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7 11:53:0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网络的作用,会用网络收集资料过程和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上网查寻,对资料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

  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网络是人类越来越亲密的朋友了。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网络在学习中的`重要地,学会用网络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收集、汇报

  教师课前安排同学收集有网络关的资料,及认识。然后让同学交流汇报。

  二、激趣、导入

  出示画面创设情境。

  三、质疑、驱动

  以问至读。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的读书)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

  购物拍卖、动画制作、学科知识、收发邮件。

  四、合作、探究

  1、游戏:

  网络推销员游戏规则。

  2、讲解展示。

  3、评选、颁奖。

  五、拓展、创新

  1、具你了解,网络还有什么功能。

  2、解决课前的问题。

  六、自主作业

  同学根据自身在课堂的学习情况,为自身选择作业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老师不知道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吗?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动画故事,大家想看吗?

  2、课件播放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欣赏。

  3、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图片及拼音文字:“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5、你最喜欢谁?能给它打个招呼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打开课文,翻到111页,自己读一读吧。(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朗读。

  ⑴ 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听哪些小朋友把课文的第一段读正确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整段读下来。

  ⑵ 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你们戴头饰,让小鸭和鸭妈妈和你们做朋友。

  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小鸭和鸭妈妈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没戴上头饰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呢。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比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5、教师检查,并把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小组。

  6、重点指导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特别难读准,能读给我听听吗?卡片出示:游泳、您、深、风景。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

  7、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

  听了故事后,你能说说这四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提示:两位妈妈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8、揭示课题《自己去吧》。出示齐读。

  9、生字教学:出示卡片“自”“己”“自己”和“吧”。

  9、“自己”是谁呀?(拍拍自己:我)。故事中的自己是谁呀?

  10、对呀,这句话是两个妈妈对小鸭和小鹰说的。学学妈妈平时的口气,读读课题。

  三、品读第一段,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文中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生答。

  2、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学游泳好吗?”

  3、指名当小鸭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语(这个小朋友读得好,鸭妈妈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要求了。小鸭真喜欢你,他很想和你交朋友。)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得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指名演读。

  5、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指导朗读。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想做鸭妈妈的起立,一起读这句话。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想做一回鸭妈妈(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谁来做我的宝宝呀?

  指名一生与老师分角色读对话。

  7、全班学生演读对话。

  师:哪只小鸭子和鸭妈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8、听了鸭妈妈的话,小鸭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自己去吧”这句话的含义)

  9、是呀,真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小鸭自己去学游泳了,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0、想看看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吗?你瞧。课件出示小鸭学游泳的.过程。

  11、小鸭终于学会了游泳,它多高兴呀!你听,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教师播放小鸭子的歌曲,学生学做课间操)。

  小鸭学会了游泳,他非常高兴,迫切想对我们小朋友说话。你们看,小鸭在向我们说什么?

  12、你想对小鸭说句什么话?

  13、老师觉得你们真棒,不仅想象力丰富,课文也读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1、小鸭学会了游泳,你们瞧,小溪里游来了一群小鸭。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教师出示小鸭图片,图片后面写好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你读得真好!你看,小鸭向你游来了!(送给读得准的学生一只小鸭)。

  3、刚才学的这些生字,你以前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过?(学生回答)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节课就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出示卡片,齐读一遍)

  2、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中的两个。(教师在田字格范写,指导)

  3、学生在书上或田字格上写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3.借助对汉字部首的认知,实现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4.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5.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2.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学“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汉字“江、河、沟、海”,引导学生观察四个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明确:我发现四个字都有一个三点水旁。

  师:你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个汉字最明显的特征。再动脑想一想,这几个字在意思上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明确:这四个字表示的都是与水有关。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形旁表义”,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密切关联。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偏旁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汉字、词语。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两个偏旁“厂、穴”,指名说说这两个偏旁的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1)出示生字:

  厨 厕 厢 厦 穴 窟 窿 窑 窄

  (2)交流识字方法:

  前四个字都含“厂”;后五个字都含“穴”。

  教师明确:“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厨、厕、厢、厦”都是厂字头的字,它们大多与房屋有关;“穴、窟、窿、窑、窄”都是穴宝盖的字,它们大多与洞穴、房屋有关

  课堂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厂字头的字和穴宝盖的字?

