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快乐园(小班)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喜欢并乐意与别人交往.
活动过程:
(一) 游戏"你好"
1.老师与幼儿一起围圈而坐,共同讨论朋友相遇时打招呼的形式.
2.老师录下各人问好的话,"你好","早","嗨!好久不见"等.
3.等待老师和儿童相继完成录音活动后,便播放该录音,请幼儿指出说话人的姓名并互相练习问候语.
(二) 看图讨论
1.给幼儿看图片
(1).小明接到玲玲的请函,玲玲请小明参加她的.生日晚会;
(2).红红大电话给丁丁,邀请丁丁和她一块看"奥特曼"的电视
(3).源源生病了.方方和妈妈带了鲜花和蛋糕去探望她.
2.讲讲练练
(1).图片里讲了些什么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2).启发幼儿懂得:人人都要需要朋友,要学会交朋友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物体沉浮的简单原因,激发探索、发现的乐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做简单的分类。
活动准备:
雪花片、竹片、钉子、铁勺子若干每组一份,盛水脸盆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教师:“今天老师要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筐东西,呆会老师要把他们都放到水里,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
看看他们哪些东西是在水上面的,哪些是在水底的。”老师逐个把物体放到水里。
二、讨论探索
1、幼儿观察后发言:“雪花片是在水上的,钉子、勺子掉下去了在水底了……”
教师:“恩,观察得很认真,我们到看到雪花片和竹子是浮在水上的',钉子和勺子沉到水下了。”(重点强调浮在水上的、沉到水下,可用手势表示加强印象,要求幼儿重复说一遍)。
2、教师:“那老师问问小朋友,浮在水上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沉到水下的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可适当引导)
幼儿:“雪花片是塑料的,竹片是竹子等。钉子、勺子是铁做的等。”
3、教师总结幼儿发言:“真聪明,我们看到用塑料、竹子做的东西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东西都沉到水下面去了,接下来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和老师做出来的一样。”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分组进行操作验证,可给幼儿一些更多的塑料小玩具制品来验证结果。
2、操作完毕,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过实验了,真能干!大家一起告诉老师,做了实验后我们发现了什么?”,“用塑料做的玩具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勺子和钉子沉到水下了。”
3、教师:“现在请小朋友给我们做实验用的东西找找家,请把会浮的东西放在塑料做的脸盆里,把会沉的东西放在铁做的脸盆里”
4、放好后,教师检查是不是都放对了,请小朋友一起分辨,巩固知识。
四、延伸
教师:“那如果勺子和钉子也想浮到水上面来,小朋友能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呢?”
幼儿:“让他们坐在塑料做的船上、把钉子放在雪花片上等”(若幼儿回答出办法则一起实验验证,若幼儿想不出,可让他们再动手操作尝试找办法)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名称:剥毛豆(第一层次)
二、 活动目标:
1、观察毛豆的外形特征。
2、学习剥毛豆。
三、 材料准备:托盘若干、托盘内装有两个小碗(其中一碗盛未剥过的毛豆)。
四、 活动过程:
活动介绍:
语言提示:“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工作是剥毛豆。”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的毛豆,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毛豆的大小、长度、外形)
2、你能猜对每颗毛豆里有几颗豆子吗?
3、选一颗毛豆,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五、观察指导:
1、是否能认真观察盘中的毛豆,比较其外形的不同点。
2、指导幼儿学习剥豆的方法。
六、分析反思:
从孩子的操作中,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家从未剥过豆子,拿 着豆子无从下手,的确对一些从没剥过豆子的幼儿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猜每颗毛豆里有几颗豆?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剥豆的兴趣,连志恒、汤政、骏生等做事不够有耐心的孩子也加入了进来……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知道春天到了,小草绿了。
2、想象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喜欢春天。
活动准备:
1、挂图19号,《小朋友的书 春天来了》;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打雷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打雷的.录音,激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
2、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可能会把谁吵醒呢?(小朋友、小动物……小草)
二、教师结合挂图,边朗诵散文诗边插问,引导幼儿思考。(分段欣赏散文)
师:对了,雷声把小草吵醒了。那小草被吵醒了会做什么动作呢?
1、小草醒来。
教师朗诵散文诗从开始至“醒来了”。
提问: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谁的梦?
小草醒来时,做了什么动作?请幼儿一起来学做动作。(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眼睛)
提问:小草醒了,谁会跟它打招呼呢?小草又会怎么说?
2、小草问好。
欣赏散文诗从“春雨轻轻打在小草身上”到“小草说:“你好,太阳。”
(1)春雨轻轻打在小草身上,“你好,小草!”小草说:“你好,春雨。”
提问:谁向小草问好?它是怎么问好的?
(2)春风轻轻抚摸着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说:“你好,春风。”
提问:谁向小草问好?它是怎么问好的?
(3)太阳笑眯眯看着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说:“你好,太阳。”
提问:谁向小草问好?它是怎么问好的?
小草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对话吧!
提问:你猜,小草睁大了眼睛,会看到什么呢?(幼儿说……)
3、小草绿了。教师继续将散文诗朗诵完。
提问:小草变成了什么颜色?还有谁会变成了绿色?是什么季节到了呢?
三、请幼儿听诗歌录音,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完整欣赏散文诗)
春天除了小草醒了,变绿了,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总结: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小花都开了,柳树也发芽了。
四、请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散文诗,并跟着老师做动作,感受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 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糖果小屋12-06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祖孙乐》10-09
小班的教案11-12
小班教案10-04
(精选)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精选]03-13
【精选】小班教案10-19
小班的教案07-15
(经典)小班教案05-03
小班教案(精选)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