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1 09:35:4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有变成_____的了。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15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

  动物)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五、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善良的童心。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二、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

  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三、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

  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五、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 (晓芳)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板书设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语文、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欢迎你们:

  欢迎大家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这儿将会成为未来三年大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但愿这儿也能成为三年后的未来的日子里时时入梦乡的地方。老师们在送走一届届学生中渐渐感到岁月的流逝,是你们的到来让我又感受到希望和憧憬还在,是 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渐行渐远的青春与活力还在,是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身体里的热血又在沸腾。所以,我真诚的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二、自我介绍:

  我,蔡小倩,将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三年,大家想跟老师一起学习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三、什么是语文

  你们学了九年语文,能不能说说你们对语文的认识?

  (自由发言,谈谈什么是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

  我们学语文课程所学习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很庆幸,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为有这样的一笔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寞的心情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归宿。走在语文的小路上一处山水、一段笛音便能牵动心底的感叹;一朵花儿、一片雨丝就能勾起无穷的思绪。如果你的记忆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以流逝的那些灿烂面容,就可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与你相逢,谁又能说这些纸上的行旅,不是真实的延续与扩展呢?

  正是借着语文这一通道,狭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是在是关乎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忽视!

  (板书)

  語 = 吾 + 言真实的生命感受

  听说读写(养根)

  文 = 文?饰文章 文学 文化

  (语文名称的由来。从前叫国文,现在叫语文。依叶圣陶先生的解释:语,口语;文,书面语。语文是动态的,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小学:语,说话;文,识字;初中,语,词语,文,文章;高中,语,语言基础知识,文章、文学、文化)

  四、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

  学生自行比较初高中语文课本的不同。

  必修 + 选修 模块 + 板块 + 积累与应用 + 写作实践

  五、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我们更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勤于思考,课内课外结合,随时记忆,勤于诵读。语文学习是慢功,要长期磨炼,功夫不断,始克成功。

  请学生填写,然后交流:

  语文学习,贵在 记性 + 悟性 + 韧性

  死(去)活(来)

  长期坚持,养成八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勤思考,爱质疑

  三、做笔记,积累语言材料

  四、独立自觉完成练笔

  五、认认真真书写

  六、勤查工具书

  七、喜读优秀课外书

  八、专注听人说话,说话文明得体

  六、学习物质准备:

  一:一本《唐诗三百首》;

  二: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三:三本本子(笔记本,课外练笔本,默写本);

  七、布置预习作业。

  1、熟读第一课。

  2、课外练笔:写在9月1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 埋着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 刨根问底

  (1)认读第一组词语 藏着铁矿 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 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写好生字“册”“厚”

  出示第三次对话

  (1)理解“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 脚印 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 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

  (2)什么是矿物?看图片。这些矿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四次对话

  (1)出示课件:岩石上的`图画和书上画有什么不一样?

  (2)这些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学生读一读课后“我知道”第一条。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4)除了这些化石,你还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图片:试着说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对话

  (1)看课件,知道化石的作用。学生朗读。

  (3)补充资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知道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对话

  (1)自由读,说一说,岩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自然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

语文教案 篇6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1、懂得赞美的重要,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3、真诚地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褒扬别人。

  教学重点:说话时态度要诚恳,要注意分寸,不说奉承话。

  教学准备:

  1、做幻灯片,创设情境。

  2、了解班集体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3、收集英雄人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1921年付出1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人们感到不可理解: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值得花这么多钱?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最值钱的.本领。板书:学会赞美

  (二)、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老师: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师: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投影显示做好的饭菜)

  学生:妈妈,你辛苦了!

  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态度 ----真诚

  师:还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学生:妈妈,你做的菜比宾馆的名厨做的菜还要香,你太伟大了!

  师:对他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板书:语言-----恰当

  师:谁能更上一层楼?

  生回答(略)

  板书:内容----具体

  评议:你认为他成功在哪里?