  (厂字头:厅、原、厩等;穴宝盖:窝、窗、窃等。)

  二、教学“字词句运用”

  1、过渡引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有多种意义,再组成词语就更多了。下面就来看几个:

  (1)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思考这些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读准“破涕为笑”中“涕”读“ti”不要读成了“di”

  (3)学生交流对9个含有“笑”字词语的理解,同时运用相应的表情来演绎对于词义的理解。

  学生明确: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微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几个词语中“笑”的程度稍浅,“哈哈大笑、瘁腹大笑、狂笑”等程度更深,而“破涕为笑”则写出了情感上由悲转喜的变化。

  2.知识拓展,还有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小组讨论,明确:苦笑讥笑狞笑嘲笑谄笑哄堂大笑哑然失笑等)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思考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熟读、识记词语,交流讨论。

  明确:“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即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对剩下的词语进行验证。(出示课件)

  教诲:“教”和“诲”都有教导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同伙、作伴的意思。

  灾难:“灾”和“难”都是指遭遇的不幸。

  明亮:“明”和“亮”都有光明、亮堂的意思。

  柔软:“柔”和“软”都有轻柔的意思。

  4、课外拓展: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追赶跳跃飞翔打击疯狂温暖弯曲等

  四、句子朗读

  1、出示句子。

  (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问题预设:句中加点词反映了小马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

  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读这句话,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

  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

  (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出应该有的语气。

  3、总结方法,分小组比赛读,最后全班齐读。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翻译内容:

  明确意思: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熟记内容。

  4.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六、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5.这篇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反复读文章,交流领悟)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角度不同,好事看起来像是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七、课堂小结:

  就像《好天气坏天气》一样,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由浅及深的表达着“角度”的重要性。

  本单元的《画杨桃》,先直接明了的阐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这是由于“我”所处的角度不同,和平时看到的杨桃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小马过河》中,老牛说河水很浅,是因为老牛比较高;松鼠说河水很深,是因为松鼠体型比较小。小马在那里不知所措,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鼓励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的结果是“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语文教案 篇5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二)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1.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2.汇报观察结果

  a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

  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

  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语文教案 篇6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袖、恕、吩”等七个生字。理解“气急损坏、风吹雨淋、屈服”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理解神话故事内容。有感情朗读中,表达独特的感悟。

  3、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种的伟大壮举与英雄品质。感受神话的艺术魅力,发生对神话的阅读兴趣。

【教学程序

  1、走近神话,引发阅读期待。

  2、走进神话,引导阅读感悟。

  3、走出神话,引领阅读逾越。

  一、走近神话

  今天,俺们阅读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

  读课题: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五个字时,是怎样的感觉?

  但当你预习时,读了这篇神话故事后,重新来面对课题,又有怎样的感觉?

  师:让俺们呼唤英雄──(生)普罗米修斯

  二、走进神话

  这节课,俺们可以讨论什么?(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与痛苦。俺们读课文时的感动。)

  1、研读课文,感悟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形象:

  师:哪些地方表示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让俺们深深感动?

  ⑴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凄惨景象,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读这句话时,俺们能感悟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善良、勇敢)

  师导:俺读到了他的与众不同?谁来说说他与众不同在哪里?

  (看到人类的倒霉与痛苦,没有一笑而过,或一叹而过。原本与已无关的事,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

  多么伟大的普罗米修斯呀。让俺们满怀敬意地朗读这句话。

  ⑵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那里拿取了火种,他拿到的是什么?

  连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引:

  火使人类从黑暗走向──

  从寒冷走向──

  从痛苦走向──

  从疾病走向──

  从野蛮走向──

  假如没有普罗米修斯,结果会怎样?

  是呀,普罗米修斯的伟大正在于造福人类!

  让俺们再带着全人类的感激之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⑶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你们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宙斯为什么要惩办普罗米修斯?

  从火神的“悄悄”能想到什么?

  师导:俺读到了选择!你们讨论一下,普罗米修斯面临怎样的选择?

