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 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学习难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播放《生日歌》。
二、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过生日,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把你们最喜欢的生日礼物和照片带来让老师欣赏,有吗?赶紧把它们拿出来吧!
谁来说说你过生日的情景?
三、观察插图,指导说话,学习与图相关的内容
刚才大家都说的真好,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会学习的孩子。老师请大家来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 :
(出示图一)
1、仔细观察,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先请看第一幅图(出示图一)说一说,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情景?
3、同学们打开书本第72页,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内容,大声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1、⑴ 生读,师相机出示幻灯片,指导朗读: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⑵ 是啊,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我们的生日,又是请客,又是送礼,我们多么幸福啊!这时候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感受 爱
⑶ 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内容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⑷ 那我们呢?平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2、⑴ 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可真多啊!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站起来!
⑵ 你们真是懂事、孝顺而又有爱心的孩子,老师真替你们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⑶ 老师发现,坐着的同学都沉默了.老师也想来采访这些沉默的同学,你们刚才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为什么老师说他们犯了错还可爱?
是啊,知错能改的孩子就是可爱的。你们也是可爱的。
3、孩子们懂事了,他们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⑴ 孩子们的'礼物是稚拙的,但父母却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礼物,而是孩子们的心意!
⑵ 讲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懂得爱,回报爱是一个人的美德!”愿同学们都能做个这样的孩子。
⑶ 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呢?
四、欣赏诗乐朗诵,升华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回报
1、配乐诗朗诵!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3、汇报交流。
4、小结:
是啊,爸爸妈妈这种无私的深情的爱,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动,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不仅有父母,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在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都应该懂得回报。课后,老师讲送给每位同学一张这样的爱心卡,爱的方式有很多,这些只是老师的建议,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听录音。
2. 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 出示生字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5. 我愿当小老师。
6. 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
7. 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节。
8. 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
三.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
3. 听学生汇报,并总结。
4. 再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让语言文字学习的内容得以实践运用。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积累语言文字,进行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小朋友问的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在读课文之前,听老师提2个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那好,自己读自己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这两个形声字的字义都与左边的反犬旁有关,字音与右边有关。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师: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多媒体显示)
刺猬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领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
多媒体显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认读(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识记方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
四、朗读感悟
你们真厉害,读了两遍课文就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你们真能干!我们课文中的小獾也非常能干,他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
看谁最能干,快从书中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反馈:A”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 看看,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怎么样?(出
123下一页示“粗糙”)读一读。你从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2、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生读A)。
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因为他很认真)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读一读。
3、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齐读)(指名读)
4、换句话,这样称赞好不好?出示(你做的小板凳真好!)说一说这种说法怎么不好。
5、所以,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A仔细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B、你肯定也对这只大清早学木工的小獾很感动,来,以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齐读)
照样子积累词语:瞧了瞧一个比一个好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课后继续积累这样的词语,看看谁积累的最多。
6、小刺猬的一句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理解“泄气”,你泄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一做。
当时泄气的小獾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的小獾多么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称赞啊!
小刺猬的一句称赞,让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连难度很高的小椅子都会做了,称赞的力量真是神奇呀!那么小獾对小刺猬的称赞又有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出示:“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7、分角色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互相称赞。
五、学一学,夸一夸
读了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总结: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能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能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称赞像一缕多彩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灵,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值得称赞,你想来称赞谁呢?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最后一环节是对故事的感悟对语言的运用,可能当堂时间不够可以当成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成卡片写上称赞的话语,送给要称赞的人,这样把课堂中的语文因素延伸到课后生活当中,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板书
18称赞
小刺猬小 獾
(消除疲劳)(带来自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重难点、关键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将文中第一自然段以诗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首诗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教师板书课题)
(以诗歌的形式将文中的段落作为序,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等特点,然后笔锋一转,自然地导入本课的重点——长城)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渎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尊重阅读课文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1、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
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2、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机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来。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3.教师。
四、课堂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10*长城在我心中
长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
投影补充: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写特记、随笔寓言等等,主要写狐鬼怪异的故事,也收录了一些奇特的事。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投影)
奂山 青冥 飞甍 高垣 睥睨 连亘 霄汉 逾时 倏忽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
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1、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
(学生发言)
(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
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齐读课文一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精选]语文教案09-09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精选]09-24
(经典)语文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