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文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自己去弄清楚是什么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拼音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难识记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3.大声读课文,给老师听。
三.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大象和猴子为什么争论。
2.跟录音读第3~7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猴子为什么说“这下完了,我只好空手回去了?”启发学生想象后再作答。
(2)找四个人读第4自然段,大象怎么回答猴子呢?
(3)女生读第5自然段,面对那么高的树,大象怎样?
(4)默读第6自然段,猴子怎么回答的?
(5)自由读第7自然段,猴子和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把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6)对照这几个自然段议一议,仅凭猴子或大象能摘到果子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画出小鸟的话,想想小鸟的话是什么意思?
(2)大象和猴子“笑了”,他们为什么由原来的“争吵”到现在的“笑了”?
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用最动听的声音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轻声读课文,把自己难识记的生字全出来,自己想办法识记。
3.同桌交流识记绳子的方法。
4.师出示音节,生一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5.指名上台在音节下面写出生字。
6.集体认读生字,扩词。
7.就学生难识记的字重点讲解。
8.归纳学生识记方法。
三.写写
1.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
2.机动:认读二类字。
3.出示二类字,指名上来注音。
4.生认读 :评,判,犯,愁,卷,冠,捡,载,需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鼻子(b í pí ) 而且(ér é )
捡到(jiān jiǎn ) 需要(xū x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猴( ) 叹( ) 跳( ) 胜( )
候( ) 咬( ) 挑( ) 姓( )
三、给字注音组词。
( )( )
卷{
( )( )
( )( )
背{
( )( )
( )( )
载{
( )( )
板书设计: 大象_____驮猴子过河
摘果子{ }团结互助,满载而归
猴子_______爬树摘果子
四.按要求填空
1.猴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2.鼻查部首( ),再查( )画,读( ),组词( )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不知道我是爬树冠军吗?你知道我是爬树冠军。
1.难道你们还需要我评判谁胜谁败吗?
2.难道你今天家庭作业做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字5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3.复述课文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简单评价。
4.懂得讲信用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懂得讲信用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动物贴图 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图片(贴图或板画),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2.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老师配乐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 。
3.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词语认读。
4.小声读课文,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
指名回答,评议。
2.再读,体会相约时的心情。
(个别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齐读)
3.过度:小山羊和小灰兔好开心啊,因为他们可以一块儿到森林里采蘑菇了。那么同学们,小灰兔回家拿来篮子,和小山羊去采蘑菇了吗?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4.那么,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间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自学任务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山羊做法的语句,用“——”画出来。
②再读课文,找出写小灰兔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
5.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见小灰兔来。
①生自读这句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点词语,体会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体会读。
④男女赛读。
(2)小灰兔为自己的失约找了什么理由?
刚才在路上遇见了小刺猬,我们聊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咱们吃了午饭再去吧。
①指名读。
②谈体会(结合“直到快吃午饭了,小灰兔才来”与“聊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对比体会)。
③感悟读,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组内赛读。
(3)总结学法
①分别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现的'语句,读一读。
②抓重点词交流感受。
③读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第三自然段。
(2)小组展示读。
6.因为小灰兔不讲信用,所以当它让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时,小山羊还是那么坚决吗?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7.第二天早晨,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8.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板书:讲信用
四、总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古语(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背一背)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小山羊(图)和小灰兔(图)
第一次 等了很久 和小刺猬聊天
第二次 等到太阳下山 和小花狗玩
讲信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4.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5.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2.“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尽量体现重点性
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目标(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进行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学第一段第2句时先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再读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步,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自学,完成作业题2,明确从第2句开始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再引导学生读懂每个时间内是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第三步,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样水果把它说具体,通过这样强化,不但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强化了训练。
2、尽力体现创新性
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突出“新”,打破传统的一段一段进行教学,而是先让学生了解葡萄在哪里?——学懂课文第一句,再让学生说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读好最后一段,再抓住重点段落写盛产水果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上力求“新”,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通过研究讨论(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就让他们研究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拔。
阅读理解的每个环节都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讨论研究,然后反馈交流,在反馈交流中有问题让学生自找自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效果也不错。
4、尽能体现朗读性,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
5、尽可体现能力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揭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葡萄”说话,学习第一句话时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说,整体感知课文后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葡萄沟的印象,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己说,自评,自纠,学完课文后尽心体现自主性