  自身自由──自身痛苦

  人类的幸福──人类痛苦

  人类幸福──自身幸福。

  人类痛苦──自身痛苦

  普罗米修斯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这是怎样的回答?(理直气壮、毫不犹豫、惊天动地、愤怒)

  “俺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一次朗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2、感受普罗米修的痛苦,为他的'伟大作证:

  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还在于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那么他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呢?

  ⑴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谁能通过朗读把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表达出来?朗读练习。

  从句中,普罗米修斯遭受哪些痛苦?

  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

  炎炎夏日,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寒冬腊月,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漫漫长夜里,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⑵白昼,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他的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接受的痛苦,就永远没有尽头了:

  你读这段话时是怎样的感受?再读读,说感受。

  (无法想象、生不如死、惨绝人寰)

  最痛苦的是哪一点?(没有尽头)

  在这样的痛苦面前,假如火神或其他天神再来劝他供认错误,归还火种,他会怎样回答?

  激情朗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⑶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这是怎样的悬崖?(恐怖的、地狱般的)

  ⑷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尽管悬崖如此可怕,尽管痛苦如此巨大,但普罗米修斯……

  读这句话。

  问:你读时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敬佩、肃然起)

  激情引导:

  一年了,普罗米修斯没有向宙斯屈服。

  一百年了,───

  一千年了,───

  几千年了,───

  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

  让俺们再来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拓展,再次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与伟大:

  出示:

  “在看不到光明的夜里想念着光明,在危机四伏的时刻神往着生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提香,在自身的一幅作品《微笑的普罗米修斯》上题下的一句哲理。为人间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天父宙斯缚在高崖上,日夜不停地遭受着雷劈头颅、鹰啄肝腑的折磨,但他依然微笑,因为他知道自身的生机还在。

  讨论:普罗米修斯为什么微笑?(战胜了宙斯造福了人类)

  普罗米修斯还可能有哪些表情?为什么?

  4、感受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的欢欣:

  ⑴教师激情,同学朗读:

  同学们,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天神永远接受痛苦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寒冷带来温暖的天神永远接受苦难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痛苦带来幸福的天神永远遭受倒霉吗?

  不,不能!好人一生平安,好神也应该一生平安。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⑵再次朗读:

  俺们应该感谢善良勇敢的大力神,让俺们全人类的恩人脱离痛苦,重新获得了自由。让俺们再次为他的自由而欢呼: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⑶讨论:

  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后的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三、走出神话

  1、俺们学习这篇课文,仅仅是读这一则神话故事吗?当初作者仅仅是为了写一个故事让人们消遣吗?

  出示:

  一位作家的话: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给人类带来火种而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后,年复一年历尽折磨,完全凭借着忍耐和意志而坚持不屈服于主神宙斯的威吓。假如有人具有这样的睨视命运的勇气和抗争的意志,他也可以成为鼓励整个人类更有意义地前进和生存的永恒精神。

  你理解到什么?(普罗米修斯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永不屈服,勇敢抗争。勇气、忍耐、意志。)

  2、拓展阅读:

  诗──《普罗米修斯》。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

  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这句话的含义;能常识模仿文中的句子用关联词“既……也……”句。

  3.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冰点火”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用科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比尔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偿地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

  理解比尔博士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遇事冷静。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

  1.词语:

  思忖:“忖”的字音,并为“思忖”找近义词。

  失控:从文中划出相对应的短语

  如愿以偿:“偿”查字典

  银装素裹:“素”查字典

  2.问题:

  谁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结果怎样?

  你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

  3.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我们是用什么工具点火的吗?(火柴、打火机)

  2.那么你们有没有看过用冰点火呢?

  3.揭示课题,齐读

  ●板书:用冰点火

  说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置悬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反馈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昨天回家,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讲了谁用冰点火?

  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比尔博士(随机指导“博”的字形)

  2.那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又是为什么?

  ●板书:(情况?)(目的?)

  3.打开书本,默读课文思考: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板书:失控失灵身处困境摆脱困境

  4.辨析“失控、失灵”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灵”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这段话来说说吗?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书连起来说一说比尔博士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为什么?

