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手拉小手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手拉小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手拉小手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手,手心、手背、五根手指头的名称。
2.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在活动中有所增强。
3.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手指头的名称,知道手心、手背。
2、了解小手的本领。
3、掌握基本的护手方法。
教学难点:
1、自己动手穿鞋子、做大红花。
2、保护小手方法。
教学方法:手指游戏,教师示范、谈话,自己动手做。
1.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老鼠,吱吱吱。(两个手指头变小白兔,三个手指头变小花猫,四个手指头变小黑狗,五个手指头变大老虎)。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通过观察、感知、提问和描述,知道手心、手背、五个手指头的名称。
教师:"我们有几个手呀?""小手的手指头叫什么名字?"教师出示大拇指,引导幼儿回答。依次出示一个手指头,幼儿集体回答。
教师请幼儿手心向上,再请幼儿手背向上。表扬小朋友。做手指游戏,复习巩固手指、手心、手背名称:"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3.了解小手的作用。
游戏一:送玩具宝宝回家,亲身体验小手的作用。(请个别幼儿游戏)提问:玩具撒了,你们的小手要怎么做呢?
游戏二:让幼儿不用手把鞋子脱出来,再穿上去。(请所有幼儿游戏)提问:不用小手可以脱鞋子吗?那不用小手穿鞋子呢?
引导幼儿从学习、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本领。
讨论:小手除了可以玩玩具、收拾玩具以外,还可以干些什么事情?
小结:(游戏结论)我们的小手可以把玩具收到盒子里;不用小手也可以脱鞋子,但是不用小手就很难穿上鞋子了。
我们的.小手还可以帮助我们拿东西、穿衣服、喝水、整理餐具……,小手真能干。
4.掌握一些基本的护手常识和简单的护手方法。
提问:小手真能干,我们要怎么来保护它们呢?
观看图片和课件,了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识。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干净和美观;天冷时给小手抹上护手霜,戴上手套,以免冻伤。不随便将小手伸入电风扇或门缝,不拿锋利的危险物品,使小手安全、健康长大。
5.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用小手来做大红花。
教师示范,幼儿自己练习做,教师指导。
6.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做小手操:拍拍手、拍拍肩。
结束活动。
小手拉小手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设计
(一)活动激趣,揭题引文
1.看手:请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2.画手:请学生上台,把手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轮廓。
3.夸手: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过渡: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读全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3.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三)逐段细读,识生字
1.听老师范读,勾画生字。
2.拼读带拼音的生字,朗读带生字的句子,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
3.出示字卡,说说自己会认哪些字,并向大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换偏旁:站—贴诗—等清—情
看偏旁想字意:喜—“口”墙—“土”
拖—“扌”帮—“巾”
扩词熟记生字:张()()()替()()()
鞋()()()变()()()
(四)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
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重读“小手”)
句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重读“那么多”、“这一张”)
句三: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重读“大手”、“更多”)
2.创设情境,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指哪些人?
“这张画”指哪张画?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2)指导分角色朗读。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重读“拖鞋”;语调上扬)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重读“手绢”;笑着读)
姥姥:“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重读“痒痒”;夸奖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一个角色)
(4)老师叙述,请学生表演。
(5)大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好感叹句、疑问句)
(五)发散思维,扩展想象
1.出示文末学习伙伴的提示,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2.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你的小手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出示课后“说说做做”,练习说话。
(六)课外活动
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画出来。
教学反思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后鼻音很多,如“胖、张、刚、墙、帮、等、情”,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准。教师可以多领读几遍,发现读得不准的,再重点指导。
1.在学生读通课文、基本读准字音以后,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可以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帮助记忆)
3.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再连词、连句读。
4.组词练习。本课有些生字在文中没有连词,可以通过组词这个环节来扩大词汇量,理解字的意思。
5.认记练习。“精—情”、“站—贴”、“蛙—鞋”(换一换);“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韵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记。
本课要求写的字上下结构的较多,指导写字时,可以结合上一课学习的书写知识,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描红和临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要让被包围的部分多露少包。
(二)朗读感悟
本课篇幅短且富有童趣,是一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可以这样导入:
1.请小朋友们都伸出自己的小手,老师找出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让学生说说样子,引出课题,学习“胖”字。
2.提问:大家都有胖乎乎的小手,谁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家长做过事?