  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 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5、大组交流。

  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智救小鸭子》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写话训练。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图、一段提示文字和两项要求。插图表现的是一只小象、一只小猴和一只小熊站在坑边望着掉进坑里的小鸭子正在想办法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观察依据;提示的文字讲述了小鸭子掉进坑里的经过,用“……”省略了小动物们救小鸭子的过程,以此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两项要求一是让学生读文字展开想象帮小动物把小鸭子救出来,并讨论一下看看哪种方法好,二是让学生把小鸭子得救的过程用一段话写下来。此次训练围绕启迪学生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写话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本设计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同情他人、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遇事善于动脑筋,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勤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初步掌握观察问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把小鸭子得救的经过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清楚、明白地写出小鸭子得救的过程。

  2.培养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鸭子的头饰、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在嬉戏,一只小鸭子掉进坑里出不来的画面。

  2.同学们,小鸭子遇到麻烦了,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啊?今天我们写话的题目就叫《智救小鸭子》(板书课题)。

  3.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教材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写话要求:

  (1)大家讨论,想出好办法。

  (2)把救小鸭子的经过写成一段话。

  (3)重点在“智救”。

  二、开展讨论,激活思维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注意小动物们各有什么特点?拿着什么东西?

  (引导学生指出大象有一条长长的大鼻子,小猴有一条长尾巴。小熊拿着小桶,小猴拿着木棒。)

  2.开动脑筋,帮小动物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把小鸭子救上来呢?(要充分利用观察到的小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手中拿的东西。)

  3.分组讨论一下,看看都有什么办法能把小鸭子救上来。各小组要确定一个最好的办法向全班汇报。

  4.教师巡视,相机收集典型情况。

  5.角色表演。

  同学们帮小动物们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现在,咱们分角色表演一下,看看谁能把想出的救小鸭子的办法说得清清楚楚。先由老师来扮演小鸭子,各个组的代表一个一个地来向我说明你们想出的是什么好办法,行不行啊?(师戴上小鸭子头饰,指名代表说,每汇报完一个再请其他同学评议、补充一下。请学生充分地说和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理清思路,为动笔写奠定基础。)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话

  1.由说向写过渡。

  经过讨论、评价和补充,各小组都想出了救小鸭子的好办法,既然同学们能把想出的办法说得很清楚,那么一定就能把它写下来!

  2.把救小鸭子的过程写下来应该注意什么呢?(给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写话的大体要求。)

  (1)救助办法要合理,过程表达要清楚。

  (2)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

  3.学生按写话的要求动手写话。

  (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典型。让学生力争在第1课时内写完。)

《[优秀]语文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台阶》教案12-19

[优秀]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有变成_____的了。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会认15个生字,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15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

  动物)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四、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五、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善良的童心。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二、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

  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三、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

  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五、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 (晓芳)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板书设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什么是语文、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欢迎你们:

  欢迎大家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这儿将会成为未来三年大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但愿这儿也能成为三年后的未来的日子里时时入梦乡的地方。老师们在送走一届届学生中渐渐感到岁月的流逝,是你们的到来让我又感受到希望和憧憬还在,是 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渐行渐远的青春与活力还在,是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身体里的热血又在沸腾。所以,我真诚的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二、自我介绍:

  我,蔡小倩,将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三年,大家想跟老师一起学习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三、什么是语文

  你们学了九年语文,能不能说说你们对语文的认识?

  (自由发言,谈谈什么是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

  我们学语文课程所学习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很庆幸,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为有这样的一笔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寞的心情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归宿。走在语文的小路上一处山水、一段笛音便能牵动心底的感叹;一朵花儿、一片雨丝就能勾起无穷的思绪。如果你的记忆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以流逝的那些灿烂面容,就可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与你相逢,谁又能说这些纸上的行旅,不是真实的延续与扩展呢?

  正是借着语文这一通道,狭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是在是关乎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忽视!

  (板书)

  語 = 吾 + 言真实的生命感受

  听说读写(养根)

  文 = 文?饰文章 文学 文化

  (语文名称的由来。从前叫国文,现在叫语文。依叶圣陶先生的解释:语,口语;文,书面语。语文是动态的,各个学段侧重点不同:小学:语,说话;文,识字;初中,语,词语,文,文章;高中,语,语言基础知识,文章、文学、文化)

  四、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

  学生自行比较初高中语文课本的不同。

  必修 + 选修 模块 + 板块 + 积累与应用 + 写作实践

  五、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我们更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勤于思考,课内课外结合,随时记忆,勤于诵读。语文学习是慢功,要长期磨炼,功夫不断,始克成功。

  请学生填写,然后交流:

  语文学习,贵在 记性 + 悟性 + 韧性

  死(去)活(来)