  6.教师总结出示:

  比尔博士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因操纵杆失灵,飞机失控,被迫跳伞,落在荒山中,为了摆脱困境,他巧妙地用冰点火,向人们发出求救信号,人们看到了火光把营救比尔博士。

  学生自读、齐读。

  说明:在教学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尤其是“博”字学生很容易写错。教师可让学生在桌子上书空,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独立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为什么,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一些关键词语,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让学生读,这样使整个练习有坡度。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比尔博士身陷绝境

  1.在当时的情况下,比尔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摆脱困境?那他究竟身处怎样的困境呢?用括号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2.播放视频,感受困境。

  3.体会比尔博士处境的危险和艰难

  (1)理解和读好“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语

  i. 银装素裹:出示卡片,齐读。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素”这个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指——白色。而“裹”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也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衣”中夹个“果”。

  你们看,这就是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色。

  再读这个词,读好它。

  ii. 荒无人烟:出示卡片,齐读

  荒无人烟指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2)请同学再读读这句句子,并结合“银装素裹”和“荒无人烟”这两个词来说说为什么说比尔博士身处困境?

  (3)请同学想想,如果不离开,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谁能说一说?

  出示:如果不离开,即使不(),也会()。

  (4)再读句子,读出当时的情况的危险。

  是啊,看来比尔博士当时的情况真是太危险了,再读句子,读好这些词。

  ●指名读

  ●女生读

  ●男生读

  ●齐读

  4.此时,比尔博士想要摆脱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他不断的——(生)思忖

  出示:思忖(正音,开小火车读)

  找个近义词

  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迹——枯枝落叶,想用它们来烧一堆火,这样——,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运了,他发现——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指导朗读,读好“既……也…….”

  ●板书:既……也…….

  你能不能用“既……也…….”说一句话。

  6.看来,比尔博士真是身处绝境。

  ●板书:绝境

  7.师生配合读句子

  出示:

  天啊!他真是太不走运了,居然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迹,就是那些枯枝落叶。

  他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救他。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说明:因为课文中描述的那种困境,可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让学生观看当时环境的录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加上阅读语言文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尔博士身处的困境,在指导朗读困境的语言时就显得水道渠成。朗读指导,是最好的语感训练,而语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径。

  四、深入理解比尔博士是如何“用冰点火”的,体会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1.比尔博士因飞机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枯枝落叶,比尔博士想点燃枯枝落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那比尔博士怎么会想到“用冰点火”,从而摆脱困境的呢?读4~~7节,找找有关句子。

  出示: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齐读

  2.正是这一现象给了比尔博士启发。此时,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

  师适当补充说明“灵光”的意思(这里的“灵光”就是指灵感,指他在脑中突然产生的想法)

  齐读句子。

  3.在这样的绝境下,居然能够想出这个好办法,真可谓是——绝处逢生(出卡片)

  那比尔博士心情会怎样?

  再读比尔博士的想法,读出内心的兴奋和狂喜。分小组读。

  4.有办法了,比尔博士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4~~7小节,然后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填一填。

  出示:比尔博士的脑中仿佛一道灵光闪过:阳光!冰块!有办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尔博士看到阳光和冰块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5.从比尔博士的办法中,从他的表现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1)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2)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3)遇到问题可以沉着、冷静

  可以说他使用知识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6.比尔博士希望用用冰点火的方法摆脱困境,而这一办法终于成功了,真可谓是——如愿以偿。

  出示卡片:如愿以偿

  再读词,理解“如愿以偿”

  说明:语言实践训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联系:当比尔博士看见阳光和冰块时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回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教学过程揉捏地更加流畅与紧凑。

  五、总结课文

  1.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课题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吗?

  原来比尔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镜”,课题中的“冰”其实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镜。

  ●板书:“凸透镜”(指导“凸”的字形)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镜,所以在这加上了双引号。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启发?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落笔写一写,学习了课文后,自己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你们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向人们叙述自己是怎样想办法在困境中用冰点火,使自己获救的经过。

  说明:让学生把了解的科学知道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写下来。这样既可以避免机械地抄写,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勤练笔,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

  附:

  板书:

  44.用冰点火

  (“凸透镜”)

  比尔博士 失灵 失控 摆脱困境

  渊博的科学知识 身处绝境

  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沉着、冷静

  参考资料:

  注释:

  失控:机器或一起的运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灵:机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体的某些器官变得不灵敏或完全不起应起的作用。

  失重:物体失去重量。是由于物体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变小或由于物体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运动而引起的。如升降机开始下降时的状态。

