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声音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音大班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碰铃等乐器。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①请幼儿闭眼,老师自我介绍。你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了吗?(听见了),用什么听见的?(耳朵)敲鼓,什么声音(鼓声),耳朵真能干。
②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的.
③出示鼓?(敲)听见了声音,(摸)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手摸喉部,不发出声音(没有什么感觉)手模喉部,问客人老师好:喉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丰富词汇:振动
(二)小实验
1、让6组孩子分别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物品发出声音。让幼儿动脑用什么方法使物品发出好听声音的?(敲、碰、敲击、打等)让幼儿自己总结并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2、情境表演
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乐<<拔根芦柴花>>,敲击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棒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三)分辨声音
1、教师分别播放好听的音乐及杂乱的音乐,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感觉。乐音:好听舒服愉快……噪音:难听刺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教育幼儿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声音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动物叫声,引发幼儿运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借助图片创编故事。
2、发展幼儿连贯、完整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因多果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创造的重组能力。
3、培养幼儿注意倾听,愿意表达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森林、草地背景图各一张,动物图片、头饰若干,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听录音让幼儿辨别、回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1、游戏《猜猜我是谁》。
你是怎样猜出他(她)的?让幼儿感知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2、听录音辨别声音,引起幼儿回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放录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动物为什么要叫呢?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叫声就是动物的语言。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的叫声就是小动物们在说话呀。
二、学动物叫声,想象动物语言,说一句完整话。
1、师幼共同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叫。
“小青蛙在说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说一句完整话。
2、教师扮演小羊,(痛苦地)咩咩咩叫。
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表情、动作想象小羊怎么啦?它在说什么呢?
三、听动物叫声编故事。
1、你们听谁在说话?它们在说什么?{放录音,声音录制:鸟叫(悠闲的)――老虎叫――鸟叫(急促的)――大象叫――老虎叫――大象叫――鸟叫(悠闲的)},这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出示森林背景图)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都在说什么呢?师幼共同创编故事。
2、(出示草地背景图)这是什么地方?这三座房子是谁的家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录音,声音录制:小鸡叫――小猫叫――小狗叫――小鸡、小狗、小猫交替叫)刚才它们在说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提醒幼儿创编故事的条件,请幼儿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编故事的喜悦,从而激发幼儿对创编故事及讲述故事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把录有几组动物叫声组合的磁带放在语言活动区,为幼儿继续创编故事提供条件。
声音大班教案3
设计思路:
夏夜本来就是迷人的,夏夜更是丰富的 。每当一缕夏风伴着和谐美妙的蛙声、蟋蟀声萦绕于耳畔时,便会激发起孩子们对夏夜的探究兴趣。为了让孩子更进一步地发现夏夜的有趣与热闹,我们从夏夜里的声音着手,让幼儿感知夏夜里的各种声音包括(室内、室外),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我们通过为孩子创设一个美妙有趣夏夜的情境,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让孩子们从感知声音——表演声音——想象声音——营造声音,通过表演、想象、动手动脑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孩子感受到夏夜的热闹与有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 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 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 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1. 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2. 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 通过歌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 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 让幼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3. 利用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4. 通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5. 针对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 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幼儿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6. 在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动静交替,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声音大班教案4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声音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鼻子的用处,知道耳朵能分辨不同的声音,鼻子能呼吸和闻气味。
2.掌握一些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鼻子剖面图。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鼻子。
活动难点:
掌握止鼻血的方法。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放音乐)你用什么来听到声音呢?耳朵出了来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呢?
