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加法教案

时间:2024-10-31 08:25:5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的加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的加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的加法教案

中班的加法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谬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谬去6+1=、2+2=/4+1=.

  母鸡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

  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这时母鸡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数字“2”来表示。

  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的加法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过程。

  2、通过两项和三项加法练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视图能力,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若干。

  2、幼儿用书第32页,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朋友,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玩得梦,想不想知道?我梦到动物王国的一家商场要开业了,门前贴了一张海报:开业这天向顾客发放赠券,顾客可用赠券领取不同数量的礼品。”

  (出示图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卡)

  “小动物们听说这个好消息都早早的赶来了,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

  (出示贝贝羊、胖胖猪和嘟嘟牛)

  二、布题

  1、“它们都挤到前边看海报,到底这些礼券可以换什么礼品呢,让我们一一看吧”

  (在表格中展示玉米教具)

  “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看一看每张赠券分别可以兑换多少个玉米?”

  红色赠券可以换多找个玉米?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点数并记录。

  黄色、蓝色赠券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把数字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红色:3黄色:2蓝色:4)

  2、“嘟嘟牛得到了一张红色和一张蓝色礼券,它问我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请小朋友帮忙来算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红色礼券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蓝色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在下面的括号中把他们写出来。”

  请幼儿操作,并用数记录下来。把它们合起来就是嘟嘟牛可以得到的玉米教师写出加法算式3+2=5.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及时给与肯定。

  教师讲述:问一共有多少个我们就可以用一道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算式:3+2=5

  3、“贝贝羊也领到了礼券(出示黄色和红色礼券)它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呢?请小朋友来算一下,它们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不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你能不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请幼儿操作并尝试写出加法算式,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完成。请幼儿读出这个算式。

  加法算式:3+4=7

  4、“胖胖猪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它得道了三张礼券,(教师出示三张礼券)

  它可以换多少个玉米?

  请小朋友帮他算一算,每张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你把数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尝试写出连加算式。

  请幼儿说出不同的算法。

  教师:连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再用另一个数和这个得数相加”加法算式:2+3+4=9

  三、练习

  小动物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聪明,宝宝兔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原来宝宝兔到这家商场购买了许多胡萝卜,他想装进这四个不同颜色的'箱子里面。

  教师讲述要求:(读题目并演示)每个箱子要按表格中的数量来装,并做好记录,红色箱子装3个,我们就在下面的表格中写数字3,其他三个箱子分别装多少个也要帮他记录下来。然后帮他算出下面这些箱子中一共装了多少个胡萝卜?

  教师边说边演示一道算式:5+4=9

  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将作品展示出来。

  四、教师

  请幼儿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进行积极肯定的讲评。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不错,帮助小动物解决了大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加法来计算,只要你认真计算,算得准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每个小朋友小朋友都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快乐。

中班的加法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课件。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幼儿操作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三只小猪学数学引入。

  1、今天三只小猪要给小朋友们讲三兄弟捉迷藏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师配合课件,讲故事"三只小猪捉迷藏")

  2、概况故事中的发生的数学趣事,老大不会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更不会10以内的顺数接着数和倒数接着数。

  二、请小朋友们配合课件"数苹果",一起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教师小结:顺数是从小的数开始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顺数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数就是从大的数字往小的数字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0,倒数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赏童谣《我们一起数房子》,通过欣赏和跟唱童谣,巩固学到的顺倒数知识。

  四、幼儿操作活动。

  1、猪妈妈喊小猪回家吃饭了,可是小猪的花园旁有坏狐狸在蹲着,想要吃他们三兄弟,猪妈妈在花园里布置了道路迷宫,只有走对正确的路才能回到家。正确的路上按照倒数的方法表示着10、9、8、7……、的数字,请小朋友们用笔按照倒数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字连起来,帮助小猪回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表扬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儿。

  五、游戏活动。

  翻牌接龙游戏:用倒数的方法接龙,教师翻开一张牌(如红色6),手持红色数字6的幼儿要立刻站起来大声的说出"6",而手持红色数字"5""4""3""2""1"的幼儿依次接上,要求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数字。

  六、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电梯上下楼时显示的数字顺序;红绿灯;微波炉等。

  2、出示"快乐暑假倒计时"课件,让幼儿先用顺数的方法数一数今天离放暑假还有几天(跟着标记好的日历,全班一起数),得到数字是"7",引导幼儿想想,今天过完了,明天还剩几天?后天还剩几天?大后天呢?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倒数的方法在计算重要日子时的使用方法。

