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4、出示表格。
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
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
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
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树林不见了(认知)
活动目标:
1、认识火灾危险警告讯号。
2、认识在旅游时烧烤地点标志。
3、知道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5、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发生山火了》、录音机、音乐磁带、火灾危险警告标志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秋风吹呀吹》幼儿用书,请幼儿描述两副照片的内容,说说自己较喜欢哪个环境?讨论:为什么照片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景?
2、请幼儿讨论:说说发生山火时,小动物们会受到什么影响?老师出示故事图片,讲述故事《发生山火了》。
3、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故事的情节:
(1) 小动物是怎样发生有山火的?
(2) 山火是怎样被扑灭的?
(3) 如果你是树林里的小动物,你应该怎样防止山火再发生?
4、老师请幼儿讨论: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老师请幼儿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游戏。请幼儿排成一行,双手放在前面幼儿腰部。播放音乐,请幼儿随着音乐摆动队伍,模仿象鼻喷水救火时的动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
怕人──亲近
(评: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动笔读书: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⑵ 真情播音员: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⑶ 小小思想家: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⑷ 作家的知心人:
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评: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中来,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对学生的质疑疏理后,设计以上学习活动,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
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板书:
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
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⑴ 舒适、安全的巢。
⑵ 可爱鸟雏儿。
⑶ 小鸟喝茶。
⑷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⑸ “雏鸟儿的梦”。
(评:教学中两次安排这样的小练笔,一次课内完成,一次课外完成,但必须都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本组幽默的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幅图画和一个韵文组成。第一幅图画向我们展示的是未来书包的样子。那一个电脑书包,屏幕代替了原来书包的书籍、键盘代替了文具。进入电子时代的书包是方便与轻捷的,这是电子时代给学生们带来的实惠。第二幅图画〈鼠标〉画的是老鼠与鼠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会面了,老鼠看到这个也有着长长的尾巴的家伙,发出了疑问:这是啥家伙,怎么这么像我。向学生揭示了鼠标是人类根据仿生学的原理制造的,圆圆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样子长得像个老鼠,所以叫鼠标。
这个小韵文是由5行组成,头四行是与电脑有关的词语,后面是一句话。第一行“屏幕、鼠标、键盘”是电脑的组成部分,第二、三行“点击、搜索、浏览、上网、链接、下载”是运用电脑及上网的方式,最后两句讲电子时代的信息世界的精彩无限。
[学情分析]
对于这两幅幽默和小诗歌的内容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事物及事情,所以避免烦琐的讲解,点到为止就可以。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够看懂漫画的内容,感受漫画带给人的快乐,。
3、读懂文中的诗歌,并背诵下来,感受电子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看懂漫画的内容,感受漫画带给人的快乐。
2、正确书写“搜”和“鼠”字。
3、读诗歌,背诵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漫画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子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出示第一幅《未来书包》
1、每天上学,我们必不可少的是要背上书包,对于书包,你有什么意见?(太沉,不好找东西,书本弄皱、)
2、你们的这些抱怨,未来的科学家们也听到了,他们为小朋友们设计了一款新型书包。(出示漫画)
3、访问学生:有了这样的电子书包,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怎样的.好处?
4、你还希望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发明、创造呢?
