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同学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现例1的画面,让同学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研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同学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同学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置进位问题。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计算。
练习重难点: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让学生掌握好整个计算的过程。
练习内容:
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五
练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15×3= 19×4 = 53×3 = 61×7=
14×10= 20×42= 50×60= 47×3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唤起了对乘法计算的回忆,并通过口算,为下面的练习铺路。】
2、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这两个因数的最低位对齐)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另一个因数21,得数的'最低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算什么?
第三步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笔、动脑让学生复习旧知回忆起对旧知的复习】
3、练习:
书本64页练习十五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习第1题,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完成后同位互评,最后在小组里订正。
【设计意图: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请学生到黑板板演书本第2题,其他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一做。最后全班订正。
(3)让学生集体读书本第3题,并收集好相关的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4)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的第4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说题意,再独立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略)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 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 76×4=
164×5= 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课件、练习题纸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1、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遨游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要就去数学王国闯一闯。
2、准备一:口算。
11×60 50×11 14×20 13×30 12×40 21×30
3、准备二:笔算。
2 4 3 2 1 2 3
× 2 × 3 × 3
准备三:拆数。
23 15 33
( 3 )( ) ( ) ( 10 ) ( 3 ) ( )
顺利过关,可以去遨游数学王国。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数学王国里有一位阿姨在买东西,你能帮售货员阿姨算一算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12
48 ……2×24的积
240 ……10×24的积
288 ……48+24的和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板演竖式计算过程)。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学生口答)
22×23
2、小马虎检查中心。(学生口答)
33×31 =132 32×12 =3264
3 3 3 2
× 3 1 × 1 2
3 3 6 4
9 9 3 2
1 3 2 3 2 6 4
3、钓金鱼(温馨提示:请保持安静!)(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纸做。)
12×44 23×11 32×13
4、连一连。(在练习纸做,然后口答)
429 528 961 759 492 672
22×24 12×41 21×32 39×11 31×31 23×23
5、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练习十五第3、4题)(学生在堂上练习本做,然后评讲。)
6、智力大比拼!(课件出示)(学生思考,集体评讲。)
有10箱苹果汁,12箱桔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计算顺序。
(2)书写位置。
四、板书设计。
2、笔算乘法
例1、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24×12 = 2 8 8 (元)
2 4
× 1 2
4 8 … 表示 24×2的积
2 4 … 表示24×10的积
2 8 8 … 48与240的和
答:一共要付288元。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7
教学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小学,本班共有2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很有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并且有马虎,粗心的现象。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必须要兼顾到这群学生的接受情况。尤其这是一个新的计算知识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从口算乘法,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领悟进位乘法。同时,教材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安排了一个具体的情景;每一个计算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对情景中数学信息分析基础上进行的,紧扣情景图的信息,将很好的解决学生直观视觉思维。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探究相同加数连加竖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1.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先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预设:
生1:个位3加3得6,6加3得9;十位2加2得4,4加2得6。
生2:个位3+3+3等于9,十位2+2+2等于6,得数是69。
生3:用乘法,个位上三三得九,十位上二三得六,得数是69。
教师引导:谁注意听了,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小结:要先算个位上3个3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上3个2相加是多少。
设计意图:虽然加法竖式的计算师旧知,但是真正计算三个数以及多个数连加竖式,这还是第一次,三个相同的数连加竖式,更是没有接触过。通过计算这个竖式,达到两个目标:1.使学生体会计算相同加数连加应该用乘法,用乘法更简便;2.通过教师引导初步建立多位数相同加数连加计算的模型,即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教师重点提问: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小结:计算时要先算个位4个8是多少,再算十位上4个1是多少,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侧重点不同,这道连加题也有两个目标:1.巩固前面初步建立起来的计算模型,再次体会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2. 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1。
这是第一次出现进位数是"2"的情况,在计算乘法之前,让学生提前感知。
3.教师出示折叠纸条:
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什么感觉?(太长了)这是几个12相加?想个办法把这个竖式变短?学生说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比连加竖式简短了,将前面两个连加竖式也改写成乘法竖式,教师将乘法竖式板书在连加竖式旁边: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很用心,起到了"承上""启下"两个作用:1.由连加竖式自然的引出乘法竖式,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的简便。2. 由连加竖式引出了乘法竖式。自然巧妙,不漏痕迹。教学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自主探究算法。
教师引导:23×3表示什么?想象一下3个23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3个23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请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大家是否都是这样算的。
(2)探究算理。
教师提问: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用3乘个位上的3,还要用3乘十位上的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手中有3个23连加的竖式的练习纸,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做加法和做乘法有什么联系?
