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17 13:03: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学会打三拍子的节奏

  学生会背唱整首歌

  学生能边唱歌曲边跳舞蹈

  教学重点:学生边唱边跳

  教学难点:掌握好三拍子的节奏跳舞和唱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师生互相问好。

  同学们咱们之前认识了不少伟大的音乐家,那么今天咱们接着认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巴赫

  简单介绍巴赫 (课件:音乐家之父-巴赫 1685年出生于德国,他是伟大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同时又是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室内乐、协奏曲、古钢琴曲和管风琴曲,

  要想真正了解巴赫就要从了解他的音乐开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巴赫的世界,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他的其中一个作品《小步舞曲》。

  1、聆听歌曲范唱(音频)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唱起来,这样,我们先来体验这首歌曲。)

  这首歌是根据《巴赫初级钢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

  (师:巴赫一生写过很多首小步舞曲,而教材上推荐的这一首,

  不仅是巴赫小步舞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而且是巴赫全部作品中较为 流行的通俗作品。)

  2、再次播放音乐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演唱中特别要关注小步舞曲的音乐以及节奏特点。)

  节拍:三拍子 强弱规律:强 弱 弱 速度:中庸 风格:典雅高贵

  3、学习打三拍子的节奏强弱规律:强 弱 弱

  4、教师带唱谱子两遍 要求节奏准确

  5、带唱旋律一遍要求把歌曲的舞蹈性唱唱出来

  6、唱歌词,要求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要在歌声中体现出来

  7、背唱歌词 要求节奏准确旋律具有舞蹈性

  8、同学们大家是怎样产生小步舞的吗?为什么不叫大步舞或者别的什么舞呢?

  起源:法国民间一种宫廷礼仪舞蹈为小步舞所写的乐曲就叫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原是法国的土风舞蹈,十七世纪中叶,大约1650年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

  9、说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看看小步舞是怎样的呢?

  播放小步舞的视频资料《皇后宫廷小步舞》

  10、学跳小步舞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步舞难不难呀?(不难)那么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习几个小步舞的简单动作呢?(想)

  11、边唱边跳小步舞曲

  (师:明确了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再次演唱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以往学习音乐的经验迁移到这里,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来!让我们来当一回宫廷里的舞者和乐手,把男孩子的绅士风度,女孩子的典雅高贵融入音乐中,边唱边律动……)

  1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13、总结

  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演唱和跳了《小步舞曲》,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歌曲中男孩的绅士风度和女孩的典雅高贵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要勇于谦让平时走路要抬头挺胸不要养成弯腰驼背的毛病,你们做得到吗?(做的)

  好!那么咱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介绍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便。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要求学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策略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15.1力学中的“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

  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课件展示:

  (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3)小孩子用力推车,车未动;(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

  让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再说出几个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例1:起重机吊起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拉力是否做功?货物的重力是否做功?

  例2: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例3: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后接着问:假如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3)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叉车的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明的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他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移动。

  学生分析并回答。(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时,人施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做了功;(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时,工人施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工人做了功;(3)小孩子用力推车时,小孩施了力,但车没有移动,小孩没做功;(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时,吊车施了力,但重物没有移动,吊车没做功。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

  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

  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

  物体靠惯性运动,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哪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

  二、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1焦=1牛?米(1J=1N?m)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

  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

  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N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m。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写7个生字,会认读8个生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少了大家的分工、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过程方法:

  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学过的道理能得以运用,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一个同学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齐读课题。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情况。

  1、首先,我们来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认真读,要读的正确、流利。听的同学要仔细听,要指出错误与不足。读完之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位相互检查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刚才,我看你们合作得很融洽。现在我们全班交流一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会读这些生字词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看样子大家真正读会这些生字词了。(如果读的不准确:刚才有个别字词的读音同学们读的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下面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读准确的。)

  3、通过预习,那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概括也可以简练)

  师:看来,课文写了什么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把全文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三、提出问题: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读课文时你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质疑随机板书:为什么只画大鱼?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海洋世界里都有什么?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下课文,最好能按课文的顺序梳理一下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读课文。

  师生共同梳理一下。

  可按下列的顺序排出来:

  ①海洋世界里都有什么?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

  ③为什么只画大鱼?

  ④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过渡:通过检查,我知道你们预习得不错。这些问题你们说应怎么解决?(通过读书解决)

  四、深入理解,解决问题,品评欣赏。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吧。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可以一边默读,划一划,写一写。

  1、学生自己读书,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师引导: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读哪些段落。)也可以结合资料谈谈。(小鱼、小虾、沉船

  2、你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书,解决。(课件)这是一幅奇怪的画。(长长的画卷上画满了大鱼,除了大鱼,什么都没有。)

  引导:

  (1)那同学们的绘画水平不高吗?还是不愿意画?

  (评价: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你真会读书。)

  师评价: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这种读书方法很好。

  (2)指导朗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画,绘画水平比较高。但是却画了一幅不符合要求的画。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3、那同学们的画里少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616自然段,把读懂的句子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经过讨论,三年级一班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画里少了什么吗?

