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2-05 19:11:0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通用[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领域:

  健康活动前评析这是一个比较具有农村幼儿园特色的健康活动,因为所选的材料是我们常见的米袋,通过孩子们的收集,教师的设计,我们将废旧的米袋变废为宝,这些原本不起眼的米袋子成为了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非常喜爱的一个运动材料,孩子们利用袋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今天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是由孩子利用米袋自发进行的一种跳跃游戏整理而成的。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实践多种利用米袋进行跳跃练习的方法。

  2、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跨跳、提袋跳等多种跳的能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及成就感,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米袋、报纸球若干、山村设计图一张

  环境创设:

  “是小小建筑师,一起建造度假村”

  一、准备活动

  ——建筑师造房子,很辛苦,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动感的音乐做一些伸展、跳跃、踏步等热身运动

  二、米袋的玩法

  ——造度假村要有很多东西,可是今天我们只有一种材料——这是什么?

  ——我们可以拿它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探索米袋的各种玩法,熟悉米袋

  三、山村图

  1、出示山村设计图

  ——这是度假山村的设计图,我们要造那些东西?

  2、幼儿对今天的任务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先后有步骤的进行。

  四、米袋山庄

  1、米袋变绿茵小道——练习双脚跳

  ——米袋的哪一面像草地?

  ——草地能用脚踩吗?

  ——让我们跳过绿草地吧。

  要求:双脚并拢,摆动小手,落地时不能碰到袋子

  ——把米袋连起来,变成长长的绿茵小道。

  幼儿练习左右跳

  2、米袋变假山——练习跨跳

  ——怎样让米袋立起来变成一座假山?

  ——怎样过假山?

  ——试试把几座小山连起来,怎么跳过去?

  ——你能跨过几个小假山?

  幼儿可自由探索米袋变假山的方法,教师视情况给以指导(袋子对折,立于地面)

  3、米袋变石头——练习单脚跳

  ——怎么样把米袋变成小石头?

  ——石头小,下面是条小河,所以我们要一个脚一个脚跳到石头上

  ——你能连续跳过几个石头?

  幼儿可自由探索米袋变石头的方法,教师视情况给以指导(袋子对折,折小)

  要求:保持身体平衡,尽量不让另一个脚落地,连续跳过几个石头

  4、米袋运砖——练习提袋跳

  ——造房子要用许多砖头,如果我们是小袋鼠就好了,把砖头放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

  ——怎么样把米袋变成小袋鼠?

  幼儿可自由探索米袋变袋鼠的'方法,教师视情况给以指导(钻进袋子)

  要求:双脚并拢,双手紧紧抓住袋子口,不让袋子往下掉;每人拿一块砖头到目的地,练习数次。

  五、分组建造并“游玩”山村

  ——小小建筑师真能干,让我们分组再来造一次吧。

  幼儿5人一组,两人铺绿茵,两人造假山,一人准备好运砖袋

  ——让我们再运一些砖头到山村

  幼儿根据自己组搭建的山村,根据路线,将砖头运到目的地。

  六、结束

  ——让我们去邀请其他小朋友也来玩玩我们的度假村吧!

  孩子平时对于米袋的玩法就非常的多,但都以自发为主,缺少一定的指导,通过这样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为孩子创设了一定的游戏思路和情境,孩子在游戏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同时,变废为宝的材料,也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节约能源、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整个活动孩子一直沉静在愉快的游戏中,从内容上看非常的丰富,教师通过“建造度假村”的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有了目标和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当孩子一次次完成任务,一次的通过自己所建造的绿茵小道、石头做的小假山,都感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尤其是最后孩子通过小组合作顺利的完成了度假村的建造,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异样的兴奋和满足,都争先恐后的要来试试自己建造的路线。同时在该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忘记对孩子应该掌握的基本跳跃动作进行指导,包括双脚跳、单脚跳、跨条等一些动作要领,教师都进行了准确的要求,并加上标准的示范,并给予孩子充分的练习,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了跳跃的技能。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

  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述

  讲解:

  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对彩图绘本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想象图文结合创作绘本。

  3、感受小老鼠和海狮的珍贵友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启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感受友谊和合作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袋子!咱们来摸一摸袋子里装了什么?

