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发现 “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
3、在根据歌词拍打自己身体部位的过程中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儿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摸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
(2)改变音乐的速度,幼儿用缓慢、正常、快速三种速度,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3)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
(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
3、教师尝试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随钢琴弹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一遍。
(2)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跟不上”的.困难。
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教师动作的暗示)
4、教师与幼儿将歌词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戏。
(1)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来代替。
(2)教师与幼儿尝试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乐表演《幸福拍手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爱的奉献》)
一、复习导入,回忆爱的故事
1、爱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齐读课题)
3、你们还记得课文中的那两个故事吗?(相机板书三个人名,并完成一部分连线)
(交流: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走进场景,体悟爱的真谛
(一)、感受老妇人的心情
1、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看!(屏显四句话,师读)
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
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
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
2、读了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老妇人的内心吗?
3、是呀,在风雪中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老妇人心中满是紧张和害怕,我想请四位同学各读一句,哪四位同学来读?
(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风雪中那紧张无助的老妇人。)让我们像他们那样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走近乔依这个人
1、过渡:就在老妇人几乎完全绝望时,谁出现了?(乔依)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这是一个怎样的乔依呢?默读14小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细品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乔依?拿起笔来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纪录下来。(生自读,写感受)
师边巡视边说:不要忽视藏在课文中的某个行为、某个细节,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3、交流: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乔依?(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段落)指导生抓住以下三点交流:
▲竭尽全力乐于助人(或不怕脏,不怕累,真心帮老人)(屏显第4小节,相机红显动词)
[一是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如说不出引导:透过这些动词,你能想象出乔依当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乔依怎样的品质?
交流到蹭破时,如未说全,引:手(脚)蹭破了,还有哪里也蹭破了呢?
如说全了,则师:蹭破了也顾不上去擦一擦流出的血,那他顾得上的是什么呢?
评:是的,这是你的理解。
是呀,此时的乔依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赶紧帮老妇人修好车好让她摆脱困境,早点回到温暖的家.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好吗?
其它评:你真会读书
你走到了乔依的心里去了。
你走进去了。
小结: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助,这是一种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你还看到了怎样的乔依呢?
▲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屏显第一自然段,相机红显关键词)
[二是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没穿袜子破手套等词句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如果没有找全:乔依是贫穷的,文中还有几处交代了他的贫穷,你能找到吗?)
是呀,在寒风瑟瑟,雪花飞舞的日子里,乔依失业了,他的生活没了着落,他的心里非常凄凉,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自然段吗?
▲热情、体贴、细心
[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中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让她坐进车里和人物的语言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你很了不起,从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就能读出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乔依为什么这么做呢?
(屏显第3小节) 读读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你能读出话语中的暖意吗?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评:你的朗读,能让害怕的心安定下来。
你可真是乔依的代言人啊!
4、代言乔依的内心(先抛出问题,再请人代言,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师:现在,大家已经读懂了乔依的内心了。谁还愿意来做乔依的代言人?(指生说)
师:乔依,你与老妇人素不相识,为什么这样做?
师:多冷的天气呀,乔依,你的手、脸都快冻僵了,还有你的手也在流血,算了吧,乔依,回到车里暖和一下吧。没有人会怪你的。
师:乔依,你的工厂倒闭了,你四处找工作,心里很凄凉,怎么你还有心思帮助人呢?
5、(屏显第四自然段)师:读懂了乔依的内心,再读这段话,你们会有更深的体会。请大家捧起书再一起读这段话吧。(生饱含感情地齐读,配乐:《风的呢喃》)
6、我们从文已经体会到了乔依的贫穷,知道对于他来说钱是很需要的,而当老妇人用钱来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自己急需的钱,这是为什么呢?
7、▲[出示第六小节]
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1)能给天经地义换个词来说说吗?
(2)乔依把什么看作是天经地义的?
(3)多么质朴的一段话,多么令任感动的一段话,带着这份感动朗读6、7小节。
三、小结阅读方法,自学爱的传递
1.小结方法: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乔依的特点的?(师小结,演示课件)
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带着微笑)、语言(安慰的话语)了解到乔依是个热情、细心、体贴的人;
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了解到乔依是个真心帮助他人的人;
抓住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衣着(破汽车、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没穿袜子破手套)了解到乔依的生活贫困。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这样你的心思会更加细腻,你的情感会更加丰富。
2、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911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女店主是个怎样的人?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人?