  A、少了丰富的海洋生物。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说一说都有些什么样的生物。(小虾米小到什么程度;海草不起眼的;最不起眼的还有些什么?)师:用一个词来说,这就叫丰富多彩。

  B、(指导学习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海洋生物之多来。

  (3)学生回答。小结:刚才,你们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回答的。

  (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这幅奇怪的画里少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我们也知道海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板书:海洋生物。

  师:难道画里仅仅是少了这些生物吗?还少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书,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学生自读第16自然段。

  小组交流一下:

  A、少的是合作的精神。

  B、少的奉献精神。大家都愿意干大事,不愿干小事,那样就干不好工作。需发有一种奉献精神。

  师小结一下:对,要画好画大家首先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奉献精神。画画是这样,干其它的事也是如此。板书:分工合作

  4、你在生活学习中,有过与他人分工合作的经历吗?

  请你针对分工合作向21世纪的人们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让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先同位商量一下。

  小结:大家从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入手,唤起人们分工合作的意识,这是人类21世纪应当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学到这里,我知道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课文中的同学们和你们一样,也弄明白了。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这也准备了一张纸,现在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吧!

  练习说话。

  课件:星期三,(三年级四班)上

  语文课,教语文的(于老师)要求我们完成一幅题目是(《海洋世界》)的画。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也有(

  );有();也有();有(),也有()

  六、总结全文。

  本节课,你们自己提出了问题,又自己独立地解决了问题,这是很一种很好地自主学习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有关的书。

  海洋生物

  板书:

  画里少了什么

  合作精神

  奉献精神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把这句话写一写。(三、练习说话)

  (2)小结:刚才,评价读书情况。那同学们再想想,如果让你参加,你会画什么(结合课前预习)?海洋世界除了海洋生物还有什么?(高山、海沟、峡谷、森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⑴ 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⑵ 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⑶ 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⑷ 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⑸ 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⑴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⑵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⑶ 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⑴ 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⑵ 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⑶ 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⑷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⑴ 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⑵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⑶ 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9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李明和王小飞两位同学要进行篮球的定点投篮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人各进行3次1分钟的定点投篮,以每次投中个数为成绩。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统计图:

  观察,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问题:谁赢了?为什么?

  2、 王小飞再投一次,(课件出示成绩统计图)

  问题:现在谁赢了?为什么?

  发现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平均数

  1、合作讨论

  讨论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时,该怎样比才公平?

  2、 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为例)能计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教师适时板书:(7+3+8)÷3

  =18÷3

  =6(个)

  问题:(1)、“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我们是怎样求出7、3、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

  小结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引导:不计算,有办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

  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移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说一说:根据刚才以多补少找平均数的过程,说说你对平均数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个球吗?“6”表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认识平均数的特征。

  3、 即时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求王小飞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数量。

  组织汇报,交流方法

  结论:通过比较平均数,谁赢了?

  通过这次比赛的经历,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4、 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不会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2)、小明家去年4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是16吨、24吨、35吨、21吨。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吨)。

  2、你能想办法求出他的语文成绩吗?

  (1)、先估测一下:语文成绩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讨论。语文成绩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队参加市舞蹈比赛,评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队的最后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发认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评委却宣布最后得分是95分。这是为什么?

  师:请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儿吗?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吗?打开书。

  二、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迥然不同、斑驳、安谧、举世无双、比比皆是、名副其实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三、交流讨论:

  1、理解下列词语: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种颜色。

  安谧:指地方安宁。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比比皆是:形容很多,到处都是。

  名副其实: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

  课文从山、水、森林、野生动物这几方面介绍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是该段的中心句。)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找出来,练习有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

  3、指名读给大家听。简单评议。

  4、有感情齐读课文。

  五、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松鼠》。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屏幕出示生字词。

  ①指读。 ②齐读。

  2.字词都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是否还能认识它。

  三、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①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②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线划出来

  ③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机板书:漂亮、可爱)

  ④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撘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撘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后自然段还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五、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撘窝等特征向我们介绍松鼠的。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讨论找出。

  ① 生划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

  ② 教师归纳板出主要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六、与《鲸》一课作比较。

  ① 说明角度的比较;

  说明方法的比较;

  语言风格的比较。

  ② 归纳小结出本课的语言风格:《鲸》这篇运用了大量数字进行说明,文字表达上基本没有用上华丽的词语,语言风格上显得平实精练。今天,我们学习的《松鼠》这篇课文则运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语言风格更显得生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① 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活波、可爱的小松鼠,你们喜欢这只小松鼠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作者呢?

  ② 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小松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仔细观察小动物)

  ③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必须和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小动物和喜爱小动物。

  (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八、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特点(美丽可爱)

  生活习性(活动、撘窝、吃食)

  《松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能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你们看到它的图片,你认为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的话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过渡语: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下面开始读,看哪位同学学得认真,收获最大。

  2、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现在教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

  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

  3、比较句子:

  刚才同学们都介绍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看这段话,读一读,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二、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

  三、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⑴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

  板书:

  活动①它们是十分警觉得,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②夏夜(活动时间)。

  ③它好象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⑵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板书:

  住①出示课文,学习有关顺序的先再然后练习说话。并利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②(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⑶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

  ①它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边介绍边模仿。)

  ②为什么说松鼠很机灵?

  ③冬天怎样觅食?

  四、总结归纳

  1、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通读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从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了解了松鼠的美丽可爱,关于松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下?

  五、拓展延伸

  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漂亮可爱松鼠活动

  生活习性:吃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4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9.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