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

时间:2024-08-02 17: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赏

  写

  只有

  还没有

  花

  爱

  信

  顾不上

  一直

  栽

  收

  各式各样

  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

  3、初步感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和爱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

  一、激趣导入:

  1、名言导入:

  (1)谈话:第一次和五(7)班的同学上课,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想看看吗?

  (2)分别出示2句名言,指名读:

  A、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门艺术。

  B、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3)知道是谁说的吗?(高尔基)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

  2、简介高尔基:

  (1)出示高尔基图片: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认为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书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读,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3、揭示课题:

  (1)今天,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共同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和他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

  1、放声读文:

  (1)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2)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围绕“读正确、读通顺”指导)

  2、同桌互读:

  (1)过渡:把我们刚才交流的词语、句子送到课文中。

  (2)同桌分小节读书。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有读错的、读不通顺的.地方提醒他纠正一下。

  3、全班展示读:

  (1)过渡:同学们读得认真,合作默契。现在,刘老师非常想听一听你们读书的声音。

  (2)要求: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读完后问问为什么喜欢?)

  (3)结合学生读、说,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第2节:A、理解“休养”,简介高尔基来岛上休养的原因;

  B、理解“探望”(高尔基妻儿从俄国到意大利,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

  C、教学生字“妻”:出示生字,提问: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描红。

  ▲第3节:认识“镢头”:一种刨土的农具,出示图片。

  ▲第4节:“姹紫嫣红”:还想到了哪些写花美的词语?

  ▲第5节:比较“庞”“宠”。

  (结合学生回答,理清课文脉络,相机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4、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也知道课文写了两件小事(指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学到这里,你能说说对高尔基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三、质疑留韵:

  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或者有疑问,可以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相机解决最后三小节的引号:A、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引用结束,所以是全引号;B、在引用的句段里,还有引用的内容,里面引用的内容用单引号。)

  四、课堂作业:

  1、出示要求: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抄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五、配乐赏读:

  抄写完的同学可以把摘抄的内容再轻轻地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2、写信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内容。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附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

  写信教子

  父爱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高尔基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基础性诊断。

  (一)看图揭示课文。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看拼音课文试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读一读。

  妻子探望芳香染

  休养欣赏盛开

  4、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5、指导写字。

  (1)提示“妻、瞧”的笔顺。

  (2)描红后临写。

  二、诊断练习。

  1、填空。

  2、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3、交流。

  4、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练习背诵这一段。

  三、发展性诊断。

  1、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交流;练读;背诵。

  7、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

  8、练习背诵。

  四、借助课文6——9段,自主性学习诊断。

  1、指名读。

  2、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

  4、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

  5、练习背诵。

  五、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板书设计: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花栽

  写信收

  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5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同学们,静静地看

  板书:高尔基

  △知道他吗?你对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板书:和他的儿子

  3.谁来读读课题?

  表示人名的词儿连读,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3.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比方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花、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是的,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4)你们小小的年纪,也许父亲的话语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紧,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张老师也是在童年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十几年过去了,是这句话伴随着我长大的,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付出真的是一种快乐。请允许我来代替父亲,代替高尔基向大家诉说他对儿子,更是对每一位孩子的期望,好吗?

  2.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博大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还可以打扫一下心头的生活灰尘。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2、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

  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栽花赏花

  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

  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

  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

  7、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8、这些盛开的花在你眼里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此时他的感受如何?(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父爱子)

  (1)指名读

  (2)齐读写信教子过渡:这些盛开的花儿,真象儿子灿烂的笑容,高尔基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给了在远方的儿子,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封信!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这封信里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请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两个“美好的东西”,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2、扣住“美好的东西”引导交流。(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3、(课件出相关图片)总结“美好的东西”指的另一层含义。

  4、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做“给”多“拿”少的人。)

  总结: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着儿子为父亲种的花,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齐读整封信)(板书:爱)

  三、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予人玫瑰,手留遗香。)

  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四、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感受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那浓浓的爱。

  五、布置作业

  课后4题(灯片打出:书信格式)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也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给”,永远比“拿”愉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08-2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03-02

高尔基和他的教学反思12-24

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10-1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03-13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04-15

《鞋匠的儿子》教案03-07

三个儿子教案08-07

《鞋匠的儿子》教案(优选15篇)03-08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