默”说明王承书为了祖国遵守诺言是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她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
6.用上“虽然……但……”说一句话。
7.再读文段
六、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王承书说什么呢?
七、小结
师:同学们王承书就这样为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和丰功伟绩。让我们再次以敬佩和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09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
教学教学设计11-17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8-10
《》教学设计09-27
an教学设计09-16
a的教学设计10-11
教学设计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