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7 14:25: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讲述故事,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课前准备:投影仪上:片片碧绿的荷叶,一朵红色的荷花含苞欲放,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此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画面美吗?知道是在哪照的吗?这是我去年在我们龙泉音乐广场上照的,想不到吧。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情围绕在我们周围,需要的,是我们细细去品味。这红莲,能否让我们联想到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生朗诵)。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去感悟崇高的母爱!

  二、活动过程

  (一)、体会母爱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好吗?(投影放动物母爱的图片)

  2、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生自由讲)

  生1:我喜欢小鸭在鸭妈妈翅膀下那张,感觉很温暖。

  生2:我喜欢小熊趴妈妈背上那张,觉得小熊很可爱,在妈妈身上很安全。

  生3、我喜欢老马带小马跑步那张,感觉像妈妈带我出去跑步……

  (二)赞美母爱

  师:是啊,连动物都有这么真挚的亲情,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的亲情更丰富,内涵更广博。伟大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值得我们为她大唱赞歌,你知道哪些歌颂母爱的名言佳句或诗歌散文?

  学生展示,读一读,老师补充《纸船》

  (三)、讲述母爱

  师:我们再看一组图片(体现母爱的感人画面,配伴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最后一张定格,老师深情讲述,为学生的讲述作示范:

  这是一张5。12中的照片。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里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学生讲述。学生先讲了别人的故事,比如“暴走妈妈的故事,母亲用鲜血写SOS救女儿”等,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母亲。

  (四)、抒写母爱

  师: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就是母亲。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耐心,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眼神。伴着这浓浓的亲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你的脑海中是否已有了母亲为你操劳的轮廓,是否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拿起你的笔,写一片段,抒发你心中真挚的母爱。

  1、学生自由写

  2、学生小组间交流,推荐优秀作品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学生1、在迷茫的黑夜里,你在准备出门去做生意的工具。天是那么的暗,那么的冷,我无言注视着你的背影。你是如此的辛劳,以至于我还没开口叫你,你已默默向门外走去。

  生2、你给我的爱,我会永远地铭记在心。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温暖,在挫折袭来时,你总会安慰我:“这些会随时间而成为过去的。”

  生3、母亲,是我一生中的天使,带我飞向梦中的花园。

  三、老师总结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还要说,母爱如歌。母亲的操劳是歌,母亲的唠叨是也是歌,伴着母亲温馨的歌谣,我们一天天成长。在这,我希望同学们也能为母亲唱一首歌,推荐以下作业。

  1.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洗一次碗,体会母亲平日里操劳的辛苦。

  2.多与母亲聊天,亲近母亲。

  3.把刚才的片段完善加工成一篇文章,体现“母爱”的主题。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如果你的家乡在江南(出示媒体),那人们便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小桥、流水、人家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一景——齐读课题(媒)

  3、江南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媒)在大地母亲身上。水在桥下流,桥在水下连,人在小桥流水之间,那跃然纸上的便是令人神往的江南,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媒)

  4、读好句子,比较“长、常”长—长久,长远,刻骨铭心,连绵不断。(师小结:如果延长语音,就能强调“长”字,如果加重语气,就能读好最字。)

  二、感悟课文内容

  (一)桥多(学习第1、2节)

  1、家乡的桥又多又美,指板书——多到什么程度呢?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桥多是因为小河多。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不但连接着——(一个……村庄),还连接着——(一户……人家),步行从桥上过,举个例子,如果——(提个……才怪哩!)小船从桥下过,打个比方,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相当于绕学校操场一周就有一座桥。怪不得外婆的故事——(足足……船)

  2、家乡的桥这么多,怪不得作者要——(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美

  过渡:家乡的桥不但多,而且还很美呢!

  1、自读第4、5节,完成第一大题第一小题的填空。

  2、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3、引读:课文中一详一略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和单拱桥)。对!过户桥简单到什么程度——(一块……连起来)。这就是简约美!作者详写的是——(最漂亮……石柱上)

  4、练习说话:这句话再读两遍,用“我觉得单拱桥气派是因为()”的句式来说说。

  5、读出这句句子的气派美。(两人读,男生读)注意:读出“雄赳赳”“缀”。

  6、晚上的单拱桥又是一番滋味。女生读(夜里……家呢!)

