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08 13:30: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一元二次方程进行了单元测试,虽然是下午第四节自习时间作业”加班加点直到晚上10:30,没有耽误第二天的第一节测试的,但是为了能给学生及时地反馈,我也做起了“家庭课讲评。

  五班优秀人数25人,而六班只有12人,及格率也相差很大。分析其中原因,近段时间以来六班纪律涣散占很大比重。自分班以来,我深感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但我坚信勤能补拙,所以我比以往更用心更努力,可以说用上了十二分的力气和心劲。但是学生的表现却令我失望,态度不端正不拿学习当回事,我行我素,精神麻木。其次,学习不扎实,思维方法不严密。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也丢三落四,漏洞百出。

  痛定思痛,只有老师的努力只能成功了一半,下一步的任务是强抓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稳定课堂秩序。

  铁的纪律才能出铁的成绩,要提高六班成绩,必须整顿班风,严明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序:周二下午第四节开教研活动,教导处张主任公布了让我第一个讲数学公开课。当时,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我才确认——锻炼自己的机会来了!今天下午第二节我走上讲台,下课后,感想挺多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怎样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我采用制作教具让学生完成3个探究题的方法,然后通过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师生配合的也很和谐、很默契,学生自然理解的也非常透彻,掌握的也很好。

  但教学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在制作无盖盒子时不是那么成功,也耽误了一些时间。因此,最后补充的一个练习题,本来计划在课堂上解决的,但到最后却布置成了课外练习,显得练习的题有些单调,缺少多样化!

  (2)、课堂上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在我提出其中一个问题时,班里有位女士很积极的举起了手,许多同学都看见了,但我却没有看见,所以也没有提问她。后来,听学生说剩下的时间她再也没有举手。我感觉自己挺失败的!因为我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这是一次无意的伤害,但我决定明天要向这位女生道歉,因为她是受害者。

  所以,教师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

  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这个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5

  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课前思考。

  1、学生基础。在七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解题基础。

  2、教学重点应放在解题方法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种解法的特征,是学生能够根据特征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解题速度、解题的正确率,特别是利用配方法界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让学生区分方程的配方与式子配方的不同。

  4、每节课必须进行小测验,可根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将题量控制在3——5道之间。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不善于观测,特别是在将四种方法全部学习完之后,学生不能很好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能用直接开平方的题,确将其展开再配方;能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却选择公式法等。

  2、对符号处理的不正确,贴别是一个负的无理分数和一个分数相加时,总是将负号放在分数线的前面。

  3、十字相乘法中,常数项分解为两个数相乘时,出现符号错误。

  4、用配方法计算时错误率较高。

  5、用公式法计算时,没有将b2——4ac的结果放在根号下。

  三、教后反思

  1、今后在将四种方法讲完之后,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综合练习,第一节课可以采用让学生练习解题的方式,第二节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说解法、让学生找解题错误之处方法进行。

  2、增加小测验的力度,可以将题量减小,次数增加。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也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3、为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可以采用同桌互相按要求出题的方法,达到学生对各种解法特征的目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这节课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讲授在几何问题中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具体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面积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解一元二次应用题的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练习1是例题1的变式与提高,练习2是例题2的变式与提高。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在讲完例题的基础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五、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练习题1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扑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下课后很多学生和老师沟通课上一生的错误问题,但他们上课并不敢提出,有点却场,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学风。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8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移项的出现》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9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了课堂气氛。

  1、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增长率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解时设置问题细化,从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解析这道题,这样的问题引导,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降低了解题难度。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交流、探索、思考,能够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思想。在例1讲完之后,我随即设置了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2、在课堂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习小组,这样小组中,个人的成功会带来团体的成功,进而导致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因而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3、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4、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同时我的分组以位置为准,前后交流,这样层次不大合理,有待于课前做好思考与准备。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0

  首先因为学生在开始已经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篱笆问题引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掌握的过程中,选取不同类型的方程让学生用配方法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展提升,出现了二次项系数不是一的方程,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

  我认为本节课自己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方面做到比较成功:

  1. 巩固旧知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有了厌学的情绪,或是怕自己跟不上,产生消极的心里,通过复习旧知,可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2. 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会愈学愈带劲,这样更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初三数学又得体现分次优化,因此,在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我备课翻阅了近几年的中考题,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习题让同学们来做,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本节课中有些能够让学生口答的地方应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类型题,以提高优生的能力。

  2. 课堂小结的权利也应交给学生来总结,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3. 题目的难易度没有掌握好,根本上解决不了好学生吃不饱,跟队生吃不了的问题。

  4. 课堂容量不大,节奏比较缓慢。应该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1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1、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定义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掌握,首先等号的两边是整式,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其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要是单纯从知识点上来看的话,这一节课的内容很少,教师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讲完这节课,但是教材的设计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要求学生先列方程,将实际问题的方程化为一般的形式后去观察方程的形式,通过观察找到几个方程的共同点,再由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表面上看教材的安排很罗嗦,其实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将难点分散了,因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难点分散对于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2、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有处理好,本来按照习惯一般是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但是在解题中就算二次项系数是负数,给出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最好是给出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叫学生来求各项系数比较好一点。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从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所列方程的观察,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自然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既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又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计过程中,不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能辨认一些概念即可,最后出示的一个实际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实际价值,同时也为下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的学习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本节课教学,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分层作业中必做题巩固本节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选做题密切联系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了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可能蕴涵某些数学知识的现象,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探究现实世界,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重难点的体现。在本节课的问题1中,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顺利过渡到后面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层次:

  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巩固训练,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方程,为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

  3.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在(1)——(5)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尤其结合字母系数,加大题目难度,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 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反馈提高练习题)学生落实教师板书的整理一般形式的过程,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题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常见题型,通过此题让学生加深对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理解,为其他字母系数问题做好准备。此题仍涉及字母系数问题,难度加大,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的目的。 通过此题让学生掌握解此类字母系数题目的方法,以及整理一般形式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题目的重要性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5.分层次布置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4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通过三个例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不少,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

  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函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这这类利润问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在上学期的二次方程的应用,经常做关于利润的题目,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方程题目告诉利润求定价,函数题目不告诉利润而求如何定价利润最高。如何解决二者之间跨越?于是在第二节课的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设计成三个题目:

  1、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要想获得6000元的利润,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

  (学生很自然列方程解决)

  改换题目条件和问题:

  2、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时,商场能获得最大利润?

  分析:该题是求最大利润,是个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发现该题目中有两个变量——定价和利润,符合函数定义,从而想到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并且利润一旦设定,就当已知参与建立等式。

  于是学生很容易完成下列求解。

  解:设该商品定价为x元时,可获得利润为y元

  依题意得:y=(x-40)?〔300-10(x-60)〕

  =-10x2+1300x-36000

  =-10(x-65)2+6250300-10(x-60)≥0

  当x=65时,函数有最大值。得x≤90

  (40≤x≤90)

  即该商品定价65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增加难度,即原例题

  3、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该题与第2题相比,多了一种情况,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需要两种情况的结果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我把题目全放给学生,结果学生很快解决。多了两个题目,需要的时间更短,学生掌握的更好。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还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设计

2.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3.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

4.《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5.关于九年级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说课稿

6.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7.《燕子》教学反思

8.《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