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2 10:0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能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的1、2两项。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补充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之《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听读,听后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2、自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预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巩固积累

  1、全班齐读,小组竟读课文。

  2、对照原文,译读巩固课文。

  六、课堂总结

  1、文化常识:“四书”“五经”

  2、《礼记·学记》间隔号前为书名,后为篇名。

  3、熟读课文,力求能诵。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整册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课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初一新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特制订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2、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

  一、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

  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四、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常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问题。但是,文言文体决定了学生在这类文体的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序列——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着语文教学“活动建构”必须切合语文学科规律,更需要切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规律的原则,本节课教学设计活动安排:“读、译、辩、评”,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学习的资料,结合自己写成小短文准备课堂上演讲。

  2、教师上网搜集、整理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的(也可写下水作文),与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准备在课上展示。

  二)课上活动

  活动一:读

  形式:个体自读,放声,读到基本能背诵下来。

  目标: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

  方法:

  ①虚词停顿鲜明如“之、焉、也”,读出文言的意味。

  ②语气舒缓,营造古朴氛围。

  再读

  形式:小组竞读。

  目标:看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方法:

  ①分男女生两个组。

  ②树立合作意识,齐心协力,不抢不拖。

  评比:哪个组读得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朗读活动中,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个体自读,旨在熟悉课文;后者——小组竞读,旨在正确、整齐和初步的情感体味。朗读活动设计体现教学要求的层递性:只有在学生个体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齐读,并读出感情。

  活动二:译

  形式:个体自译;同桌对译。

  目标:对照注释,译成白话。不能译的圈出来质疑研讨。

  探究:质疑讲解。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存在文言词句理解的水平差异,由个别学生的自主发现,从而引导全班学生的发现学习。课堂上在“译”的活动中不仅关注这些差异,而且利用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个体的自主发现”,并以此为例引发“群体性的自主发现”。

  活动三:辩

  出示问题组:

  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②的体裁是什么?

  ③的脉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后,学生的阅读理解就回归了常态,既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对所要读得内容做出预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内部思路,解读文本。这时,“辩”成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主题的脚手架。

  活动四:评

  问题思考:从这篇课文内容和语气看,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关注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文化开掘。初中学生阅读理解所加工的信息,不仅来自于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文字信息,还包括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提供的信息。我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难度,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做了一些铺垫。“评”为学生准确把握主题构建了一个隐形的支架。

  三)课下活动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搜集的配乐朗读并听读两遍。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因素。在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时间充裕的科学安排下,活动感官越多,过程越扎实,活动收获越大。

【《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虽有嘉肴》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3.《乡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4.《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5.《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6.《跳水》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7.爱莲说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8.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