  7、老师的故乡也在江南,我最喜欢的就是桥洞及其倒影了!看看,像什么?(指媒体)——(一轮圆月)

  8、(音乐)师读后生读: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

  9、引读第三节: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感情朗读,师注意手势引导)

  10、(师可与生一起读)桥身是静的,桥上的石狮是静的;而桥的倒影却在水波中荡漾,加上穿梭的小船,这一静一动,便使凝固的桥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师: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3、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名称美

  1、家乡的小桥,不但造型美,名称也美极了!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永宁桥……

  (1)(问省略了什么——其它桥的名称。请学生说说桥名)

  (2)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师拍手),问从读中你了解了什么?

  (桥多)

  (3)师小结:是啊,用顿号连接并列词语的句式往往能说说事物多的特点。

  (4)桥的名称多,名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指板书读,有的来源于——小组读出示的话,问有几个分句(三),用什么符号隔开?(分号)分好的用法:(媒体)老师在这了把千岁桥的名称来源也写进去了。千万注意的是:改标点,句号改成分号。这是课后作业,根据永宁桥的资料,补写一句。

  (5)分小组读好这一长句,一组读一个分号,读出句子的韵味。

  (6)读王维的诗。

  2、字体

  家乡小桥桥名来源不一,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媒体)或篆或隶或楷或草,篆书刚劲雄健,隶书沉稳大方,楷书飘逸潇洒,草书狂野豪放,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几分情趣。

  (1)出示媒体不同字体

  (2)读好四个词语,句子。

  (3)读媒体江南的桥与中国书法文化相衬相印,于是——桥不仅是沟通彼此的.交通,骨子里似乎更传承了江南的文化。

  (4)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作者对家乡的桥长相忆,不仅忆它的造型美,名称美,而且家乡的桥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

  (1)完成填空2

  (2)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小憩

  (3)这节也是采用分号的句式,大家分组读。音乐响起

  (4)作了什么梦呢?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把梦补充完整,填空3

  4、江南的桥在不同季节不同眼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美。(男女生读)19、自古到今,人们对24桥谈论不一,有人说它是虚构的,有人说确实存在,也有人认为,24本身是桥的名称。但无论怎样,说起江南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跟着老师,轻声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tiáo),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江南,桥为骨,水为肤,荡尽水乡万般柔情,怎不叫人热爱?怎不叫人神往?更何况江南是我的家乡……

  师: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呢!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听儿童广播《在宇宙飞船》,听仔细,记要点,复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听广播,东的注意力要集中,听清题目和内容。

  2、难点:复述广播内容,广播内容中涉及的专有名词较多,给学生的听、记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2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大家平时爱听广播吗?你都请过哪些节目(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则广播,看看谁能听懂、说清广播内容。

  2、放录音:第一个大苹果(看教学书)

  3、你能把广播的内容说个大家听听吗?(指名一中下生,一优等生分别说一说。)简单评议。

  4、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的清、说得全,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今天老师要交听广播的方法。(揭题:听广播)只要掌握这一方法,你也能把广播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

  二、默读课文,学习方法。

  1、默读,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听广播的方法?(用“--”)

  2、交流.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把“一个苹果”的故事说清、说全,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围绕听广播的`方法指名说)

  三、长视听记,理清要点。

  1、下面我们就用这一方法,边看图边听一段广播录音,思考下面问题:

  (1)广播的题目是什么?

  (2)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一件什么事?

  2、讨论汇报:

  题目:《在宇宙飞船里》(板书)

  时: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板书)

  地:宇宙飞船里(板书)

  谁:宇航员(板书)

  事:睡觉、洗练刷牙、吃饭、即怎么生活(板书)

  3、你能根据板书用一句话讲讲广播的主要内容吗?(出示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事。

  指名说,自由说

  四、再次听记,记住细节。

  1、那么宇航员在飞船里究竟是怎么睡觉、洗脸刷牙的,吃的是什么样的饭菜呢?带着这一问题再听一边录音。

  2、宇航员的生活方式可真特别,你能从睡觉、洗脸刷牙、吃饭菜中选你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吗?(自由准备、指名说)

  师随机板书:

  睡觉:特别大的睡袋绑在舱架上。

  洗脸刷牙:浸水的纸巾,特别的咀嚼剂。

  吃饭菜:提炼成膏--奶糖

  评议:语句通顺,能把主要内容说清。

  五、三听录音,完整复述。

  刚才大家听得很仔细,说得很清楚,下面老师请你们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听。

  1、四人小组练说。

  2、指名说、自由说

  六、导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听广播,知道了要听仔细,边听边记住要点。今后要多听广播,如新闻、气象、儿童节目,并把听到的好消息、新鲜事告诉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板书设计