算3乘3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算3乘2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请学生自己动手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标注箭头,在加法算式中圈一圈。
教师小结:看来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大的联系。我们做这道乘法题的.时候可以把它展开,想象它的加法竖式的样子,通过加法的计算步骤找到算乘法的方法。
(3)模拟练习
先引导生想象与乘法对应的加法竖式是什么样子,再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请学生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乘法的每一步计算加法中的哪一步。
设计意图:本课采用了"连加竖式与乘法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实现算理和算法的结合。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1.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就是表内乘法和加法,借助连加竖式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与笔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竖式算理是相通的,都是分别求每一位上几个几是多少,再相加。学生可以将加法的算法迁移到乘法中。3.学生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忘记用一位数去乘十位、百位上的数。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学生认知基础决定的,因为学生之前计算加减法竖式时只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相加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从连加竖式入手,让学生体会要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加起来……然后把这种经验迁移到笔算乘法的计算中,就体现为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在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时,加强乘法与连加竖式的联系,让学生寻找乘法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对应加法中的哪一步,代替了通常所用的小棒或点子图,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引导:18×4表示什么?想象一下4个18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4个18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忘记加进位数),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计算中出现进位数要加上加进位数。
如果出现第三种情况(没有用4乘十位的1,直接用十位的1加进位3),组织学生讨论,强调还要计算十位上的4个1是多少。
如果没有出现错误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①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4乘1算的是加法中的什么?
请学生先自己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再请学生在黑板的算式上圈一圈。
②十位上的"7"怎么得来的?突出进位的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③如果是5乘8,要向十位进几?7乘8呢?8乘8呢?
教师:看来在计算乘法的时候会出现进位数是2、3、4等比1大的数,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
(1)巩固刚刚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2)稍加变化,变式成进位乘法,挑战学生的思维。
(3)因为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一。所以在处理到这个题的进位时,要让学生明确乘法中的进位不仅仅是1了,两数相乘会出现满20、30……的情况,让学生深刻的明确个位相乘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了。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这道题不但个位満十要向十位进一,而且十位也満十了,还要向百位进一,不能忘记加进位数。如果没有出现第二种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在此基础上再稍加变化,变式为乘法连续进位,难度又进一步,始终调动着学生的思维的兴奋度。
三、有效练习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任意选一道题和同位相互说说计算。
教师重点提问第3道小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强调还要用一位数去乘百位上的数。并且拓展提问:如果千位上还有数呢?万位有数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想一想,在计算这些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计算的?
2.纠错练习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原因,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第1小题教师重点强调不要忘记还要用2去乘十位上的数。
第2小题重点强调要加上进位数;第3小题重点强调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不是相加。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中出现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并通过提问拓展至更多数位,帮助学生能够完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用一位数去成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纠错练习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对后面独立做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四、全课总结
教师结合例题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把得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相应的数位上要加上进位来的数。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8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地计算;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
1.出示准备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如果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研究
1.研究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生想一想,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三题,你发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讨论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第12-1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更加正确、熟练地口算和笔算。
教学准备:
练习四第12题的口算卡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
(1)30×550×4600×84000×2
口算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乘的'数,只要想几个十或几个百、或几个千乘几,就恩能够很快地算出结果。
(2)2×2413×34×12
2×240130×34×120
口算时要求直接口答加法算式和得数。
指出:口算一位数与几十几或几百几十乘,可以把几十几或几百几十按数的组成分解,再分别和几相乘,然后把两部分的积相加。
(3)4×6+23×5+32×9+45×7+6
2、口算第12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二、笔算练习
1、练习四第13题第一行。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个别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四第14题。
先估计每一题的积大约在哪两个数之间,再计算。
3、练习四第5题。
(1)分小组进行比赛:事先在纸上写好算式,让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2)提醒学生注意乘法与加法计算时的不同。
三、应用题练习
1、出示果园情景图。
(1)要求苹果采了多少筐,你会列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式并集体订正。
(3)梨比苹果多采了25筐,梨采了多少筐?学生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3题第二行、16题第一行、17、18题。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1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
六、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家乡美丽的大香林景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桂花节。十一长假,小明一家也来到了大香林,他们买了3张门票,每张30元。请问: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0×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30)怎样计算?(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景区内真是人山人海!入口处,3辆电动车正忙着把游客载往桂花林,(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有3辆电动车,每辆电动车上最多可以坐12名游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3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2、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人数,该怎么办呢?
怎样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2×3)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12是多少)
3、探讨交流
1)12×3等于几?你想怎样计算?写在草稿本上。
2)学生独立思考,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4)请板演的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算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竖式 1 2
× 3
3 6
4、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指着竖式问:大家看懂了吗?6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的3怎么来?表示什么?
有这么多种算法,它们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这个6在第二种算法里表示什么?你能在图中把它圈出来吗?
出示: ○○○○○○○○○○ ○○
○○○○○○○○○○ ○○
○○○○○○○○○○ ○○
"3" 你能圈出来吗?
