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谦让幼儿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故事。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通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考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这样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通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榜样,表扬鼓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故事”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方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可以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理解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开始演示课件一并继续讲述:(名称:小羊过桥)
(1)教师讲述: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一:
课件内容:两只小羊各不相让,同时掉入河中。
3.教师提问:
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它们不懂得谦让)
4.教师小结:
两只小羊都想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谦让谁,结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请学生谈谈看了小羊过桥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六、好儿童讲谦让
二、学文明理
1.教师提问:
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果学生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播放录音故事。)
2.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补充。
3.出示课文P27的插图。
4.教师提问:
(1)当哥哥让孔融拿梨时,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不抢先能让人
(2)他为什么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板书:懂得讲谦让
5.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哥哥、弟弟会怎么想?孔融的爸爸妈妈又会怎样想?
6.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分组汇报。
8.教师小结:
孔融四岁就懂得讲谦让,爸爸、妈妈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哥哥、弟弟跟他的关系更加亲密。(板书:关系亲密)而且,讲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美德)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9.教师提问:
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懂得什么叫谦让了吗?
板书:好处方便
10.教师小结:
在好处、方便面前能够做到不抢先、能让人,就是讲谦让的表现。
11.再次演示两只小羊过桥的课件: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安全的过河了?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羊互相谦让安全过河的情景。
(3)教师鼓励学生:
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只小羊顺利的过河了,你们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三、联系实际
1.请学生讨论:
(1)讨论题: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大家就像一家人,学习、活动时都会觉得很愉快。
板书:亲如一家非常愉快
2.请学生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出示三张插图。
内容:栏目三说一说中的插图。
(2)教师描述插图中的情境:
情境一:
下课了,小明和小强同时来到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情境二:
丽丽和小军一起打球,打了一会儿,小刚来了也想打球。
情境三:
春游结束了,同学纷纷登上回学校的汽车,最后上来了两位同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3)学生讨论后,进行表演。
(4)同学、教师共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请学生夸一夸
(1)同学中谁能谦让?请你夸夸他,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2)师生共同夸奖平时能做到讲谦让的同学。
(3)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教师奖励每位讲谦让的同学一朵谦让花。
4.请学生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
5.学生思考后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补充或表扬。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基本的做客礼仪。
2、通过学习故事,懂得文明礼貌得重要性。
3、能够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好宝宝。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故事ppt,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⑴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做客是什么意思吗?
(了解做客的含义:是指访问别人,自己是小客人,比如去别人家里,就是叫做客)
⑵师:你知道做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你是小客人,你应该要怎么做呢?
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实际已有经验或者回想娃娃家游戏时的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⑷教师小结:做客,也就是你去当小客人,必须要有礼貌。
2、学习故事:
⑴师:今天,熊猫也邀请了几个小客人去他家里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⑵播放ppt,幼儿欣赏故事,提问:
师:熊猫都请了谁来家里做客?
谁是有礼貌的小客人?它是怎么做的?
小兔是怎样来做客的?
小黑熊又是怎样来做客的?
小兔在哪里是有礼貌的表现?
哪些话是有礼貌的话?
小黑熊受欢迎吗?