  思忖:细细思索、考虑。

  如愿以偿:愿望终于实现了。

  课后反思

  一、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导课时激发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尤其是思想上的准备。这是老师会选择一些语言、图片、影象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上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在《用冰点火》中,老师会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于课文内容的资料选用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针对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补充,如:文字、图片、影象等资料。在《用冰点火》中,老师选用在冰雪世界的影象资料,让学生感悟当时的情况,感受当时比尔博士所处的困境。

  兴趣是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础,只有想做,只有对内容本身感兴趣,才可能用心去完成任何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关注语言文字,品位语言魅力

  语文学习是什么?应该就是让学生品位语言文字的魅力。我认为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品位语言文字,还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字、词的教学。

  1.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部分字词的学习上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如果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字词教学,那么 这些易错词将会在学生的笔下一直被写错。

  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设计的几个字词的教学则显得尤为有效。“博”字的偏旁部首是很容易被小朋友写成树心旁。右上部分也常常会写成横折钩;“裹”字的字型很有特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所点拨,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然而,这样的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仅仅只有1、2分钟,效果则会很不错。

  2.品位文字,感悟内涵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位文本中的语言。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通过老师的指引,理解文字中的内涵。在《用冰点火》中,老师先让学生品位词语“银装素裹”“荒芜人烟”,通过反复朗读,品位主人公的困境。在“既……又……”的句型训练,老师也安排学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悟到比尔博士当时处在的重重困境。

  文字的品读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平时的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文字背后的内涵。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这样的话,学生会在一定的时间“爆发”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文提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2.王安石,宋朝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当政时,推行变法。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

  【正音正字】

  怨谤(bàng) 难壬人(nàn) 胥怨(xū) 盘庚(gēng) 会晤(wù)

  【阅读课文】

  1.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2.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什么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实施变法时,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

  司马光认为,这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辟邪说,难壬人”。[来源:学,科,网]

  【课文简析】

  王安石任宰相时,为了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增强国力,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是其代表,三次写信给王安石,攻击变法,要求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给司马光及其同党的答复。

  本文是以书信形式写成的驳论。文章列举司马光的种种责难,然后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本文不仅严正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受命于人主”,还借此机会重申自己“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的'决心,矢志不悔。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王安石、司马光以及王安石变法。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翻译:我说: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认为和您交游相处友好的日子很长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

  原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翻译:如果硬要辨解,最后一定不会被理解,所以简单地写回信给你,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再三想到您对我的重视厚遇,对(书信)往来不应草率莽撞,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情况,希望您也许能谅解我。

  原文: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翻译:读书人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和实际的关系,名称和实际关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原文: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翻译:现在您用来教训我的是认为我超越权限、惹事生非、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诬陷。

  原文: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翻译: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拟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生非;为国家清理财政,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问巧言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

  原文: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翻译:至于怨恨和诬陷那么多,那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原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翻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才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就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

  原文: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翻译: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而改变他的计划,因为计划合理才行动的,这事看不出可以后悔的地方。

  原文: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翻译: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有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原文: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翻译: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仰慕到极点。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原因 ) ②终必不蒙见察。( 被,表示被动 )

  ③故今具道所以。( 说 ) ④辟邪说,难壬人。( 批驳 )

  ⑤非某之所敢知。( 领教 )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 作为 )

  为天下理财。( 替 )

  不为征利。( 是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表示承接关系,而且 )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

  3. 下列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们学习苟且之事不是一天了。

  B,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C,人们对得过且过的学习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D,人们对苟且之事反对不是一天了

  4. 下列对“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如果说应当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

  B,如果说现在应该一切不把事当事做。

  C,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情都不做。

  D,像你所说,现在应该一切事情都不做。

  5. 文中“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一句,表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论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政见不一。

  6. 文中追述“盘庚之迁”的用意是什么?

  以确凿的史实针砭当时士大夫的流俗,说明反对的人多就一定错了。证明自己的境况,与“盘庚之迁”时一样,因此决“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表达了改革的决心不变。

  7. 文章最后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是否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

  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

  8. 本文是驳论。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

  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9. 作者是如何驳论的?

  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10,在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王安石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

  11.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王安石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出师表》。

  3. 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