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23 09:13: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

  《义务教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见,学生低层次的模仿是不易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更难以品味出数学思考的韵味和乐趣。因此,本节课在对近似数的教学上,通过实例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近似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和精确数的区别,通过练习找近似数、找生活中运用近似数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在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四舍五入法,怎样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是给出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己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小组学习合作,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比较探究得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建立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2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根据学生的体验刚刚揭示这一规则后,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我有不同意见!986可以近似于990也可以近似于1000或980。多好的体验!多好的发现!多好的解释!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硬性地让其“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3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4

  近似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了这一基础知识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会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这是我上课之前所认为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就觉得我之前的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作业收上来一看,我傻眼了,即使上课我把该将的都讲了,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一塌糊涂。不是忘了四舍五入,就是保留的小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想,还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处理不当。学生反应积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都会,接着,讲课的速度就有点快了。这恰恰就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以及完全不懂得学生丢弃了。所以,在下一节课,我还是慢慢的把上节课重点和难点再讲解了一遍,这次,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以后再简单的内容,我也不会粗心大意,草草了事。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5

  今天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认识“≈”,并能用“≈”表示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在教学前,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孩子的符号意识。但在课中,我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判断错误

  在出示例题提出:“这两个数各自比较接近几百人?”问题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695接近700,703也接近700。所以我就以为学生在想近似数的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接着就开始教他们认识“≈”,在书空、笔写、书空等几个环节后,学生都会写“≈”。在这里我就告诉学生这个符号就是表达约等于的意思,我们今后要表示近似数就需要用这个符号。

  2、运用“≈”

  紧接着出现了试一试2016≈______。班级学生都能够写出2000,但有一个学生写出了3000。我问她2016离2000近还是离3000近,她回答我2000,接着自己就将答案改过来了。当时我想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约等号的意思了,要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应该不难。于是我带着学生继续练习。

  3、发现问题

  想想做做1的数轴填数一是能够让学最直观的找出近似数,二是能让学生加深找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前面忽略了学生在想近似数会出现问题,所以也忽略了对这一题的充分应用。直至想想做做2时,班级中右名同学讲2068的近似数写成了3000。我发现了这节课的难点其实在这,学生估计近似数存在问题。我仔细询问了4名同学,最后发现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是:对数位概念不清晰。

  学生在以前个、十、百的进位退位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最近刚学了万、千位,数位一下子变多了,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孩子一下子想不过来数位关系。于是在今天的课上就想“68”比较大了接近100,所以应该接近后面的整数。便将2个千估计成了3个千,忽略中间的百位。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就让她在纸上试着画出数轴,看看2068离3000近不近,学生发现2068离3000很远以后,我再追问:你知道大概差多个数码?学生回答:大概九百个。这个时候我再问:你怎么看出来是九百个的?生回答我:因为2068百位上是0,一个百也没有。

  课后我反思发现,我的教学目标定的并没有问题,而是自己理解出现了问题。如果在课前能多做一些本节课的练习,或许能够提前发现本节课会出现的问题。当然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和前面数位学习是有一定关系的。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相关文章:

1.《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2.《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3.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4.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5.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6.《数独》教学反思范文

7.《数与形》教学反思

8.《平均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