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周围生活中环形排列现象,对环形排列的物品感兴趣。
2、学习正确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数数的快乐。
3、能运用环形计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能够熟练点数10以内的数
物质准备
红、黄、蓝、绿花边(数量不同)的盘子;项链、花环 、杯子、碗、做标记夹子、纸、笔、记录表人手一份等;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以游戏“到超市当统计员”引题,尝试进行10以内环形计数
请幼儿自由选择盘子,找相应颜色的椅子坐下,尝试进行环形点数。
二、集体交流学习
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正确的`环形数数方法。
(1)交流各自的数数结果,感知用做记号并沿着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可以避免漏数、重复数。
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刚才数了什么颜色的图案,上面的图案有几个?
·你是怎么数这样的环形图案的?
·用什么方法来数环形的东西才不容易漏数?重复数?
(2)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再次尝试进行环形数数。
1、幼儿操作,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数数方法是否正确,并给予指导。
2、幼儿将盘子举起来,师生共同小结同种颜色盘子上的数量都一样多。
(4)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起点进行环形数数,知道借助标记从任意一点都可进行点数。
三、游戏“数一数”
借助多种标记进行环形数数,,进一步掌握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体验环形数数的乐趣
(4)结合记录表,观察各式各样的环形排列实物,感知生活中的环形排列现象。
(2)引导幼儿借助标记进行环形数数。
提问:你想用什么做标记?然后怎么数?
(3)幼儿操作,师重点观察幼儿用标记进行数数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4)展示记录表,师幼交流环形数数的结果。
活动延伸
拓展生活经验,寻找环形计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2.根据音乐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
3.了解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后),胖鸭、瘦鸭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完整倾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音乐节奏。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与小朋友们分享。
2.请你们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3.音乐里讲了一个小动物的故事,猜猜看是哪个小动物啊?
二、观察图片,并且分段感受及表现音乐。
1.出示胖鸭图。嘎嘎嘎,谁来了?它长得怎么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们来学学它的'样子。(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胖鸭的大肚子。)
3.探索第一段动作。
①鸭子自从长大以后就开始变懒了,每天吃很多食物,又不爱运动,结果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②幼儿听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节奏。
③在这段音乐里,鸭子是怎么走路的?(探索表现鸭子摇摇摆摆、笨手笨脚的样子。)
④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表演一下。
4.探索第二段动作。
①鸭子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通过运动来减肥)。
②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自由探索鸭子可能做的健身动作。)
③幼儿倾听b段音乐,感受其与a段音乐的不同。让我们跟着第二段音乐一起来做做运动,请小朋友们全体起立。(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各自表现。)
④可表演两遍,第二遍请表演好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以跟她学一学。
5.探索第三段动作
①出示瘦鸭图。正像小朋友所希望的那样,通过运动胖鸭子变瘦了。它变瘦以后走路会变得怎么样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来想像一下。
②鸭子瘦了以后心情怎么样啊?(很开心)。你们觉得她还会做些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幼儿根据节奏表现减肥后的鸭子轻快的动作。)
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表现出鸭子开心的心情)。
(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不仅帮助幼儿感受了音乐,而且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动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完整表演
1.我们今天听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还知道了《鸭子瘦身》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鸭子懂得了什么?(提醒幼儿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一起随着音乐完整地表演一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情节、动作进行表演。)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3、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播放蟋蟀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听!这是谁在唱歌?(蟋蟀)
幼:幼儿讲述。
师:你们知道蟋蟀在什么季节会唱歌吗?
幼:夏天
二、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1、幼儿欣赏故事开端,播放课件,知道蟋蟀带的礼物是三朵向日葵。
师: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你瞧!他的手里拿着什么?(幼儿讲述“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数一数。)于是,蟋蟀开始出发啦!
2、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快乐的`夏天》
(1)、教师提问:蟋蟀要去找好朋友,他的好朋友是谁?蟋蟀带了什么礼物给她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翻阅小书。
(3)、教师小结:他找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禅先生、青蛙、萤火虫;礼物是三朵美丽的向日葵;
三、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1、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快乐的夏天》,重点出示三幅图片,与幼儿一起观察讲述。
提问:你喜欢哪一幅?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1)、蝉先生的家
师:他找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一起在做什么?蟋蟀和蝉先生一起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观察画面色彩和线条、理解故事)
师:蟋蟀走呀走呀,你看!他的向日葵怎么了?(数量变少,枯萎了,说明天气很热)
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2)、荷花池里的青蛙
师: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来到了哪里?(荷花池)
师:请你用你的小眼睛看一看这一幅美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又好听完整的话来说说。
(引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句说“天气、环境,如:天空布满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吃凉凉的冰棒等”)
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3)、萤火虫
蟋蟀离开了青蛙,来到了萤火虫的家。
师:蟋蟀和萤火虫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这就是蟋蟀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2、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师:你觉得你的夏天是怎么样的?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可以分组讨论,在集体讲述。)
四、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1、完整欣赏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刚蟋蟀的一天编成一个好听得故事(播放课件、音乐。)
2、幼儿讲述
提问:蟋蟀是什么季节去找好朋友的?
