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2.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莱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莱特兄弟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但是,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生字,巩固所学
1.开小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
2.听写本课的会写字,同桌互评听写情况,表扬听写全对的同学。
(二)大声朗读,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的问题。
(1)信念是什么意思?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2)飞翔的信念与他俩成功有什么关系?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他们边玩边琢磨:这飞螺旋到底是怎么飞上天去的呢?在放风筝的时候,他们总在想问题。他们想,风筝比空气重,为什么也能飞呢?他们还爱到野外去观察鸟类的飞行,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他们想:鸟不是比空气重吗?鸟为什么能飞呢?就这样,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2)正是因为有了飞翔的信念,他俩才坚持研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问题。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发动机,莱特兄弟向好几家工厂订货,可谁都不肯给他们干。别人不做就自己做。莱特兄弟是修理自行车出身的,凭着好手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发动机做成了。
(2)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动力的飞行!
三、巩固练习
1.写话练习: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怎样产生的?你准备怎样做来实现梦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崇高的信念,他才会更有动力,制定符合自己的信念,向 目标努力冲刺,请同学们树立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板书设计:
飞翔的信念
爱好——做模型玩具
玩飞螺旋——琢磨
信念 放风筝——想 成功
观察鸟类飞行——边看边想
刻苦钻研——不懈努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依循水乡的“水多rarr;船多rarr;歌多”的顺序结构全诗。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教学要求】
德: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卡片正音。
渠塘波像装咱新
装(zhāng翘舌音)咱(zaacute;n平舌音)
新(xīn前鼻音)罗(luoacute;边音)
3、指名说说课文里告诉我们水乡什么多。
三、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语。
2、看图理解“池塘”“清波”“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新生活装满
3、学习生字字形。
渠: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像:右边的笔顺是:
装:上下结构,上部右边不能写成“土”。
结合教学“衣字底”。
4、指导书写。
渠、装,要写紧凑。
波、像、咱,左窄右宽。
学生练习描红。
四、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让学生认读。
2、看拼音,写词语。
shuǐxiāngchiacute;taacute;ngqīngbōzhuāngmǎn
()()()()
chugrave;chugrave;piagrave;npiagrave;nqiāntiaacute;oquacute;xīnshēnghuoacute;
()()()()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水乡什么多?(板书:水多)
哪几个词写出了水多?(用笔画出来)
(3)结合图画想象水乡的美景。
①出示幻灯图片。
指名看图说出:河流、池塘在什么地方。师描述水渠的样子。
②看看图,读课文,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口头填空:我们好看到了(),听到了()。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回忆第一小节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出示:
①练读课文。
②想想水乡什么多,画出“千只、万只、片片、满”。
③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2)自学第二小节。
①检查自学情况。
帮助学生认识“驳”与“帆”。(板书:船多)
②引导学生欣赏“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放录像:水乡湖面宽阔,千帆飘荡,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
(3)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水乡什么多?为什么水乡的歌会这么多?从哪儿看出水乡人民很幸福?水乡人过上了什么样的新生活?
(3)想象水乡人民唱歌的画面。
(4)指名朗读。(快活、赞美之情)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组成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池塘一()白云一()歌曲一()白帆
3、按要求填空
渠共()画,第五画是()。像共()画,第八画是()。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
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
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
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
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2、(点击课件)
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点击课件)
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5、师:咱们做个猜字游戏好吗?老师来指这十个生字中的一个,由一位在台上的小朋友通过问台下的同学从而猜出老师指的是哪个字。咱们试试看。(找两个学生分别上台做猜字游戏,猜“开”“穿”两个字)
6、(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再看汽球上的五个字,谁愿来读。
师:你知道这五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吗?(学生认识哪个说哪个,老师相机指导认识学生不知道的偏旁。)生分别说出“父字头”“立刀旁”“四点”“两点水”“人字头”。
7、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请小朋友猜猜看是哪个字。(树上--结果子。)
生:是“棵”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棵”这个字左边是个“木”,右边是个“果”,果子都长在树木上,所以我猜是“棵”这个字。
师:对,老师就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编的谜语。谁也能根据“暖”“爷”这两个字的字形编个谜语或者儿歌,老师看看谁最聪明。
生:编谜语、儿歌。
生:太阳出来暖融融。(暖)
生:爸爸老了,拄拐杖。(爷)
8、师:大家可真聪明,生字和偏旁全认识了,还能编出谜语和儿歌。(点击课件)同学们看,远处开来一辆辆汽车,汽车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另外解决“暖和”和“衣裳”的轻声读法及多音字“和”,词语还应读的连贯、有情。)
(三)、朗读、理解课文:
师:范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第1句话?