  长期坚持,养成八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勤思考,爱质疑

  三、做笔记,积累语言材料

  四、独立自觉完成练笔

  五、认认真真书写

  六、勤查工具书

  七、喜读优秀课外书

  八、专注听人说话,说话文明得体

  六、学习物质准备:

  一:一本《唐诗三百首》;

  二: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三:三本本子(笔记本,课外练笔本,默写本);

  七、布置预习作业。

  1、熟读第一课。

  2、课外练笔:写在9月1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 埋着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 刨根问底

  (1)认读第一组词语 藏着铁矿 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 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写好生字“册”“厚”

  出示第三次对话

  (1)理解“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 脚印 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 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

  (2)什么是矿物?看图片。这些矿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四次对话

  (1)出示课件:岩石上的`图画和书上画有什么不一样?

  (2)这些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学生读一读课后“我知道”第一条。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4)除了这些化石,你还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图片:试着说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对话

  (1)看课件,知道化石的作用。学生朗读。

  (3)补充资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知道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对话

  (1)自由读,说一说,岩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自然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

语文教案 篇6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1、懂得赞美的重要,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3、真诚地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褒扬别人。

  教学重点:说话时态度要诚恳,要注意分寸,不说奉承话。

  教学准备:

  1、做幻灯片,创设情境。

  2、了解班集体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3、收集英雄人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1921年付出1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人们感到不可理解: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值得花这么多钱?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最值钱的.本领。板书:学会赞美

  (二)、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老师: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师: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学会赞美》。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投影显示做好的饭菜)

  学生:妈妈,你辛苦了!

  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态度 ----真诚

  师:还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学生:妈妈,你做的菜比宾馆的名厨做的菜还要香,你太伟大了!

  师:对他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板书:语言-----恰当

  师:谁能更上一层楼?

  生回答(略)

  板书:内容----具体

  评议:你认为他成功在哪里?

  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三)、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 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5、大组交流。

  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智救小鸭子》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写话训练。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图、一段提示文字和两项要求。插图表现的是一只小象、一只小猴和一只小熊站在坑边望着掉进坑里的小鸭子正在想办法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观察依据;提示的文字讲述了小鸭子掉进坑里的经过,用“……”省略了小动物们救小鸭子的过程,以此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两项要求一是让学生读文字展开想象帮小动物把小鸭子救出来,并讨论一下看看哪种方法好,二是让学生把小鸭子得救的过程用一段话写下来。此次训练围绕启迪学生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写话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本设计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同情他人、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遇事善于动脑筋,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勤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初步掌握观察问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把小鸭子得救的经过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清楚、明白地写出小鸭子得救的过程。

  2.培养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鸭子的头饰、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在嬉戏,一只小鸭子掉进坑里出不来的画面。

  2.同学们,小鸭子遇到麻烦了,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啊?今天我们写话的题目就叫《智救小鸭子》(板书课题)。

  3.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教材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写话要求:

  (1)大家讨论,想出好办法。

  (2)把救小鸭子的经过写成一段话。

  (3)重点在“智救”。

  二、开展讨论,激活思维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注意小动物们各有什么特点?拿着什么东西?

  (引导学生指出大象有一条长长的大鼻子,小猴有一条长尾巴。小熊拿着小桶,小猴拿着木棒。)

  2.开动脑筋,帮小动物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把小鸭子救上来呢?(要充分利用观察到的小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手中拿的东西。)

  3.分组讨论一下,看看都有什么办法能把小鸭子救上来。各小组要确定一个最好的办法向全班汇报。

  4.教师巡视,相机收集典型情况。

  5.角色表演。

  同学们帮小动物们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现在,咱们分角色表演一下,看看谁能把想出的救小鸭子的办法说得清清楚楚。先由老师来扮演小鸭子,各个组的代表一个一个地来向我说明你们想出的是什么好办法,行不行啊?(师戴上小鸭子头饰,指名代表说,每汇报完一个再请其他同学评议、补充一下。请学生充分地说和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理清思路,为动笔写奠定基础。)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话

  1.由说向写过渡。

  经过讨论、评价和补充,各小组都想出了救小鸭子的好办法,既然同学们能把想出的办法说得很清楚,那么一定就能把它写下来!

  2.把救小鸭子的过程写下来应该注意什么呢?(给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写话的大体要求。)

  (1)救助办法要合理,过程表达要清楚。

  (2)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

  3.学生按写话的要求动手写话。

  (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典型。让学生力争在第1课时内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