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30 09:10: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我的空中楼阁》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那么大家知道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扫”。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谈话引入: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得到了很多启示。记得在《自然之道》中,由于人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导致成群幼龟受到伤害。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今天,大自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习略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2、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初读课文。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多音字(扫:sǎo打扫sào扫帚)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5、哪些段讲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结果却使森林遭了殃?哪些段讲这样做破坏了生态平衡,把森林给毁了?(1-3自然段4-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

  (1)这是一个什么句?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异想天开”?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会被毁的。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郁郁葱葱生光秃秃)出示挂图

  四、总结

  1、读了《“打扫”森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发言)

  (课文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些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林务官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

  五、布置作业

  抄写认读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

  因灌木砍光杂草除尽好心

  果害虫逞凶森林被毁坏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程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看见一位商人。这时,商人走到林林的跟前,“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呢?”,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六、作业

  1、生字

  2、组词

  3、课后练习题一

  8.将心比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五、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六、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熟读课文,在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写作

  3.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三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读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认识课文中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疑问句的读法;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出示拼音卡片,多种形式认读。

  Chang san song shu shui zui xiang bian que ba duan wan

  二、导入新课。

  1、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显示动物图)

  一个个出示,学生说出动物名称,认识动物。(公鸡 兔子 鸭子 孔雀 猴子 松鼠)

  2、(课件添加树木花草等。)有一天,这些动物们来到了一块草地上,它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比什么呢?比尾巴(板书)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你从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这些动物怎么比,结果怎样,今天老师就让大家来当一次评委。 评委不是好当的,下面先看看你们够不够资格,会认多少字。

  三、初读课文。(评资格)

  1、 自由读课文,了解动物们怎么比?

  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正确。

  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

  3、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一读。

  4、师评议资格优秀者。

  四、再读课文。(评水平)

  1、 指名读前3句,思考:这一轮比什么?怎么比?

  2、 显示比尾巴情况。

  3、 生看图回答,评议。(要求谈自己的.看法,并讲明理由。)

  4、 指导读问句。(注意语气上扬)

  5、 比较自己的结果和课文中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显示46句)再齐读。

  6、 分男女进行问答游戏,巩固内容。

  7、 评议高水平者。

  五、探究自学。(评能力)

  1、 自学第二轮比赛部分。(按第一部分方法自学。)

  2、 检评自学情况。

  3、 分组读课文。

  4、 评议出能力强者。

  (课间观看动物园片断,休息一分钟。)

  六、开智练习。(评知识面)

  1、 这些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 想想这些动物尾巴为什么不一样?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

  (适当展示动物活动图。如猴子树枝翻滚,兔子草丛跳跃,松鼠林间玩耍

  3、评议小知识库。

  七、游戏巩固。(评实践操作)

  1、 自我诵读课文,然后问答游戏。(同桌间男女对分组赛。)

  2、 贴尾巴比赛。(课件显示没尾巴的动物和不同尾巴。)

  要求:贴准位置和方向,贴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贴。

  3、评比小巧手。

  八、课堂总结。

  1、 老师总结学习情况。

  2、 共同评比本节课的优秀评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16个字是互为反义词,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同时拓展了解还有哪些反义词。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及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出入开关坐卧立走”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什么是反义词。

  一、自学

  1、教师走出教室,又走进教室。刚才老师怎么了?(出去又进来了。)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出”、“入”。

  理解“入”是什么意思。(结合“出口,入口”)

  2、直观演示,学习“开”、“关”

  学生看图,根据拼音,试读。

  3、看看这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一组词我们把他们叫做——反义词。

  4、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我的十分钟: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4个表示动作的字,他们也互为反义词,看看是什么

  1、自主尝试,看图,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2、学习“坐”、“卧”、“立”、“走”,根据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交流,理解汉字的意思(强调“卧”“立”)。

  二、交流所学

  1、你认识了哪个汉字朋友,上来说给大家听

  示范:我认识了坐,请大家跟我读——坐。

  2、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你能给它找到词语朋友吗?

  (剩下的3个用同样的形式学习)

  结合“卧室”“立正”等词语理解汉字意思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8个汉字,用各种方法读记

  2、游戏一:“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游戏二:“找朋友”老师指字,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齐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如何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八个汉字朋友,还记得吗?(出示)

  多种形式认读。

  2、这些都是表示相反动作的字,我们又叫他们——反义词,

  说说:进的'反义词?等等。

  3、意思相反除了动作之外,还有方向呢?

  二、认识汉字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这是什么时间?

  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从哪里落下?(认识东、西)

  2、认识了东西,还有两个方向,谁认识?

  谁会读?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3组)

  3、“南”:这个字谁会读?(强调读音:鼻音,前鼻音,读准确)开火车

  “北”,借助拼音认读。

  4、了解,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我的十分钟:

  小组活动:

  5、除了东西南北,我们还有一种最为熟悉的区分方向的方法,是什么?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交流所学

  四、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8个汉字,用各种方法读记

  2、游戏:“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3、齐读

  五、总结

  1、16个汉字一起出示

  读一读,读出韵味

  2、学生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认一认

  出入开关 坐卧立走

  东西南北 前后左右

  智慧瞬间:

语文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有趣的影子(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 学习喷画的方法。

  i.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 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 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②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④学生练读全文。

  ⑤抽读卡片。

  ⑥读准字音。

  ⑦理解词语

  a、皓月:明亮的月亮。

  b、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3、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②“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③“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3)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4)自由练读.

  (5)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6)引导想象。

  (7)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8)细读5,6自然两段。

  (9)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10)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11)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1)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2)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四)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