师:(教师引读)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师: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
大概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 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师补充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生字偶、鬓、衰、客、何)
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
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
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
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 得很认真,并且读得很大声,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同学们读得不够有感情。(师范读,生读)赞扬生,再请男生读,女生读,第几组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快赶超老师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读一读诗歌把它背下来。(生读背)
师:(拍手表暂停)有哪位同学背出来了呢?请几位同学来背,师点评并赞扬,最后,说:“现在我要请大胆的同学都站起来背一背。(学生都纷纷站起来背)夸赞生的勇敢。
四、让学生说一说对诗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都把这首诗背出来了,那大家在想一想这首诗说了什么呢?(让生思考)
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那谁来说一说呢?请生来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赞扬生真棒)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诗歌里说有一个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到了很老才回来,那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呢?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师:谁来?这个人是谁?
生:“(某个)是贺知章本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出了诗人从小离开家乡。
师:“真棒!”大家表扬他。
师:“那老师还有个疑问,那客又是谁啊?
生:是贺知章本人。生答
师;同学们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这首诗就是写贺知章爷爷自己,他三十多岁外出做官,八十多岁才回来,回到家乡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全班诵读一遍这首诗,去感受贺知章爷爷的思想感情吧!”
生读。
五、课后作业。
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写一行。
六、板书。
回乡偶书
偶 客?贺知章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5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课文,理解2——6段课文,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3、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板书生字“第”说说有几笔,“腿”说说是什么结构,为什么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齐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读一读,第3句跟1、2两句比较,省去了什么,为什么要省去?其它还有什么也起了变化?(第1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齐读合并后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2——4段。
1、椅子为什么要叹气呢?出示句子,怎样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桌椅为什么事而说起话来?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桌椅对丁丁的行为满意吗,你从图上哪儿看出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桌椅的对话?(批评、埋怨)
6、分角色朗读2——4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
1、旁边的桌椅听了后怎弱,齐读第五段。
2、旁边的桌椅为什么都很生气?(引导学生看插图1,连起来说说桌椅被丁丁损坏的样子。)
他们怎样说?自由读一张桌子说的话,思考:这张桌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他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学生读第1句,理解“这样”指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都很爱护桌椅?齐读第2句。
4、看插图2,谁能看着四幅图说说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样的不容易?
(1)工人叔叔在森林里锯树。
(2)把木头运到工厂,工人叔叔把圆木锯成木料。
(3)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张张桌子。
(4)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从锯大树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时间,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工夫)
5、朗读指导。(用赞美和夸奖的语气)
6、一张桌子说了两句话,第1句夸奖了小主人很爱护桌椅。第2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桌椅,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自由准备;个别试背;齐背)
四、学习第六段。
1、听了桌椅的对话,丁丁怎么样?齐读最后一段。
2、丁丁为什么低下头,脸也红了?
3、丁丁以后会怎样做?
4、你认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损坏桌椅是不对的,但能改正还是个好孩子。)
5、朗读全文。
6、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懂得要爱护桌椅,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口头组词。
护:爱护、保护、护士、
坏:破坏、损坏、坏蛋、坏事
料:木料、材料、颜料、资料、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进一步理解词义。
对话:怎样叫对话?课文中是谁和谁在对话?
工夫:这道题我花很多工夫才想出来。喧里的工夫指什么?你能用工夫说一句话吗?
二、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1、齐读第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
2、读桌椅的对话,读出批评、埋怨的语气。
3、读旁边的桌椅的话,读出夸奖、赞扬的语气。
4、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丁丁知错的语气。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熟练背诵一张桌子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指导行为。
1、说说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做才是爱护桌椅呢?你是怎样对待桌椅的?
3、我们不仅要爱护课桌椅,还应该爱护哪些公物,怎样爱护?
4、指导用爱护写一句话。
5、课堂作业6,看图说说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六、课外作业。
做一做:给桌椅洗个脸。
比一比:谁的桌椅保护得好,定期进行评比,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语文教案 篇7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