  七、结束

  老师在班级活动厅里画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们回班后可以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觉排队,请一人当小队长,按顺序数数,有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数数,由这些可以说明孩子们已经有了探究的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应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去探索,毕竟学习不能只通过一两集体活动来完成。

  33、中班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的加法教案4

  一、活动开始。

  1、律动《一双小小手》

  2、口算题卡

  小朋友们刚才的舞蹈跳的都很美,小朋友们知道这首好听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吗?(一双小小手)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手儿搓搓,手指点点……)

  3、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刚才打小抢的游戏,玩的开不开心呀?老师今天呐还请了一位小客人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游戏,小朋友们看她是谁呀(出示花仙子图片)

  我们一起来听听漂亮的花仙子姐姐要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吧,(出示课件)复习数字11—19

  4、小动物们的房子漂不漂亮呀?小动物们还有一个漂亮的秘密花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活动过程。

  1、出示秘密花园的图片

  请幼儿观察来到秘密花园都看到了什么,看到10朵粉色的.花,应该用数字10来表示,还有一朵黄色的花,应该用数字1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法来计算?怎么计算?

  列出算式10+1=11

  2、出示课件秘密花园场景2

  我们继续看看秘密花园里还有什么吧,看到10只蓝色的蝴蝶,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飞来了3只黄色的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计算?

  列出算式10+3=13

  3、出示课件秘密花园场景3

  小朋友们看,这里有一座小兔的房子,房子里有几只小兔?(10只)又跑来了5只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怎样计算?

  列出算式10+5=15

  4、教师小结

  请幼儿观察三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加几的加法(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幼儿自己总结十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5、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秘密花园里的花呀,今天花仙子姐姐就要把花园里最漂亮的花送给小朋友们,(出示课件)

  6、游戏开火车

  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请幼儿拿出手中的数字,自己是哪列火车的乘客,就上哪列火车。

中班的加法教案5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中班的加法教案6

  重点难点

  教幼儿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卡、铅笔、火车头饰

  活动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使幼儿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听音乐跟老师做律动。

  3、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方框里应该填几?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教师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教师板书:2

  师:谁能将这件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老师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引出课题:

  师提问:① 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要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 + 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

  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

  ② 3个小朋友加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师板书:= 5

  你是怎样得到5个的呢?(幼儿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幼儿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幼儿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一共有5个。

中班的加法教案7

  活动目标:

  1、复习4的组成,了解总数与部分数。

  2、学习4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先确认幼儿已经明白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

  ppt课件,1-4的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加减号和等号卡片;进步梯、磁扣两个、花。

  活动过程:

  一、课前介绍比赛规则:

  进步梯,全班幼儿分两组用进行上课比赛加分,(用磁扣跳级)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今天能得到冠军?一组叫喜洋洋一号,另一组叫喜洋洋2号,比赛现在开始:

  二、游戏:找朋友教师唱"找朋友"的歌曲,幼儿拍手,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抱(就请一个小朋友开火车拉在老师的后面,问: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呢?幼儿说:1个)再次: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三个小朋友,一起抱抱(同样拉在老师的.后面,问现在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幼儿说:3个)老师问:现在老师一共找到几个好朋友呢?(提示说1个小朋友和另外3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呢?)幼儿说:4个。回答的声音最响亮那一组给升级一分,反之玩2和2,3和1、

  二、看ppt课件

  1、观察苹果图片,复习4的组成,提问:看看上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4个)那就是说现在的总数是4对不对,(对)师:看谁坐的好,老师分苹果送给他吃,(同时整理了常规),xxx小朋友坐的好,老师决定给他吃一个苹果,提问: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3个)那就说4可以分成1和3对吗?(对),先回答的那一组加分,原来1和3是4的部分数,2和2,3和1都可以依次这样复习。引导幼儿观察分解式中的部分数,说说两组中的部分数是不是一样的,如果将两组中的部分数互换位置,结果是否一样,使幼儿发现互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请幼儿读此题,从而在告知幼儿"合起来和一共"就是用加法做题)。注意加分升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点击喜洋洋的图片,师:羊村今天来了3只喜洋洋,后来又来了1只喜洋洋,现在上面一共有多少只喜洋洋呢?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幼儿在黑板上列出算式3+1=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全班幼儿读此题)问:老师说一共的意思是什么呢?(加上)4、点击算式1+3=4和3+1=4,让幼儿观察两道试题中加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把他们互换了位置,结果一样吗?引导幼儿找出规律:加号两边的两个数(部分数)交换位置,结果(总数)不变。请幼儿自己升级加分。

  5、点击屏幕,让幼儿观察小白兔图片,师:草地上有两只小白兔,又来了两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让幼儿列出算式2+2=4、升级加分。

  三、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提问:草地上有3只小熊做游戏,又来了1只小熊,合起来是几只小熊呢?,我原来有1支铅笔,又买了3支铅笔,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小红原来有2本故事书,后来她妈妈又给她买了2本故事书,小红现在共有几本故事书?

