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4 09:1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 ;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点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难点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美得让人陶醉。而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又将会展现出不同的风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许多 赞美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的诗文 。哪位同学能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

  学生背完,教师引人新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有的地方在同一个季节又会出现不同的景致,下面我们来学习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儿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二、 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带领学生一同欣赏图片。

  济南的冬天是如此的美丽,我们看看语言大师老舍是怎样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美的。

  三、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 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四 、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1、 听读

  2、学生 思考 下列问题: 投影仪展示:

  (l).本文写于: 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五、疑难提问(要求学生先讨论,然后由教师明确):

  1.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l) .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镶 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 卧 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卧 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 拿 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 .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a. 教师示范

  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 是 含笑 的 。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b. 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总结中心

  当堂达标训练(检测)题 :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1、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描写的对象是 ______,紧扣一个“____”字,突出一个“_____”字,按照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描写了_________。在层层描写中,写松树尖、蓝天、山们、薄雪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用的十分准确形象。

  2、 最妙的是指( ) A、最妙的冬天 B、最妙的天气 C、最妙的景色 D、最妙的小山

  3、 “看吧”一词中的“看”的内容一直到( ) A、好象日本看护妇 B、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是山的肌肤 C、微微露出点粉色 D、那些小山太秀气

  4、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日本看护妇”指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带水纹的花衣”指的是______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中“白”指_____,“暗黄”指________,“暗”的意思是___ 它准确的绘出了冬天_____的色彩。“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文章记述了法国人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赞扬了他富于想象,敢于实践的。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根据,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伞是怎样发明的故事。

  文章开始第一句就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接着描述了降落伞从天而降的景象,“好象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进而提出问题: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就此引出法国人卢诺尔曼的故事。这种开头的形式,以设问激趣,适宜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绍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5自然段)写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他常和小伙伴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象小鸟一样飞向蓝天,从而产生了想飞的愿望。第二层(6-9自然段)写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挥想象,敢于实践,终于发明了降落伞。

  卢诺尔曼之所以能够发明降落伞,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一是童年时想飞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向往;二是他看书时受到了启发,被书中的情节激发了想象。三是他认真研究,反复揣摩,设计出降落伞,并勇敢的进行测试。卢诺尔曼成功的经历还需强调的一点是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首先用一块石头进行了实验,然后才亲自跳伞。

  卢诺尔曼缘于童年梦想的发明,至今经过不断改进,被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和体育方面。他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也给了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体会其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可搜集关于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以及降落伞的发明资料。

  2、新课导入时,可播放一段跳伞的录象,引出问题,也可讲述拉文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还可以从《我想》想飞向遥远的地方一句引出学生的愿望再进入学习。

  3、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这是的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理解他从小就富于幻想,为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也是他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重点理解第3、4、6、7、8自然段,抓住他的心理活动、动作来体会。理解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大胆想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思考练习“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结合“语文天地”中“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大胆想象草帽的作用。

  5、生字教学中,本课出现的生字在字形上,有些和以前学过一些字相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来提高识字和写字效率。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但()迅()浸()

  幻()担()讯()侵()

  2、多音字组词。

  jìn()hē()

  禁喝

  jīn()hè()

  3、仿照例句写句子。

  (1)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2)他像小鸟一样悠悠的飞翔着。

  相关资料

  卢诺尔曼:法国人。1783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顶真正意义上的降落伞。

  降落伞:是一种空降工具。传说古代舜的父亲讨厌舜,一次父亲想加害于他,让他楼梯到高处修理粮仓,然后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图烧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顶芦苇大斗笠,双手把它高举头顶,纵身跳下,结果安然脱险。1638年,意大利囚徒拉文,不甘心呆在监狱,他经过细心观察,琢磨发现围墙可以攀登。但是围墙很高,即使爬上去,又怎能跳下来呢?跳下来不摔死也会残废。刚好他的亲人来探监,把伞忘记拿走。百无聊赖的他就把玩起伞来,突然他心里一动,于是他动手撕破衣服搓成绳子,用以固定伞的支撑力,结果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借助这个越出了监狱。拉文的冒险行为启发了许多人的才思,他越狱的降落伞只是一个雏形。后来卢诺尔曼在他的启迪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顶真正的降落伞。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沉浸: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活动中。

  萦绕:萦回。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跳伞表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跳伞的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你们感觉缓缓飘落的降落伞象什么?(花朵)你们想知道像花朵一样的降落伞是谁发明的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3、板书课题:空中花朵——降落伞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读字音。

  2、自读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共同研究。

  4、归纳问题:

  (1)卢诺尔曼为什么想发明降落伞?