你来帮蟋蟀想想,带什么出门才不会让自己很热?
如果你是蟋蟀的好朋友,你会和他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3、幼儿与教师一起看书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配乐讲述)
活动延伸:
你有你快乐的一天吗?请你在活动区用上你的蜡笔、水彩笔,绘画出你的快乐夏天,好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根据图形的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
2、 发现颜色的排序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排序。(重点)
3、 尝试自己设计不同颜色的排序规律,(难点)感受规律美,体验排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彩笔,多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认识排序。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兔子的家,你们想不想去啊。哇!小兔子的家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兔子家的客厅,咦?客厅墙上的瓷砖可真漂亮啊,你们看看,在上面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它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的啊?这种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
二、加深了解 --探索排序。
现在小兔子家的厨房也想像客厅一样在墙上贴上漂亮的瓷砖,可是小兔子很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贴,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展示纸板,让幼儿根据排序的颜色将后面的空白处涂上对应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验提升--设计排序。
那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兔子的房间设计出漂亮的瓷砖。如果请你来设计,你会用到哪几种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操作摆放颜色卡片,(教师选择集中较好的排列,用手机拍下,传到多媒体上播放),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瓷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瓷砖用到了哪几种颜色,是如何摆放的。
四、知识拓展--生活延伸。
小兔子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邀请我们一起来跟小兔子跳舞,听听音乐,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排序,来看看王老师的动是如何有规律的重复。
小朋友们也一起来试试,你还可以设计出怎么样的动作,做出来。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跳得累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喝点水,休息下吧
中班教案 篇5
目标
● 细致观察、发现芽苞苞及其特点。
● 会用多种方法表现芽苞苞。
准备
● 选择树木发芽的时机。
● 在一张较大画纸上画好树干、树枝。
● 皱纸(绿色、深红色、白色的,剪成长和宽各为2厘米的纸片) 等制作材料。
一、看看芽苞苞
1、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树朋友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有的树朋友长出了芽苞苞)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
2、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树木。
提问:树上是长出了芽苞苞吗?芽苞苞长在哪里呀?
小结:春天到了,树枝上都长出了芽苞苞。芽苞苞到底长什么样,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看看好吗?
二、说说芽苞苞
1、出示:发芽的树枝
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的芽苞苞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芽苞苞吗?
小结:芽苞苞的颜色不仅有绿的`,还有红的、白的。
2、提问:那小朋友们有没看出芽苞苞是什么形状的的?
请幼儿来摸摸芽苞苞,再说说芽苞苞是什么样的。
小结:嫩嫩的芽苞苞呀真漂亮,有绿的、有红的、有白的,小小的身体圆圆的、尖尖的。
三、做做芽苞苞
1、师:嗨!可是有几棵大树到现在还没有发芽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呢?
2、师: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制作芽苞苞吧!芽苞苞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师生一同回顾芽苞苞的样子。
3、幼儿分组制作芽苞苞。
四、欣赏发芽的大树
1、 共同欣赏长满芽苞苞的大树,感受自己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春天是美丽的,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活动之前我就带孩子们参观了小树林,在春游之时也和孩子讲了相关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活动中幼儿接受得比较快。在活动中,我不仅让幼儿仔细地观察、轻轻地触摸,还给予了幼儿语言描述方面的帮助(如圆圆的、尖尖的、嫩嫩的……)。幼儿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进行了具体准确的描述(哪怕是模仿性的描述),这也提高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发展了认知能力。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在区域游戏角中投放了各种小乐器,孩子们在活动中时而边唱歌边用乐器敲打着节奏,时而听着音乐用小乐器演奏着,近期我还发现有个别孩子喜欢看着简单的节奏谱敲打节奏,可见孩子们对敲打乐器产生了兴趣。因此,就借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在理解熟悉了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尝试选择适合各种小动物的伴奏乐器和节奏谱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并体验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2、体验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活动提示:
一、回忆故事(价值分析:在回忆故事中,拍拍故事中相应的节奏,为以下选节奏图谱做铺垫。)
1、引出:前几天我们听过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
2、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狮子、小马、小鸭、小鸟、老鼠)这些小动物出来玩和逃走时的走路声、叫声是怎么样的?(幼儿模拟动物声音、拍拍节奏)
小结: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