2、结合鼻子、耳朵剖面图了解耳朵、鼻子的用处。
耳朵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1)请幼儿观察耳朵的基本构造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耳朵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幼儿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耳朵的基本作用和构造
耳朵可以帮助人们听到各种声音,耳朵里有鼓膜,鼓膜破了就听不到声音了。
(3)请幼儿观察鼻子的基本构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鼻子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幼儿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鼻子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鼻子可以呼吸和嗅出各种气味。鼻腔内有许多细细的血管,如常挖鼻子或被碰撞,鼻子会出血。鼻腔里还有一些小孔与颅腔相连,因此,患鼻炎时头会疼痛。
3、对耳朵、鼻子的保护。
既然耳朵鼻子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通过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鼻子的常识和具体方法。)
教师小结耳朵鼻子的保护方法:
(1)教育幼儿不随便挖耳朵、鼻子。不把异物塞入耳朵、鼻子。
(2)患感冒和鼻炎时应及时治疗。
(3)洗头、洗澡或游泳后要用于毛巾擦干耳朵。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打雷、火车鸣笛、爆米花、飞机起飞等要捂起耳朵,张开嘴巴,以保护耳膜。如小虫进入耳朵可用香味、灯光等引它出来。
(4)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止血方法。教育幼儿鼻出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害怕,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约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前额、鼻部,用药棉塞住鼻腔,必要时请家长或老师处理,严重的要到医院治疗。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活动。
4、游戏:《听一听,闻一闻》采用听声音、嗅气味的方法让幼儿知道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
(1)听听是什么声音:教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小铃、积木,及吹哨子、倒水等发出声音,让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2)请一个幼儿到活动室门外,再请一个幼儿站到教师身旁闭上眼睛。教师拿着手表让身旁孩子听。收起表,请他睁开眼睛。再请室外的幼儿进来,问他刚才听见什么声音,再问身边的.孩子听见什么声音。又请第一个幼儿到室外,教师敲鼓,然后请他进来,问他听见什么声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听不见表的声音而听见鼓的声音?让大家来试一试。
(3)闻一闻是什么气味:教师出示不同的气味,请幼儿闻一闻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小朋友,你学会了那些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请你在生活中继续发现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好吗,并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做“听听是谁小游戏。
声音大班教案6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学习制作传声电话,感知声音的传播。
3、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酸奶杯(或纸杯),棉线。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2、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3、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动:制作小电话
(1)介绍制作材料:“桌子上的材料你都认识吗?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做电话机。”
(2)讨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纸杯下端挖两个小洞,用线穿过,再打一个结。”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想想玩玩:
用自制电话通话——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出去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声音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声音能够代表不同的含义。
2、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一类材料:铃鼓、双响筒、碰铃、沙球,动物头饰等。
二类材料:各种声音的磁带、录音机、挂图等。
活动过程:
一、演奏节奏乐《交游》,感受声音的不同。
1、游戏:听声音猜物品
一名老师背着孩子分别用铃鼓、双响筒、碰铃、沙球发出声音让幼儿猜,猜对了,就送相应的.礼物。
2、演奏节奏乐《交游》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
三、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录音机播放的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些什么?
(1)火警
(2)咳嗽
(3)玻璃碎了
(4)拍手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声音的故事:听声音编故事
(1)、整体欣赏:听声音讲故事,故事里边发生了什么事?
(2)、分段欣赏: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发生的?都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3)、表演故事2遍
孩子们,声音的故事真美,我们到外边去听听,声音又讲了那些故事。
课后感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与幼儿夕夕相关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声音作为活动内容,目标是: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声音能够代表不同的含义。2、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声音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声音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 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 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 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 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声音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瓶子里装入不同是种子摇摆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若干(塑料)。
2.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玉米等。
活动指导
1.认识种子: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玉米等。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对种子知识的.了解,生长环境,外形,口味等等。)
2.指导幼儿分别把不同的种子装入每个瓶子。
装入瓶子种子的多少以能盖住瓶子的底部就可以。
3.装入种子后把瓶盖拧紧。
4.分别摇晃瓶子,感知瓶子发出的声音。
5.两人一组玩,一人摇晃瓶子,另一人闭上眼睛,猜是什么种子发出的声音。
探索:为什么不同的种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呢?
声音大班教案10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 、× 、××”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儿童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儿童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 、× 、××”。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儿童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儿童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儿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儿童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儿童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儿童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儿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儿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儿童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儿童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儿童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儿童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儿童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 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 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儿童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 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 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儿童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儿童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儿童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 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声音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2、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 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 声音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大班教案10-16
好玩的声音大班教案11-17
有趣的声音大班教案01-03
认识声音大班教案10-26
《奇妙的声音》大班教案11-06
大班美术《春天的声音》教案09-23
大班语言森林里的声音教案01-05
大班科学玩声音教案10-13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0-26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博览会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