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⑵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3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小结: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9-02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5-17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4-13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6-30
关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1-04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09-17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07-23
(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7-09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02-01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