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3-14 09:58:5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社会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班社会教案汇编7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

  2、鼓励幼儿用儿歌表达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

  爸爸妈妈、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给花浇水的图片、

  重点难点:

  结合图片说儿歌,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你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他们说你小,你承认吗?你能够做什么?

  2、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是什么?你能够做到吗?让幼儿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小了。

  3、老师将图片和儿歌结合在一起,把儿歌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4、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体验成长的快乐。

  5、幼儿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说儿歌。

  6、鼓励幼儿回家将儿歌说给家人听,激发幼儿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做更多的事情。

  课后反思

  在《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开展中,我们将《别说我小》作为了第一课。这首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刚升入中班幼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有很多的本领,愿意大胆地表达出来,也因此萌发了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有着以下几点感悟: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后,有了一定的幼儿园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新环境他们能够很快适应。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很多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活动中,我首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暑假里我们休息了两个月,你们在家肯定帮爸爸妈妈做了很多的事情,谁愿意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会做哪些事?”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我会帮妈妈拿碗”、“我会帮爸爸擦桌子”……由此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说说,满足了孩子们我要说,我想说的欲望,为儿歌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二、多形式的组织策略能让幼儿更加投入课堂。

  活动中,我借助生动的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儿歌的内容,同时,我也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他说得和儿歌里一模一样,你们能说得像他一样好听吗?”、“大家都很认真,到底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谁学得更快呢?我们来比赛吧!”“你能不能加上动作来表演表演呢?”……简单的句式、短短的儿歌,其实不难掌握,可是有的孩子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单一的集体朗诵也很容易让幼儿乏味。这时,采取不同的策略,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利用不同的互动形式提高了幼儿的朗诵兴趣,让更多的孩子投入到了儿歌的学习中。

  三、幼儿的长期发展需要情感的提升。

  在仿编环节中,很多孩子都说到了“我会扫地、拖地、洗碗……”虽然,这些都可以编在儿歌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并没有错。可是,这些都是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吗?他们的能力能够达到吗?因此,在仿编的同时,我更加关注了对孩子的情感提升:“其实,我们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老师希望你们在家能够真正去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你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拿碗筷,擦桌子,甚至是爸爸回家后帮他拿拖鞋,妈妈干完活后帮她捶捶背……更加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你才是真的长大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我相信多少会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一些印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共同关注,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激发幼儿在家和幼儿园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主动帮助别人的欲望。

  四、幼儿的学习习惯需要引起重视。

  面对这样一批刚刚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上课时,我常常会有些难以适应。有些孩子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有些孩子根本坐不住几分钟,有些孩子不喜欢举手而是在下面插嘴,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而这一切,都时刻让我感受到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每一节课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更合适的方法逐步去改善这一现象。

  当然,本次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对幼儿回答的预设太高,回应不够灵活;在仿编时定位过于狭窄,其实,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可以编进儿歌,而并不仅仅局限于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的事情,由此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造成了仿编时的亮点不突出。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日常礼貌用语。

  2、做懂礼貌的好宝宝。

  教学准备:

  玩具娃娃、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老师出示玩具娃娃,向幼儿有礼貌地打招呼:“小朋友们,大家好!”

  鼓励幼儿用礼貌用语:“你好,小娃娃!”

  2、娃娃要走了:“小朋友们,再见!”幼儿:“再见,小娃娃!”

  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游戏一:接电话

  1、电话铃响了,“铃... ...”

  老师做示范,接电话:“喂,您好,... ...再见。”

  2、电话铃响了,“铃... ...”

  教师:“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请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幼儿分组玩打电话游戏

  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三、游戏二:做客

  1、教师组织幼儿到其它班级做客参观。

  2、做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其它班小朋友说:“你好”“再见”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名称:社会——娃娃家的巧嘴巴

  活动目标

  1、喜欢模仿家庭成员做事,感受娃娃家游戏的乐趣。

  2、了解家庭成员在家中的活动。

  3、能够用语言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重点:喜欢模仿家庭成员做事,感受娃娃家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能够合作游戏,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娃娃家以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娃娃家里有什么

  1、了解娃娃家的玩具材料,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用的;

  2、了解娃娃玩具材料的摆放位置,用后归位;

  二、娃娃家里做什么

  1、娃娃家里都有谁?引导幼儿分配角色;

  2、游戏前要先打扮好自己,如:妈妈系围裙、爸爸打领带、爷爷粘胡子,奶奶带花镜等;

  3、知道自己是谁?做什么事情?

