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体验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小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呀,我们青蛙班来了几个可爱的水果宝宝。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
2、老师出示贴有苹果、香蕉、西瓜、葡萄的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二、学习儿歌
1、“这些水果宝宝呀有点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不过没关系,陈老师这有4种漂亮颜色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4种颜色,让幼儿说一说,引导他们学说“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
3、让幼儿在四种水果中找一找,哪个水果是红红的(苹果),并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苹果苹果红红的)。
4、出示图“什么水果红红的”
告诉幼儿问号表示要动脑筋想问题,师问第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完整回答“苹果苹果红红的”。
5、什么水果黄黄的`?幼儿找一找,说一说,并把香蕉图片贴到儿歌中。
6、什么水果绿绿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请幼儿来把西瓜图片和葡萄图片贴到儿歌中,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7、告诉儿歌名字,完整念一遍。
8、老师问幼儿答
@_@我是分割线@_@
T:现在陈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我来问,你们来回答我好吗?(加上动作)
9、幼儿问老师答
三、创编儿歌。
1、T:除了儿歌中说到的这些水果,还有一些水果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是谁呢?出示其他水果图片,帮助幼儿认识这些水果。
2、请幼儿从椅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图片,然后贴到后面相应颜色的板上,在贴的同时请幼儿说一句“XXXX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
3、展示四块板,老师每块板问一句,幼儿一起回答。
四、鼓励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T:小朋友们真聪明,用这些水果编成了一首新儿歌,还有许多水果也能编进儿歌中的,回家让爸爸妈妈帮我们记下来好吗?
附儿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红红的?
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
香蕉香蕉黄黄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
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学挂图《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数一数》
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
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
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
二、观察画册《数一数》
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
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
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
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
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
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
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
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春天是千变万化、生机勃勃的季节。春雨、春风、春天的花、草、树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带孩子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春天里植物和天气的变化,如植物角的豆子都发芽了;风儿变得暖和了;花坛里、树枝上开出了花苞……孩子们乐意亲近大自然,喜欢欣赏春天里各种美好的事物,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也会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幼儿园数活动有着逻辑性、抽象性、概念性的特点;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班第二学期数活动的内容: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正确取拿5以内数量物品;以及会识别5以内数字,我设计了《采花蜜》的活动。活动采用了游戏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体验数和量的关系。
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展开,不仅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巩固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基本几何图形。通过帮小熊采花蜜为主线,请小蜜蜂忙帮采花蜜的游戏情节,孩子们在无形中根据物体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同时,提升了数数经验。活动的重难点亦在此。本次活动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并能说出物体的总数。
2、能积极参与到采花蜜游戏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红黄蓝三色花、花盆以及雪花片搭建的花坛;
3、与花数量相匹配的蜜蜂;
4、蜂蜜罐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萌发兴趣(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谁的.家?它在和谁说话?
2、猜猜维尼会对小蜜蜂说什么?
小结:原来他的蜂蜜罐空了,想请小蜜蜂到后花园采些花蜜。我们一起去花园看看吧!
二、维尼的花园(巩固对颜色、形状的认识)
1、花园里有几个花坛?
2、这些花坛一样吗?
小结:原来花坛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花坛里开的花也不一样。
三、蜜蜂采花蜜(根据物体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
一)、第一次游戏:采花蜜
1、一朵花要找一只蜜蜂。小蜜蜂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来帮帮它吧?
2、我有几朵花(3朵)?要找几只蜜蜂?
教师和幼儿共同玩采花蜜游戏。(放背景音乐)
3、看看你们找的蜜蜂对不对?(幼儿一起数数)
重点提问:你找了几只小蜜蜂?
4、小结:3朵花要找3只小蜜蜂,原来几朵花就要找几只小蜜蜂。
二)、第二次游戏:采花蜜
1、维尼的蜂蜜罐装满了吗?看来还需要请蜜蜂帮帮忙。
2、这回要看清楚花盆里有几朵花,要找几只小蜜蜂。
3、幼儿第二次玩采花蜜游戏。(放背景音乐)
重点提问:你找对了吗?多了还是少了?
