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02 08:49: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优秀[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②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③生字、生词卡。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①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兴趣。

  ②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①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质疑。

  ③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④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句子。(易错的字: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⑤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⑥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①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②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件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②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②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①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段内容。

  ②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①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②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③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①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②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③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①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互相订正。

  ③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提醒注意“风”是后鼻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北风和小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我的十分钟:

  1、小声读课文,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认读 ,正音 :前鼻音:颜;平舌音:色;翘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组学习,要求读准确。

  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

  『出示』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提醒他们注意看看他们的神态是什么样的。

  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北风吹来,青草,梧桐,小鸟有什么变化。

  读第二、三小节,结合图想象一下北风和小鱼对话的情景。

  读第四、五小节,让学生观察大雪纷飞的景色和小鱼在水下嬉戏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冬天的风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风的声音读一读第一句话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北风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东西都起了变化。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找找看,北风都吹到了哪些东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鸟儿)

  他们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读一读第一小节。

  分别指名回答。

  你们觉得现在的北风和第一句话中那么凛冽的北风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北风只要轻轻地一吹,就可以让青草变了颜色,梧桐落了叶,就连小鸟都怕的躲进了窝,北风厉害不厉害啊?北风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非常——得意。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谁能学学北风的语气,读一读这小节。想象一下,北风会是什么表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北风扬扬得意的时候,谁听到他的话。(小鱼)小鱼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三小节。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小鱼是什么样的感觉?(很不服气)

  自主练习

  同桌一个学北风,一个演小鱼。表演。

  4、学习第四小节

  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怎么样?(很生气)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

  北风听了小鱼的话,可不是一般的生气,他——气极了,他要教训教训小鱼,所以,他猛吹一口气,你们能想象出北风这时候的.心情吗?

  (气急败坏,不可一世)

  谁能模仿北风的表情,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指导读。

  北风生气地猛吹一口气,结果怎么样?

  『出示』“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指导读第四小节。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猛吹一口气,河水结了冰,这时候,北风有什么感觉?(很得意)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因为他看不见小鱼了,他以为小鱼也怕他,所以躲起来了)

  事实上小鱼是不是躲起来拉?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节。

  指导读。

  6、读全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指导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体认读。

  我的十分钟:

  2、自己看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一组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书空“出”的笔顺。

  4、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四人小组讨论。

  5、师提醒:和:第一笔是短撇,第四笔是长撇,右边的“口”与“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缩,呈倒梯形。

  自主练习

  6、描红,完成《习字》

  板书设计: 11 北风 和 小鱼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3、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⑵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

