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1-28 09:23:3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

  3.感受妈妈对宝宝的那种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书籍、资料。

  2.妈妈怀孕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妈妈怀孕时的ppt

  2.说一说妈妈怀孕时是怎样的。

  二、了解生长过程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过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通过脐带进行呼吸并吸收营养逐渐长大,9个月后,宝宝就出生了。)

  2.小结:我们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并且慢慢长大。

  三、 模仿体验

  1.幼儿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头,步行、爬楼梯、奔跑等。

  2.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更爱妈妈。

  拓展延伸:

  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在纸上画下来,并说一说。

  活动建议:

  1.家园互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可以借鉴“长高”的诗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大很艰辛。

  3.在语言区里提供有关书籍,了解妈妈的生育过程和宝宝的生长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一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一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光脚作游戏即符合季节特征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每天穿鞋子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因此,对鞋子的颜色、大小较感兴趣。通过优美的音乐光脚、穿大鞋、穿自己的鞋来感知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

  活动时要穿合适舒服的鞋子。但个别幼儿不容于集体活动,指导欠缺,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有困难的幼儿一起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科学:胖胖的小肥猪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按要求与同伴一起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猪叫声磁带。

  2、联系参观养猪场。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在叫?原来是猪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猪宝宝好吗?

  2、交代参观养猪场的'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3、参观猪场,引导幼儿观察小猪的外形特征。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小猪头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扇扇大耳朵、翘翘大鼻子。

  (3) 小猪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4) 身体后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4、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

  (1) 猪肉可以干什么?

  (2) 猪皮可以做什么?

  (3) 猪粪可以干什么?

  (4) 猪毛可以做什么?猪毛有什么用?

  5、师生共同进行喂猪。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猪喜欢吃什么?你想喂猪吃什么?

  结束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猪的外形特征,学习猪的谜语,感知阅读汉字“猪”,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用猪身上东西制作的?并在方块里打√。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卡,初步了解卡的用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区别卡的异同点,提高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的卡(散放在两张长桌上,可供幼儿自由参观)、做过汉字标记的卡(如:贵宾卡、门卡等,可以粘贴在黑板上)、

  2、场景的图片展示板(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

  3、2人一只彩笔、一张记录表(一栏记录卡的相同点、一栏记录卡的不同点)活动过程

  一、我认识的卡–激发对卡的兴趣:

  1、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卡,和你的朋友说说你认识的卡?

  2、提问:(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张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呢?(接送卡)(2)我们每天都有人来接送,那还要接送卡有什么用?(和幼儿共同回忆门卫伯伯检查接送卡的情景,知道接送卡对小朋友的重要性。)(3)怎么让别人知道你今天用过接受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验证机器上的绿灯是否亮了?一起数数亮灯的人数。(4)小结: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认识的人就不能随便进来,还能知道今天一共来了几个人。接送卡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别丢失哦。

  二、我喜欢的卡–了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还有许多卡我们也经常在用。(出示做过汉字标记的各种卡)

  2、提问:(1)哪一张你也很喜欢的,为什么?(在幼儿讨论后,让大家知道有了打折卡,付的钱就比原来少。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答疑。)(2)配对游戏:出示5个场景图片: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请把这5个地方可以用的卡找出来,放到图片中,看看找得对吗?(3)幼儿操作,说说理由。(4)小结:原来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卡:银行卡、交通卡、会员卡、就诊卡、手机充值卡、游戏卡……这些卡会带给我们方便、带给我们优惠、带给我们安全,还能节约我们的时间。

  三、观看视频–比较卡的异同:

  1、提问:(1)图片上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卡?(银行卡)她到哪些地方用过这张银行卡,(百货、新华书店、华氏大药房、可的超市、银行自动取款机)(2)小结:原来有的卡除了在一个地方用,还可以在许多的.地方使用,使用的地点越多说明这张卡的作用就越大。(3)录像里的老师是怎么用卡的?(在刷卡机上刷一下)所有的卡都是这样用的吗?(有的是插进机器里、有的是对着机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输入密码。)(4)小结:原来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样的。

  2、提问:(1)找个朋友一起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这些卡还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标记把你们找到的秘密记录在表上。(2)幼儿两两结伴组合,观察比较,尝试记录。(3)幼儿交流,老师将幼儿发现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黄、蓝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橙、绿、紫色彩。

  2、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在生活的的体现,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红、黄、蓝颜料各一份,一次性杯若干,颜色记录卡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 一)点击ppt出现水果城堡图,引出活动。

  1.师:水果城堡里面的水果成熟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水果城堡里面摘水果。怎么样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水果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3种颜色填满门上的3个圆形才行。”

  2.师: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水果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圆形,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变变看吧。”)

  (二)幼儿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发现打开城门的'3种颜色是橙色、绿色、紫色。

  1.师: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请你们把颜色两两相加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举起颜色卡)并把它记录在颜色卡上。比如说黄色和红色调在一起,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那么黄色和蓝色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2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师:你们太厉害了,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原来,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呢,真神奇呀!

  (三)智力游戏:吃水果。选择水果并说出水果的颜色。

  (四)听音乐做律动,活动结束。

  水果城主人:“小朋友们,丰收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附带说课稿课件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活动《纸杯漏水吗》

  活动目的:

  1、使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涂蜡的纸杯不漏水,知道一次性纸杯是既卫生又方便的饮水用具。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其余各种纸(新闻纸、马粪纸等)制作的纸杯若干。记录卡,笔。

  2、各桌一壶水,一个小桶,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分组探索,了解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反应:

  1、请幼儿往纸杯中倒水,观察水在各种纸杯中的变化。发现有的杯子漏水,有的不漏水。

  2、让幼儿往各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观察,记录不同杯子的.漏水现象。

  3、提问:所有的纸杯都漏水吗?哪种纸杯漏水快?哪种纸杯漏水慢?哪种纸杯不漏水?

  展示各组的观察记录结果,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纸杯,探索饮料纸杯不漏水的原因

  1、组织幼儿互相观察比较、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杯不会漏水,有的纸杯会漏水?

  2、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漏水的纸杯内涂了一层蜡。

  三、组织幼儿讨论一次性纸杯的用处

  1、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纸杯?他们都有什么用处?(请幼儿互相交流、回答)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这是常见的一次性纸杯,它制造方便,既卫生又便宜,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做实验,给一般的纸上涂一层蜡,检验其漏水程度。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 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9-09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9-11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05-25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10-20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1-17

[热]科学活动教案08-07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科学活动教案(热)07-21