小结:原来几朵花要找几只小蜜蜂,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正正好好。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按颜色配对)
1、这回维尼的蜂蜜罐满了吗?
2、我们把小花放回花坛,让小花晒晒太阳,过段时间,等它们再产蜜的时候小蜜蜂就又可以采蜜了。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示的快乐情趣。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爸爸、妈妈、奶奶。
3、喜欢主动和大人打招呼,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2、“爸爸、妈妈、奶奶、娃娃”汉字卡片以及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 )认识甜嘴巴“文文”。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她的名字叫做文文。大家欢迎!(幼儿与布娃娃相互问好)。
2、文文是一个非常受人喜欢的好娃娃,为什么呢?因为她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所以大家夸她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师朗诵儿歌《甜嘴巴》,幼儿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老师想了一首儿歌来表扬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2、小娃娃有一张怎样的嘴巴呢?
3、她喊了谁?大家高兴吗?
(三)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阅读以图夹文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为什么说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你喜欢小娃娃吗?
3、小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四)师生一起阅读儿歌《甜嘴巴》。
1、老师以愉快的预期带幼儿学念儿歌。
2、老师与幼儿一起完整朗诵儿歌,要体现甜嘴巴的自豪感。
(五)帮助幼儿观察图夹文,边出示汉字卡片边念儿歌,鼓励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爸爸、妈妈、奶奶、娃娃”。
(六)为图片找汉字卡片朋友。“爸爸、妈妈、奶奶、娃娃”图片和汉字,启发幼儿为汉字卡片找图片朋友。
(七)仿编儿歌。
1、小娃娃,除了会喊爸爸、妈妈、奶奶,她还会喊谁呀?(扩散幼儿思维)
2、师幼一起念仿编儿歌。
(八)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1、老师再次朗诵儿歌。鼓励幼儿跟念,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启发幼儿在平时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儿歌: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
喊妈妈,喊爸爸,
喊得奶奶笑掉牙。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是:逐步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但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存在着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现象,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还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多留意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引导幼儿敢于说,愿意说。
小百科: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小动物不同的打鼓方法,感受其中的乐趣。
2、不怕打雷,激发幼儿勇敢精神。
3、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鼓棒,动物头饰
活动重点:
不同的打鼓方法
活动难点:
做游戏时,会按顺序打鼓。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雷声,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1、今天真热闹,小动物都出来玩了,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
2、突然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你们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究竟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结:下大雨了,雷公公打雷了,小动物们非常害怕。
4、你们害怕打雷吗?打雷了你们会怎么办?你们有什么要跟小动物说吗?
小结:打雷了,你们想出了许多不让自己害怕的办法,打雷的时候可以抱在一起,你们真勇敢。打雷没什么好怕的小动物听了你们的.话,也变得勇敢起来,他们也想出了不怕雷公公的办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在故事欣赏中学习小动物打鼓的方法。
下大雨了,雷公公来了,轰隆隆,轰隆隆!
1、说一说,小动物谁抱住了谁?(熊猫抱住小松鼠,小猪抱住熊猫,小羊抱住了小猪)
2、虽然小动物抱在了一起,可是他们还是很害怕,谁想出个好办法,它是用什么办法对付雷公公的?(小松鼠想出了打鼓的好方法。)
3、听一听,小松鼠是怎么打鼓的?小羊、小猪、熊猫又是怎么样打鼓的
小松鼠:×××︱
小羊:×××︱×××︱
小猪:×××︱×××︱×××︱
熊猫:××××××︱
4、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雷公公你不要神气,你会打雷,我们不怕,我们会打鼓。我们打鼓的声音比你还要响。
5、你们怕不怕打雷,我们也来学一学小动物是怎么打鼓的?