  小结: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能正确算出得数。

  四、宣布"冠军"(争取两组打成平手)发礼物。

  五、感谢的环节: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家长起立对幼儿说:宝贝你很棒!加油!然后和父母拥抱并送给家长花。

  六、宣布公开课到此结束,家长把意见表交到老师这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的加法教案8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 基本环节

  1。 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 板书3+7=10 7+3=10

  3。 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 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 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 教师巡视

  7。 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 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 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 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 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 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 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 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 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中班的加法教案9

  导读: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蜜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中班的加法教案10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

  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

  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中班的加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游戏中理解交换+两边的数得数不变:

  4、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头饰、卡片

  活动重点:

  得数5的加法活动难点: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活动过程:

  一、引入:(复习5的组成)

  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生:3密码正确,请进吧。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师: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巩固加深:

  好了,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出示价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幼儿操作

  总结:

  师: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师: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这节课高兴吗?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的加法教案12

  活动目标:

  1、复习4的组成,了解总数与部分数。

  2、学习4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活动重点:

  先确认幼儿已经明白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加法练习。

  活动准备

  ppt课件,1-4的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加减号和等号卡片;进步梯、磁扣两个、花。

  活动过程:

  一、课前介绍比赛规则:

  进步梯,全班幼儿分两组用进行上课比赛加分,(用磁扣跳级)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今天能得到冠军?一组叫喜洋洋一号,另一组叫喜洋洋2号,比赛现在开始:

  二、游戏:

  找朋友教师唱"找朋友"的歌曲,幼儿拍手,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抱(就请一个小朋友开火车拉在老师的后面,问: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呢?幼儿说:1个)再次: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三个小朋友,一起抱抱(同样拉在老师的后面,问现在老师找到几个好朋友,幼儿说:3个)

  老师问:现在老师一共找到几个好朋友呢?(提示说1个小朋友和另外3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呢?)

  幼儿说:4个。回答的声音最响亮那一组给升级一分,反之玩2和2,3和1.

  三、看ppt课件:

  1、观察苹果图片,复习4的'组成,提问:看看上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4个)那就是说现在的总数是4对不对,(对)

  师:看谁坐的好,老师分苹果送给他吃,(同时整理了常规),xxx小朋友坐的好,老师决定给他吃一个苹果,提问: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3个)那就说4可以分成1和3对吗?(对)

  先回答的那一组加分,原来1和3是4的部分数,2和2,3和1都可以依次这样复习。

  引导幼儿观察分解式中的部分数,说说两组中的部分数是不是一样的,如果将两组中的部分数互换位置,结果是否一样,使幼儿发现互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教师点出乌龟的图片,提问:看看上面有1只乌龟,又来了3只乌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乌龟?

  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运算,请幼儿在黑板上找图卡列出算式并计算1+3=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请幼儿读此题,从而在告知幼儿"合起来和一共"就是用加法做题)。注意加分升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点击喜洋洋的图片,师:羊村今天来了3只喜洋洋,后来又来了1只喜洋洋,现在上面一共有多少只喜洋洋呢?

  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幼儿在黑板上列出算式3+1=4,(点击屏幕上,看幼儿是否摆正确,全班幼儿读此题)

  问:老师说一共的意思是什么呢?(加上)

  4、点击算式1+3=4和3+1=4,让幼儿观察两道试题中加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把他们互换了位置,结果一样吗?

  引导幼儿找出规律:加号两边的两个数(部分数)交换位置,结果(总数)不变。请幼儿自己升级加分。

  5、点击屏幕,让幼儿观察小白兔图片,师:草地上有两只小白兔,又来了两只一共有多少只呢?

  让幼儿列出算式2+2=4.升级加分。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提问:草地上有3只小熊做游戏,又来了1只小熊,合起来是几只小熊呢?

  我原来有1支铅笔,又买了3支铅笔,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小红原来有2本故事书,后来她妈妈又给她买了2本故事书,小红现在共有几本故事书?

  五、宣布"冠军":

  (争取两组打成平手)发礼物。

  六、感谢的环节:

  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家长起立对幼儿说:宝贝你很棒!加油!然后和父母拥抱并送给家长花。

  七、宣布公开课到此结束:

  家长把意见表交到老师这里。

中班的加法教案13

  活动目标

  在实物和圆点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数字进行5以内的加法运算。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各若干张。

  活动过程

  1、玩“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2、练习5以内实物加法运算。

  设置问题情境,青蛙要成立一个合唱团。看一看,首先来了几只青蛙?