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说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通过反复地说,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整合、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浓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次的学习内容是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社区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特点。题目来源于学生的质疑——“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几十年前,运河是东莞市人民改造自然的光荣成果。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运河充满了热爱之情,她的.变化是孩子们关注的聚焦点。当孩子们触及到“我们与周围环境”话题时,就自然想到如今被破坏得令人心痛的运河,污黑如墨的河水,令人窒息的臭味……运河如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一息。孩子们发出沉痛的感慨:我们的运河还有生机吗?当他们联系到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这课文时,不禁质疑:“难道,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要,还是不要?孩子们争论不休,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看到孩子们无比沉重的表情,听到孩子们激烈的争论,我灵感泉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活动主题吗?情感的激发,问题意识的空前高涨,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好时机!我决心利用这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亲身体验,主动发现,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借助互联查阅有关资料,研究水污染的问题,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整合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参与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等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强化环保意识。
2、学会对日常生活事物进行观察与探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获得丰富经验,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创新。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和主人翁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积极参与的以及协调交往的能力。
4、体会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本领,养成好问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以生为本,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发现,为自己的观点(看法)寻找有力的依据。
活动难点
学生未能很好地区分研究性与资料性问题;很难找到运河以前的旧照片;难以准确分析污水处理方面的数据资料;保护水资源的社会复杂性等。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确立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与周围环境”。我们生活的社区范围很广,大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满意吗?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请同学们自由交换意见。
2、课前,老师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实地考察了我们的社区环境,对有代表性的地方还拍摄了录像,请大家认真观赏,交流观后感受。(录像内容:崭新而宽敞的农民公寓、宽阔而平坦的社区马路、五彩缤纷的社区公园、自娱自乐的老人,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污黑如墨的运河、掩鼻匆匆而行的人们……这一切形成了鲜明对比)
3、看到同学们时而自豪欣喜,时而凝重叹息,老师知道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敞开你的心扉,跟同学说说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4、学生交流(热烈)。(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在争论不休,还举起手要求发言)
5、学生说出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都过上了日子,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越来越美丽了。可是,我们的运河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河水越来越黑,越来越臭,这是为什么呢?运河还有生机吗?难道我们也要像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那样,为我们的运河举行葬礼吗?
6、“举行与否”——尖锐的问题引发激烈争论。
7、讨论,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我们到底要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8、老师提出调查要求:
⑴根据相同观点,组成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计划,自主设计调查登记表;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到有关部门采访、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充分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证据和理由;⑶小组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可选择调查报告、电子演示文稿、小报、话剧表演、建议书、习作等多种形式之一反映调查成果。
9、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登记表。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联系走访,研究问题
1、请家长协助,学生利用节假日实地考察运河水质情况、污染源,到有关部门了解运河的目前治理情况。
2、走访群众,了解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情况,了解百姓心声;
3、共同研究问题,积累调查体会,充实理由。
(老师参与学生的调查行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出建议。)
4、调查时间为期两周,成果展示准备工作一周。
第三阶段反馈信息,积极辩论,展示成果
1、以辩论的形式反馈信息,展示调查成果。就“要”与“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以多种形式展开辩论。
2、正方——“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长大十几年;运河目前的水质很差,河水乌黑发臭,河底淤泥沉积厚,已基本没有鱼虾生存的迹象;运河两岸的排污设施仍在使用,排污量仍然很大;由于运河支流污染严重,历年来,整治难度一直很大。经过采访,得知群众对此意见纷纷。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目前状况说明,运河确实已经奄奄一息。
⑶小组②表演:《我与运河的对话》,以童话的形式,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设想运河的心声,将心比心,感受运河的痛楚,以对话的形式谈自己深刻的调查体会。
⑷小组③诵读哀悼辞,以深情的语调,回忆运河曾经给东莞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呼吁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让运河的悲剧不再重演。
3、反方——“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虽长,但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整治,仍有希望回复昔日清流;目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加快了运河的清淤进程;政府部门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整治措施,如工厂排污设备更新,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加强卫生督查力度等,最关键的是沿河的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运河恢复美貌并非梦想;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得到积极的回应,让我们信心百倍。
⑶小组②展示电子演示文稿:《希望的曙光》,以强有力的证据展示运河的希望以及经过综合治理后美好的前景。《运河的过去与未来》,回顾运河的过去,设想运河未来,表达自己对运河的祝福。(图文并茂)
⑷小组③表演快板:《我们为你们加油》,为夜以继日奋战在环保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鼓劲加油,以叔叔阿姨为榜样,决心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4、交流,达成共识:我们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第四阶段编办展示墙报,巩固成果,宣传环保,推广经验
1、学习情况,关注调查研究过程,积累调查经验,反思调查方法的得失。
2、根据材料,围绕一个意思,完成习作一。
3、与学校少先队部合作,办一期专题调查成果展示墙报,宣传环保知识,推广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10-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小学语文习作的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8-03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教案12-12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11-01
小学语文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