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时间:2025-10-03 12:01:4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38×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200200×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习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63= 206×19=

  引导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列竖式计算。 185×14= 25×302 =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环节,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三、今后改进方面

  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估算学习对计算的`帮助。

  3、体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热身

  1、估算下面各题。39 ×2199×1998×99

  2、谈话导入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223≈200

  18≈20

  200×20=4000

  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

  答:育才小学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

  3、请学生估算340×12

  4、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对差生的指导。

  四、应用深化,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三位数和两位数分别看成整百整十数,再相乘。

  五、自主练习

  1、估算:151××4979××401

  40×××3898×22

  2、营丘小学有23个班,平均每班植树198棵。一共大约植树多少棵?

  六、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所得。

  七、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布置课后作业。(35页自主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潜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方各题。

  144×5 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点明课题

  师:前面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天来学习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方法迁移的基础,透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47页例1李叔叔乘火车从某城市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老师列式145×12

  2.解决问题

  师:会算出结果吗?自我试一试,再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

  全班交流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生1:估计约有1500千米,把145估乘150,把12估成10,150×10=1500,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生2:我用计算器算出是1740千米。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结果也是1740千米。

  3.探讨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算出145×12的结果。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善课题)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生1:2×145=290,10×145=1450,290+1450=1740

  生2:各位上的2×145=290,十位上的1×145=145对齐十位,再相加得1740。

  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生1:先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的个位对齐因数的个位,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末尾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再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生2: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乘145得145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1乘1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也表示10小时行了1450千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发展。让学生透过不一样方法的比较,找到不一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7页做一做

  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

  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注意什么?

  生1:注意抄对题

  生2:注意对齐位

  生3:注意进位时别忘记加上

  ……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49页练习八第2题

  师: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选取哪些信息?

  想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设计意图:运用新学习的笔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归纳小结

  1.师:我们共同探讨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

  生1:先算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生2:再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生3: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乘得的积末位要对齐十位,表示几个十。

  2.比较:复习题2和例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一样?

  生:相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不一样:这天研究的例1每次算的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而复习题2每次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帮忙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拓展

  课后完成

  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一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调查: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计算:如果按照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幻灯或实物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2 5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

  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

  过程要求: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

  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例1,做一做,练习八1、2、8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估算,会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检测单

  导学问题串: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2、尝试计算145×12,并给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3、对于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23×30=、47×20=、42×19≈、58×41≈

  2、笔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43×26=、12×34=

  二、新课: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指名列式,并说为什么这样列。

  3、尝试计算145×12=

  4、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讲给同桌听。

  5、指名给全班讲解,并板演计算过程。

  6、指名给讲解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同学的讲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7、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8、用计算器验算。

  三、巩固

  1、完成课堂检测(一)(数学书P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8,改错

  四、作业

  练习八1、2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习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练习七第3题。2、练习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习七第6、8、9。2、学习之友练习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

  20×5 30×6 4×70 100×6 3×200 500×3 200×6 12×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30= 90×600=

  50×200= 30×300=

  250×40= 490×20=

  160×50= 70×130=

  2.

  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售房信息

  滨湖花园有两室一厅住房一套,面积86m2,售价894元/m2

  师:想买这套房子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怎么解决?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

  生2:估算。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直接计算更方便呢?

  A、 我在准备房款的时候

  B、 房主在收房款的时候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果园里的估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桃园里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桃园里大约一共能收桃多少千克?

  列式:64748

  2.独立估算,汇报估算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生1:把647看做600,把48看做50,60050=30000,所以6474830000

  生2:把647看做650,把48看做50,65050=32500,所以6474832500

  3.你喜欢哪种估算方法,用简短的话概括喜欢的理由。

  生1:第一种好算 生2:第二种接近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

  4.即时练习:① 4471932024 21878

  ②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数

  68948 19623

  ③用估算的方法判断58538的积应该是( )

  A、2230 B、22230

  5.45496怎样估算呢?

