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26 09:53: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范文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理解提公因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通过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二、新课

  1、新课引入:用类比的方法引入课题。

  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常常要进行约分与通分,因此常常要把一个数分解因数(即分解约数)、例如,把15分解成3×5,把42分解成2×3×7、

  在第七章我们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几个整式相乘可以化成一个多项式,那么一个多项式如何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呢?这一章就是学习如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方法。

  2、因式分解的概念:

  请学生每人写出一个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例子,并计算出其结果。(老师按学生所说在黑板写出几个。)

  如:m(a+b+c)=ma+mb+mc

  2xy(x—2xy+1)=2x2y—4x2y2+2xy

  (a+b)(a—b)=a2—b2

  (a+b)(m+n)=am+an+bm+bn

  (x—5)(2—x)=—x2+7x—10等等。

  再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特点:左边,整式×整式;右边,是多项式。

  可见,整式乘以整式结果是多项式,而多项式也可以变形为相应的整式与整式的乘积,我们就把这种多项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如:因式分解:ma+mb+mc=m(a+b+c)。

  整式乘法:m(a+b+c)=ma+mb+mc。

  让学生说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同样是由几个相同的整式组成的等式。

  区别:这几个相同的整式所在的位置不同,上式是因式分解;下式是整式乘法、两者是方向相反的恒等变形,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一个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

  例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哪些是因式分解?(投影)

  (1)x2—x=x(x—1)(√)

  (2)a(a—b)=a2—ab(×)

  (3)(a+3)(a—3)=a2—9(×)

  (4)a2—2a+1=a(a—2)+1(×)

  (5)x2—4x+4=(x—2)2(√)

  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

  3、提公因式法:

  我们看多项式:ma+mb+mc

  请学生指出它的特点:各项都含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这时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注意:公因式是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

  又如:a是多项式a2—a各项的公因式。

  ab是多项式5a2b—ab2各项的公因式。

  2mn是多项式4m2np—2mn2q各项的公因式。

  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得

  m(a+b+c)=ma+mb+mc,

  逆变形,便得到多项式ma+mb+mc的因式分解形式

  ma+mb+mc=m(a+b+c)。

  这说明,多项式ma+mb+mc各项都含有的公因式可以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ma+mb+mc写成m(a+b+c)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定义: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显然,由定义可知,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寻找公因式。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公因式的特点,找出确定公因式的万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例2指出下列各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1)ax+ay+a(a)

  (2)3mx—6mx2(3mx)

  (3)4a2+10ah(2a)

  (4)x2y+xy2(xy)

  (5)12xyz—9x2y2(3xy)

  例3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分析:分两步:第一步,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提公因式。

  先引导学生按确定公因式的方法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4ab2。

  解: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

  说明:

  (1)应特别强调确定公因式的两个条件以免漏取。

  (2)开始讲提公因式法时,最好把公因式单独写出:

  ①以显提醒;

  ③强调提公因式;

  ③强调因式分解。

  例4把3x2—6xy+x分解因式。

  分析:先引导学生找出公因式x,强调多项式中x=x·1。

  解:3x2—6xy+x

  =x·3x—x·6y+x·1

  =x(3x—6y+1)。

  说明: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应是1,1作为项的系数通常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它在因式分解时不能漏掉,这类题常常有些学生犯下面的错误,3x2—6xy+x=x(3x—6y),这一点可让学生利用恒等变形分析错误原因、还应提醒学生注意:提公因式后的因式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样,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

  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l)2πR+2πr;

  (2)

  (3)3x3+6x2;

  (4)21a2+7a;

  (5)15a2+25ab2;

  (6)x2y+xy2—xy。

  例5把—4m3+16m2—26m分解因式。

  分析:此多项式第一项的系数是负数,与前面两例不同,应先把它转化为前面的情形便可以因式分解了,所以应先提负号转化,然后再提公因式,提"—"号时,注意添括号法则

  解:—4m3+16m2—26m

  =—(4m3—16m2+26m)

  =—2m(2m2—8m+13)

  说明: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应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正负,负号时,运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公因式。

  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5ax—20a;