语文灰雀教学教案<spanhttps://p.9136.com/0o/l/allimg/<p>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p><p>  可惜:值得惋惜。</p><p>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p><p>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p><p>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p><p>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p><p>  <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  <strong>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strong></p><p>  1、多媒体演示:</p><p>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p><p>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p><p>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____的灰雀来理解。</p><p>  4、朗读第一自然段。</p><p>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p><p>  <strong>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strong></p><p>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p><p>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p><p>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p><p>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p><p>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p><p>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p><p>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p><p>  ⑴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p><p>  ⑵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p><p>  ①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p><p>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p><p>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p><p>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p><p>  ⑶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p><p>  ⑷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p><p>  <strong>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strong></p><p>  1、出示思考题:</p><p>  ⑴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p><p>  ⑵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p><p>  ⑶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p><p>  ⑷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p><p>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p><p>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p><p>  3、小组代表发言。</p><p>  <strong>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strong></p><p>  1、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p><p>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p><p>  <strong>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strong></p><h2>语文教案 篇4</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 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p><p>  2、 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p><p>  3、 感受并学会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常情教育。</p><p>  <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p><p>  <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  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p><p>  <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事迹、投影仪。</p><p>  <strong>教学课时:</strong></p><p>  1课时。</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一、激情导入:“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同学们,我们学习的第六组课文就是用爱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好吗?</p><p>  1.品赏感人句子。(略)</p><p>  2.小结过渡:这些事情有之所以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板书:打动人心),是作者用的语言( )(板书:语言生动),是作者把事情的经过写得( )(板书:经过具体),是作者写下了自己的( )(板书:内心感受),同学们,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个动人的故事给别人看,有没有信心?</p><p>  二、授新:</p><p>  1.打开课本第117页,自学习作要求,师出示挂图:《胜似亲人》</p><p>  2出示习作方法:⑴从题入手,紧扣字眼;⑵从图入手,细微不漏;⑶发挥想像,合情合理。</p><p>  3小组讨论。</p><p>  4.反馈情况。</p><p>  ⑴胜似亲人,字眼是:胜似(超过,胜过。),意思比亲人还亲。</p><p>  ⑵仔细看图,理解图意</p><p>  A、指导看图。</p><p>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p><p>  B、生交流看到内容。</p><p>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p><p>  C、猜测图中人物关系。</p><p>  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p><p>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p><p>  D、 理解图意,用几句话说说图上的情景</p><p>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p><p>  E、欣赏片断:</p><p>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p><p>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p><p>  F、学生试写片段并讲评。</p><p>  ⑶、外联想,丰富内容</p><p>  A、指导图前想象。(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p><p>  B、四人小组交流。</p><p>  C、全班交流。</p><p>  D、指导图后想象。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p><p>  三、范文欣赏。(略)</p><p>  四、总结:同学们,我们用上生动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再写下你的内心感受,这个故事一定可以打动阅读你文章的人,现在有没有信心写好它。</p><p>  情境过渡:当然,在你的生活中,也许看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比这更感人的事,你可以选选择写这些事情。有一位很有爱心的摄影师,拍下许多感人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p><p>  (三)拓展</p><p>  图片欣赏,激发写作热情。</p><p>  (四)课后作业:</p><p>  1、以《胜似亲人》为题,写汉族姑娘和苗族奶奶之间的故事。</p><p>  2、自拟题目,写你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是亲身经历的感人事迹。</p><h2>语文教案 篇5</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一、知识目标</p><p>  1.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p><p>  迹象 凝聚 遗憾 搀扶 筑巢 无垠 预兆 骚动 和蔼 覆盖 绚丽 毛坯</p><p>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p><p>  迹象 凝聚 遗憾 预兆 启蒙 无垠 琢磨 温存</p><p>  二、能力目标</p><p>  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语文教案-我的老师(海伦·凯勒)。</p><p>  三、情感目标</p><p>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p><p>  <strong>教学建议</strong></p><p>  一、主题思想</p><p>  本文通过记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的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利文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师强烈的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感激、敬爱之情。</p><p>  二、思路结构</p><p>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p><p>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p><p>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p><p>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p><p>  (一)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p><p>  (二)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p><p>  (三)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p><p>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p><p>  三、从三个层面体会感情</p><p>  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p><p>  2.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p><p>  3. 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p><p>  四、自读中要特别重视品读</p><p>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进行全文品读。</p><p>  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p><p>  2.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p><p>  3.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末尾一段。</p><p>  五、抓住关键之处,深入理解课文</p><p>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自读时建议把握以下几点:</p><p>  1.抓关键语段</p><p>  如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显然作者在此处是别有用心的。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她身边来了。作者是一个盲人和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一切仁爱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p><p>  2.抓关键动作</p><p>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在阅读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色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注意找出文中动作描写的句子,细心加以体会。</p><p>  如下面的句子:</p><p>  1) 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p><p>  2)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p><p>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p><p>  4)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p><p>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认识到了海伦·凯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才使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p><p>  3.抓关键心理</p><p>  仅凭触觉来感受世界是海伦·凯勒对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聪明的海伦并没有放弃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她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伦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应能力才无比发达。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心理描写实现了这一目的。课文里心理描写的句子相当多,阅读时认真体会。</p><p>  4.抓关键感情</p><p>  在没有老师之前,海伦认识世界的围绕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抽象名词。也是老师教给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无数习惯用语。“就这样,我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起初,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我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义”。这段话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文章贯用技巧。先写莎利文老师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师的伟大与崇高。</p><p>  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p><h2>语文教案 篇6</h2>