  鬼是一棵矮衫树

  原因:八岁时常听鬼故事 从小怕鬼

  事例:第一次值夜哨 吓得尿裤子

  申请在坟地值夜哨 战胜胆怯

  启发:世上没有鬼;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从理清作者参观顺序入手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方法。

  2. 学习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视角,立体地再现我国古代文明的方法。

  3. 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说明:

  本文通过对被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俑的描述,展示了栩栩如生、蔚为壮观的秦兵马俑盛景,再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作者思路清晰严密,具体表现在文章结构的清晰严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文章前后的连贯照应。要想更具体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学会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的观察角度既有全景式的俯视,又有特写式的近看。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装束,有点侧重于姿势,有点突出其精神。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兼以议论和抒情,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炽热的感情。所以,应着力于让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把握文章以参观的先后顺序来构建散文布局,进行记叙、描写的特点,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炽热感情——民族自豪感。

  说明:

  思路是抽象的,但它在文章中反映出来则是具体的,那就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记叙的是作者参观秦俑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是以作者参观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从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入手去揣摩作者的思路。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化静为动,把兵马俑写得栩栩如生。所以,应着里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与感受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准备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提问:你了解秦兵马俑吗?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秦兵马俑资料。 让学生对兵马俑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散读课文初步感受 提出要求:划出生字词;说说初读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 检测和整理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文章篇幅不长,但涉及到的词语较多,有些词语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对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做整理和检测。

  研读课文提升感受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说说世界名人盛赞秦俑的原因。 自读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到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及至分析文章前后内容的呼应,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严密清晰的写作思路。

  通过个人感受、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秦俑的所在地、始皇陵的规模、秦俑的价值和发掘的意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因此,此教学环节的流程是“结构—内容”。结尾写到世界名人盛赞秦俑,以此为理解内容、主旨的切入口,更能激发学生探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民族的自豪感。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特色 提出要求:划出联想和想象、议论和抒情的句子;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描写的侧重点。 学生交流,朗读优美语句,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布置作业深化单元主题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请你撷取其中一块艺术瑰宝,与人分享。要求: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上网查找;完成后交流。 教与学的反馈,也是深化单元主题。

  思路点拨

  也可采用以下过程:

  1.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思路的清晰严密。

  3. 从段与段之间的过度词句入手,具体体会文章在衔接上的紧密、自然。

  4. 具体体会文章的前后连贯照应。

  5. 讨论交流:清晰严密的行文思路主要体现在那些地方。

  6.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民族自豪感。

  7. 归纳总结。

  练习举隅

  1. 运用下列五个词语写一段有主题的话。

  当之无愧 名闻遐迩 弥足珍贵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2.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可是此时扑入眼帘的,竟是巍然的现代化钢结构展厅和仿古的楼阁庭院。

  (2)随着簇拥的人流步出展馆,不禁频频回首。

  3. 课文第1、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引用世界名人的赞语有何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珠”“摇”“躺”等十二个生字,并会写“亮”“机”“台”等七个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对生字生词的认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猜谜语:“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猜一猜,这是什么?(荷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叶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荷叶圆圆。

  “圆”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呢?(圆形,圆圆)

  对,所以圆圆是在说荷叶的形状。

  二、课件出示荷叶图片

  多美啊!在这一片片荷叶当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

  读完后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努力把它们记住,同时看一看文章总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试着把段号标出来,然后再读一遍。

  (让学生圈生字、标段号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组织交流:

  1.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12个本课需要会认的生字宝宝,先让学生带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

  (2)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

  (3)去拼音检查。

  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可美啦!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可是前方突然没荷叶了,大家来帮它搭一座荷叶桥吧!

  (用游戏的方式再次强化生字认读情况,让学习时刻被兴趣牵引。)

  2.现在,生字宝宝们我们都认识了,如果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大家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再来读读课文吧!只不过这次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画一画,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伙伴?