  (2)—25x8+125x16;

  (3)—a3b2+a2b3;

  (4)—x3y3—x2y2—xy;

  (5)—3ma3+6ma2—12ma。

  三、小结

  1、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概念。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3、公因式及提公因式法。

  4、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

  教材P、10中1、2、3、4。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2

  总体说明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2小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二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提取公因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数学的类比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学习了提取单项式公因式的基本方法,这为今天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对于本节课采用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非常熟悉,他们有较好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初步感知提取公因式的魅力之后,并对数学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类比思想有了简单的认识,本课时让学生体会如何将这些简单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使学生逐步从提取的单项式公因式过渡到提取的多项式公因式,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

  (2)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从提取的公因式是一个单项式过渡到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能合理地进行分解因式的推导,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反馈练习,学生反思。

  第一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m+an(2)a2b–5ab

  (3)m2n+mn2–mn(4)–2x2y+4xy2–2xy

  活动目的:回顾上一节课提取公因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为学生能从容地把提取的公因式从单项式过渡到多项式提供必要的基础。

  注意事项:切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背诵提取公因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最好用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起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真正理解是第一位的。

  第二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因式分解:a(x–3)+2b(x–3)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将提取单项式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推广应用于提取的多项式公因式。

  由于题中很显明地表明,多项式中的两项都存在着(x–3),通过观察,学生较容易找到公因式是(x–3),并能顺利地进行因式分解。

  第三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插入“+”或“–”号,使等式成立:

  (1)2–a=(a–2)

  (2)y–x=(x–y)

  (3)b+a=(a+b)

  (4)(b–a)2=(a–b)2[来源:ZxxK]

  (5)–m–n=(m+n)

  (6)–s2+t2=(s2–t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解决学生在因式分解中感到比较棘手的符号问题提供知识准备。

  注意事项:(1)首先注意分清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部分是相等关系还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

  (2)当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相等时,则只要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

  (3)当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部分是互为相反数时,如果指数是奇数,则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如果指数是偶数,则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

  第四环节试一试

  活动内容: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x–y)+b(y–x)(2)3(m–n)3–6(n–m)2

  活动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由提取的公因式是单项式类比出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的方法与步骤。

  (1)观察多项式中括号内不同符号的多项式部分,并把它们转换成符号相同的多项式;

  (2)再把相同的多项式作为公因式提取出来。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填一填:

  (1)3+a=(a+3)

  (2)1–x=(x–1)

  (3)(m–n)2=(n–m)2

  (4)–m2+2n2=(m2–2n2)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a+b)+y(a+b)(2)3a(x–y)–(x–y)

  (3)6(p+q)2–12(q+p)(4)a(m–2)+b(2–m)

  (5)2(y–x)2+3(x–y)(6)mn(m–n)–m(n–m)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符号的转换的理解是否到位,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是否掌握,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注意事项:由于新教材删除了添括号一节的教学,学生对于第1题第(4)小题的解答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认真比较这两个多项式符号上的异同,确定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还是相等关系。

  第六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把(a+b-c)(a-b+c)+(b-a+c)(b-a-c)分解因式。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当提取的公因式由两项过渡到三项时,应该采用何种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通过讨论,学生逐步意识到如果采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必须先把所有括号内的多项式中字母a前面的符号都化为正号,再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找出公因式(a-b+c)。

  第七环节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如果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应该采取的方法,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数学思想的理解。

  注意事项: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提取的公因式从单项式——两项式——三项式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对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了解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巩固练习:课本第52页习题2、3第1,2题、

  思考题:课本第53页习题2、3第3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四、教学反思

  对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尽管没有专门章节进行训练,但始终渗透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常常是相通的,类比思想可以教会学生由此及彼,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它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学生在接受提取公因式法时,由整式的乘法的逆运算到提取公因式的概念,由提取的公因式是单项式到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时的分解方法,都是利用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时显得轻松自然,容易理解,没有斧凿的痕迹。

  教学中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2.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优秀教学设计

3.《提的写法》教学设计范文

4.数学教学设计

5.2021数学思考教学设计范文

6.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范文

7.数学《轴对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8.小学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