5、提出希望:希望大家长大后能把这样的书包设计出来,解放小朋友们的双肩。
三、出示第二幅《鼠标》
1、静静地看,把你看懂的一会和大家交流。
2、学生汇报看懂的情况。
3、你能不能替鼠标回答一下老鼠,为什么这么想象呢?(讲鼠标的由来)
4、鼠标的由来。
1963年,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发展研究中心,终于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了。就在这一年,他用木头和小铁轮制成了最初的鼠标。如果你在使用鼠标的时候产生过“鼠标”名字的疑问,那么接下来你一定会从鼠标的外形上得到了答案,是的,它的中文叫“鼠标”,英文叫“Mouse”,也就是说在英文中,鼠标就是老鼠,老鼠就是鼠标。据说,鼠标的发明者恩尔伯特先生有一天正在自己的工作室,他发明的“鼠标”(那时这个设备还没有名字)从电脑桌上掉了下来,由于还有连线挂在电脑上,所以它就悬在了半空,左右摇摆,从侧面看去正像是一直拖着尾巴的老鼠。于是恩格尔伯特将其命名为Mouse。(另有传说在专利证书上,鼠标的正式名称叫“显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但斯坦福研究所的某人把它称作鼠标,这种叫法就此流传了下来。)
5、想象一下,鼠标和老鼠会面时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6、记忆“鼠”的字型,回忆“鼠”的演变过程。
四、学习小诗歌。
1、读准字音。
2、学会四个生字。注意“搜”的读音,搜索(双平舌音)找这首诗的句子读一读。
3、指读小诗,纠正字音,读通顺。
注意的字音:链接(四声)下载(三声)
读好的句子:最后两行,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
引导学生:你们一般上网做写什么。你觉得电脑给你带来哪些方便?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后两句。
4、整体读诗。
三、指导写字。
鼠:(部首,本身,象形字)
叟:(部首,又,)(和鼠一起指导写,一气呵成)
浏:(左右结构,形声字)
易混字区别
标(杆)、搜(叟)刘(浏)
四、完成课后练习。
练习一:讲漫画。(第一幅与电子时代无关,讲的是人类的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人类的朋友——鱼带来的麻烦。第二幅讲的是老鼠们也进入到电子时代,在家门口装上了摄像头,猫只能望鼠兴叹。建议:先给鼠标的漫画编故事,再从下面的题材中选一幅编。)
练习二:有条件的话,学一学、试一试。(可不进行,或和微机老师一同进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l、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l、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板书:轻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l、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l、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l)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
(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⑴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⑵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
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⑴ 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⑵ 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⑶ 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⑷ 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⑴ 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⑵ 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
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⑴ 点面结合。
⑵ 动静结合。
⑶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外形美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
停歇美 谱出赞歌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象,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要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画面,试着描绘看到的景色,为学生学习课文作铺垫。教师利用句子的对比,按课文填空,以及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语言,让学生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1.逐次出示蝴蝶和毛毛虫图片,让学生比较认识。
2.小蝴蝶和毛毛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
(3)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随机学习字词。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2)出示并学习生字词。
二类生字词:趴在 惊讶 认识 糊涂 委屈 骗人 爱抚 产卵 孵出
脱去 一段
一类生字词:漂亮 引起 惊讶 认真 回答 认识 相信 产卵
三、再读课文,找出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关系(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两种小动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找一找。
2.引导发现其发育过程并汇报交流:(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四、小结
师结: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毛毛虫还真是小蝴蝶的弟弟!看来昆虫世界里也有许多奇闻怪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蝴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用课件逐个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二、细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毛毛虫和小蝴蝶的对话。
2.指名读出具体段落,细细品读。
出示对话部分的第一段:毛毛虫抬起头来惊喜的喊:“妈妈,妈妈!”毛毛虫说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毛毛虫会“惊喜”?并读出毛毛虫的'惊喜。
3.分小组讨论找出像“惊喜”这样表示语气的词语,依次体会并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虫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蝴蝶妈妈的一番话,揭开了小蝴蝶心中的迷团,也使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发育过程。
(2)在文中找出蝴蝶妈妈的话。
(3)指名读、齐读。
(4)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5)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发育的过程。同时
出示蝴蝶发育变化的过程,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5.在熟读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加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8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出示挂图(本来吴老师自己制作了课件,由于电源不稳定不能用)
问: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过年
图上都有些什么?
周蕾:包饺子、蒸馒头
虞灿:吃糖
引导学生看图
2、回忆自己过年时的高兴的事情
胡振宇:玩花炮
谢天赐:甩花炮
罗非凡:堆雪人
李昊:打雪仗
师:总而言之,过年是非常的高兴。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四,课题是什么?
学生:忙年(师板书)
三、朗读课文
1、人们是怎样忙年的?自己把课文读2遍。
2、指名朗读,回忆以前提出的要求:声音响亮、把字读准。
刘晋朗读,学生评价
3、再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吴泽盛)
齐读
老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了)
齐读(比较好)
师:表扬大家
四、认读生字
师: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个生字?会认字有几个?