  (有的摸出了铅笔,有的摸出了红领巾…..还有的摸出了苹果)

  2、今天我们的课就与苹果有关——

  (二)、出示封面,揭示书名。

  1、出示遮去书名的封面。

  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看到这些苹果,你心里会怎么想呢?真想摘一个尝尝。)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鼠小弟”)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咦!这不是上节课来我们课堂做客的“鼠小弟”吗?

  大家还记得他上次穿着什么来的吗?(红色的小背心)

  3、今天我们的鼠小弟又出来干什么了呢?我们看看——他来到了这棵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下。鼠小弟望着苹果在想什么呢?

  4、书名——《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三)、讲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1、我们看一下鼠小弟能吃上苹果吗?

  4、小鸟和猴子按书的正常页数出现。

  5、大象和长颈鹿先出现小老鼠的模仿动作,让幼儿猜想会是什么动物。

  6、袋鼠和犀牛老师先告诉学生是什么动物,让幼儿猜想他们会有什么本领。

  (故事内容很简单,前面六个动物的出现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出现方法,使故事更充满趣味。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不失幼儿联想的`趣味。)

  7、树上还剩下2个苹果,你猜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动物呢?

  (让幼儿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8、继续讲述故事,揭示意义。

  海狮有什么本领呢?

  海狮一个人能拿到苹果吗?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鼠小弟和海狮合作拿到了苹果,你猜鼠小弟会怎么办呢?

  (体会分享的快乐。)

  他们两个拿到苹果会怎么办呢?

  出示最后一页。

  (四)、揭示道理,小结,

  1、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我们就能做到平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分享是快乐的,一个人的快乐分享给10个人,就会变成10份的快乐。

  2、你能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和你的朋友之间有哪些快乐合作和分享的事情吗?

  3、如果这时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都很想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已经没了啊,你想鼠小弟会怎么做呢?

  (通过联系实际,让幼儿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讨论、交流中积累排解不开心的情绪的经验。2.感受正确交往带给自己的快乐,学习友好交往中的语言、动作。

  活动准备:

  视频录像4段、快乐的音乐一段

  重点分析:

  积累排解不开心的情绪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感受快乐

  手指游戏导入。

  二、开心与不开心

  1.刚才玩的手指游戏真开心,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很开心?

  2.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3.除了开心的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谁来说一说你都遇到过哪些什么不开心的事?

  4.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

  5.你喜欢开心的自己还是不开心的自己?为什么?

  小结:生气、伤心、孤独的时候会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多一点开心。

  三、化解不开心

  1.依次播放录像,请幼儿帮他们想办法!

  过渡语:但是生活中还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一:

  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小朋友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班级里有这么多小朋友,教室又很小,我们平时走路时要注意什么?向别人道歉的时候,身体怎样做才能表现出你是真心道歉的?

  出播放视频二:

  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好不好?看见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时,我们该怎么做?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在做什么事情时,也要谦让才能大家都开心?如果你想玩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或者看小朋友手中的书,你会说哪些有礼貌的话?

  播放视频三:

  双休日或者放学了以后,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邻居家的弟弟、妹妹到你家玩,或者你到别人家玩,是不是很开心?可是有时候也会发生些不愉快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过?如果弟弟、妹妹不小心把你的玩具弄坏了 ,你会怎么做?说什么?如果只你不小心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你又会怎么做?说什么?

  播放视频四:

  爸爸妈妈出差了、或者在厂里加班,只有你一个人在家里,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2.生活中会遇到些不开心的事,假如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开心起来?

  小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当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看看书,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也是件开心的事,让我们找个朋友来唱唱歌、跳跳舞吧。

  四、再次感受快乐

  全体幼儿找个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一次结束后可以换个朋友。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每天的朝夕相处构成了人生初始最动人的画面。离别的依惜,升学的惊喜,交织成离园之际的复杂情感。孩子们说:“这里有很多的玩具玩不够;老师阿姨对我们太好了像妈妈”于是我设计了《我要感谢你》这个活动,孩子们的几分激动,几分留恋,用自己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谢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懂得身边曾为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应把他们铭记在心。

  活动准备:

  事先联系好活动中的客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小朋友马上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很多的玩具还没完够,有很多的人对我们太好了舍不得离开。

  说说看有哪些人和我们天天在一起呢?

  你们要感谢谁呢?为什么?

  二、我要感谢你

  保育员阿姨和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你,食堂里阿姨每天为我们做香喷喷的饭菜……我们说句什么话来感谢他们呢?