6、除了小动物敲鼓的方法,你们觉得还可以怎么敲鼓。
三、游戏咚咚咚,体验快乐。
1、做咚咚咚游戏:老师扮演雷公公打鼓,小朋友扮演小松鼠和其他小动物,听到雷声,一个接一个抱起来,从小松鼠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敲鼓。
小百科:咚象声词,形容重物落下或击鼓的声音。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公鸡和母鸡不同的外形特征。
2、激发孩子有兴趣了解家禽。
环境创设
公鸡和母鸡的标本,小公鸡和小母鸡及狐狸的头饰。
重点与难点
了解公鸡和母鸡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咯咯咯,咯咯咯”是谁在叫呀?(母鸡,出示标本)“喔喔握”,这是谁呀?(公鸡,出示标本)
二、观察比较:
1、公鸡和母鸡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
2、看看公鸡头上有什么?母鸡有吗?
3、公鸡的'羽毛和母鸡的羽毛的不同。
4、公鸡的腿和母鸡的不同。
三、游戏——“小公鸡和小母鸡”
1、随着音乐小鸡做出各种动作。
2、听着音乐信号“狐狸来了”小鸡们去追啄狐狸。
3、狐狸躲进山洞小鸡不能再啄。可反复进行多次游戏,角色可变化。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苏打的特征,了解小苏打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小苏打和醋制作泡泡龙实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实验材料:小苏打、醋、装饰成恐龙形象的瓶子。
2、茶杯、关于小苏打用途的ppt。
3、幼儿用实验材料每人一份:小苏打、醋、可食用色素、装饰成恐龙形象的瓶子、勺子。
【活动过程】
一、实验泡泡龙,激发幼儿的兴趣。
1、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大嘴恐龙先生。(互打招呼)恐龙先生会变魔术,想看吗?
2、师做泡泡龙的实验。
师:恐龙先生变了什么魔术?恐龙先生用了什么材料来做实验,想不想知道?出示醋和小苏打,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二、观察小苏打的特征,了解小苏打的用途。
1、出示小苏打,告知幼儿名称。
2、每组一份小苏打,看一看、摸一摸小苏打是什么样的?
集中交流:白色的,细小的颗粒。
3、了解小苏打的用途。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小苏打,一起来看一看。
图1,发黄的茶杯:这是一只怎样的茶杯?你们的爷爷、爸爸的茶杯用久了是不是也会像它一样黄黄的?(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把茶杯洗干净的好方法,就是用小苏打洗,小苏打是清洁高手,一些难洗的'污渍小苏打都可以洗干净。)
图2,鞋子:这是宝宝的鞋子还是大人的鞋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时候我们把鞋子脱下来,会闻到臭臭的味道,用布包好小苏打放在鞋子里可以除臭,它也是除臭高手。)
图3,蔬果:你看到了什么?洗水果和蔬菜的时候,放些小苏打有什么用呢?(现在的水果和蔬菜在生长的时候很多都是打了农药的,这些农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洗水果蔬菜的时候,在水里放些小苏打可以去除农药,让我们吃得更健康,而且用小苏打洗不伤手。)
图4,面包:香香的面包你们喜欢吃吗?面包吃起来感觉硬硬的还是软软的?(面包师在做面包的时候,会放小苏打,这样会让面包有一个个的小洞洞,大家吃起来就软软的。)
三、幼儿实验,制作泡泡龙。
1、了解实验的材料。
师:我们认识了小苏打,知道了小苏打的很多用途,还知道了恐龙先生泡泡魔术的秘密,把哪两种东西放在一起会冒泡泡?
2、实验操作要求。
师:还有很多恐龙先生也来了,他们也想变这个魔术,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个魔术怎么变?
师:第一步要把杯子里的醋倒进恐龙先生的大嘴里。第二步为了让你们的泡泡有美丽的颜色,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有颜色的水,也给恐龙先生喝,用勺子搅拌一下,让颜色和醋融合在一起。第三步给恐龙先生吃小苏打。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每人一份实验材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苏打,还知道了小苏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用途,它是清洁、除臭高手,其实小苏打还有很多用途,回家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或者查查资料。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 知道漱 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 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 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 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3、集体学念儿歌: 1、 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2、 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4、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7-15
(精选)小班教案08-12
小班教案(经典)08-08
【精选】小班教案09-30
(精选)小班教案12-13
小班的教案11-12
小班教案(精选)08-01
小班教案【经典】10-10
小班教案[精选]09-28
(经典)小班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