  (让每一次读都带着目标,有的放矢。)

  读完后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学写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课文插图,说说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全班齐读。

  3.(出示荷叶课件)看到这些荷叶,你觉得荷叶美吗?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呢?自己试试。

  4.指名读──评价──集体读。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文中所描述的四个小伙伴当中,你最喜欢谁?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以“小水珠”为例:

  1.课件出示描写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小水珠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教师板书: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2.摇篮是干什么的呢?(婴儿躺的地方)

  3.所以课文中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4.你知道“亮晶晶”是什么意思吗?(先让学生自己边想象边说,再出示图片,让学生从虚拟到直观,感受亮晶晶所表达的含义。)

  5.想象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亮晶晶来说?(拓展延伸学生对词语的适用面。)

  6.你还能说出更多像亮晶晶这样结构的三个字的词语吗?(鼓励学生积累相同结构的词语。)

  7.指导书写“亮”。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五、板书设计: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来游去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

  重点难点

  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多媒体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放映⑵医护人员在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xx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断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会唱的同学唱《爱我中华》,多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⑤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时,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

  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6次,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互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

  五、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放歌曲爱我中华)。

语文教案 篇8

  鸿门宴[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融司马迁广博的学识、横溢的才情、卓绝的思想、独特的审美于一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对后世文学、史学的发展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史记项羽本纪》将秦汉历史转折时期,一个悲剧英雄鲜明的个性和一生成败的始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作者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揭示了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的悲剧性性格及其失败的必然性。而刘邦能化险为夷,与他知己知彼、知人善任、果敢坚决的性格优势密不可分。宴中人物众多,形态迥异,栩栩如生。矛盾此起彼伏,险象环生,引人入胜。精彩纷呈,耐人咀嚼。司马迁以他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引发我们对人生、历史、性格、命运的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千年文章,读来仍荡气回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文言文应“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了解人物分析法,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重新审视民族性格中的传统因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情节结构。(2)抓住人物特点,把握人物性格。(3)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对联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对联短小精悍,讲求炼字,对仗工整。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老师出上联,大家来对下联。上联:八千弟子随流水下联:百二河山委大风 , 上联:辜负重瞳,老范老韩皆不识 下联: 枉生双膂,学书学剑两无功。两副对联说的是项羽。下面我们通过一起欣赏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中精彩片段《鸿门宴》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

  (创设对对联情景,尝试仿写,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积累文言,整体感知

  1 、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1)总结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点,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分组,每组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归类。

  (2)投影小组归纳结果,补充完整。

  2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鸿门宴》是编者加的题目,你认为取此题的用意何在?

  (第一,以鸿门宴为线索,有宴之由来、宴上争斗、宴后余事,这些都是围绕“宴”来展开的。第二,鸿门宴是楚汉矛盾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刘项争斗中最关键的一环,成为各自势力的转折点。第三,鸿门宴是双方表面平和,实暗藏杀机的宴会,后演化为政治集团间激烈斗争的代名词,以此为题简洁明了。)

  (2)鸿门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试有创意地画出情节发展图。

  参考:

  失项i项剑项帐项逃张玉项勿 伯举 王舞 伯闯 王脱 良献 王击 劝增 不庄 翼哙 款邦 留良 授急 谏范 应项 蔽樊 待刘 谢张 璧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有礼貌地提出意见。

  教学重难点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介绍自己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师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有许多新的收获。如,描写人物,要抓住其语言、动作的特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呢?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2.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师指名读要求。

  (3)同桌讨论交流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自我介绍时,要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了解介绍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互动,能把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按要求去交流。同时,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与要求也落实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使交际活动有所成效。

  板块二 选择情境,全班交流

  1.引导生明确面对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创设的情境。

  (2)师指四名生分别读一种情境。

  (3)明确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绍应该侧重的方面。

  ①师引导: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我们介绍自己的内容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补充,明确注意事项;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转学到新的学校应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应聘校报记者时,应着重介绍自己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应着重介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长及取得的成绩;去车站接不认识你的客人时,应该着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你。

  2.生选择情境,小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提出建议。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学校读书。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所以转学到了这里。我性格活泼,平时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我有很多爱好,如打篮球、看电影、唱歌等,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我对人友善,也很温柔,希望在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学习。

  4.师生共评:评一评上台交流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提出建议。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正不足。

  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1)师引导: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赏谁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他选择的情境的特点,给他评个奖。(建议学生设计小小歌手奖、优秀小记者奖、最佳新人奖等)

  (2)生评议。

  7.四人小组内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交流,争取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创意的火花需要教师去点燃。在课堂结束之际进行评奖活动,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一次总结评比,也是再次燃起学生创意的火花,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评价的契机。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设立对应的奖项,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学习是语言的习得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注重“体验”二字,重点把握: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揣摩、比较、运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口语交际”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说”的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说出浓浓的“交际味”,同时兼顾“听”的能力的培养与“听”的习惯的养成。

  正确处理好语言发展与知识获得、综合性能力发展的关系。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重点应该是发展语言,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方式介绍自己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精选]09-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