  1、请个别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讲给大家听,教师给予肯定。

  2、启发幼儿分组讨论对保育老师、食堂阿姨说什么感谢的话。

  3、请几名幼儿有礼貌地邀请客人来我们的活动室,鼓励他们热情地向他们道谢。(客人及时做回应,让幼儿体验感谢他人的快乐)

  4、请客人说一句祝福希望的话之后,亲切到别。

  三、还要感谢谁

  1、除了这些人我们还要感谢谁?

  2、让我们一起走出活动室,到他们面前说句感谢的话吧!

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活动中设置多个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理解 10 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 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数完后还

  剩 1 个的数是单数。

  2.能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并在游戏中快速区分单双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萌发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 的物品卡片及数字卡片若干,珠子或雪花片若干摸箱、小筐若干,《幼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玩“摸珠”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请幼儿每人从摸箱中抓一把珠子,然后 2 个 2 个地将手中的珠子放进小筐中

  (2)引导幼儿仔细点数自己抓到的珠子,用数字卡表示珠子的数量。

  小结:2 个 2 个地数,数完还剩 1 个的数是单数,如 1、3、5、7、9: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如 2、4、6、8、10。

  (3)引导幼儿将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规律排序并观察、讨论:10 以内的单双数各有几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请幼儿阅读《我长大了》第 5-6 页,现固练习单双数的区分。

  2.通过游戏“跟着朋友走走”,引导幼儿快速区别单双数,感受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1)交代玩法、要求:教师和幼儿共同说“跟着朋友走走,跟着朋友走走”,起游戏的快乐

  说完,教师随意说出一个数,幼儿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是单数,大家站着做不动, 如果是双数,两个幼儿抱在一起。

  (2)可让幼儿说数字,反复进行游戏,速度由慢到快。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单双数的.作用。

  (1)引导幼儿说说身边的单双数

  (2)请幼儿结合《我长大了》第 6 页找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3)播放课件:雾霾严重时,为了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根据汽车号尾数的单不双来限制车辆上路行驶;街道两边的门牌号码是按单数、双数排列的;电影院的座位是按单号、双号排列的。

  4.请幼儿手拿数字卡片,寻找身边的单双数并按照单双数站队

  5.带领幼儿寻找幼儿园中的单双数

大班教案 篇7

  作者:辛丰中心幼儿园 朱春华

  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油菜花的主要特征。

  2、学习分工合作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春天油菜花金灿灿的美景。

  准备:

  1、油菜花实物若干,供幼儿实际观察。

  2、春游时的照片,让幼儿感知油菜花漫山遍野金黄色的美景。

  3、教师画好油菜花枝干的画纸若干(每桌一张),水彩笔、油画棒

  过程:

  1、导入:

  师:上次我们春游时,在野外看到了一种金黄色的花,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你们来看看它叫什么名字?(油菜花)

  2、观察油菜花的外形。

  1)观察花的外形。

  师:请你们来看看它有几个花瓣?花瓣是什么形状的?

  油菜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油菜花是怎么排列在肢干上的?像什么?

  你还见过什么花?油菜花和那些花一样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总结:油菜花是金黄色的,有四个花瓣,花瓣是椭圆形的。

  2)观察枝干及菜叶。

  师:油菜花的枝干是一根还是有很多根?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油菜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怎样排列生长在枝干上的?

  幼儿观察后回答。

  3、幼儿合作绘画。

  师:今天我们就把油菜花画出来,打扮我们的教室。

  1)幼儿自主商量分工。

  师:前些日子,我们画过美丽的台布,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台布我们是怎样画的呀?

  幼儿回忆上次合作绘画的场景。

  “今天我们也想画台布一样画油菜花,现在请每桌小朋友自己商量一下,哪几个人负责画油菜花的花瓣,哪几个人负责画油菜花的叶子。”

  幼儿学习自己分工,分好后向大家作介绍,让大家听一听合不合理。

  2)幼儿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画好后再添画一些别的事物。

  4、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1)请每桌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内容,并说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2)提问: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5、教师小结。

  表扬分工合理、绘画有创意的绘画小组(共坐一桌的`幼儿)。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加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3.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

  使幼儿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对故事的表述。

  活动亮点: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1》 精简故事情节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 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 小蓓蕾组合《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过程 :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二、第一次欣赏故事画面,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引导幼儿尝试进入角色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

  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

  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脚,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 。

  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的教案11-12

(精选)大班教案10-03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精选]12-06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经典)03-30

[精选]大班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