5、强调竖式的写法,师生共同完成,师边讲解边板书。
12×3=36,在写竖式时,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注意3要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先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6写在哪儿?表示什么?乘完没有?还要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这个3表示什么?要写在什么位上?现在竖式算完没有?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么样?乘得的积要写在(百位上)。小朋友们请看,在乘法竖式里,12叫什么?3呢?最后乘得的结果36就是它们的(积)。竖式算完了,一定要记住在横式上写出得数。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一起口答。
6、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在计算12×3等于几时,不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而且还探讨了用竖式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齐读课题)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3 2 3 1 2 3
× 2 × 2 × 2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这3道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1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2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3位数。)
这3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小明一家乘着电瓶车来到了桂花林,他们看见路边放着许多花。每一边都放了342盆,两边共放多少盆?
你能列式解答吗?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3、小明一家去了钓鱼池钓鱼,小明和妈妈分别钓了14条鱼,爸爸钓了16条,一家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4、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难一点的题目会不会做?
□ 2 □ 2 □ □
× 3 × □
□ □ 9 8 □ □
师:看清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1题你会先解决哪一个数?接着填哪一位?还有不同填法吗?
师:第2题你会先填哪一位?为什么?
5、小明一家在大香林游玩了一圈,要回家了。小明想给阿姨家的2个妹妹带一件纪念品回去。妈妈给了小明50元钱,让小明自己挑选礼物。(出示图片:木挂件11元/个,竹水枪22元/支,风箱24元/只),小明会挑什么礼物?一共要花多少钱?还有钱多吗?多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12×3=36(名)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九、问题探讨
1、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放手,让学生独自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乘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十、作业设计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3 1 1 2 2 4 1 3 1 1 2
× 3 × 4 × 2 × 4
2、解决问题。
(1)黄花有3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红花有多少朵?一共有花多少朵?(2)三年级有3个班,2个班都是42人,另一个班有4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你能写出多少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多。写好后,同桌互相交流。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你还能写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吗?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重点:
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283×19301×27180×50193×40
216×32103×18650×12408×30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自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三、自我展示。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52304360
×23×12×50
356681800
10434
1396408
2、一车间每月加工75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年加工多少个零件?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47页例一、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解决两位数乘两位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
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
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估算14乘12。
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
(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
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师:你们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
(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
师:请你来说一说。
(课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比较三种分法。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
(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
(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
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
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
(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八)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
(指名黑板板演)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
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4
教学要求: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中心。
教具学具: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5×3+7=2×9+7=9×8+3=4×7+5=
2、笔算(指名板演):
24×2=12×4=312×3=
二、新授
1.理解情景图。
(1)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有种植海带的、有放养螃蟹的、有运送虾饲料的、有放养扇贝的。使让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海水养殖繁忙的景象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海带:3条绳子,每条绳子夹29根海带苗;螃蟹:一笼养8只共112笼;虾饲料:4袋,每袋41千克;扇贝:5个笼子,每笼装125只。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1 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渔民叔叔养虾投放虾饲料一次投放4袋,每袋41千克,一次投放多少千克?
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5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2.探讨口算方法。
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9×3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29×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29×3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2捆,另摆9根,表示29。接着摆同样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9根。要求3个29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3个9根是多少,再算出3个2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3个9根是27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两捆放在3行小棒的下面,另外7根放进这捆小棱的右边:再算3个2捆是6捆,一共是8捆又7根,那么29×3=87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29
×3
27----------9×3
6-----------20×3(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7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29
×23
87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4
×2
48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③练习。
完成课本第17页的“自主练习”1的前三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
3.教学绿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1)列出算式。125×3
(2)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3)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
(4)老师将被乘数百位上的“1”遮住,题目变成了25,请学生口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把被乘数百×3位的“1”露出来,应该怎样往下计算?计算中强调指出:3乘5得15,在积的个位上写5,向十位进1,但3还要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百位上的1。所以个位进到十位的“1”并不能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而应暂记在横线上。最后让学生翻开课本第17页,将例题未做的部分做完,并把得数填写在横式等号后面。
(5)练习。
完成课本第17页的“自主练习”1后两道的题目和2题。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三、巩固:
完成课本第18页3、4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指导第4小题向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秒,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29×3=87(根)
2929
×3×23
27-----------9×387
6-----------20×3
87
渔民叔叔用3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一共能装多少只扇贝?
125×3=375(只)125×3≈360(只)
125
×13
375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引出新知;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设问:这个2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24个十,是240,是2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4、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口算,使学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使学生掌握算法,重点说数位如何对齐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笔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判断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检测,综合测试自己,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利于及时改正错误,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算法,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积
2 4……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2 8 8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笔算乘法教案11-14
教案笔算乘法07-20
《笔算乘法一》教案10-13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10-09
笔算乘法教案15篇01-08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08-18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1-21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8-25
数学乘法教案09-30
笔算除法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