  (2)卢诺尔曼是怎么发明出降落伞的?

  三、熟读释疑

  1、课文哪几个方面写卢诺尔曼小时侯得事?(2—5自然段)

  2、默写2—5自然段,思考小时侯的卢诺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思议”体会他从小富于幻想。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幻想与发明降落伞有关?(生答)

  5、指名读3、4自然段。(指导生读出渴望的语气)

  6、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吗?(生答)

  7、理解“汇报”。通过理解汇报,进一步体会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

  过渡语: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那么这个梦想在他长大后改变了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读6—9自然段。

  9、通过哪个词你可以体会到长大后的卢诺尔曼一直把想“飞”的念头牢牢记在心中?(理解体会“萦绕”)

  10、再读6—9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明降落伞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师巡回指导)

  11、小组汇报。(理解发明思路:启发-反复揣摩-试跳-成功)。

  12、卢诺尔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启发后,终于设计出了第一顶降落伞,他的设计过程会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反复揣摩)

  13、开始试跳了,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卢诺尔曼先用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跳说明了什么?(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再读第8自然段,体会试跳过程中卢诺尔曼的心情。

  15、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勇敢和自信的语气)

  16、卢诺尔曼终于成功了!读一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和卢诺尔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吧!(生读)

  四、课外延伸

  1、由于卢诺尔曼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成功了!你能把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吗?

  2、你想向卢诺尔曼学习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降落伞还有什么用处?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俺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同学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同学创作的欲望,为同学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俺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俺们一起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俺们一起来看看吧。

  俺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俺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俺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俺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此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俺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效果。

  3、组织观赏学习效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生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扮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扮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俺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俺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俺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俺们开始吧!

  同学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身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扮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扮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培养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教学方法与手段读、悟、说、练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回忆《推敲》,引入话题。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1)学生自由读散文。(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4)指名读,齐读

  3.感悟(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4)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2)引导学生读帖(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 的要求

  2.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3)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4)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2)教师点评二次备考课堂练习设计金椰风第三单元练习习题课外作业设计自主练第三单元练习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参考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挂图。(一个清清亮亮的小池塘及周围景物全景图。)

  2、师生交流:“看见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表达喜欢小池塘的心情。)

  3、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大家都喜欢小池塘,老师把大家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四人小组学习本课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如果身边有小朋友不会读,就帮帮他。)

  4、检查生字词。(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形式多样。)

  5、全班交流,读准字音。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爱”。

  (2)指名生分析“爱”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爱”字在园FFKJ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池塘的生机与和谐之美,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游戏识字,走进情景

  1、(出示挂图:小池塘底图,周围的各种景物为灰蓝色。)瞧,天都亮了,可是小池塘的伙伴们还没有醒来,让我们叫醒他们好吗?(孩子们快乐地参加到读字词的活动中,读对了景物便恢复美丽的色彩。)

  2、小伙伴们都醒来了,让我们赶快和他们聊一聊吧!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教师环视学生,尽量和每一个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清清亮亮的小池塘周围,有谁在陪着她呢?(学生自由回答)那,小花儿在哪里呢?哦,在这里(拿起一名学生桌上的小花头饰)还有蜜蜂呢>蝴蝶呢?(学生自然主动带上自己的头饰,此时,孩子们成为了小池塘周围的小生灵。)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创设了小池塘的情景。

  2、师生谈话:有了你们,看,我们的.小池塘不孤单了,而且更美丽了!你想对小池塘说什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会下十分激动地表达自己人的情感,教师要注意请不同角色的小朋友发言,引导他们说为什么喜欢小池塘并结合课文内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如:请头戴花、草、树头饰的小朋友谈话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摸摸小朋友的头或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哦,花喜欢它;哦,草喜欢它;啊,树也喜欢它……等等。)

  3、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断落,大声多读几遍,还可以下位读给教师和同学听。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

  3、学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六、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门前的小池塘》教案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全诗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简析】

  在本课的识字中有大多数字学生已经认识,不会很困难,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本课的前后鼻韵母生字较多,如蛋、连与凉、写、捧、轻、仿、向学生读准音较难,注意指导学生区别。课后我会读是让学生体会词序的变化,学生可能有一定困难。在学生读完课后我会读中的三组词语后,可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组词语,并做找朋友的游戏将词语前后的位置调换,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一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从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目标预设】

  1、会认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小鸟破壳而出的动画);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教学互动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蛋字

  1、板书课题:

  (两只鸟蛋)指导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蛋字的,谁会用蛋字组成词语。

  学生齐读课题,交流自己如何认识蛋字的。

  组词:

  鸡蛋、鸭蛋

  2、孩子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样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12个生字

  1、教师过渡:

  孩子们头脑中有许许多多的.小问号,我们现在就一起读课文,看看能解决哪些?