  ① 、独立思考后估算。

  ② 、汇报估算方法。

  生1:把45看作50,把496看作500,50500=25000,所以4549625000.

  生2:把45看作40,把496看作500,40500=20000,所以4549620000.

  生3:把496看作500,45500=22500,所以4549622500.

  ③ 、小组讨论:分析三种估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④ 、全班汇报。

  第一种:都估大了,优点是好算,缺点是离准确值较远。

  第二种: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离准确值近,又好算。

  第三种:优点是接近准确值,缺点是不好算。

  6.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在这个算式中选择任何一种估算方法都可以,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选择任何一种方法也可以呢?

  三、巩固应用

  1.售房问题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2.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49元/人,104人一共大约要多少元?

  买票的问题又该怎样估算呢?(估大)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xx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

  415×3=298×3=523×3=

  2、笔算

  24×12=44×59=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

  290

  145

  -------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176×47425×36

  237×82

  2、练习九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九第3、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习,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习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的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自我探索、尝试练习,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笔算 44×15

  144×5

  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错者说明原因。

  并相互说一说

  指名口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

  2.启发思考:

  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44×15

  3.激励探索

  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

  4.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1乘144的积的个位与1对齐?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拓展练习

  1、笔算

  375309248

  ×24×26×45

  错误原因

  (1)用2去乘时积的末尾应和十位对齐。

  (2)2没有和中间的0相乘。

  (3)3成248的结果是744。

  从表格中知道什么信息?怎样求总价?

  先做第一题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

  完成下面2题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观察表格

  口答

  填写

  汇报交流结果

  四、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456×23=

  二、一列火车有12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114名乘客。这列火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 一P50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

  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 、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 = 42X30 =

  3 、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 X 19 = 42 X 29 =

  23 X 21 = 42 X 31 =

  4 、笔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5

  X 2 1 X 1 5 X 4 4 X 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 、独立列式:145 x12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 · …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4 、经历计算过程。

  ( l )请学生估一估145 xlZ 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 看成150

  15Ox1O 得1500

  15Ox2 得300

  1500 + 300 = 1800

  145 < 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 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 看成10 。

  145XIO = 1450

  12 > 10 ,所以结果应比1450 米大。

  ( 2 )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X12 。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 x2 )

  再算什么?(再算145 xlo )

  最后算什么?( 2 个145 与10 个145 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 1 )、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 2 )、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 3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 1 )、数位对齐;( 2 )先算2 火145 ( 3 )再算1 x 145 ( 10 X 145

  ) ; ( 4 )、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板书:145x12 = _千米

  1 45

  X 12

  2 90

  1 45

  1 7 40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

  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习

  l 、课本49 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习七第3 题。

  164X32 = 54X145 = 254X36 =

  2 1 7 X 83 = 43 X 139 = 328X25 =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

  二、新知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7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

  2、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

  3、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4、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

  三、全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巩固,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方法能够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需要强调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3、 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我要学会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对策: 算一算

  七、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法 自主探究法

  八、主要的理论依据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九、教学准备:

  教师: 小黑板

  学生:预习新课

  十、学习指要:

  1、复习导入

  2、针对练习题进行练习及时反馈

  3、目标检测当堂效果

  十一、具体预设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6x4= 30x2=100x4=150x3= 25x2= 14x5= 200x3 = 150x2=

  240x4 =12x4= 220x5= 34x2= 36x2= 150x3= 250x4= 330x2=

  二、综合练习

  2、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

  先做完的口算

  3、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4、练习

  1、挂图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 9 1 1 4

  ×1 1和 × 5 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 9

  × 1 1 4

  学生比较后得出:1 1 4

  × 5 9

  笔算时比较简便。

  5、目标检测

  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六、板书设计:练习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03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5-1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9-23

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9-13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10-2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汇编15篇)07-0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11-2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11-2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6-1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