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3、学习“里、有、几、飞”四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借助拼音,熟练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逐步学会和同伴一起学习。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的快乐、幸福。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大多数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树和喜鹊》的课文,请打开书11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
1、坐姿端正。
2、认真看课文,仔细听老师读课文。
三、自己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
2、同桌两人一起读一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的故事。
四、请学生复述课文。
其他学生做到:学会倾听,注意听后试着补充故事内容。尝试自己理清课文思路。
五、认读生字:
1、随文认读生字。
2、多媒体出示生字认读:从前、孤单、安静、睡觉、喜鹊、几个、后来。
3、在句子中认读生字: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后来,这里又种了很多树。
树很孤单,喜鹊也孤单。
几个孩子在安静地睡觉。
六、理解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
1、“只有”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孤单”的意思?树为什么孤单?喜鹊为什么也孤单?
3、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树为什么变得快乐了?喜鹊为什么变得快乐了?
七、学后交流:
在家里,爸爸妈妈做自己的事时,你有没有感到孤单?或者感到快乐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八、延伸阅读:
推荐任溶溶的诗歌《没有不好玩的时候》
1、如果有时间,全班范围内阅读。
2、交流:说一说自己更喜欢怎么玩?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复习课文。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二、处理课后第二题。再次体会“也”的作用
三、认读十一个生字。
四、学习生字:
1、读音准确,笔顺正确。
2、按老师或田字格的占格,书写“里有”两个字。
3、组词。
4、试着用组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
5、学习“横折弯钩”的写法。并练习写法。
6、照上面的学法,学习“几飞”
五、固练习生字。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想象故事,头脑作画,体会文章内涵(教学难点)
师:(有感情地读)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谁来想一下,当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师:阅读的时候,脑子要比文字走得远。你怎么想都可以,想好后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自由讨论)
生1:树有了邻居,可高兴了!他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生2:树有了邻居,每天比赛谁长得快,长得高!
师:能用上“一起”这个词来说一说吗?
生1:树有了邻居,他们白天一起看天上的白云,晚上一起听小虫的叫声。
生2:树有了邻居,他们一起玩游戏,看谁长得高,长得快!
生3:喜鹊有了邻居,每天天一亮,他们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到了晚上,他们又一起回到窝里休息。
师:他们一起飞出去干什么了?
生1:他们一起在天空飞翔。
生2:他们一起捉虫。
生3:他们一起玩游戏,看谁飞得高。
师:现在,树和喜鹊的心情怎样了?他们会说什么?
生1:我现在每天都很开心。
师追问:为什么?
生1:因为我有好朋友一起玩。
生2:他们会对邻居们说:“谢谢你们,我们现在再也不孤单啦!”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可以不孤单吗?
生: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不孤单,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多开心呀!
师:是呀!有了朋友就会快乐,有了爱就会幸福。只要我们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那么我们就不孤单啦!我们一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份快乐吧!
(生有感情朗读。)
赏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并不急于把文章的内涵讲给学生听,而是鼓励学生慢慢想,脑子要比文字快,强调阅读时“脑走到哪儿,心跟到哪儿”。通过想象,产生角色的代入感。这样,一年级的孩子就能与作品展开“互动”,他们置身于课文营造的氛围里,走近角色,想象画面,理解感知,体会内涵。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着树和喜鹊会跟他们的新伙伴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已浸润其中,自己开始主动地思考着,感受着。老师并没有进行明显的告知、传授,而是轻轻地点拨,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学习目的:
1、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
3、感悟朋友、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情趣,增加识字量。
重点: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情趣,增加识字量。
难点:联系实际,了解邻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到我们班上听课,咱们先站起来和老师们问声好。
那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要好好表现,守课堂纪,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让在座的老师们记住你,记住你们精彩的时刻。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上课。
学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师板书),首先来检查一下本课生字词掌握如何?开火车读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同学们跟他读一遍:
1、出示词语:
只有从前鸟窝孤单安安静静
种树后来邻居快乐叽叽喳喳
2、师:在这些词里找出表示一对时间的词语,再找出表示心情的一对反义词。
你能用上这四个词语说说树和喜鹊怎么了?(师相机板书)
3、质疑并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树和喜鹊开始很孤单,后来很快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师:树和喜鹊开始很孤单,同学们能先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孤单吗?
2、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你感觉到树和喜鹊的孤单了吗?从哪儿感觉到的?
4、师:(出示图一)什么数量都只有一,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从前,这里就是这种样子,同学们,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
这就是孤单。冷清、无聊、没意思,这正是树和喜鹊当时的心情。我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齐读)
5、你孤单过吗?什么时候?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
学用“孤单”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又快乐了呢?轻声朗读课文3至六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相关句子:
出示: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3、师:出示图二,同学们看,这就是它们的邻居,怎么样?
4、课文这样说道:
5、那他们在一起快乐吗?你从哪儿感到它们很快乐,读出你找到的句子。
相机出示图三(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早晨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会说些什么?天黑叽叽喳喳飞回窝又会说些什么?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6、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哪位同学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快乐的气氛传递给我们。读读5、6段,
8、其实,我们同学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9、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快乐?
三、词句训练,指导说话。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四、总结课堂: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有朋友,朋友爱
生活中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
2、当你孤单时你可以怎么做让自己快乐起来?