  4、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都做什么事情;

  5、引导幼儿模仿:做饭、看报、哄娃娃、看电视等;

  三、娃娃家里来客人了

  1、引导幼儿开门,有礼貌的请客人进屋;

  2、请客人坐下后,招待客人;

  3、有礼貌的对话;

  4、再见,送客人,请客人下次再来;

  四、娃娃家游戏结束了

  1、指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

  2、干干净净的娃娃家;

  活动延伸:

  1、幼儿到表演区把“家中来了客人”表演下来;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活动准备:

  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二、引导幼儿回忆妈妈的样子:

  1、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

  2、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一说。

  三、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四、组织讨论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引导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活动反思:

  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学习正确使用筷子。

  二、活动准备:小木块、小布包子、饺子、雪花片、玻璃球、黄豆等。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活动内容。

  谜语:"兄弟俩,一样长,是咸是淡它们先来尝。"请幼儿猜猜谜底是什么,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筷子,讲解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2)幼儿每人一双筷子,尝试练习。

  教师为每组幼儿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布包子、小木块、玻璃球、黄豆等材料,请幼儿练习夹物。

  3.巩固游戏"谁夹得准又快"。

  游戏一:拨木珠

  玩法:每个小朋友一双筷子、一个盘子、小布包子、一个大盆。教师发出指后,请幼儿迅速用夹的方法从大盆中夹取包子,以夹得最多的幼儿为胜。

  小结:使用筷子夹取软的东西时,手指配合要好。大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管一根筷子,无名指负责另一根筷子。五指力量要平衡,太紧太松都不利于使用。

  游戏二:看谁夹得快又准

  玩法:出示小木块、雪花片、黄豆等、请幼儿分别尝试夹取,多者为胜。

  小结:请幼儿说说,夹不同的东西时,感觉有什么不同?谁用得最好?激发进一步提高的.愿望。

  4.延伸活动:

  (1)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在家就餐时坚持使用筷子。

  (2)在进餐时进一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筷子。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使筷子,还增强了自己要动手的勇气和信心,使幼儿在比赛中增强了动手的乐趣和会用筷子的自豪感。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以头碰头的动作以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是朋友!

  准备:

  动物、娃娃等毛绒玩具若干

  水果玩具人手几个

  过程:

  1、以游戏引起幼儿学说:嘿,嘿,我们是朋友!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好听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教师示范)谁出来了?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是朋友!)找到朋友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2)、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请小客人出来。(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

  (3)、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2、引起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以动作表示友好。

  (1)、这次小客人为什么不出来?(师假装听小客人说话)原来小客人希望有两个好朋友去请他。两个好朋友手拉手,碰碰头,抱一抱,请小客人出来一起玩。

  (2)、音乐:《找朋友》全体小朋友一起找个好朋友请客人拿水果礼物,提醒他们要说好听的话,做好朋友的动作。

  3、娃娃家游戏:给娃娃和动物宝宝吃水果,逗他们玩。

小班社会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

  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

  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 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

  “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

  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

  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

  二、 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

  1、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

  2、 提问:

  (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

  (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

  (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

  3、 讨论:

  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

  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

  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

  三、 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1、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玩具呀!老师都想玩一玩呢?可是,你们带来这么多的玩具,有些老师认识,有些老师还不认识呢?也许有的玩具还很能干呢?可是老师都不知道他们的本领,谁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认识,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喜欢它,好不好?”

  (引导幼儿大声介绍自己的玩具)。

  过渡语:呀!小朋友的玩具都很漂亮,老师也想玩呢?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好,那我就来试试看。

  2、 教师示范向小朋友借玩具:xxx,你的玩具真好玩,我也想试一试,你能借给我玩玩吗?

  3、 幼儿互相向同伴借玩具。

  过渡语:你们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吗?那你们也去试试看,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借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千万要记住,要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这样别人小朋友才会喜欢你,才会把玩具借给你。好,那我们就行动吧!想借谁的,就走到谁跟前去,快点,小心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借走了。

  (引导教幼儿借玩具,可以叫借到玩具的小朋友上台来说说,他是怎么借到的)

  四、 玩玩具,结束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开心吗?小朋友不仅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还借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呀!你们是在太棒了,又学到了一个本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好,你们现在尽情的玩玩具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玩具。

  活动延伸:

  1、 讨论:幼儿园的玩具能不能带回家?

  2、 定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与同伴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并且学会了借别人东西的技巧。效果很好,幼儿课堂兴趣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局限于本节课,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课教案08-28

小班社会教案11-06

小班社会教案12-29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9-22

小班社会抱抱教案07-24

小班社会教案12-17

小班教案 | 小班社会:小老鼠08-01

小班教案 | 小班社会:哪里买水果10-07

必备小班社会教案11-08

小班社会借玩具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