  ⑴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⑵ 开火车读词语:

  比一比谁会读,谁读得好。

  2、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

  找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学习。

  3、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点拨:

  捧、抬、投是提手旁。

  冷──凉比较。

  三、初学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这首小诗讲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多少自己的小问号。

  学生思考汇报:

  讲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

  2、指导朗读:

  你最喜欢哪个小节,愿意读的一起读一读,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愿意读第一节的学生一起讯。

  ⑵ 愿意读第二节的学生站起来读一读。

  ⑶ 愿意读第三节的学生,相互比赛读一读。

  3、引导学生美读小诗:

  学生齐读全文。

  体会小诗的美。

  四、我会写

  1、出示风、问,说说这些字怎么写,已学生字中也有这种半包围结构的字,孩子们找一找,想想该怎么写。

  学生找半包围结构的字向、连、远,书空。

  试说出写这些字的笔画笔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

  学生写字。

  比比看谁写得好,各自擦掉写得不好的字,重新写。

  五、教学效果测评

  师及时纠正读音,特别注意叠词的读法。

  学生在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词及课后的我会读的词语。

  完成我会写。

  六、拓展性学习

  1、教师聆听学生吟诵:

  学生吟诵最后一节诗,想象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图。

  2、表扬学生创作的画:

  和小组朋友一起评一评自己的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诗歌,能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文,课外喜欢收集诗歌。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互动流程

  一、播放小鸟出世的课件,引入新课

  1、教师放课件(小鸟破壳而出的动画)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学生观看,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鸟是由鸟蛋孵出的,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我们要爱护每一个鸟蛋。

  2、教师和学生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小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读读。

  生积极地打开课本,朗读小诗。

  二、理解课文内容,做变换词序的游戏

  1、指导学生勾画句子。写得如此好的小诗,你最喜欢什么地方,把它勾画下来,在小组内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欣赏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点拨:

  ⑴ 第一节:

  ① 哪些小朋友喜欢第一节?我们站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喜欢第一节的小组站起来朗读。

  ② 你们读得真不错,想不想说些什么?

  生谈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鸟蛋很好玩,我也想玩。

  鸟蛋拿在手里凉凉的,很有趣。

  ③ 教师出示卡片:

  (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卡片。

  ④ (课件显示各种鸟蛋)能不能照卡片上的开式再说一说鸟蛋呢?

  学生回答:鸟蛋圆圆的、鸟蛋滑滑的

  ⑤ 都将词语的顺序调一调,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生读调换后的词语,谈发现:

  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

  ⑥ 扩展:

  你们还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词语吗?

  生交流词语。

  ⑵ 指导朗读第二节,体会焦急的感情:

  生汇报读第二节,比比谁的焦急读的好,做出焦急的动作,再读第二节。

  ⑶ 引读第三节:

  喜欢的学生大声朗读第三节。

  ⑷ 指导第四节:

  说说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情境,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什么?

  汇报第四节谈谈自己的心情。

  三、背诵课文

  1、总结学习了小诗,你喜欢课文中的这个我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2、指导背诵小诗写得好,我的心灵更美,我们一起来背这首诗,看谁背得好?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3、师生比赛,能背诵的孩子举手和教师比赛:

  学生和教师比赛背诵。

  4、扩展:

  除了这首小诗,你还会背哪些?

  学生背诵课外诗歌。

  四、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指导学生填完了以后要读一读,看看自己填写的是否正确:

  读一读,填一填:

  ( )的鸟蛋 ( )的杨树 ( )的太阳 ( )的小河

  小小的( ) 高高的( ) 长长的( ) 红红的( )

  五、拓展性学习

  1、教师发评价表,根据家长的评价为学生加五星。

  2、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 两只鸟蛋

  取下鸟蛋──送回鸟蛋

  (爱护小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身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倒霉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坚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局部,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考虑提示:

  考虑题1:罗期福为了维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考虑题2: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考虑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维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维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分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考虑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俺们什么道理呢?

  同学甲:狼是森林的维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维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需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同学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俺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俺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