3、课外阅读书籍推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有趣动听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一些童话书籍,你会觉得读书也很快乐。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找朋友》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一棵树好多树
孤单——快乐
一只喜鹊好多鸟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了解“只有”“孤单”“邻居”的意思,正确书写“快乐”一词。
2、发现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也……”的句式说话。
3、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一)猜一猜
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你们猜,这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认一认
认识喜鹊:小朋友们看,这就是喜鹊(出示喜鹊图片)。多漂亮的鸟儿啊!让我们一起再叫叫它的名字吧。
(三)读一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特别有意思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初次读文,要求读正确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完后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逐段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1)检查读第一自然段。
①强调并纠正“这里”“一棵树”“鸟窝”三个词的读音。
②教学“窝”。
记字形:你是怎么记住“窝”字的?
明字理:你发现藏在这个字里的小秘密了吗?(上面的“穴”表示意思,下面的“呙”表示读音)
析字义:“窝”是很多小动物的家,鸡的家叫,狗的家叫,老鼠的家叫,蚂蚁的家叫,鸟的家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准这五个词。
(2)检查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强调并纠正“孤单”“每棵树”“每个鸟窝”“邻居”“招呼”“快乐”的读音。
(3)复读词语:一起来读准这些词语。
(二)再读读文,要求读通顺
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记得要把课文读通顺。
(三)提取信息,了解学习起点
读了几遍课文,请你说说对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学情,对学生学习的起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研读文本,学习语言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引入,整体读句子。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从前,这里只有——(生:一棵树),树上只有——(生: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生:一只喜鹊)。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2、教学“只有”。
(1)了解词义:除了这棵树,还有其他树吗?除了这个鸟窝,还有其他鸟窝吗?除了这只喜鹊,还有其他喜鹊吗?所以课文用了“只有”。
(2)读词巩固:出示词卡“只有”,读词。
【设计意图:“只有”一词的意思比较抽象,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凭借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该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谁能读好这句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生接读,整体读句。
只有一棵树,没有其他的树陪伴他,我们说——(生:树很孤单)。
只有一只喜鹊,没有其他的喜鹊陪伴他,我们说——(生:喜鹊很孤单)。
出示:
2、教学“孤单”。
(1)创设情境,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的周围没有一个朋友,你想说什么?
喜鹊喜鹊,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朋友,你想说什么?
(2)出示词语,体会词义。
是啊,他们都很孤单。出示词卡“孤单”,读词。
(3)教学生字“孤”。
①记字形。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
②明字理。“孤”在古时候指的就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怪不得“孤”是子字旁。
③再读“孤”。
3、复现词语,指导朗读。
孩子没有父母很——(生:孤单)。树和喜鹊没有朋友也很——(生:孤单)。你能读出他们的孤单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合并句子,明确结构。
(1)提出任务:谁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合适的方法都要认可)
预设: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树和喜鹊一样孤单。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指向文本:看看课文中用了哪种方法?(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一起读。
(3)小结方法:用上“也”,就把两句话合成了一句话。
(4)指导朗读:再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孤单。
【设计意图:句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读懂句意的层面上,而要深入解析句子的内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完整句和规范句的概念。教师将这个长句分解为“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两个短句,帮助学生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明确了构句部件。引导学生将两个短句连成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多种连句方法,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的结构关系,学习规范地运用句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读句:“后来,一切都变了。”赶紧读读,想想树和喜鹊有什么变化。
2、教学“好多好多”。
(1)师生交流: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现在——
(2)聚焦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认读“好多好多”。
(3)再次交流:从前这里只有一只喜鹊,现在——
(4)复现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复读“好多好多”。
3、引导过渡,练习句式
树和喜鹊那么多,我们还能换种说法呢。
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自然段“……也……”句式的学习,学生对该句式已有初步的了解。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也……”句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句子结构形式的认识,巩固对该句式的掌握。】
4、复现词语,指导朗读。
是啊,变化真是太大了。看!树——(出示词卡:好多好多),树上的鸟窝——(出示词卡:好多好多),鸟窝里的喜鹊——(出示词卡:好多好多)。
自己练练,读好这句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整体读句。自己读读这句话。
2、教学“邻居”。
(1)多媒体出示:“记得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旁边有了好多好多树。”
(2)指向词语:周围这些树都是他的——邻居。
(3)明确词义:住在隔壁的人就叫做——邻居。认读“邻居”。
(4)复现巩固:同样,喜鹊也有了好多好多的——邻居。再次认读“邻居”。
3、情境对话。
师:小树小树,春天,当你长出第一片嫩叶时,想对邻居说什么?
生:。
师:小树小树,夏天,当你开出第一朵花儿时,想对邻居说什么?
生:。
师:小树小树,秋天,当你结出好多好多果子时,想对邻居说什么?
生:。
师:喜鹊喜鹊,你有了那么多的邻居,可以和邻居一起干些什么呢?
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生对话,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受角色的心情,又为了解“快乐”一词铺设了台阶,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对能力。】
4、感受“快乐”。
听出来了,树和喜鹊都感到非常快乐。认读“快乐”。
5、指导朗读。
让我们读好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快乐。
四、回归整体,指导书写
(一)绘本演示,回读文本
1、用多媒体演示绘本翻页的动态。
2、多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啊,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老师来读写以前的句子,你们来读写后来的句子。你们要读得好哦。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绘本翻页的动态,是为了凸显文中的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绘本的兴趣,并且将本课所学的文本内容进行整体回顾。】
(二)整理文脉,复习词语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树和喜鹊一开始——(生:孤单),后来都有了——(生:邻居),他们变得——(生:快乐)。
2、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是怎么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三)指导书写“快乐”
(四)运用“快乐”说话
【《树和喜鹊》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07-29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1-09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07-30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0-17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精选15篇]08-30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1篇)10-06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5篇09-26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1篇09-27
【精品】《树和喜鹊》教学设计15篇07-31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