<p>  <strong>一、教材分析</strong></p><p>  1.背景知识</p><p>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p><p>  2.教材特点</p><p>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感情。</p><p>  <strong>二、教学目标</strong></p><p>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p><p>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p><p>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p><p>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p><p>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p><p>  <strong>三、教学重点与难点</strong></p><p>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p><p>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p><p>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p><p>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p><p>  <strong>四、教学准备</strong></p><p>  投影片、天安门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p><p>  <strong>五、教学时间:2课时</strong></p><p>  第1课时</p><p>  (一)教学目标</p><p>  1.学习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p><p>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p><p>  3.学习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p><p>  (二)教学过程</p><p>  1.揭示课题。</p><p>  (1)打出北京天安门的投影。</p><p>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p><p>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p><p>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习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p><p>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p><p>  3.学生自学。</p><p>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p><p>  4.检查自学情况。</p><p>  (1)抽读生字卡片。</p><p>  (2)指导书写:垂、颖。</p><p>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p><p>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p><p>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p><p>  (1)读准多音字“都”。</p><p>  (2)理解“首都”。(中央、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p><p>  6.学习第2自然段。</p><p>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p><p>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p><p>  (3)理清本段内容。</p><p>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p><p>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p><p>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p><p>  ①读1一5句。</p><p>  a.从插图上指出:天安门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p><p>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天安门城楼吗?</p><p>  c.打出“天安门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p><p>  d.齐读写天安门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p><p>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p><p>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p><p>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p><p>  (5)齐读第二自然段,: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p><p>  7.作业。</p><p>  (1)抄写词语。</p><p>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p><p>  第2课时</p><p>  (一)教学目标</p><p>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p><p>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p><p>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p><p>  (二)教学过程</p><p>  1.复习巩固。</p><p>  (1)抽读词语。</p><p>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p><p>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p><p>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p><p>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p><p>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p><p>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p><p>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p><p>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p><p>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p><p>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p><p>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和(),第2句具体写了(),第3、4句具体写了()。</p><p>  (5)背诵指导。</p><p>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p><p>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p><p>  ③看投影试背。</p><p>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p><p>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p><p>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p><p>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p><p>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p><p>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p><p>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p><p>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p><p>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p><p>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p><p>  5.作业。</p><p>  完成《作业本》第3、4题。</p><h2>语文教案 篇7</h2>
<p>  《5、雨后》</p><p>  <strong>教学要求</strong></p><p>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p><p>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p><p>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p><p>  <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p><p>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p><p>  <strong>教学时间</strong> 两课时</p><p>  <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  <strong>一 导入新课</strong></p><p>  1 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p><p>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p><p>  3板书课题,齐读</p><p>  4简介冰心</p><p>  <strong>二 初读课文</strong></p><p>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p><p>  2出示</p><p>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p><p>  兴奋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p><p>  (1) 自己轻声读</p><p>  (2) 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p><p>  (3)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p><p>  (4) 教学字形,同时新授两个偏旁</p><p>  (5) 全文一共有几节</p><p>  3开火车读全文</p><p>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p><p>  5讨论交流</p><p>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做记号,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再接着往下读。</p><p>  7指导朗读一长句</p><p>  (1) 注意长句中的停顿</p><p>  (2) 教师范读,个别练习</p><p>  <strong>三 总结延伸</strong></p><p>  1小朋友,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p><p>  2师总结归纳</p><p>  四 布置作业</p><p>  <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  <strong>一 复习</strong></p><p>  1听写词语</p><p>  2指名读课文</p><p>  <strong>二精读课文</strong></p><p>  (一) 第一节</p><p>  1指名读</p><p>  2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从哪句话读出来的'?</p><p>  3指名读第2句</p><p>  4什么是神仙?</p><p>  5谁能把孩子们快乐的样子读出来。</p><p>  6指导朗读第一节</p><p>  (二) 第二、三节</p><p>  1 指名读</p><p>  2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p><p>  3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直喊“糟糕”,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感到什么?</p><p>  4自读2~3节</p><p>  5指导朗读</p><p>  6试着背诵</p><p>  (三) 第四节</p><p>  1指名读</p><p>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动作</p><p>  3指名读有关句子</p><p>  4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p><p>  5指导朗读</p><p>  <strong>三总结延伸</strong></p><p>  1齐读课文</p><p>  2回忆自己曾经在雨中怎样地玩耍。</p><p>  板书 5 雨后</p><p>  快乐 似 神仙</p><script>s(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树教案08-13

语文小学教案10-02

语文教案12-07

语文优秀教案11-12

(经典)语文教案09-27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台阶》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