  教师先出示1只青蛙,再出示1只青蛙。

  教师:青蛙合唱队现在有几只青蛙参加?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青蛙图片,请幼儿算出青蛙合唱团的.数量。引导幼儿运用实物卡片进行实物加法计算。

  利用圆点和数字进行计算。

  引导幼儿尝试用圆点、数字代替实物卡片进行计算。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引导幼儿用圆点计算。

  再引导幼儿用数字计算。

  引导幼儿理解1个圆点代表1只青蛙,数字1也代表1只青蛙。

  不断变换出示实物、圆点和数字的量,并将实物、圆点和数字对应地让幼儿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用数字计算”。

  日常生活渗透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实物进行计算,如1条手绢加两条3条手绢,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找到的实物,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展画出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己列出的算式。

中班的加法教案14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 基本环节

  1. 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 板书3+7=10 7+3=10

  3. 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 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 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 教师巡视

  7. 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 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 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 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 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 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 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 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 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中班的加法教案15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出发喽!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咦!谁来了,1只黄鹂鸟,正在树上叫,4只黄鹂鸟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鸟。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4只黄鹂鸟,正在树上叫,1只黄鹂鸟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鸟。

  前奏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看是谁呀?2只小白兔,正在吃青草,3只小白兔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几只兔。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3只小白兔,正在吃青草,2只小白兔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兔。

  二、学习。

  哦,到了到了,这是哪儿呀?小矮人的家,这儿有几个小矮人?出示数字1,小矮人真淘气,爱玩捉迷藏,小矮人快出来啦,有小朋友来跟你玩了。哦,小矮人出来了,看看几个小矮人出来啦?出示数字4。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矮人?出示数字5,合起来我们要用什么符号?出示符号+,一共有用=。用算式表示就是,小朋友一起读一读:1+4=5。

  小矮人家的院子里还有树呢,这儿有1片大叶子,这儿有4片小叶子,合起来一共有5片叶子。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1+4=5。说的真好!

  瞧!小矮人家的花儿,开了,真漂亮,告诉我有几朵?还有1朵藏在这儿呢!4朵大花,1朵小花,合起来一共有5朵花。用什么算式表示。xxx请你来帮助我。4+1=5。我们一起读一读:4+1=5。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条算式,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看得真仔细,原来位置交换,结果不变。小朋友一起说,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闻,什么东西这么香?让我到小矮人的厨房去看看,哦,原来是小矮人做的鱼干儿,闻一闻,特别香,小朋友也来闻一闻,我给小矮人们也闻一闻,小矮人告诉我真香。看看这些鱼干,有2条大鱼,出示数字2,3条小鱼,出示数字3,合起来一共有5条鱼,可以用算式2+3=5来表示,小朋友一起读一读。其实,这条算式还可以变,你会吗?谁来帮助我?我们一起读3+2=5,我知道了,这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三、操作。

  其实,小矮人还有好吃的呢,看,这是小矮人做的.桔子沙拉,看起来很好吃。你想吃吗?小矮人说了,只有一盘不够吃,不过,我们可以自己来做水果沙拉,你看,我要做的这盘是什么沙拉,苹果沙拉,怎么做,你会吗?苹果沙拉一共要用5个苹果来做,你想用几个大苹果和几个小苹果呢?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我们可以把苹果贴在盘子上,用你的小手先撕开盘子上的双面胶,贴上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合起来一共是5个苹果,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好,我们在下面就要写算式2+3=5。那我这盘沙拉还可以怎样做呢?用什么算式表示?你的沙拉做得真棒!还可以怎么做呢?用什么算式表示?你的沙拉跟别人做得不一样,真会动脑筋。这盘沙拉还可以怎么做呢?你好棒啊!下面我们要一起去做沙拉啦,记住每人做4盘不一样的沙拉,可以用4种不同的方法,别忘了还要用算式表示。来吧,我们一起去做沙拉吧。

  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些考虑不全面,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幼儿出勤不是很好,有的幼儿5的加法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到),如果把这词目标制定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会给好,另外,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待于加强,讲课时候有些紧张,把事先预定好的内容由于紧张给忘讲了。

【中班的加法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10以内的加法》01-21

幼儿园中班加法教案05-19

整十的加法教案01-22

20以内的加法的教案12-08

学习4的加法教案03-19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7-31

3以内加法教案汇集09-24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03-20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精华)08-08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