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口算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算加减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算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
(二)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40000简写成( );70000简写成( )。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定一名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70+80= 520+400= 64-38=
530-400= 730-300= 80-54= 430+70=
540-200= 35+16= 360-8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过去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把复习中最后一道口算题改为250+470,即课本题中的例1,也就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教学例1。
口算:250+470。
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有250+400的基础,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先用250+400=650,再用650+70=720。教师肯定上面的算法是正确的,然后提出:还可以怎样想呢?相邻的两位同学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
(1)50+70=120,200+400=600,600+120=720;
(2)25+47=72,推出250+470=720。
教师肯定以上几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2、教学例2。
启发性提问:同学们会口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那么怎样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呢?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540-300=240,240-70=170;
(2)54-37=17,推出540-370=170;
(3)140-70=70,500-100-300=100,100+70=170。
教师肯定以上想法都是正确的。
(三)巩固反馈
1、全体同学笔答。
(1)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与横行的每个数相加)
(2)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作被减数,分别去减横行中的每个数)
订正时,个别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了,引起和有什么变化?
(2)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了,引起差有什么变化?
2、全体同学试做练习四的第5题。
温泉乡今年修了4条水渠,总长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在试作的.基础上,由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说一说解题思路。从问题出发来想:
要想求“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今年修多少米,去年修多少米。已知今年修的水渠总长是1608米,去年修多少米没有直接告诉,但告诉我们今年修的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去年修的米数。
根据学生的讲述,由学生独立列出等式,并解答出来。
口算加减法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这节复习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进行回顾和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法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6人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粘性展示板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组的研究专题“培养学生倾听与交流的习惯”,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兴趣激励法。开课我让每位学生从本组装算式卡片的袋子里自由摸出六道题进行口算,较之以前课上经常使用的“开火车”、做口算纸比赛等形式,学生感觉很新颖,这样既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练习机会,又能在小组内形成竞争机制,提高了学生口算的速度,为后面减法表的排列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合作探究法。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和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
1、每名学生从本组装有算式卡片的`袋子里自由摸出六道题口算,在卡片背面写出得数。
请两名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谈话:同学们对这个单元的计算掌握得不错。看看这么多卡片,想不想把它们整理排列好呀?(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一方面进行口算的基本练习,利用组内同学之间的竞争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为后面减法表的出现作好铺垫,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整理和排列这些减法算式的必要性。
(二)发现规律,提升能力。
1、课件出示博士老爷爷带来的减法表。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多少道算式?(请数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横看、竖看这张表,有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后汇报)
板书:横看,11减几竖看,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2
12减几
18减几
得数:2、3、4、5……9
2、你还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有新发现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斜看的规律,即每斜行中各个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完成练习五第1题:把得数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分组“开火车”轮答,如第一小组说得数是6的算式,从一名同学起,每人说一个,接着说下去)
3、除了博士老爷爷帮我们列的这张表,你还能重新设计一张表吗?(小组合作,先商量好怎么摆,再在粘板上贴出来)
展示比较各组的作品,请学生评一评。
有的小组为什么没有完成呢?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盖房子。把房子里的算式填完整。
2、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五组口算式题,每个小组完成后说一说怎样根据规律很快算出得数。
3、练习五2、3题。
设计意图:
“盖房子”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加深对算式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算一算,比一比”练习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规律提高口算速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放题则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获得不同的发展。
【口算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07-16
两位数加减法口算06-10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07-02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8-03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常用15篇07-16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2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1-15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0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2-12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