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
二.初读感知(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马将(jiàng)胡骏马而归 堕du
堕而折(shé)其髀 跛b
2.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探究(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质疑(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六.积累(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 背读课文。
2. 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 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让语言文字学习的内容得以实践运用。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积累语言文字,进行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小朋友问的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在读课文之前,听老师提2个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那好,自己读自己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这两个形声字的字义都与左边的反犬旁有关,字音与右边有关。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师: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多媒体显示)
刺猬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领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
多媒体显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认读(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识记方法:熟字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
四、朗读感悟
你们真厉害,读了两遍课文就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你们真能干!我们课文中的小獾也非常能干,他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
看谁最能干,快从书中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反馈:A”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 看看,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怎么样?(出
123下一页示“粗糙”)读一读。你从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2、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生读A)。
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因为他很认真)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读一读。
3、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齐读)(指名读)
4、换句话,这样称赞好不好?出示(你做的小板凳真好!)说一说这种说法怎么不好。
5、所以,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A仔细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B、你肯定也对这只大清早学木工的小獾很感动,来,以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齐读)
照样子积累词语:瞧了瞧一个比一个好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___了___一____比一____
课后继续积累这样的词语,看看谁积累的最多。
6、小刺猬的一句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理解“泄气”,你泄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一做。
当时泄气的小獾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的小獾多么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称赞啊!
小刺猬的一句称赞,让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连难度很高的小椅子都会做了,称赞的力量真是神奇呀!那么小獾对小刺猬的称赞又有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出示:“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7、分角色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互相称赞。
五、学一学,夸一夸
读了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总结: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能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能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称赞像一缕多彩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灵,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值得称赞,你想来称赞谁呢?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最后一环节是对故事的感悟对语言的运用,可能当堂时间不够可以当成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成卡片写上称赞的话语,送给要称赞的人,这样把课堂中的语文因素延伸到课后生活当中,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板书
18称赞
小刺猬小 獾
(消除疲劳)(带来自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是不写。认识3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不同肤色儿童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教学难点:从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不同肤色儿童相处的快乐。
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看图想象,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插图
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人?这两个外国同学长什么样子?
他们在干什么?
猜猜是什么时候?
2、用一两句话说说图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现在你知道这两个外国同学叫什么吗,名字了吧?
师板书:艾丽,尼雷尔
你喜欢他们吗?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重点指导读好几个长句子。
艾丽长什么样子?谁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
尼雷尔长什么样子?谁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
女生读艾丽的句子,男生读尼雷尔的句子。
交换读,齐读。
艾丽是怎样包饺子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尼雷尔怎样包饺子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老师引读:我们三个跟着妈妈学包饺子。艾丽------生接读。尼雷尔------生接读。开饭的时间到了,------生接读。
现在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四、学写生字
1、重点指导。
包:横折钩小巧,紧凑,竖弯钩舒展,伸长。
学:子字旁,练说,你跟着老师学什么,你跟着妈妈学什么?
发:新偏旁 又 多音字
饭:新偏旁 食字旁,初步了解带有食字旁的字一般和食物有关。
2、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是不写。认识3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不同肤色儿童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教学难点:从描写中初步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不同肤色儿童相处的快乐。
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1、外貌描写。
还记得这两个外国朋友的名字吗?
课文是怎样写他们的样子的
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同桌交流一下,指名读。
教师相机板书。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黑亮,雪白。
课文在写这两位同学的外貌时用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读一读。
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谁能对照这两位同学的图画,介绍它们的样子?
课文除了介绍它们的样子,还介绍了他们的什么特点?读这句话。
谁来给我一个大拥抱,什么感觉?
所以你感觉艾丽是个怎样的人大力士是什么人?
你在哪儿见过大力士?课文中,说谁是大力士。?说明他怎么样?为什么说,他是大力士呢?想象一下。
我可能是因为什么发现他力气特别大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把他们的特点读出来。
2、学包饺子。
他们的样子都很可爱,那包起饺子来又是什么样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三个跟着妈妈学包饺子学得怎么样?在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爱艾丽心灵手巧包的饺子像模像样的。你觉得艾丽包的饺子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心灵手巧,可以看出什么?
像模像样?可以看出什么?那尼雷儿包的饺子又是什么样子呢?你觉得尼雷儿包的饺子怎么样?指名读,做动作。大家一起读一读。
我们在一起还会说些什么?妈妈又会怎样夸我们呢?同桌交流,指名汇报交流,大家快乐吗?大家为什么都这么快乐吗?大家为什么都这么快乐,引读第四自然。
热腾腾的饺子,还有什么样的饺子?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今天的饺子特别好吃?因为什么所以我们觉得今天的饺子特别好吃,这一句式说话。
三,拓展练习,一想一想说一说,
特别好吃的饺子, 特别好吃的_________
特别好看的菊花, 特别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与树间的和谐亲密。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与树间的和谐亲密;拓展想象练习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爷爷和小树》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请出咱们的生字宝宝,齐读,开火车比赛!你们这么棒呀!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更出色!给自己鼓鼓劲。
二、质疑导课
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答)那么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爷爷和小树》。
三、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两人对读,可以表演读)?
2、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图片)
3、生边讲故事老师边问: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呢?(图片出示出现字幕)
4、理解第一幅图
⑴数数共几句话?读第一句:你知道小树的衣裳是什么吗?(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看到这里,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又要提问题了?(边提边找学生回答)
⑵教师点拨:小树为什么要穿衣裳?(冬天;若不穿小树会被冻死)
⑶出示课件:寒雪中的小树风声)
⑷看着这纷飞的雪花,听着这呼呼的风声你的感觉会怎么样──冷,小树和你一样也会感觉很冷,它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谁能表演给大家看呢!
⑸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了不让小树受冻,给小树穿上了
所以小树就可见老爷爷对小树是多么的爱护呀!
板书:爱护
⑹谁能有感情的读出爷爷对小树的细心爱护(重点放在“冬天、暖和、不冷”)再找学生读。
引入:如果你是小树老爷爷这么照顾自己你会怎么说?小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它却认真地做了,我们看小树又是怎样感谢爷爷的呢?
5、(展示第二幅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先读课文,再互相提问题。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的好。
6、小组回答教师点拨:
⑴“绿色的小伞”在这指什么?枝叶茂盛的树冠)
⑵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延伸:可见人和树之间应当互爱互助(板书)
如果你是爷爷,在树阴下乘凉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喜悦)
请把小树对爷爷的'报答之情及爷爷那种满足、喜悦读出来!
⑶听录音,感受人和树之间的那种友爱互助的感情。
四、想象练习
(爷爷和小树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它们之间永远那么友爱,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开的时候,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又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编故事──
五、拓展天地
1、孩子们,你们看,不管是新春,还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还是严冬,爷爷和小树都在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此时此刻,你要说些什么吗?(保护树木)
2、当然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热爱环境,保护树木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树木长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吗?(展示树木图片),这些树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当然,树木也在不时的回报我们,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生答:长果实、做木材、做药材、烧火、做家具、净化空气、防沙等等)课件展示“沙化”多可怕呀,没有了树木,就失去了我们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说——
课件:滚动的字幕: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因为树木无时无刻不在回报我们。(伴有歌歌声中,齐读字幕内容,老师结语:
孩子们,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因为它们会以自己独特的美丽和洁净来回报我们,不信?请试一试!
【板书】
爷爷和小树
穿衣
爱护
不冷
不热
报答
撑伞
(互爱互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07-22
语文优秀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