3、读后交流(还有谁愿意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相机屏显第十自然段)
【工作认真细致、对人热情关心的女店主】: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 (是啊,尽管餐馆很破旧,可女店主拿出的毛巾却是雪白的,上面满载着女店主的热情,藏着的是女店主的关爱啊!)
脸上虽然带着甜甜的微笑,可掩盖不住她极度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她怀孕至少8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忙来忙去地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这一个个动人心弦的词啊,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女店主带给顾客的春天般的温暖啊!)
【生活贫困的女店主】: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极度疲劳怀孕至少8个月了。(尽管行动困难,即将临产,却还得操劳,一切都说明了女店主家境的贫寒。)
【爱的传递者老妇人】老妇人的字条
4、多么感人啊,老师为故事中人物的品质所折服,更为大家那细心的读书态度所折服。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突破难点,感受爱的延伸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乔依就是女店主的丈夫。
(2)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困难只是暂时的,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要充满信心。[引导学生回顾两次笑:①乔依心情很是凄凉,但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的老妇人依然微笑着!②女店主极度疲劳,脸上却带着甜甜的微笑。]
(4)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4、凸显链
多媒体出示四句话:读读这四句话,让我们一起回顾那爱的链条(生齐读句子,师读破折号后面的。)
(1)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乔依的助人为乐就是爱的延续
(2)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这是延续爱的倡导
(3)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这是爱在接力
(4)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这是爱的延伸
小结: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
(师边小结边完善板书。)
学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文章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了吧?
生交流,师延伸:对,爱在传递,它会通过不同的人传向四面八方,让我们也成为爱的链条上的一颗美丽的珠子,一起来传承爱吧!(进一步完善板书)
五、鼓励创作,诠释爱的内涵
1、师:相信此时爱早已在大家心里生了根。能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告诉大家爱是什么吗?
2、创作、交流
评:是呀!爱是传递,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的心,连着大家的心。
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
在老师的心中爱就是手捧一颗真心,轻轻地放在别人的手上。
3、(播放《因为爱》,同时播放抗雪灾、抗洪水等图片,在音乐声中结课。)全体起立,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那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4、结束语: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用爱相迎,地震无情人有情,这情就是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支援中含着爱!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温总理赶来了,战士们赶来了,所有有爱心的人们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因为爱,奇迹正在赶来。
让我们成为爱之链中的一环,让爱的金链永远不断!
六、布置作业
1、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
(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要升华爱的主题
2、 搜集一些关于爱的主题的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题: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内容 《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
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
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
教学难点 能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情景铺垫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哟!真可惜,动画片还没有声音。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面前的乐器为动画短片配一配音吧!
2.场景一:狂风呼呼(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请你看!风是怎样吹的?你怎样来模拟风声呢?你可以吹出不同的风吗?
(由学生自由地表现微风、大风、狂风等等不同节奏和力度的风。)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吹一吹风。(提示学生注意风声的强弱变化)
3.场景二:小雨沙沙(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哟!你看,狂风过后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你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呢?(CAI放出歌曲小雨沙沙》,学生随乐演唱。)
师:小雨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x请一组同学模仿。)小雨还可以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出另一节奏型:xx请另一组同学模仿。)你还知道怎样唱歌吗?(引导学生创编第三个节奏型:x—请第三组的同学模仿。)
师:我们刚刚用嘴模拟了小雨唱歌,现在请你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小雨唱歌(出示小雨歌声图谱,分组轮流模拟,要求轻声。)
4.场景三:雷声隆隆(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小雨的歌声美极了,雷也忍不住想来练一练嗓子了!雷和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
师:雷声怎么模拟呢?(启发学生模拟“轰隆隆隆”的雷声)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雷声,你们听!(教师振动铁皮模仿雷声)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模拟一次雷声!(师生随着课件中设定的节奏来模仿演奏,并强调强弱的变化。)
5.场景四:大雨哗哗(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哗哗的大雨从天上落下来了,“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声音强弱的对比)小雨唱“沙沙沙”大雨唱什么?(“哗哗哗”)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大雨的歌!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分组接龙演唱和合唱)
师:那用乐器模拟呢?试一试!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用乐器模拟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三、再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四、写字写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
认读词语卡片。
二、感悟品味
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根据页下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
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⑴ 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⑵ 小组讨论。
⑶ 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2、组织学习活动:
⑴ 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⑵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3、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
五、迁移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感悟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2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8-30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