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6 13:58: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几个诗歌中的生字宝宝,还要把诗读得正确,有感情。有信心吗?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

  (3)检测。

  小朋友,今晚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苹果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有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我才送给你。”

  4、写字

  过渡: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它说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见面吗?它是?

  (1)“头”可以和哪些字成为好朋友?

  (2)观察幻灯,书空。

  (3)观察:写好“头”要注意什么?写一个字

  (4)抽生上黑板写,学生评价。

  (5)注意再写一个字

  (三)感悟意境,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齐读后两句。

  6.李白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师引导:在这样静谧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思、床、前、明、举、低、故、乡”8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看图说话,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三、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想一想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初读古诗,考查识字情况,进行识字:

  1.像刚才听到的那样轻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组内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3.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问学生认识的字是怎么认识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

  5.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相互认一认,看谁认得多?

  6.教师说生字,学生出示相应卡片。

  7.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8.教师抽读生字,随机连词。

  9.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播放《找朋友》歌曲)

  10.将字卡贴在黑板上,问学生黑板上的字你都记住了哪些?你是怎么记住的?

  五、熟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抽生读;

  3.分男女读;

  4.齐读古诗。

  六、感悟、理解古诗:

  1.自由轻声朗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小组讨论汇报)

  2.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你有过想念亲人的感受吗?具体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5.带着想念亲人的感受再读一读古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教师画出诗的节拍,强调古诗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抑扬顿挫。

  2.播放音乐教师边叙述情景边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议)。

  5.指名齐读古诗,注意读出感情,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6.男女生赛读(评议)

  7.分组赛读(评议)

  8.同桌赛读,互相评议。

  八、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2.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

  3.活动:唱健康歌。

  九、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头、是、乡”,小组展开讨论:这三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范写,并强调书写要领(“头、乡”是独体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头”字要注意两点的位置,“乡”注意两撇折的排列,最后一笔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是”字下面的“疋”不要少一横。)

  3.课件展示。“头、是、乡”三个字的书写过程。

  4.学生写。书空、描红、仿写。(注意书写姿势)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并用大屏幕展示书写好的。

  十、课外延伸

  古诗朗诵会。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

  叠纪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2、认清字形

  ⑴ 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 指名说一说。

  ⑶ 抢读生字游戏。(课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对号认生字

  1夜 2光 3头 4床 5故 6乡

  课件出示:学生对口令:

  夜是几号字?头是几号字?2号什么字?4号什么字?5号6号什么词?

  答对者来摘苹果,并请摘到两个苹果的同学把其中的一个送给好朋友。

  ⑸ 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正确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领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它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抢读”“对号”“摘苹果”反复的复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 指名说说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

  ⑷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⑺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五、古诗赏析

  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设计意图:

  介绍李白另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乡 ”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低头 思 故乡。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二首:《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记字形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头:第一笔写在左上格,中间横略向上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撇,压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长点,写在右下格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 小老师领读。

  ⑤ 开火车检查。

  ⑶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 同桌互读。

  ⑵ 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 自己试背。

  ⑵ 指名背诵。

  ⑶ 齐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部编版静夜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选]《静夜思》的教学设计08-17

《静夜思》教学设计08-27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2-19

静夜思教学设计09-16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08-17

《静夜思》教学设计09-16

静夜思教学设计10-05

部编版《称赞》教学设计12-11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优秀01-03

部编版姓氏歌教学设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