老师将生字卡贴在黑板上,“我贴一个,大家读一个”
(第一排)馒、糖、酒、粥、腐
(第二排)初、扭
(第三排)宿
全体认读
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
唐琳雅:可能是……
唐鹏:第一排都是吃的,第二排与吃无关
万鹏:第一排都是吃的,第二排与身体有关(师:“扭”表示身体的动作,“初”与身体无关)
师:哪个字是你最熟悉的`,说说看?
学生:米+唐=糖
理解“糖瓜粘”
谢天赐:糖里面有瓜的味道
万鹏:有糖,还有瓜
周蕾:有糖、有瓜子
老师解释,讲《祭祀灶王》的故事
问:还有哪个字你最熟悉?
柳烨:扭,提手旁加上一个“丑”字
师:“丑”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美
取下会认字,认读
师:生字宝宝都到课文里去了,再读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配上动作读课文
指名读(胡振宇)
学生读课文,万鹏上台做动作
学生起立,齐读课文,要求配上动作
学习会写字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郑琬茹、彭方武、付升)
课后记:
因为是识字课,所以把教学主要定位在识字和写字上,读课文只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以读文来帮助识字。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没有深入地去考虑。
一上完课,靓靓就特意找到我,跟我谈课。她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老师可以谈谈自己原来过年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对过年没有太多欣喜感觉,老师的体验可以接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二是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过年玩乐的时候,父母们是怎样忙碌的,帮助学生体会“忙年”中的“忙”。
说得真好啊!特别特别感谢靓靓!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2.说出对自己名字的看法,学会交际与沟通。
3.在交际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交际自己的看法。口头表达训练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的快乐,培养学生交际与沟通的兴趣。
重难点:
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学会交际。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
二、以教材为依托,创设写作情境。
1.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哪些作家写的?说说他们的名字。
2.你知道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那些人物?说说他们的名字。
3.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名字?
4.这些人的名字当中,你知道谁的名字的来历。
三、以说话为基础,激发写作的欲望。
1.说说你叫什么名字?是谁给取的?为什么给你这个名字?它有哪些特殊的含义?
大家好,我是(),在字典里,我的名字中的()字的含义是()。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知道了这个名字的含义,我感到()。
2.根据上述,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3.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有趣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生自主习作。
一、回顾上节课练说的思路
二、范例引路
三、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请写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讲评习作,培养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一、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
二、品读欣赏。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或优秀的句段,请同学们欣赏,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情真意切,富有趣味,哪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
三、作文医院。
出示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句子,片断,请学生修改。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说说自己的这篇习作有哪些地方自己最为满意,最有创意,体验作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五、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10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三个偏旁,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能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播放视频《小雨沙沙》。
2、同学们,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板书课题:雨点儿
3、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可爱的《雨点儿》。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学习指导:“数、长”为多音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数不清、彩虹、半空、空中、问题、到了、没有、更好、绿色、出现、长大
4、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5、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近雨点儿,感受雨点儿带来的神奇。
三、精读领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看,天空中来了许多雨点,它们正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哪位同学能数得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除了课文里面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生观察图片,用“数不清”看图说话。
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满天的繁星数不清。
5、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你能仿照句子说句话吗?(此处大量练习句子仿说)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回来。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这满天的雨点在飘落的路上相遇了,一个大雨点儿遇到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它们两个在热烈地交流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已经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各自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品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3、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课件展示图片,雨后的红花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师:从“更红、更绿”这个词中感受到花和草在小雨点儿浇灌下快乐地成长。
5、美美地齐读课文的这一个自然段吧!读出小花小草的快乐。
6、品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展示图片,干旱土地在雨后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7、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它们吗?带着这种感情来美美地读课文吧!(出示课件,在美图中朗读课文)
8、如果你如果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
预设: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谢谢你,雨点儿,你帮助我长高了。
……
9、如果你是这些雨点,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
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
……
(四)生字书写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生讨论交流,老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我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了雨点儿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雨点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变化。
(2)喜欢雨点儿,有了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堂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对钩。
cǎi( ) shǔ( ) fān( )
彩 数 方
chǎi( ) sǔ( ) fāng( )
2、选择正确的读音。(cháng、zhǎng)
又过了一年,孩子们长( )高了不少。
他们家有一根长长( )的竹竿。
3、想一想,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跟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雨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画一画自己眼中雨点儿的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赵州桥教案11-02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精选)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