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初步学习知识的方法,形成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一定的数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
1.读数复习:
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注意点,复习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写数复习:
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
边倾听边板书: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9920
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
3.其它复习:
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
①组成。生答:它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
追问: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师结:哦!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②计数单位。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
师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
③口算。生答:9000+900+20=9920
师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④近似数。生答:9920≈9900或10000。
师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
⑤数数。生答: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个1个数)你还会几个几个数?(2个、5个、10个、100个、1000个…)
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⑥大小比较。生答:9919﹤9920﹤9921。
追问:你能找到更大四位数吗?复习9999,1000,10000特殊数。那么六个数呢,你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拿出卡片比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屏幕出示:
589﹤5199﹤6006﹤6080﹤9920﹤10000。
10000﹥9920﹥6080﹥6006﹥5199﹥589。
追问一生:你排得最快,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全班学生复习大小比较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页例4、第74页例5、第78页练习十六T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课前预习: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揭示课题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习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习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习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四、全课:
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6页例6、例7、例8,以及练习十七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 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互动新授
1.读数
(1)教学例7。
出示例图。
师: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些数怎么读、写呢?
请学生说说一说例7的几个数室友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3090,读作三千零九十。
(3)师: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书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出来,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出来,什么样的0不读出来。
2.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3.有零的'数的读法。
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
教学例8。
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四、练习与巩固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学生核对。
2.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
在右面的空格上填上适当得数,说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让学生标出3700,6500,和9900,说说找这些数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5、6题。
(1)第5题,学生写出这些数。
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全班核对。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几个“0”
(2)第6题。说说数的组成,让学生填写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
3在数数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数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突破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张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1、二(2)班有39名学生。
2小刚跑60米用了8秒。
3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9个小时。
4中央广播电视塔塔高四百零五米,是中国第三高塔。
5 八达岭长城全长六千七百千米,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这些数学信息中都有数,前三条信息的数是以前我们学习过百以内的数,后两条信息中的数与前面比,你们觉得怎么样?今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板书:万一内数的认识
二、新授:
1(出示)小方块 问:有几个小方块 ,接着数.数完10个小方块 ,你知道什么?(板书: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数方块问:你又知道什么?(板书:十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数方块问:9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数方块问:90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
2(1)以前我们学习过计数单位个、十、百,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边说边板书)请同学说说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几个一千是一万.
(2)同桌合作拨珠子
从1拨到10,拨了多少次?
从10拨到100,拨了多少次?
从100拨到1000,拨了多少次?
从1000拨到10000,拨了多少次?
(3)在拨珠子时,你发现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计数单位所一一对应的位置叫数位,那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第三位呢? 第四位呢? 第五位呢?
3(1)(出示计数器) 101 问:这是多少?接着数到10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111百十个位上都是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2)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3)9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4 3652的组成.
问: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 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十位呢?个位呢?
三闯关游戏
1青蛙看海:青蛙要看海,努力在跳台阶,已经跳到298级台阶,后面该跳多少级了?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
2摘苹果
从796摘到805
3运香蕉
一百一百的数,从970数到1150
4摘葡萄
一千一千的数,从9500数到10000
5填一填
八百二十九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四千五百二十七。
4398的千位上是( ),表示( )个( );3在( )位上,表示( )个( )
一千里面有( )个百。
6猜一猜
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大数,读一读,写一写.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练习。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综合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7张洗衣机价格×3套、幸运52四张题目卡片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7张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系统复习
1、万以内数的写法:
2、互学“万以内数的组成:
3、万以内数的读法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5、近似数:
三、展示
1、填一填
2、按规律数数
四、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四、练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小学数学第4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班级情况:
我所任教的二年级1班共24人,其中女生10人。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好,差生相对较少,对万以内的数已有大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读写的规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中间或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教学关键:
要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课时安排: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估算、数数(教材第67、68页及72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3、培养估算数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正确数千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
2、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木块、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召开运动会的场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2、请学生思考,根据画面你能想到哪些问题?
师:要知道这个体育馆中大约能坐多少人,就要学习比较大约数。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小木块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时问: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十时问: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请同学利益计数器,问:怎样表示10个十?
