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生物教案

时间:2025-01-12 08:49: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下生物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下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下生物教案

初一下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重点、难点)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重点、难点)

  4、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课文内容。

  (2)课前准备实验——茎的输导作用。(因为本地区已进入冬季,该实验需提前做好准备,即提前l一2d将冬青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1)带有不同种类芽的枝条,锯成小段的三年生的无花果枝条,枝芽的结构和茎的结构挂图。

  (2)准备实验用具,如放大镜等。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4)制作枝芽各部分发育过程和形成层使茎加粗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1)枝芽发育成茎

  学生4人一组,自学第68页课文及图5—7枝芽的结构示意图。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枝芽的基本结构。要提出的问题有,主干和侧枝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芽分为3种,各是什么?枝芽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将来的发育情况怎样?分析枝芽生长点的细胞特点是什么?按照经验它应该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察枝叶展开过程的课件,利用动画形式表达芽的动态变化。

  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组提供枝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请学生将枝芽的各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部分用线相应的联起来,计入过程评分。

  (二)茎的基本结构

  学生四人一组,参照第69页图5-8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观察三年生无花果枝条的小段。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木本植物茎不断加粗的过程,回答。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资料,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4人一组,参考以下提示,进行第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1、本实验目的是什么?

  2、本实验器材有哪些?

  3、实验中木本植物枝条如何处理?

  4、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到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

  5、从茎的纵切面上看到红色的是什么?

  6、叶脉变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7、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观察部位,切割方向,组织讨论,鼓励与同学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瘤状物形成的过程,分组讨论枝条形成瘤状物的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小故事:明明的小表哥家有一片苹果园。秋天,他去苹果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右图)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切了一刀,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去问小表哥,小表哥说了一席话,明明听得直点头,说:“科学种田真重要啊!”问在上面的故事里,小表哥怎样解释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枝芽的结构——茎的输导作用与爱护树木的感情。

  四、作业

  搜集有关植物茎具有支持、贮藏和生殖等功能的资料。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实物、图片、小资料、小故事等等。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认识自然、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和科学种田的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一下生物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观察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鸟捕食鱼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猫吃竹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鸟在呼吸

  鱼用鳃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

  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

  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觉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菜豆的生长

  红狐的生长

  6。传和变异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课后小结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下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下教案04-24

初一生物《根的形态》教案12-29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生物》教案12-13

下大雨教案12-16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11-16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10-30

初二下生物教学计划12-07

《单细胞生物》教案08-19

生物课程教案11-30

生物选修一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