二、探索尝试(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表现故事角色的特点。)
1、一一出示节奏图谱:接下来,我们和这些小动物们一起做个配图游戏。
谁来试着拍一拍,你们觉得这张节奏谱上的节奏像故事里哪个小动物的叫声和脚步身?(一起拍拍节奏,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2、出示各种小乐器:这里有哪些打击乐器?想想哪种小乐器的声音像大狮子(马、老鼠、鸭、鸟)的叫声和脚步身?(一一敲敲小乐器来验证一下)
3、分组探索: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音(配音游戏)
(1)提出要求:我们一起请小乐器帮忙,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看看故事中有几种小动物?那么几个人一组?每组的.5个朋友先要互相商量好自己想做哪种小动物,再去选一种适合这个小动物声音的小乐器,最后每组的5个朋友一起试试用乐器给故事里的动物配音。
(2)把幼儿分成三组,各自选择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三、配音表演(价值分析:利用配图、配乐游戏,尝试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并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我们一起学做小小演奏家来配音表演。
1、请一组幼儿合作配音表演: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2、全体幼儿进行合作配音表演选择同一种动物的幼儿分别在一起,集体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用乐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讲故事,那还有什么故事可以用乐器来配音呢?等你们发现了告诉老师,我们再来一起演奏。
中班教案 篇7
教案目标:
1、能认真听,了解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说中的对话。
2、通过让幼儿明白同伴相处要懂得互相体谅和理解。
教案准备:
白马、大象、黑驴、黄牛、蜗牛头饰一套,图片二幅,移动小蜗牛图片一幅
课前请大班幼儿表演片段,幼儿有拔河的经历
录音、录音
活动流程:
一、请角色表演的幼儿坐在幼儿中间(大象、白马、黄牛、黑驴),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它们是谁?
2、(出示图1)你们看,它们在干什么?(拔河)在拔河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结合图片和情境表演,分段欣赏,理解内容。
1、结合图片,听至“大家都跌倒了”。
提问:a、发生了什么事?
b、小动物身上怎么了?(教师小结用中的话说说)它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看情境表演,听至“怎么赔呢?”
提问:a、它们怎么说的?
b、该怎么赔呢?(请幼儿说说)
3、看情境表演至“一看,是个蜗牛,它的壳被碰破了一块。”
提问:a、它们怎么解决的?
b、这时候又多出来另一个受伤的',是谁?(小蜗牛)小动物又会说什么呢?它们会怎么解决呢?
4、看情境表演至结束。
提问:a、小动物看到破掉壳了的小蜗牛怎么说的?
b、小蜗牛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c、大象、白马、黄牛、黑驴为什么站着说不出话了?
三、完整欣赏,进一步理解内容。
1、为什么大象、白马、黄牛、黑驴说不出话了?你觉得要不要赔?
2、你最喜欢中的谁?为什么?
四、续编——小动物怎么帮助小蜗牛
师:看到蜗牛这样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动物们现在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小动物又会怎么做呢?(请幼儿说说)
师:我们一起到外面边表演边把编下去好吗?(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滑梯真好吃》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根再平常不过的香蕉,在小昆虫去散步时被发现了,在它们的眼里,居然成了一座有趣的滑梯!故事围绕着小昆虫们猜测着,这一天天变化着的滑梯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话题,通过色彩鲜艳的画面及细腻的变化,逐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童话故事带来无限想象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要求,根据联欢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让幼儿认真听,仔细看画面,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后再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入了解。
活动目标:
1、能仔细看图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香蕉像什么”。
3、感受童话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与幼儿谈谈滑梯的外形特点,以及香蕉的外形特点和味道,引导幼儿事先认识蚂蚁、瓢虫。
2、物质准备:《滑梯真好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宝贝们,咱们经常玩滑梯,滑梯好玩吗?滑梯能吃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滑梯真好吃”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有谁?
二、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观看课件ppt,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三、播放课件ppt提问
(1)观察第一幅图,提问:它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
你们觉得那个绿色的东西像什么?
(2)观察第二幅图,提问:小昆虫们把这绿色的东西当成什么啦?(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昆虫的表情及动作,感受“滑梯”变化带来的乐趣。)
(3)观察第三幅图,提问:你们觉得那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观察第四幅图,提问:当小昆虫们发现“滑梯”原来是好吃的香蕉时,它们是怎么做?
(5)发挥想象,看实物香蕉,你觉得香蕉像什么
四、教师带幼儿完整欣赏图书,丰富词汇:弯弯的、好奇。
引导语: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完整地听一遍吧。
五、活动自然结束。
宝贝们,咱们排好队也去玩滑梯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出示幻灯片、出示图片、以及食物香蕉。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老师密切配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效果特别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精选】10-17
[精选]中班教案11-07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03-01
(经典)中班教案05-08
我升中班了中班教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