3、如果要数的小正方体很多很多,就像体育馆里的人那么多,怎样数比较快呢?用你的学具试一试。
请同学们汇报。针对“一百一百”地数问:为什么这样数?(比较快)问: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电脑显示前3个过程: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问: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各小组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者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书较大数时要选择又快又准的办法。
(三)课堂作业:
1、数数。
从一百就十一数到二百零一
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要求:二人一组,一人数,一人听,交换进行。
2、填空。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一百里有10个()
(3)、10个百是(),一千是10个()
3、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5、例6 P82—84页。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例5(数数、认识“万”及数位顺序表)和例6(数数,数的组成)。
对于整数的认识,教材是分4个阶段编排的。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本学期将认数范围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认数范围由万以内扩展到亿以上,学生学习大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认识更大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
为此,教材的编者非常重视本课时的内容编排。在内容上,本课时继续突出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使学生能在用计数单位计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从而使认数知识逐步积累。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因此,教材充分借助了直观图、带数位的计数器等,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让学生切实打好基础。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新教材在本单元的编排上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如,例5就是让学生借助前面例1学过的计数单位“千”数数,既认识了计数单位“万”,又体会“十进制”。紧接着的“做一做”,学生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2、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的沟通数的意义、数感的培养。为此,本课时教材提供了小方块、带数位的计数器、星星图、明信片等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
3、注重数感的培养。
课改以来,从《标准(实验稿)》到《标准(20xx)》,从教材到教学,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本课时专门安排了例6、第84页“做一做”第一题这样的例题和练习来体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相应的数到底有多少,并使学生通过交流从多角度去理解数,进而强化了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数之间的联系,落实了数感的培养。
4、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在编排时,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更大的.数的引入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的意义。例如教材第82页的情境图、例6的星星图、第84页的明信片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既是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本单元前4个例题中已经认识了1000以内各数,对“十进制”、“数值制”有了一定的理解,对计数单位、读数、写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了重要基础。
由于本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图、计数器等模型,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从而切实地打好基础。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与错误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三、回顾整理,巩固练习
四、提供空间,总结延伸
五、课后练习,灵活运用
五、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素材,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百位有10个珠时,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数数、组成”,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数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案例研讨
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的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确定目标,注重双基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双基”的要求,让学生能数清万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并认识数为顺序表,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意情感、态度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性心,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的交给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本节课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整个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开口数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构建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会想到需要新的计数单位“万”。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自然渗透了“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数一数、填一填,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观察和交流。这一切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有效地运用了教学手段
在教学以内数十进制关系时,学生在前面认识千以内的数时已经数过小方块,知道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方块组成,并知道千以内的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这里老师又巧妙地利用课件展示一千一千地数小方块,然后又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使得学生对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更加清晰。同时,老师借助“计数器”,把数数、写数、读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二、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
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20xx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三、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课后小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1
教学内容
四位数的写法
教学要求
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口答:
(!)一个四位数,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位数。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八十五六百零七八百七百八十
3、口答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二、新授
揭示课题,板书:万以内数的写法。
1、教学例8。
(1)教师在黑板左边板书出示:一千三百四十二。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教师提问:这个数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这个数怎么写?
学生口答时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写下这个数。要学生注意观察:从高位写起,一千就千位写1,三百就在百位写3,四十就在十位写4,二就个位写2。
(2)出示三千零六十九。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这个数。指名回答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并指出百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的数。说明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的数,要在这些数位上写0。
2、根据例8的写法过程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阅读课本例8,齐读写数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
第36页做一做习题
第1题要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应当注意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检查各数写得对不对,把错的改正过来。再指名说出错在那里,怎么改正。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第3―6题,8题。
第3、4、6题直接做在课本上。第8题做在练习本上,做在集体订正。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 )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68由( )个( )和( )个( )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1)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
(2)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和( )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数的组成,同时,设计了小棒摆出的四百六十和四百零五的环节,既巩固了数的组成知识,又为下面学习写数提供较好的素材。】
(三)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
1.自主选择:学生自由选择黑板上的.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2)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几,十位上表示几个几,个位上表示几个几。
(3)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
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
(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2)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
3.读数。
(1)独自读:235、460和405。
(2)合作议:你是怎么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
4.举例:学生例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
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比一比”和“举例”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看数轴,丰富对1000的认识。
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
(1)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个彩点。
(2)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
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1)说说1000的组成。例如:1000里面有( 10 )个( 100 )或 (100)个( 10 ),(900 )和( 100 )合起来是1000。
(2)指出950和590的在数轴上位置,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例如950里面有( 95 )个十,( 59 )个( 十 )是590等。
3.玩游戏。
(1)找位置。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位置。例如:380,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38个十组成的数等。
(2)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说它的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数形结合的综合体现,彩点图与数轴的对应,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碰撞在这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方互动,真正寓教于乐。在学生多角度认识1000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完成。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
(二)综合应用
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它里面共有( )个十。
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在综合应用中脱离了直观的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整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的价值。】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一、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0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二、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利用学生互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课后: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
教学目标: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
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棵梨树。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
(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习
比一比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
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950895>860
作业设计同步学习与探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第四册p66-p70)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5-2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5-2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8-31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5篇09-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期末复习教案08-26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1-14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
《10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12-3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