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兰兰用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为谁做过什么事。学生简单说说后,教师可以先范读或领读,然后,采用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字音正确为止。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指读。
本课主要是对话,建议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爸爸、妈妈、姥姥是长辈,语气要和蔼可亲,说话时满怀关爱和夸奖;兰兰是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指导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感情朗读的方法,比如,进入角色读:读兰兰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兰兰;读爸爸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爸爸”;读妈妈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妈妈”;读姥姥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姥姥。课文读熟后,可以分两步说说短文的大意,并随机进行说话训练。
1.请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2.再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三)实践活动
1.把课后的“说说做做”完成,再以《我有一双巧巧手》为题,用剪贴、绘画或拓印手印的形式制作一幅美术作品,并配上一句话(可以从自己填好的“说说做做”中任选一句)。
2.回家后,主动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做边观察家人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3.可以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小手拉小手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稳定的音乐节拍和速度,为歌曲中象声词拍节奏;
2、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参与歌表演发展幼儿初步的表演能力;
3、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编动作表演,发展幼儿初步的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
铃鼓、花,教师熟悉歌表演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节奏正确,动作协调地积极参加歌表演。
难点:能根据歌曲自己创编动作并大胆表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教师出示双手,提问:这是什么?(双手)小朋友的双手在哪里?请举起来,一起说:这是什么?(我的小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2、学唱歌曲:“我的小手”
①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我的小手”,并结合动作表演,幼儿欣赏。
②教师提:歌曲唱了些什么?并带领幼儿用手拍歌曲节奏,感受音乐的节拍和速度,根据歌曲节奏拍手学念歌词两遍。
③学唱歌曲:教师采用逐句教唱、跟唱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注意吐字清楚,可根据歌曲内容创编一些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听音乐,让幼儿听音乐中的象声词拍节奏。
①教师提出歌曲中的象声词“拍拍、踏踏”,让幼儿自己拍节奏。
②教师带领幼儿用铃鼓为象声词拍节奏。||拍拍踏踏。
③听音乐拍出全曲节拍||,巩固熟悉歌曲节奏。
4、教师示范歌表演,幼儿为老师打节奏、欣赏。
①教师示范歌表演,幼儿为教师打节奏、欣赏。
(1)—(2)小节小手拍一拍。
(3)—(4)小节小脚跺一跺。
(5)—(8)小节两只小手同时或轮流做从下向上爬动作(从小腿到膝盖,到身体腹部,到肩、脸、头顶上)。
(9)—(12)小节同
(5)—(8)小节。
②幼儿边演唱歌曲边学习歌表演基本动作。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表演,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自己,教师可拍铃鼓帮助幼儿巩固节奏。
④在幼儿熟悉歌表演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自编动作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新动作,教师鼓励帮助个别胆小、能力较弱的'幼儿。
5、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击鼓传花”,让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进一步延伸,给幼儿表现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用自己创编或学会的歌表演在教师及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小手拉小手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筷子、盘子、糖、红绿两种颜色的积木若干。
三、活动流程:
感知体验-->操作练习
四、活动过程:
a)感知体验,教师幼儿在门口
老师:"今天,陆老师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孩子小兔宝宝好吗?"(好)
兔妈妈带着小兔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歌边跳进教室。
兔妈妈:"每个兔宝宝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兔妈妈:"今天我请兔宝宝吃糖。"
兔妈妈:"用手拿着吃不卫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夹,看看我的宝宝谁会用筷子把糖夹起来。"
兔妈妈:"让妈妈先试试看。(妈妈用筷子夹糖)夹住了,啊呜,啊呜,真好吃。"
兔妈妈:"兔宝宝,你们想吃糖吗?"(想)谁愿意上来夹住糖的。幼儿(兔宝宝)拿筷子讲自己怎么夹。
兔妈妈:"原来是把筷子放在这两个手指的'中间,把筷子分开,用力一夹,糖就夹起来了。"
兔妈妈:"哪个宝宝还想来吃糖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宝宝的筷子用的好。兔宝宝,记住了只夹一粒糖。"
b)操作练习
兔妈妈:"我的宝宝真能干,会用筷子夹糖。妈妈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办??
兔妈妈:"谁愿意帮助妈妈,先用筷子夹豆子,放在盘子里,端着盘子走到放豆子的篮子跟前,把红豆子和绿豆子分开!"
一名幼儿上来示范。拍手鼓励。
兔妈妈:"你们都想帮妈妈吗?请你们去夹。"
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帮助指导。
c) 小结,自然愉快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小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谜语导入法、感知操作法、经验交流法等等,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让手指充分活动,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去探索、去体验,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感性认识。在经验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通过讲述手能做什么,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今后将不断实现。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并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手拉小手教案】相关文章:
“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倡议书02-19
小手拉大手心得体会08-15
热门小手拉大手心得体会大全08-22
小手拍拍教案12-17
《能干的小手》教案11-05
能干的小手教案08-05
小班小手教案09-15
中班教案:能干小手07-16
中班能干的小手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