如果你是小兔和熊猫,你看见小黑熊这样你该怎么办?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如果你是小黑熊,看见好朋友都不喜欢你了,你该怎么办?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⑶幼儿根据故事,回答问题。
⑷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知道没有礼貌是不受欢迎的,好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而不是蛮横无理。
⑸完整欣赏故事视频师:下面我们就完整的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活动反思:
故事里的`熊猫如何接待小客人,小兔子和小黑熊这两位小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从故事中得到结论"小黑熊真是没有礼貌,我们也都不喜欢小黑熊";孩子们从中学习到好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而不是蛮横无理;从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孩子们自由讨论,说出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讲文明懂礼貌,比如乘坐公交车时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见到老师阿姨长辈要问好等等,生活中到处都需要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文明礼貌的举止和语言。
2、鼓励幼儿大胆用清楚的语言叙述自己做客的经历,引导幼儿安静、专心地倾听同伴谈话。
3、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谈,乐意在集体场合谈话,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做客的图片
请幼儿回忆爸妈带自己做客的经历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做客的图片,提问:这图上画的画章什么?(到别人家做客)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谁的.家?你们喜欢做客吗?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与最好的同伴交谈,要求每个幼儿将自己做客的经历说给同伴听。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提醒幼儿在倾听时要安静、耐心,教师重点帮助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谈做客的经历。
3、请几名幼儿给大家谈谈自己做客的经历或请几名幼儿在集体表演做客的游戏。
4、教师围绕做客的话题,拓展谈话内容,提问:到别人家做客与自己家有什么不同?应注意哪些礼节?进别人应该怎样打招呼?怎样回答别人的问话?别人招待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向别人告别时,你应该说些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客人?
5、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的礼节。让幼儿懂得做客要有礼貌,不影响大人谈话,不随便翻弄别人家的东西,不主动讨吃别人家的食物,与主人的孩子玩耍时应懂得谦让,争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反思:
我设计本活动方案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做有礼貌的小客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富有时代感、实际性、活泼有趣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组织活动中,贯彻师生同构的原则,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情境进行观察、想象、思考、探索、发现、以促进幼儿智能发展,让幼儿说出表演中用到的礼貌用语,并练习礼貌用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设计本活动又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关于传统食品饺子、粽子、月饼的知识。
2、萌发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的热爱之情。
3、懂得谦让、分享,能注意餐饮礼仪。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视频《除夕的来历》、《粽子的来历》、《月饼的来历》
2、食品:饺子、月饼、粽子
3、饺子粽子月饼图片、外国传统美食图片若干
4、盘子、筷子、擦手毛巾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除夕》
1、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你们知道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吃团圆饭吗?
2、放视频:介绍除夕吃饺子的来历
3、小结:原来吃饺子是表达我们中国人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们幼儿园在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会包饺子,回忆一下我们包饺子吃饺子的快乐时光吧。
4、出示图片(20xx年迎新年包饺子的图片)
(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吃”的文化
1、师: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知道什么叫做传统食品吗?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今仍旧保留下来的食品为传统食品。
2、师: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呢?请看:出示“粽子”图片3、师:你们喜欢吃吗?你们知道哪个节日会吃这个食品?你们知道粽子的来历吗?
4、播放视频《粽子的来历》
5、小结:原来粽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食品,它不仅只是用来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种含义。
6、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两种传统食品了,那么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食品?(幼儿纷纷发言)引出月饼。
7、师:你们知道月饼的'来历吗?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
8、播放视频《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9、小结:看完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看来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文化还意义深刻。
(三)中国传统食物品尝和分享
1、师: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食品背后这么丰富的故事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2、出示食品,请配教老师把食品端过来,师: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现场,要和你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请幼儿自主选择食品并尝一尝,并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客人老师分享食品,也要注意卫生,吃之前用湿毛巾擦手。
4、小结:刚才我发现你们过去拿食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礼貌,懂得谦让,懂得分享,也很爱卫生,吃东西前后都会擦手吃完也会擦嘴巴,这都值得老师表扬。
四、结束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外国传统食品文化。
2、师: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几种传统食品,而且还品尝了,平时,我也看见你们带了外国传统食品来幼儿园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你们有关外国传统美食的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2.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不足之处:
1.识字课,识记字形没有贯穿与课堂当中。
2.写字时间不够10分钟。
整改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
【学会谦让幼儿教案】相关文章:
学会谦让教案01-02
学会调节情绪教案07-25
学会感恩的班会教案11-17
学会控制情绪的教案12-06
学会分享快乐多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01-09
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教案10-20
小学《我学会了吗》教案12-26
小学学会感恩班会教案07-28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案08-13
[推荐]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